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蝙蝠携带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蝙蝠物种丰富,分布广泛,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其中一些蝙蝠种类还有迁飞的习性,与人类接触密切.迄今为止,已在蝙蝠体内分离到80多种病毒,其中一些是多种重大人兽共患疾病的传染源,给人类公共健康和蝙蝠生物保护带来威胁.近年来,一些新病毒病的暴发,老病毒病的重返都与蝙蝠有关,如1994年澳大利亚爆发的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1,2],1997年澳大利亚爆发的梅南高病毒(Menangle virus)[3],1998年马来西亚爆发的尼巴病毒(Nipah virus)[4],以及Tioman病毒(Tioman virus)[5]等;而人类在防止蝙蝠传播病毒的同时,很可能由于采取的方法不当而对蝙蝠物种的保护构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桂越边境地区蝙蝠病毒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越地区包括越南和我国广西,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突出,该地区蝙蝠资源丰富,且越南境内的蝙蝠携带多种人兽共患病毒.为了监测桂越边境地区蝙蝠病毒的跨境传播,防范蝙蝠病毒引发新发传染病,掌握该地区蝙蝠携带病毒的病原本底和重要病毒遗传进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桂越边境采集蝙蝠样本并对其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结果发现了49个科的病毒,包括脊椎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和噬菌体.根据病毒宏基因组学结果,对注释到的嗜肝DNA病毒、博卡细小病毒、A型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弹状病毒和冠状病毒进行检测和进化分析,结果发现星状病毒广泛分布,且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他病毒则呈局部分布,其中嗜肝DNA病毒、冠状病毒、轮状病毒与各自参考毒株进化关系较近,为这些病毒的变异毒株;而博卡细小病毒和弹状病毒与已知病毒具有很明显的遗传差异性,可能为病毒新种;值得注意的是,发现的蝙蝠轮状病毒与广西当地人轮状病毒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提示该病毒的跨种传播和基因重排.本研究获得了桂越边境地区蝙蝠携带病毒的本底数据以及部分重要病毒在该地区蝙蝠中的流行情况和遗传进化特征,为监测蝙蝠病毒的跨境传播、防范新发病毒病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曾嘉鸣  赵华斌 《兽类学报》2020,40(6):560-570
近年来,健康的蝙蝠体内检测到了很多与人类传染病相关的病毒,包括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ARS-CoV)以及最近新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等。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是,蝙蝠在感染了这些病毒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人类可以通过研究蝙蝠的免疫系统获得抗病毒免疫的新知识。本文综述了蝙蝠抗病毒天然免疫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蝙蝠在天然免疫方面的特殊性:蝙蝠独有的飞行能力可能导致其演化出一套独特的抗病毒免疫响应机制,同时具有一套独特的机制限制炎症反应。蝙蝠物种的多样性丰富(>1400种),超过了哺乳动物的五分之一。因此对蝙蝠免疫基因的多样性研究,将促进对蝙蝠特殊免疫机制的理解,对人类传染病防治和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2):232-232
某些致命性病毒病不断威胁人类生命安全,除艾滋病病毒(HIV)和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之外,还有一些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HPV)、侵犯脑下的肠病毒以不同方式侵染人体引发病症导致死亡。其中HPV是一种无药可救的性病病毒,继艾滋病之后又出现“世纪绝症”。在美国,该病毒曾迅速蔓延,不论男女都有可能感染HPV,女性染病后甚至可引发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5.
无处不在的蝙蝠,是福是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保护旗帜高扬的今天,我们来讨论的不是珍稀濒危物种,而是无处不在的蝙蝠。人类应该怎样和这样的动物相处?是几乎与每个人都有关的问题。我们在本期刊登了几篇文章:“当心!你在与病毒携带者共舞”、“古建筑里的神秘房客”和“空袭果园的不速之客”,讲述蝙蝠给人类带来的一些问题并特此请到了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张树义、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李湘涛、北京麇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郭耕来做客编辑部,就人类如何与蝙蝠这类动物相处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自首次从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i)中检测到圆环病毒后,不断有研究小组从不同地域的多种蝙蝠体内发现类似病毒。为掌握中国东部沿海蝙蝠圆环病毒的流行病学资料,以浙江省舟山地区采集的大卫鼠耳蝠的肠道组织为模板,采用巢式PCR和染色体步移法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一株蝙蝠圆环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命名为BtCV-DS13。序列分析表明,BtCV-DS13全基因组长度为1 873nt,具有圆环病毒的典型基因组结构特征。同源性比较显示,与已公布的4种蝙蝠来源的圆环病毒(Bat1、Bat2、Bat3)或环病毒代表株(Cyclovirus bat)的同源性均较低,分别为22.9%、53.5%、24.7%和4.5%。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tCV-DS13处于圆环病毒属的一个大分支中,与猪圆环病毒和蝙蝠圆环病毒处于其中同一个小分支。基于以上分析,初步判断BtCV-DS13在分类上是一种新的蝙蝠圆环病毒。  相似文献   

7.
自首次从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i)中检测到圆环病毒后,不断有研究小组从不同地域的多种蝙蝠体内发现类似病毒。为掌握中国东部沿海蝙蝠圆环病毒的流行病学资料,以浙江省舟山地区采集的大卫鼠耳蝠的肠道组织为模板,采用巢式PCR和染色体步移法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一株蝙蝠圆环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命名为BtCV-DS13。序列分析表明,BtCV-DS13全基因组长度为1 873nt,具有圆环病毒的典型基因组结构特征。同源性比较显示,与已公布的4种蝙蝠来源的圆环病毒(Bat1、Bat2、Bat3)或环病毒代表株(Cyclovirus bat)的同源性均较低,分别为22.9%、53.5%、24.7%和4.5%。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tCV-DS13处于圆环病毒属的一个大分支中,与猪圆环病毒和蝙蝠圆环病毒处于其中同一个小分支。基于以上分析,初步判断BtCV-DS13在分类上是一种新的蝙蝠圆环病毒。  相似文献   

8.
从肝炎病毒看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忠斌  王升启 《病毒学报》2002,18(4):378-380
病毒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感染者达1.7亿,其中20%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目前病毒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但是,人类与病毒斗争历程发展到今天,对于危害严重的主要病毒性疾病仍未研究出有效、价廉、安全的疫苗和药物;而且,不断出现的新病毒病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病毒学基础研究,特别是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和病毒感染分子致病机理,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抗病毒疫苗和药物研究,是当前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方向,对人类重大病毒性传染病防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部分地区蝙蝠携带病毒的宏基因组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蝙蝠携带有60多种病毒,其中许多对人有高度致病性.为了解中国蝙蝠携带病毒的自然本底、蝙蝠病毒的多样性和挖掘潜在的病毒病原,通过基于Solexa高通量测序的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对从吉林、云南、湖南采集的蝙蝠组织进行病毒组学研究,获得了11 644 232条读长(Reads),并拼接出44 872条重叠序列(Contig).通过核酸序列注释发现,其中8.2%(4 002/44 872)的重叠序列与病毒相关,能进一步注释到36个病毒科,包括19种脊椎动物病毒、6种植物病毒、4种昆虫病毒和4种噬菌体.通过对重叠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多序列比对显示,被注释为细小病毒、腺联病毒、博卡病毒、腺病毒、小双节RNA病毒等的重叠序列与已知病毒相似,部分序列却又呈现出明显的序列差异.通过对腺病毒和博卡病毒进一步的PCR扩增证实了此研究方法可靠.旨在了解我国蝙蝠携带病毒组的构成,对建立高效的野生动物源人兽共患病的监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尚没有可靠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2014年埃博拉病毒病在西非的爆发和肆虐警醒人类,需要加快对该病的防控研究.近几年,在EBOV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有的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小分子化合物通常是针对病毒致病作用的某种机制而设计,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研究领域.本文从抑制EBOV和其他病毒在生活周期中的穿入细胞、复制和出芽等方面综述EBOV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通报》2003,38(4):2-2
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威尔斯医院的有关专家日前宣布 ,此次在港引发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以及导致数百名病人出现非典型性肺炎症状的病毒 ,属于副粘液病毒科的病毒。受感染者症征包括呼吸困难、发高烧、口鼻有带血的泡沫样分泌物和肺水肿等。副粘液病毒是一类 RNA病毒 ,会导致动物与人类感染 ,其成员包括人类副流行性感冒病毒 ,麻疹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然而非常值得注意的是 ,这几次爆发的新型副粘液病毒的寄主均是狐蝠。狐蝠是食果蝙蝠的一类 ,俗称飞狐 ,广泛分布于从东南亚到非洲的大片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南部省份分布着至少 3种…  相似文献   

12.
蝙蝠是携带人兽共患病毒最多的一种哺乳动物,调查蝙蝠携带病毒的病原生态学本底对防范蝙蝠病毒威胁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云南省部分地区蝙蝠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在一组食虫蝙蝠样品中发现了A群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es,RVA)序列,经过进一步RT-PCR筛查验证及病毒的分离鉴定,最终从勐远县的1只三叶蹄蝠中分离出一株轮状病毒。扩增该毒株的VP7与VP4基因进行分型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其VP7基因为G3型,与来自阿根廷的1株马轮状病毒的同源性最高,为93%;其VP4基因为P[10]型,与来自泰国的1株人轮状病毒同源性最高,为94.8%。通过与本实验室之前分离的首株蝙蝠G3P[3]型轮状病毒MSLH14的比较,确定该毒株为一株新的蝙蝠轮状病毒,命名为RVA/Bat-tc/MYAS33/2013/G3P[10],简称MYAS33。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蝙蝠轮状病毒的多样性,突显了蝙蝠作为轮状病毒潜在宿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正>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是迄今发现的感染性最强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埃博拉病毒属分5个亚种,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eston)、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tai forest)和本迪布焦型(EBO-bundibugyoe)~([1])。不同亚种具有不同的特性,EBOZaire和EBO-Sudan对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2014年西非爆发的埃  相似文献   

14.
周立  李刚  孔雪  陈朗  冯勇 《生物资源》2020,42(4):461-469
自2019年底以来,全球范围内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大流行。SARS-CoV-2与蝙蝠来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样冠状病毒高度同源,且穿山甲等野生动物中也鉴定出了同源性高的SARS样冠状病毒,提示SARS-CoV-2的源头与野生动物有关,野生动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相关的生物安全问题凸显。在此背景下,本文介绍了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毒,提出了人类在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时如何预防此类病毒的建议和思考。呼吁全社会应高度重视野生动物资源生物安全问题,形成"动物的健康即人类的健康、坚决不吃野味"的全民共识。  相似文献   

15.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是丝状病毒科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形态呈丝状,共有5个型别,其中扎伊尔型致死率高,曾在非洲大陆引起多次暴发。EBOV自然宿主尚不明确,猪、非人灵长类及蝙蝠都可能与病毒的传播有关,其中果蝠的关系最为密切。由于EBOV的毒力强和传播性强,加之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疫苗,被列为生物危害四级,同时也被视为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最近该病毒在西非肆虐人类,引起了广泛关注,因而就此做一综述,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是一种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毒,由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SL-CoV)演化而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SARS-CoV受体,影响病毒宿主范围、致病性和种间传播。先前研究表明,SARS-CoV和一些SL-CoV株(如WIV1)可以有效利用人、果子狸、蝙蝠ACE2入侵细胞,而SARS-CoV可以低效利用小鼠ACE2。啮齿动物种类多,分布广,包括多种重要的试验动物模型,不过SL-CoV利用啮齿动物ACE2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假病毒感染试验,比较了SARS-CoV BJ01株和SL-CoV WIV1株利用人类、果子狸、蝙蝠、小鼠ACE2及其突变体进入细胞的效率,并利用蛋白结合试验比较了BJ01和WIV1受体结合结构域(RBD)结合不同ACE2及其突变体的能力。结果显示,SL-CoV WIV1可以有效利用小鼠ACE2进入细胞,且WIV1 RBD与小鼠ACE2结合效率与人和果子狸ACE2相同,强于蝙蝠ACE2;而不同物种ACE2的L440P突变能显著降低其与BJ01及WIV1的RBD结合的能力,抑制假病毒入侵。研究结果表明,小鼠ACE2是SL-CoV WIV1的功能受体,且ACE2的L440是影响病毒入侵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SL-CoV的受体识别、跨种传播机制,对今后类似冠状病毒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物磁学》2012,(32):I0003-I0003
近日,吉朗市澳大利亚动物健康实验室的分子病毒学家Glenn Marsh及其同事发现了一种蝙蝠携带的新病毒一雪松病毒。这种病毒似乎无法在其他哺乳动物中引发疾病的病毒。相关成果发表在8月2日的《科学公共图书馆一病原体》(PLoS Pathogens)网络版。  相似文献   

18.
新发冠状病毒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巨大经济损失。丁型冠状病毒(Deltacoronavirus)是2009年发现并在2011年正式划分的第四种冠状病毒属,其属内的病毒基因组特征与其他冠状病毒属有较大差异。其中,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与近两年爆发的猪病毒性腹泻疫情密切相关。本文以猪丁型冠状病毒为例,从病毒基因组结构、进化、流行情况、检测方法、致病性试验、蛋白质功能等方面介绍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冠状病毒频频引起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其中包括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目前对这些病毒引发的疾病并无特效的治疗药物。G-四链体(G-quadruplex,G4)是在DNA或RNA的鸟嘌呤富集区形成的非典型二级结构,可存在于人类和病毒基因组中,G-四链体的不同位置对病毒复制和感染等过程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针对七种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冠状病毒以及与SARS-CoV-2同源性较高的三种蝙蝠相关病毒,通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潜在四链体形成序列(Potential quadruplex-forming sequences,PQS),结果发现,十种病毒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PQS基序,同时对SARS-CoV-2 G-四链体存在位置及形成潜力进行评估,并分析了不同变异株间G-四链体基序的保守性。本研究对SARS-CoV-2基因组中G-四链体进行初步预测与探讨,旨在为COVID-19治疗提供一种新的药物靶点,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期寨卡病毒病在世界各地的爆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寨卡病毒病的病原体是寨卡病毒,是一种虫媒传播病毒,能够感染孕妇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还可引发成年人格林-巴利综合征。目前,对寨卡病毒的了解并不深入,针对病毒的诊断系统尚不健全,亦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因此,还需要针对寨卡病毒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寨卡病毒的基本特征及其防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