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翼龙类翼的结构如何?本刊上期提到不同的翼龙类其飞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有的飞行能力相当不错,它们之所以有如此好的飞行能力,在其飞行中,除了身体的各个部分具有很好的协调之外,与其两翼本身的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翼龙类的两翼由坚固的翼前缘所支撑,而其翼前缘是...  相似文献   

2.
《生命世界》2008,(7):110-110
蜂鸟是一种独特的鸟,它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在空中悬停的鸟类,这种独特的飞行方式使它们可以在花丛中从容觅食。  相似文献   

3.
什么动物靠手飞行,用脚挂着睡觉,用耳朵看东西?大家都会猜到:这是蝙蝠。因为再没有别的动物能具有这样的特点了。它飞行起来迅猛无声,在空中能闪电般地急转弯,神奇地躲避各种障碍,特别是那张带着肉(?)的难看的脸和夜间的活动方式,很难使它具有益兽的可爱形象。其实蝙蝠大都对人类无害,相反  相似文献   

4.
高山兀鹫,大型猛禽,具有超强的飞行能力,两翼展开可以达到3米。据报道可以飞越珠穆朗玛峰顶,和大天鹅一起并列为飞翔最高的鸟类。之所以具有如此高超的飞翔能力,一是靠本身强壮的体魄和发达的翅膀,另外还因为它们掌握了一种非常节省能量的飞行方式,那就是翱翔。它们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馈赠——上升气流的力量,从而不需扇动翅膀,就可以迅速抬高自己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人与生物圈》2005,(4):67-67
没人能真正解释为什么蝙蝠要倒挂,确实,倒挂是蝙蝠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很特殊的特征。有人说,蝙蝠属于飞行的哺乳动物,在它们进化到能够飞行的时候,倒挂的姿势使它们能通过简单的往下掉和滑翔,  相似文献   

6.
鸟类的行为还吸引了人们的想象力。它们仅仅凭借着飞翔就能激发几代诗人的灵感,它们的迁徙让科学家们感到震惊。斑尾塍鹬每年在夏季繁殖地和冬季觅食地之间的迁徙距离达到11500公里,从阿拉斯加到新西兰,不间断的8日飞行,如同史诗般令人瞠目。  相似文献   

7.
作业1 “鳥类外表结构的特点”为了进行作業,需要有: 1.供教师在課堂上演示用的活鳥。特别适用的是鸽和鷄。 2.麻醉死的或勒死的鸽和鷄(在上課前20—30分鐘麻醉或勒死)。 3.翅膀展开的鳥类标本,数目是每3—4个学生一具。选擇这个材料时不要追求种类的多样化,这样无意中会分散学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烟粉虱的飞行行为与害虫综合治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粉虱具有较强的飞行潜力,飞行高度可以超过150 m,在田间的扩散距离最远可以超过150 km,但在食源丰富地区,较少作远距离的扩散,绝大部分飞行高度在距地面0.5 m左右.烟粉虱具有搜索飞行和迁飞飞行特性,它是寻找适宜寄主和扩大生境的重要方式.烟粉虱不具备“卵子发生与飞行共轭”的典型特征.可见光、温湿度、寄主质量和风等是影响烟粉虱飞行行为的重要生态因子.本文对烟粉虱的飞行能力、飞行生理学和影响飞行的生态因子进行了综述,对非露地越冬区利用烟粉虱的飞行特性实施IPM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吕君昌  汪筱林 《化石》2000,(2):22-23
翼龙类是一类独特的飞行爬行动物。它们产生于晚三叠世末(距今约2 25亿年) ,并且开始适应于空中生活 ,是地球历史上最早克服地球吸引力的脊椎动物(后来的飞行脊椎动物如鸟类和蝙蝠类 ,它们的产生都比翼龙类要晚得多) ,在地球上生活了将近1 6亿年 ,最后 ,与其同时代的其它爬行动物如恐龙类、鱼龙类等同时绝灭于0 65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目前绝大多数的翼龙类发现于海相或者是边缘海相的地层中 ,并且多数可能与海岸或海洋环境有着内在的联系 ,比如世界上著名的化石产地———德国的索伦霍芬、巴西的桑塔纳等 ,而真正在陆相沉积中…  相似文献   

10.
我國的海星     
一.海星类的生活习性海星类属于棘皮动物门,种类很多;它们大半具有鲜明美丽的颜色,招人喜欢,使人主动地接触它们。远在有史以前,人类就发现了它们。原始人类常把一些好看的棘皮动物配带在身上当做护身符,海星类就是其中被采取当做护身符的一项主要材料。海星类生活在海底,从沿岸到很深的海洋中都有它们分布。根据今年2月9日青年日报载:苏联南极考察队在南极的一个巨大绿洲上,在被冰舌隔开的海湾中,时常可以看到小蝦和  相似文献   

11.
余逸伦 《化石》2013,(1):18-20
恐龙是地球上最成功的脊椎动物类群之一,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近1.7亿年.在这期间出现了数以千计的不同物种,其中包括形态多样的各种肉食性恐龙. 肉食性恐龙的主要猎杀武器是长着尖锐牙齿的嘴.乍一看,它们的头骨似乎很像,但其实差别很大,这些差别决定了它们不同的杀戮方式.我们比较熟悉的肉食性恐龙大概有七类,包括"腔骨龙类"、阿贝利龙类、蛮龙类、棘龙类、异特龙类、暴龙类和驰龙类.笔者下面对几类恐龙头骨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蝙蝠演化出了能飞行和高度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声纳系统和行为.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纲的翼手目(Chiroptera),是唯一能真正飞行的哺乳动物,其种类超过1000种,位列哺乳类动物的第二大目.根据其体型大小和形态特征将其分成大蝙蝠亚目(Megachiroptera)和小蝙蝠亚目(Microchiroptera).对蝙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如在听感觉方面与人类共享听觉的某些基本原理,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人类听觉.它们发出的回声定位信号规整,便于模拟后用于研究听觉系统对声信号加工的机制,尤其是在听中枢对复杂声信号处理方面,认识其细胞和分子机制才刚开始,它们是极好的模型动物.另外,在仿生学方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回声定位蝙蝠的生物声纳系统具有极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是极具诱惑力的研究课题.有关恒频-调频蝙蝠听觉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已有相当的时日,获得了不少新的认识,窥探到敏锐的听觉与回声定位行为之间的某些适应性的机制,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翼龙和蝙幅──两种特殊的飞行脊椎动物吕君昌翼龙和蝙蝠都是不属于鸟类的飞行脊推动物,它们的飞行不象鸟类那样靠翅膀上的羽毛,而是依靠它们的翼膜来飞行,但它们翼的结构及翼膜构造并不相同,各具特色,下面除了简单介绍一下翼龙和蝙蝠的一般特征外,主要介绍它们司飞...  相似文献   

14.
华东天目山脉、黄山山脉、大别山脉竹类植物较为丰富,分别有10属/75种(含种下等级)、8/49、7/30.通过对属、种的分布型分析,前二者竹类植物区系属于典型的华东区系,起源的时间不迟于早第三纪的始新世;而大别山脉虽仍属华东区系的范畴,因渗入了不少华中区系的成分,已具有某些经向过渡性特征,且起源的时间较晚.这3个山脉的竹类植物区系均具有显著的亚热带性质.天目山脉不仅是刚竹属Phyllostachys和短穗竹属Brachystachyum的分化变异中心,也极有可能就是它们的起源中心,但它们自此地起源后的散布方式有所不同,刚竹属在我国亚热带为四周放射状顺序渐进,扩散的范围颇广;短穗竹属存在东西南北4条散布路线,但向各方扩散的距离相差甚远.这些山脉与华东其他地区竹类植物区系联系密切,与华中竹类植物区系也有一定的联系,但与华南、西南等地竹类植物区系联系微弱.从地理位置和区系组成来看,黄山山脉的竹类植物区系来源于天目山脉,大别山脉的竹类植物区系又来源于黄山山脉,前者都是在后者扩展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区系的一些成分后发展而成,大别山脉又是北方秦岭以东广大丘陵平原地区竹类植物区系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安徽蚌埠某鸽场2014年初至2014年底5次送检以腹泻、败血症为特征的病死鸽肝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测定其致病性、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方法将5次送检的病死肉鸽肝脏组织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同源性分析,并测定其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结果从上述病死鸽肝脏中分离到5株革兰阴性杆菌。基因比对结果显示,5株分离菌均为肠道沙门菌。分离菌均含有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均不含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CMY-2,2株含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1,4株含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2株含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实验组小鼠多数于接种后24h内死亡。分离菌均含肠毒素基因stn,菌毛基因invJ,毒力岛基因mis、orf31.9和pipC,3株含毒力岛基因基因sipA和ssaB基因。结论该鸽场5次送检的病死鸽死亡是由肠道沙门菌感染引起的。5株分离菌致病性均很强,均含多重耐药基因和多种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6.
食蚊鱼(Gambusia spp.)入侵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柱  林小涛  陈佩 《生态学报》2008,28(9):4476-4485
食蚊鱼(Gambusia spp.)是原产于北美洲的著名入侵物种,它对蚊类幼虫具有很强的捕食压力,被作为疟疾防治生物工具而在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扩散.近20多年来的研究认为,食蚊鱼通过食物竞争和捕食等机制威胁引入地的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的生存,显著影响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它们具有广泛的生境适应性、生长迅速、卵胎生、高生殖率、对生殖生态条件无特殊要求等特点.另外,它们的个体野外寿命不超过2a,种群更新速度快,种群内形成春季和夏季两个繁殖群体,并具有不同的繁殖生物学特点,因而形成复杂的世代结构.遗传上,雌鱼具有混交及能长期贮存精子的特点,能快速建立种群并克服奠基效应.这些种群通过快速适应性进化而形成一定规模的地理群体.当前,由于食蚊鱼在预防疟疾的工作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会借助于人力的作用而继续扩散.为减轻它对非目标地区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应进一步深入开展其入侵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LA-DRB5基因甲基化与维吾尔族饲鸽者肺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资料,总纳入60例,其中饲鸽者肺组20例、阴性对照组(饲鸽未患病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组)20例,对纳入者的全血标本进行DNA提取、亚硫酸氢盐转化、PCR扩增、体外转录和RNase A特异性酶切,并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检测HLA-DRB5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检测到HLA-DRB5片段的18个Cp G位点,Cp G1、Cp G2/3/4、Cp G5/6/7、Cp G8/9/10、Cp G11/12/13、Cp G14、Cp G16/17/18/19,各个位点在三组样本中的甲基化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HLA-DRB5基因甲基化与维吾尔族饲鸽者肺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访花昆虫不同的访花与飞行行为导致其访花频率小同,进而对植物传粉产生不同的影响.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苍蝇和食蚜蝇是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最常见的访花类群(或种类),但是它们的访花行为却有很大不同.意大利蜜蜂主要以快速飞行为主,偶见爬行,苍蝇访花时主要以快速飞行、爬行和跳跃为主,而食蚜蝇以长时间单花访问和悬空飞行以及间歇性休息为主.根据访花类群(或种类)在一朵花上的访花时间和花间飞行时间进行推算,每只意大利蜜蜂、苍蝇和食蚜蝇每分钟分别可以访问4.57、2.65和0.53朵花.结合每种(类)昆虫的访花数量推算出意大利蜜蜂、苍蝇和食蚜蝇每分钟分别可以访问498.19、1,089.74和99.78朵花.传粉效力(相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相同数目访花者能够授粉的花朵数)实验结果证明苍蝇和意大利蜜蜂分别是93%、100%(n=30),而食蚜蝇只有13%(n=30).苍蝇和意大利蜜蜂可携带大量花粉且具有很高的传粉效力,因此,访花速度的快慢是二者访花能力强弱的主要限制因素.由此,我们认为苍蝇可能是腊梅最主要的传粉者,意大利蜜蜂次之(数量偏少),食蚜蝇再次(访花与飞行行为的影响以及访花效力较低是限制其访花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海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海胆类的生活习性海胆类属于棘皮动物门,世界各海中都产,尤以印度太平洋区域内最多;我国的广东、海南岛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因为接近这个区域,所以种类也比北方为多.海胆类是营底栖生活的动物,从沿岸到5,000米深的海底都有它们分布.它们对于海水盐度的高低很敏感,靠近江河入海处和盐度低的海中分布很少,或者完全没有. 正形海胆类绝大多数生活在有岩礁的海底,它们多隐伏在岩石缝中或石块下边.此外珊瑚礁也是很多种正形海胆喜欢栖息的地方.有些海胆还能在石块中凿穴而居,我国海南岛产的斜长海胆(Echinometra Mathaei oblonga)可作为这方面的代表,它能利用牙齿时时磨擦  相似文献   

20.
丛氏原鸽(Columba congi)出土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早更新世第12地点(~1.7 Ma)。丛氏原鸽共出土11件骨骼碎片,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仅遗存4件肱骨标本,且遗存标本的形态学特征并不支持最初的物种鉴定特征。对遗存的4件肱骨标本进行了重新描述和对比,其肱骨气窝腹侧外缘平直和背髁上突位于肱骨更远端的位置这两个特征或为作为灭绝鸽类物种的丛氏原鸽提供稳定的识别特征。丛氏原鸽是亚洲地区已知最古老的鸽属化石,推测其生存于温暖且潮湿的森林环境。对丛氏原鸽的研究或能为解决鸽属物种的古生物地理分布以及目前广泛分布的原鸽的起源等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