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孢粉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因硕 《植物学报》1992,9(2):16-20
  相似文献   

2.
孢粉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孢粉学的研究对象是植物的花粉和孢子。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人们把某些个体很小的植物体如藻类和菌类也作为孢粉学的研究对象。孢粉学的研究内容通常可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已知母体植物的孢子花粉进行研究,确定一定分类单位内的孢子或花粉在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方面定量或定性的特征,独立地或与植物其他方面特征相结  相似文献   

3.
刘炳仑 《生物学杂志》1990,(1):14-16,19
人们对花粉的认识,已有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了.古代,伟大的东方民族,早在三、四千年以前,在栽培海棠时,已能正确辨认出植物的性别,并能将人工传粉的先进方法,开始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 我国第6世纪出版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即放勃,拔去雄,若未放勃去雄者,则不成子实”之说.可见,我们的先人,早在距今约一千四百多年前,对于雌雄异株  相似文献   

4.
甄永苏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肿瘤药理学与微生物药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致力于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 ,主持研究开发了平阳霉素等多种抗肿瘤药物 ,成绩卓著。甄教授的“在从事科学研究中 ,贵在坚持 ,也贵在应变”的深切体会 ,值得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5.
系统报道了中国桑寄生科Loranthaceae33种5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并与澳大利亚 2属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做了比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国产桑寄生科花粉外壁 纹饰可明显分为两个类型:一种类型为刺状或条状纹饰,另一种为颗粒状纹饰,这与该科的鞘 花族和桑寄生族两个族相吻合。在鞘花族类型中,3合沟、钝刺状或条状纹饰的花粉是基本类 型,合半沟或孔沟形,刺状纹饰的花粉是较进化的类型;在桑寄生族类型中,等极、3合沟、 颗粒状纹饰的花粉是基本类型,异极、副合半沟-合半沟、3沟形和沟形-短沟形或沟孔形、粗 糙或模糊颗粒状纹饰的花粉是较进化类型。根据萌发孔和纹饰可将桑寄生族类型花粉分为3个 类群:类群I包括五蕊寄生属Dendrophtho、梨果寄生属Scurrula、钝果寄生属Taxillus和大苞 寄生属Tolypanthus;类群II仅包括离瓣寄生属Helixanthera;类群III也仅1属,桑寄生属Lor anthus。在这3个类群中,类群I属于基本的类型,属间花粉差别较小,其中梨果寄生属和钝 果寄生属花粉差别最小,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类群II和类群III皆是较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孢粉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今年迎来了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本文就中国孢粉学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的回顾,重点列举中国孢粉学在地层孢粉学、第四纪孢粉学、孢粉形态学和应用孢粉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研究进展,并对中国孢粉学的今后发展提出展望,呼吁中国孢粉工作者不断开拓,利用当前孢粉学良好的发展机遇,开创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自然保护区从1956年开始,中间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发展过程十分曲折,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始建起步阶段、缓慢停滞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系统保护阶段等四个不同阶段。1.始建起步阶段(1956—1965年)1956年,在秉志、钱崇澎、秦仁昌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建议下,国家划建了以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第一批自然保护区,开创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先河,也标志着我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对国产荚蒾属Viburnum Linn.植物花粉的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1.花粉特征在组间的分类学意义不大,而在组内的每一种都具各自的花粉特征。2.表面纹饰类型包括(1)外壁具半覆盖层,网状纹饰,网脊光滑;(2)外壁具半覆盖层,网状纹饰,网脊上具瘤状突起;(3)外壁无覆盖层或部分成半覆盖层,具鼓锤状基柱或基柱网,基柱顶端具瘤状突起。3.沟类型包括:(1)沟沿处外壁无覆盖层;(2)沟沿处外壁具半覆盖层,网状纹饰;(3)沟沿处外壁具覆盖层;(4)在一极形成合沟。内孔类型包括(1)看不见明显的孔膜;(2)孔膜半球状,与外壁不连续;(3)孔膜半球状,与外壁相连续;(4)孔膜半椭圆球状,纵长;(5)孔膜半椭圆球状,横架于沟间而类似于桥。文中同时对若干组内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粪便孢粉学     
刘炳仓 《化石》1993,(4):26-26
作为孢粉学的一个分支,粪便孢粉学的任务是分析、研究粪便或粪化石中的孢子-花粉。这对了解古、今某些动物或古人类的生活食性和居住环境,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大家知道,自古以来,一般食草、半食草动物或古人类以植物为生,或以某些植物充饥。一个普通的孢粉学原理是,有什么植物,就会有什么样的孢子-花粉。因为孢粉外壁中包含一种抗酸耐碱的孢粉素高分子化合物,所以,当它们随着植物体进入动物或古人类的胃后,经过肠胃运动,随着大便排出体外时,并未因肠胃中消化食物有酸碱存在而破坏,相反仍完好无损。在实验室中,有经验的孢粉分析工作者通过对这些古代遗留排泄物和粪化石的一系列分析处理、镜检和统计,就能了解这些粪便中有些什么种类的孢子-花粉,以及反映出存在什么植物,以此判断古代动物或古人类的生活食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荚Mi属植物孢粉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1.
回顾中国孢粉学的发展历程,认为孢粉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是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和知识创新工程的先后实施所带来的契机紧密相联系.呼吁中国孢粉工作者能正面抉择,不断创新,共同促成学科的理论发展和学科间的联合.简要介绍论文集内容,除本文外,含回顾性文章2篇、地层孢粉论文8篇、表土花粉的陆地植被覆盖度模拟和孢粉通量论文各1篇、现代花粉形态论文3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下害虫研究概述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魏鸿钧  黄文琴 《昆虫知识》1992,29(3):168-170
<正> 多年来全国很多单位,大力协同,开展研究,使我国地下害虫的研究工作取得很大进展,现将有关情况简述如后。 一、分类研究和种类调查 随着昆虫分类研究工作的开展,为种类鉴定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并经有计划地开展种类地理分布调查,对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据初步  相似文献   

13.
14.
三十年来我国的兽类动物地理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国以来,有关兽类区系(名录、区系特征及分布问题)和区划等属于动物地理范畴公开发表的文章(或摘要),包括专著等共有207篇。其中一般区系调查报告最多,有77篇(占37.2%),其次是啮齿类区系调查及专类(某类群,珍贵或经济动物等)调查,而属于动物地理本身的工作或探讨则较少。从各省区情况来看,公开发表著作最多的是黑龙江省(18篇)及广东省(17篇),其次为甘肃(14篇),青海(13篇),云南(12篇),辽宁(11篇),陕西(10篇),其他各省均在10篇以下,湖南省未见1篇(见表1)。  相似文献   

15.
中国杀虫药剂毒理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巧云 《昆虫知识》1992,29(3):156-159
<正> 杀虫剂的应用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应用杀虫剂防治害虫而兴起的杀虫药剂毒理学却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科学。它虽然研究哪些物质对昆虫有毒,产生什么中毒征象,然而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杀虫药剂杀死昆虫的机制以及昆虫对杀虫药剂的反应。它还包括环境及昆虫生理状态等因素对杀虫剂毒杀作用的影响,以及杀虫剂对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第三果树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果树带的新概念,即根据果树栽培的高效优质及其自然分布情况,提出在长江以南(北纬18─32°)柑桔为主的第一果树带和长江以北(北纬32─43°)苹果为主的第二果树带之间,即北纬25─35°建立和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第三果树带的新论点。同时,因海拔高度的变化以及在两带的边缘地域,表现出部分过度交互型特征。本文还进一步阐述了以猕猴桃为代表的第三果树带形成和发展的可能与条件,指出提高果树种植效益与不同果树相应气候带的关系,分析说明了中国第三果树带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此外,还对第三果树带的果树组成、发展方向和途径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为中国第三果树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城市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中国的城市化有3个特点:(1)不匀速,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长期增长缓慢,近十年来急剧加快;(2)中小城市发展快,而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增长慢。(3)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中国城市化引起的生态问题有:环境污染,供水紧张,地面沉降等,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改善城市环境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目前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期间城市化高速发帐题仍然十分严重。迫切需要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18.
我国稻田养鱼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有两种形式,即“稻鱼共生”和“稻鱼轮作”。稻鱼共生系指水稻和鱼群共同生活在稻田中,双方彼得到一定利益。这种稻田养鱼方式以培育吃草的鱼种为主,搭养当地需要的鱼种为辅。稻鱼轮作是指水稻与养鱼轮流生产,即一年当中只种一季水稻,余时则为养鱼。如利用冬闲田、固水田及湖区的低洼田水稻收获后即行养鱼,此种方式以养食用鱼或大规格(15厘米以上)鱼种为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熊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熊是大型兽类,历史上人类与熊的关系很密切,我国劳动人民对熊的认识和猎取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采用近代动物分类学方法研究我国熊类的,最初还是一些外国人。1853年,Blyth根据得自我国西藏拉萨的棕熊标本命名为Ursus< pruinosus,Swinhoe(1864)将台湾的熊标本订名为Ursvs formosanus,Gray(1867)则依据一个活的由我国北部运到英国伦敦动物学会公园的棕熊订名为Ursus lasiotus,后来,Heude(1901),Pocock(1914,1932,1941 Sowerby (1920,1923) Howell (1928,1929),Allen ( 1929,1938 ) , Schwarz ( 1940)等人相继对我国的熊进行了研究。由于他们多依据个别标本订名,现在看来所发表的许多种实际上并不存在或仅是亚种,而绝大多数亚种则是某一亚种的同物异名,因而,也给我国熊的分类带来某些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