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生物学通报》第3期第23页刊载了摘自《科学时报》2005年2月18日的一篇文章:美国科学家最近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土豆,能起到乙肝疫苗的作用……培育出了一种无须冷藏,可以食用的乙肝疫苗土豆,解决了这一问题……人吃下这种土豆后,抗原蛋白会触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乙肝抗体抵抗乙肝病毒。  相似文献   

2.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千叶丈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利用转基因水稻成功地研制出预防乙肝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制剂。目前世界上乙肝病毒感染者高达 3亿人 ,由感染者母亲传染给新生儿的最为多见。对于新生儿 ,只要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剂和乙肝疫苗就完全能预防乙肝的发生。但到目前为止 ,制取免疫球蛋白制剂是用曾经被乙肝病毒感染过的人的血液精制而成的 ,同时疫苗的制取也需要高超的技术 ,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千叶教授等把能产生乙肝病毒抗体的遗传因子转移到水稻的遗传因子中 ,然后进行栽培。最后从水稻的叶子中成功地获取了乙肝抗体 ,此抗…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核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与血源乙肝疫苗效果比较。对1997年出生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隔年随访一次,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以后对乙肝免疫人群开展急性乙肝发病监测。显示五年期间3次随访检测HBsAg阳性率平均为1.5%,较免前本底的HBsAg阳性率呈较大幅度下降,疫苗保护率为83%(95%可信区间为76.97%~89.02%),无论母亲HBsAg阳性或阴性,使用不同乙肝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接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的对象中,无一例急性乙肝病例报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有较好的近期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与以前使用血源乙肝疫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掌握黑龙江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流行现状和人群免疫水平,评价我省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制订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全省7个国家级疾病监测点,在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2个乡级单位,1~59岁作为目标人群共调查3337名人群。黑龙江省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经标化后为5.65%、55.45%、30.50%,1~3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1~3岁、4~10岁和11~14岁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43%、89.40%和64.81%;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6.64%、75.57%和49.87。城市和农村HbsAg阳性率分别为3.26%和5.04%。医院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在家出生儿童。结果显示接种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抗-HBs阳性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降低HBsAg携带率。  相似文献   

5.
掌握百色市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的免疫效果,客观评价免疫规划工作现状。方法按现况研究原理,全市12个县(区),每个县(区)各抽取150名儿童,每个县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随机抽取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6个年龄组(1~6岁儿童),每个年龄组抽取5名常住儿童(当地居住三个月以上),收集血清样本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标志表面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全市共调查1~6岁儿童1 809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0.66%,低于2006年全国调查的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0.96%),达到中国《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提出的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1%的控制目标要求;1~6岁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7.77%,高于2006年全国调查的1~4岁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71.24%)。结论百色市自2003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后,乙肝免疫效果显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大幅度下降,婴幼儿体内保护性抗体水平也高于全国水平。加强对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尤其是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是今后乙肝预防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 目前的乙肝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但是由于它是由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血浆制备的,因而要提供大量有用的血浆和纯化HBsAg费用均受到限制。于是,为了适应世界广大地区对乙肝疫苗的需要,要求用新方法来制备疫苗。最近制出了携带HBsAg DNA序列的载体并在酿酒酵母中表达了抗原。酵母细胞合成的HBs Ag多肽与人血浆中发现的22nm颗粒是类似的。但是,酵母HDsAg不像人HBsAg是没有糖基化的。由酵母HB_5Ag发展的一种疫苗可刺激小鼠、狨猴,猩猩产生抗体,而当接种的猩猩用不同亚型的人乙肝病毒进行攻击时,它们完全被保护。本文仅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用蛋白质芯片检测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的新方法。方法:采用PVDF膜制备不同的蛋白质芯片,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全,结合酶联免疫反应,检测乙肝病毒素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e抗体(HBeAb)。结果:所制备的蛋白质芯片可检没到微量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的存在,其中HBsAg,HBsAb,HBeAg,HBeAb的最低可检测浓度分别为11μg/ml。4.8μg/ml,2.1μg/ml,18μg/ml,而且两种抗原或两种体间并城镇交叉反应,此法制备芯片需3.5h,而检测过程仅需20min,且结果直接可用肉眼观察。结论:将蛋白质芯片技术应用于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的检测中,具有微量化,特异性强,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等优点,可望应用于临床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中。  相似文献   

8.
<正> 在男性同性恋者中,对乙肝疫苗的效力进行了观察。试验发现接种乙肝疫苗的同性恋者患乙型肝炎人数明显比不接种疫苗的同类人少。可以设想疫苗对处于潜伏期的个体有抑制乙肝临床表现的作用。为检验这个假设,先给四只黑猩猩注射一定量确定滴度的乙肝病毒,然后分别在4-72小时后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第二和第三针备在2和6周后接种。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病区,全国有10%以上的人感染乙肝病毒,占世界总数的一半左右。为了消灭乙型肝炎,卫生部颁发了“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并从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86年1月我国批准生产血源乙肝疫苗,92 年1月1日起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科学家近日通过研究,打破了一个古老的免疫学教条——一个抗体只能绑定到一个抗原上。他们成功地使一个抗体紧密地绑定到两个不同的抗原上。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20日的《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甘肃省现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指标的变化,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个县区1~59岁人群共2200人进行调查。以ELISA方法对血清标本统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显示,甘肃省1~59岁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为3.59%,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49.45%、16.33%;HBV总感染率为27.50%。比1992年HBV总感染率下降了36.48%,HBsAg阳性率下降了45.94%;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仅为1.13%,比1992年(5.34%)下降78.84%。甘肃省1~59岁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下降,抗-HBs阳性率升高,尤其在1~4岁儿童变化更为明显;甘肃省乙肝感染逐步呈现由中高流行转向低流行区的趋势;乙肝疫苗免疫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鱼山镇乙肝疫苗接种率不同人群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的差异。将该镇所有户籍登记在册人员按出生日期分成3组,再按随机抽样法对每个年龄组抽取一定数量的人组成样本,调查乙肝疫苗接种史;对每位参加者采集静脉血5ml,无菌分离血清,使用固相放射免疫试剂和酶联免疫试剂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HBsAb,抗-HBs)。小年龄组、中年龄组、大年龄组乙肝疫苗接种率依次为80.00%、50.46%、2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2.24,P<0.005);小年龄组、中年龄组、大年龄组HBsAg携带率依次为2.07%、11.93%、17.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48,P<0.005);小年龄组、中年龄组、大年龄组HBsAb依次为43.38%、24.77%、1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8,P<0.005)。乙肝疫苗接种率在小年龄组、中年龄组、大年龄组依次降低,HBsAg携带率依次增高,HBsAb阳性率依次降低。因此,接种乙肝疫苗对人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越高,HBsAb阳性率越高,HBsAg携带率越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在对婴幼儿实施基础免疹(BCC、DPT和TOPV)的同时,接种国产血源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对八月龄的婴儿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乙肝疫苗接种组1(10μg)、2(20μg)抗-HBs达到临界保护(P/N≥10.0)的分别为80.65%,78.49%,未检出HBV感染标志物;未接种乙肝疫苗组的HBV感染率边10.5%。血清学检测还表明乙肝疫苗与BCG、DPT和TOPV等生物制品联合免疫应答是好的,各抗原间无干扰作用,提示乙肝疫苗可列入扩大免疫规划,并将有效地控制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4.
<正>目的:在美国,每年有HBsAg阳性的产妇分娩约25 000个新生儿。推荐新生儿出生时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随后完成疫苗接种及进行血清学检测。在较大队列的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婴儿中评估了影响疫苗应答的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2013年间围产期乙肝预防计划内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HBsAg阴性的婴儿。接种不少于3剂疫苗后,婴儿乙肝表面抗体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丙肝病毒核心蛋白 ( 1~ 191)及其N端 ( 1~ 69)和 ( 1~ 40 )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 1~ 14 4 )羧端的融合克隆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 .其表达产物B14 4C191,B14 4C69和B14 4C40同时具有乙肝核心抗原 (HBc)和丙肝核心蛋白 (HCc)的双重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CsCl密度梯度超离心和电镜观察表明 ,融合蛋白能组装成颗粒 .比较等量的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后发现 ,融合的HCc长度对HBc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影响不大 .而B14 4C69和B14 4C40比B14 4C191免疫小鼠能产生更高的抗HCc抗体 .利用表达的融合蛋白建立了ELISA法 ,对人血清中抗HBc抗体和抗HCc抗体进行了检测 .  相似文献   

16.
采用肌肉和皮内混合免疫方法 ,将乙肝疫苗给猪接种。全程免疫 5次 ,2个月后 ,取脾脏和淋巴结制成口服抗乙肝转移因子。在小鼠体内进行了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 ,结果表明口服抗乙肝转移因子具有依赖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7.
<正> 乙肝病毒和HIV病毒都具有逆转录的独特的特性,并已它们都能够引起严重的人类疾病而迫切需要进行预防的缘故,因此就显得格外重要。幸运的是,良好的乙肝疫苗已经问世,一旦供应以及运输投递的问题得以解决,那么乙型肝炎就可在世界范围得到控制。抗艾滋病的疫苗的开发在理论上和技术上要比乙肝疫苗复杂得多,但是可以从乙肝病毒及其疫苗的免疫学的评述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乙肝疫苗 血源性疫苗 由于乙肝病毒不能在细胞培养中生长,因此,这种作为疫苗的普通抗原来源是不能  相似文献   

18.
不同DNA疫苗联合接种可有效增强免疫效果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孟昕  阮力  魏博  刘文军  朱既明 《病毒学报》2000,16(3):212-218
造反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A)、e抗原(HBeAg)及单纯疱疹病毒gD抗原(HSV-1-gD)基因为目的基因,进行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基因片段的表达研究,选择了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e抗原和单纯疱疹病毒gD抗原的质粒DNA免疫Balb/c小鼠。结果显示: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和单纯疱毒gD抗原的DHA疫苗单独免疫,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  相似文献   

19.
<正>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在乙肝病人中约有5~10%的人成为慢性乙肝带毒者(全世界约有二亿人以上)。这种带毒者可发展成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证明乙肝病毒与肝癌有密切关系。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而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乙肝疫苗对中小学生的保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及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用固相放免方法检测1 134名小学生和358名中学生的HBsAg和抗-HBs。判定:S/N≥2.1;以≥10 mIU/mL为阳性。乙肝疫苗接种率,市区小学生高于郊区学生(χ2=54.58,P<0.01),HBsAg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检测到的1 134名小学生中,抗-HBs阳性率平均在89.2%。HBsAg阳性率随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增高而下降,但市区学生(2.65%)与郊区学生(2.76%)差异无显著意义(χ2=1.35,P>0.05)。近期加强接种了重组乙肝疫苗的中学生,抗HBS-抗体阳性率97.7%。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抗-HBs阳性率的增高,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乙肝高发区,尽管推行了乙肝疫苗全程免疫规划,但从长远的免疫策略考虑,有必要制定加强免疫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