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慈姑属 ( Sagittaria L.)是泽泻科 ( Alismataceae)中一个很重要的属 ,世界广布 ,共约30个种 ,数量仅次于美洲分布的刺果泽泻属 ( Echinodorus Rich.) (约 4 7种 ) [1 ] 。慈姑属植物在我国已知有 8种、1亚种、3变种及 1变型 ,共 1 1个分类群 ,其中特有种 4个 ,对于研究全世界的慈姑属植物来说 ,中国地区有着重要意义 [2 ]。腾冲慈姑为我国慈姑属植物的一个特有种 ,仅分布于我国云南西部的山地沼泽中[3] 。陈家宽 ( 1 989)曾对中国 7种慈姑属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 ,但由于受到材料来源的限制 ,未报道腾冲慈姑的核型。本文首次对腾冲慈姑的…  相似文献   

2.
以前报道中国特有种-利川慈姑(Sagittaria lichuanensis)仅仅分布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的武夷山山脉以及湖北利川县,该种在贵州的分布为新记录.对该种的形态特征和群落特点作了介绍,同时还比较了该分布点与其它分布点之间生境条件的差异及分布格局.该种在贵州的分布使其地理分布状况从仅仅分布在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变为分布于我国的第二、第三级阶梯.这一发现为研究慈姑属的地理分布规律以及系统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场所和证据.此外,该种独特的生殖特点为比较不同生境条件下物种的生殖策略差异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泽泻和慈姑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泽泻和慈姑的核型,并综合形态与孢粉学资料,认为慈姑比泽泻进化。结合前人对泽泻属和慈姑属核型的研究,简论了它们的演化。对泽泻的间期细胞核仁数也作了观察。  相似文献   

4.
代洁  杜巍 《生物资源》2021,(6):617-624
泽泻科(Alismataceae)是现存最原始的单子叶植物类群之一,慈姑属(Sagittaria)是泽泻科相对进化的分类群,地域分布广泛,其物种大多集中分布于北温带,且有种间同域分布现象。为了探究同域分布物种之间的杂交可能性,我们通过选取同域分布且在系统进化树上具有代表性的冠果草(S.guayanensis subsp. lappula)、小慈姑(S. potamogetonifolia)、利川慈姑(S. lichuanensis)和野慈姑(S. trifolia)为研究对象,调研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的标本信息和已有文献,分析这4种慈姑的地理分布格局,并分别以这4种慈姑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粉实验以检验种间杂交的可能性。基于对1 172份4种慈姑属腊叶标本的分析,表明这4种慈姑在福建省武夷山地区存在同域分布情况。通过对4种慈姑之间的人工授粉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冠果草、小慈姑、利川慈姑和野慈姑异种授粉后均出现心皮膨大现象,所有异种授粉产生的种子均不可育,败育胚种子比例各不相同,且该比例与父本和母本在系统进化树上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5.
慈姑腋生小鳞片的发育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姑叶腋内有许多1-2层细胞厚、无维管束的小鳞片,它们由叶鞘基部背腹面及叶腋部的表皮细胞分裂形成;小鳞片的发生与顶端分生组织无直接关系。靠近生长锥的幼叶叶腋内的小鳞片能覆盖生长锥;由于小鳞片细胞具有分泌粘液的功能,使生长锥和叶原基片于粘液的包裹之中,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水流的侵袭。小鳞片进入分泌期后,细胞内高尔基体数量明显增多,并活跃地溢出囊泡;内质网膨大成囊泡状;线粒体由近质膜,且出现变形。小鳞片发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中国泽泻科不仅所知种类甚少,且在分类处理上亦相当混乱。如对于象Sagittaria trifolia L.种的概念和种下分类就极不统一。因此亟待整理。C.Linnaeus(1753)在Sp.Pl.中建立本科最早的二个属:泽泻属(Alisma)  相似文献   

7.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内蒙古二卡河(EK)和黑龙江库都尔(KDE)的浮叶慈姑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引物对2个居群共48个样品进行扩增,得到93条清晰的条带,其中70条具有多态性,即物 种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5.27%。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二卡河居群的PPB为66.67%,库都尔居群的PPB 为72.04%。两个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628,即遗传变异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居群内(93.72%)。结合相关的分析 表明生态学因素可能是浮叶慈姑濒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小慈姑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慈姑是中国南部狭域分布的易危水生植物。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等位酶分析方法,研究了该种江西东乡、湖南茶陵、广西桂林和福建武夷山4个地点的8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分化及其与地理位置的相关性。9个酶系统18个等位酶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小慈姑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16.67%—38.89%,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A=1.278—1.833,平均预期杂合度He=0.0941—0.1928,平均观察杂合度Ho=0.1461—0.2127。居群之间有较高的遗传一致度I=0.7161—0.9965。根据Nei s遗传距离所作出的聚类分析显示,同地居群之间有较紧密的遗传关系,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与空间距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小慈姑的开花状态、传粉机制与交配系统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自然种群中对沼生植物小慈姑(Sagittaria potamogetifolia Merr.)的开花状态和传粉过程作了观测,并用同工酶遗传标记法定量估测了其3个种群中5个样本的异交率。该种为中心媒传粉为主的虫/风 媒兼性传粉机制,访花昆虫的飞行距离多在0-2m范围内,并与花序密度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异交率(-/^/t)为50.0%-92.8%,表明该种为异交为主的混合交配系统(ixed mating system)。对雌雄同株的小慈姑而言,异交率与各种群花期植株密度无关,异交水平取决于种群中开花花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植株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10.
慈姑导管仅在根中出现。根的后生木质部中央导管由顶端平截、单穿孔的网纹导管分子连接组成;周围较小的导管分子和管胞有从梯纹管胞向导管分子演化的各种过渡类型;有一至多个梯形穿孔或单穿孔发生在导管分子的端壁或侧壁,并有分枝型导管分子存在,特别在根与主茎连接处尤为明显。管胞亦有分枝与不分枝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对我国云南省独龙江地区的特有植物俅江蜡瓣花(金缕梅科)的习性及生境进行了观察,详细地补充描述了该种植物的花序及花部的外部形态特征,确认该种不同于中华蜡瓣花和西域蜡瓣花。中华蜡瓣花的花序较短,长3~5 cm,常具花10~25朵,退化雄蕊5,鳞片状,稍2浅裂,裂片顶端较尖,花柱长6~7mm;而俅江蜡瓣花的花序较长,长3~8cm,常具花20~40余朵,退化雄蕊5,红色,2全裂至基部,裂片10,棍棒状,长o.5~o,6mm,顶端钝,花柱很短,长1.5~2.omm而明显不同于前者。中华蜡瓣花广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等地,而俅江蜡瓣花则仅局限地分布于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地区的中海拔山地。因此,我们支持将俅江蜡瓣花作为一独立的种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运用AP-PCR对中国慈姑属内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AP-PCR技术测定了中国慈姑属植物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以其为分子性状用UPGMA方 法聚类,结果表明:中国慈姑属植物可分为3大类,包括7种3变种或变型(未包括浮叶慈姑)。本文的结果与基于形态和核型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冠果草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果草花药壁的发育为单子口十型,绒毡层为周原质团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呈左右对称式排列,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双珠被,假厚珠心,倒生胚珠。胚囊发育为葱型,成熟胚囊的特点是两个极核分别位于中央细胞两端,不融合成次生核。受精过程中,一个精于与卵核融合形成合子,另一精子先与珠孔端极核融合,之后受精极核再移动到合点端与另一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胚的发育为石竹型。成熟胚呈马蹄形,具有2片真叶。胚乳发育为沼生目型。随着胚的发育,胚乳细胞逐渐解体,成熟种子中无胚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景天属一些种的订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国产景天属的6种植物进行了分类订正。归并了7种1亚种和2变种,同时对中国植物志中景天属存疑种Sedum phyllanthum Levl.et Vant.和S.subtile Miq.的范围及其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根据对S.hsinganicum Chu ex S.H.Fu的模式标本以及S.floriferum Praeger模式标本图和模式产地标本的研究,确认二者所具性状均在S.aizoon L.的性状变异范围内,故予归并。S.onychopetalumFrod.,S.grammophyllum Frod以及S.anhuiense S.H.Fu et X.W.Wang经研究均被作为S.lineareThunb.的异名处理。S.formosanum N.E.Br.在《中国植物志》中被并入S.alfredii Hance,现恢复为独立的种。此外还报道了一个中国新记录种S.hakonense Makino。  相似文献   

16.
中国鸟类特有种及其分布格局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在广泛搜集有关分布资料、对我国鸟类特有种的地理分布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处理物种分布数据,研究了中国鸟类特有种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我们分析了我国现有鸟类特有种计100种,隶属于53属、16科、7目,约占我国现有鸟类总种数的8%。我国镳在特有种在水平分布上具有不均匀的特点,有3个分布中心,即:横断山中心、川北、秦岭及陇南山地中心和台湾岛屿中心。在垂直分布上则主要分布于从1800m到3400m的中、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7.
慈菇匍匐茎中分泌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茹匍蔔茎的分泌道是裂生的胞间道,分布于匍匐茎的基本组织中。单个分泌道原始细胞起始于离茎端约1毫米处的基本分生组织中,原始细胞经分裂形成5—7个上皮细胞包围着中央的裂生腔隙,成为管道系统。上皮细胞无鞘细胞包围。上皮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发达,并溢出小囊泡向着分泌道腔隙面壁的质膜附近迁移,乳汁中亦存在大量完整的小囊泡。上皮细胞和外围薄壁细胞之间的壁层具有大量胞间连丝,小囊泡和内质网的膜结构与胞间连丝末端相接,同时可见上皮细胞的质膜在数处反折内陷,形成袋状结构,在与上皮细胞相对的薄壁细胞内也有同样现象出现,袋状结构内含小形颗粒或囊泡,并在结构上显示出上皮细胞与相邻薄壁细胞间存在着活跃的物质交流。由此认为。代谢物质以整体小囊泡的形式经胞间连丝或内陷的质膜向分泌道迁移是物质运输和分泌的可能方式之一。在电镜下观察,液泡中的积聚物与乳汁十分相似,液泡可能是乳汁的贮存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慈姑属系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中国慈姑属植物间的系统发育关系。选取了12个与该属系统发育有较重要关系的特征,将8个已知分类群与外类群刺果泽泻属进行了比较。应用数量分支分析的Farris-Wagner方法,建立了中国慈姑属系统发育分支图。讨论了各分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该属起源和数量分支分析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