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橘小实蝇卵寄生蜂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卵、幼虫、蛹、雌成虫、雄成虫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8.8、8.5、8.7、8.7和9.3℃;有效积温分别为25.2.200.2、133.6、344.4、242.8和440.2日度。在19-31℃之间,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相似文献   

2.
橘小实蝇一种重要的寄生蜂-凡氏费氏茧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橘小实蝇寄生蜂凡氏费氏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隶属膜翅目小茧蜂科潜蝇茧蜂亚科,是田间控制橘小实蝇的优势蜂种,在国外田间控制橘小实蝇已获得巨大成功,而国内应用寄生蜂田间控制橘小实蝇尚属空白。本研究室在研究中发现田间已有凡氏费氏茧蜂F.vandenbosch定殖,并室内繁殖成功。本文详细地描述了该寄生蜂的特征,旨在为田间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应用寄生蜂和不育雄虫防控田间橘小实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广受关注的问题。尽管国内的一些学者就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和橘小实蝇SIT技术分别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然而关于应用该蜂和不育雄虫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进行田间联合防治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为此,为探讨天敌昆虫和雄性不育技术对橘小实蝇的田间综合治理(IPM)技术,开展了阿里山潜蝇茧蜂和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的田间释放试验:首先应用性引诱剂降低田间野生雄虫数量;而后,释放橘小实蝇不育雄虫,进一步降低田间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最后,释放阿里山潜蝇茧蜂对田间残余的橘小实蝇卵进行追踪寄生,以达到持续控制的目的。通过监测整个防控期田间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以及果实受害率和防治效果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该防治方法的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应用阿里山潜蝇茧蜂、橘小实蝇不育雄虫并配合引诱剂的综合措施对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有明显控制作用,田间总体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此外,提出完善橘小实蝇田间防控措施的建议,并提出该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阿里山潜蝇茧蜂对橘小实蝇卵的寄生效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温度25℃、相对湿度75%、光周期L∶D=12∶12的条件下,研究了阿里山潜蝇茧蜂对橘小实蝇卵的寄生效能。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卵的密度变化对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寄生作用有很大影响,可用功能反应模型HollingⅡ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Na=0.9082N0/(1 0.0046N0);阿里山潜蝇茧蜂成虫的自身密度对寄生作用也有较大影响,可用Hassell-Varley模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α=0.2858P-0.3448。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寄主植物挥发物在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 Sonan生境定位,寄主或食物搜寻等过程中的作用,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阿里山潜蝇茧蜂性成熟雌蜂对健康、虫害诱导及人为损伤的橙子、香蕉、西红柿的行为反应,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受染前后的番石榴、橙子、香蕉和番茄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健康的、橘小实蝇危害和机械损害的香蕉、橙子对阿里山潜蝇茧蜂性成熟雌蜂均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受染橙子引诱到寄生蜂的数量显著高于健康橙子,其他组对于水果气味的选择并无显著性差异,并且阿里山潜蝇茧蜂雌成蜂对虫害诱导水果的选择反应与为害时间密切相关。4种不同水果挥发物成分种类多样,相对含量及其比例差异较大。橘小实蝇为害后诱导水果新产生了乙酸叶醇酯、反-法呢烯、β-罗勒烯、苯甲醛、顺-罗汉柏烯、柏木脑、辛酸乙酯、辛酸甲酯、十四烷、十五烷和二十烷。芳樟醇和β-月桂烯在受染橙子的释放具有滞后性,分别在橙子受染后第2天和第3天才被检测到,并且相对含量逐渐上升。上述结果为研究水果挥发物调控阿里山潜蝇茧蜂的行为反应,提高其生物防治效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布氏潜蝇茧蜂对橘小实蝇幼虫寄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布氏潜蝇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的寄生习性。结果表明:该寄生蜂嗜好寄生低龄的橘小实蝇幼虫;橘小实蝇幼虫的密度对布氏潜蝇茧蜂的寄生有明显的影响;被寄生的幼虫数随寄主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寄主幼虫密度达每果片30只以上时,寄生数量的增加幅度就趋于下降,用Holling圆盘方程模拟为Na=0.9051N/(1 0.0163N)。此外,布氏潜蝇茧蜂的自身密度对寄生作用也有影响,随着寄生蜂数量的增加,寄生蜂的发现域逐渐变小,用Hassell-Varley方程表示为α=0.4655P-0.5807。  相似文献   

7.
长尾潜蝇茧蜂对橘小实蝇幼虫的寄生效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橘小实蝇幼虫为寄主,在(25±1)℃,RH(70±10)%,光照周期14L∶10D的条件下,研究了在不同密度的寄生蜂与寄主条件下的长尾潜蝇茧蜂寄生效能。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橘小实蝇幼虫对长尾潜蝇茧蜂的寄生作用有明显的影响,其寄生效应符合功能反应模型HollingⅡ型,方程为Na=0.7291No/(1 0.02362No)。长尾潜蝇茧蜂自身密度对寄生作用也存在干扰效应,用Hassell-Varley模型可表示为a=0.1993P-0.2966。  相似文献   

8.
橘小实蝇寄生蜂切割潜蝇茧蜂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割潜蝇茧蜂[Psyttalia incisi(S ilvestri)]是福建疫区寄生于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幼虫—蛹期的重要本地寄生蜂。利用室内大量繁殖的橘小实蝇幼虫作为寄主,在室内条件下对其进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并设计了人工繁蜂的质量控制和工艺流程。旨在将来提供足够数量的寄生蜂来满足田间放蜂的需要,尽早实现对橘小实蝇的持续、有效地治理。  相似文献   

9.
几种杀虫剂对南美斑潜蝇及其寄生蜂潜蝇茧蜂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阿维菌素、灭蝇胺、杀虫单、毒死蜱、灭多威、顺式氯氰菊酯6种杀虫剂对南美斑潜蝇2龄幼虫、成虫及其寄生蜂潜蝇茧蜂的室内毒力,并考察了灭蝇胺、阿维菌素和杀虫单对南美斑潜蝇的田间防效。在所研究浓度下,阿维菌素、灭蝇胺对2龄幼虫的毒力较高,但对南美斑潜蝇成虫和潜蝇茧蜂的毒力较低;杀虫单对南美斑潜蝇成虫、2龄幼虫和潜蝇茧蜂的毒力均较高;毒死蜱、灭多威、顺式氯氰菊酯对南美斑潜蝇2龄幼虫的毒力较低,而对潜蝇茧蜂的毒力较高。田间条件下,灭蝇胺、阿维菌素和杀虫单都对田间南美斑潜蝇具有较高防效。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外来入侵害虫橘小实蝇及其寄生蜂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存活与发育能力,以预测其在福建的适生分布区。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不同相对湿度对切割潜蝇茧蜂成蜂种群寿命影响大小依次为75%>95%>55%>35%,其中75%相对湿度下种群平均寿命最长,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并求得最适相对湿度为75.2%;不同相对湿度对橘小实蝇种群寿命的影响大小依次为75%>55%>95%>35%,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并求得最适相对湿度为68.7%,二者可能具有相似的分布区域。同时,从存活曲线分布的情况来看,切割潜蝇茧蜂在不同湿度下的存活曲线分布较橘小实蝇更集中,表明橘小实蝇对湿度的变化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同时,湿度低于35%时,不能交配并繁殖后代;处于较高湿度时,对其后代体形大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面分析近30年国内外肠道菌群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为本领域研究方向提供可视化分析数据。方法以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为来源数据库,检索肠道菌群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5.5.R2)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和被引文献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并对关键词进行突显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912篇,英文文献10 249篇。近30年肠道菌群相关研究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文文献发文量明显低于英文文献发文量;英文文献国家总体发文量中,美国排名第一,影响力也最高,中国发文量排名第二,但影响力较低。国外核心研究人员为Rob Knight、Patrice D Cani,国内核心研究人员有王军、赵立平,中文文献发文量较高的作者是段金廒、谭周进、余倩;国外主要机构有哥本哈根大学、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国内的主要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其英文文献发文量排名第一;中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是中医药类大学。主要研究内容涉及菌群结构、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以及菌群检测技术3个方面。近年来,肠道菌群相关研究多围绕与疾病的相关性及新技术、新方法展开。比较中英文热点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丰富,涉及生理、病理各个方面,其中肠道菌群与免疫相关研究成果颇丰。结论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30年来肠道菌群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提升肠道菌群检测技术、关注肠道菌群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是未来本领域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环境昆虫学报》2014,(1):22-27
研究了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 (Sonan)的老熟幼虫、不同日龄的蛹(1 d、5 d、9 d)以及不同日龄成蜂(1 d、7 d、14 d、21 d)的过冷却点和结结冰点,结果显示阿里山潜蝇茧蜂5 d龄蛹的过冷却和结结冰点最低,而老熟幼虫最高,且老熟幼虫的SCP、FP值变化幅度均最窄;不同日龄雌雄成蜂的过冷却点和结结冰点均是7 d龄最低,21 d龄最高;相同日龄,雌蜂的过冷却点和结结冰点均低于雄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为我国重要的入侵害虫,我们于2017年7月首次发现其已扩散至西藏。本研究旨在了解西藏地区南美斑潜蝇的发生现状及其寄生蜂种类。【方法】2017和2018年6月上旬-9月中旬对西藏拉萨、林芝、山南和日喀则4个地区的南美斑潜蝇的发生危害及其寄生蜂组成进行了调查采样。【结果】调查的西藏这4个地区均发现南美斑潜蝇分布和危害;温室发生时间为6月上旬-9月中旬,而露地的发生高峰在7月下旬-8月上旬。其寄主植物有9科21种,主要有豆科(Fabaceae)、茄科(Solanaceae)和伞形科(Umbelliferae)等,主要嗜好经济作物有豇豆Vigna unguiculata, 扁豆Lablab purpureus , 莴笋Lactuca sativa var. angustana和白菜Brassica rapa ssp. pekinensis。其寄生蜂包括姬小蜂科(Eulophidae)、茧蜂科(Braconidae)和瘿蜂科(Cynipidae)共计3科9属16种,分别为双斑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bimaculatus, 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 小斑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minoeus, 万氏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wani, Diglyphus sp., 纵纹瑟姬小蜂Cirrospilus vittatus, Hemiptarsenus sp., 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 底比斯姬小蜂Chrysocharis pentheus, 普金姬小蜂Chrysocharis pubicornis, Chrysocharis sp., 潜蝇柄腹姬小蜂Pediobius metallicus, Pnigalio sp., 西伯利亚离颚茧蜂Dacnusa sibirica, Dacnusa sp.和Gronotoma sp.;其中优势种为西伯利亚离颚茧蜂、双斑潜蝇姬小蜂和豌豆潜蝇姬小蜂,其个体数量占比分别为总采集个体数的48.7%, 22.1%和12.9%。【结论】西藏南美斑潜蝇的寄生蜂种类丰富,发挥着重要的自然控制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优势寄生蜂生物学、控害潜力评价以及利用研究,为南美斑潜蝇的绿色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学软件,本文对KM小鼠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旨在为国内KM小鼠研究的突破和创新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纳入了2004年1月1日~2023年6月10日的3981篇KM小鼠相关文献,分析了其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词和英文文献被引情况。结果 KM小鼠研究中文文献发文量波动下降,英文文献发文量逐渐上升,国内外对于KM小鼠的研究热度不同。发文最多的3个国家是中国、美国和日本,国内的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主要是刘慧雯、李光武和赵欣等。国内期刊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KM小鼠毒理学、免疫学和生殖学方面,国外期刊研究主要集中于KM小鼠细胞生物学、生理学方面。结论 目前,KM小鼠在我国已有80余年的应用与推广历史,主要集中在毒理学、免疫学和生殖学方面研究。KM小鼠虽在实验方面有一定成果,但规范化种群培育、优势研究领域发掘以及动物伦理的进一步推进是未来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严重危害甘肃省白银地区作物的潜叶蝇及天敌寄生蜂的多样性和种群组成。【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田间调查潜叶蝇危害的蔬菜、花卉、杂草并采样,室内对潜叶蝇及其寄生蜂进行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结果】在2016-2020年在甘肃白银地区采集的样本中发现6种常见潜叶蝇,包括本地种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和葱斑潜蝇Liriomyza chinensis,入侵种南美斑潜蝇L. huidobrensis、三叶草斑潜蝇L. trifolii、番茄斑潜蝇L. bryoniae和美洲斑潜蝇L. sativae。其中,豌豆彩潜蝇为优势种,可危害多科寄主植物;葱斑潜蝇仅在大葱上发现危害;南美斑潜蝇在温室内的蔬菜上发生严重;三叶草斑潜蝇首次在白银市发现;番茄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的危害相对较轻。此外,调查的潜叶蝇寄生蜂包括3科12属24种,优势种包括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万氏潜蝇姬小蜂D. wani和西伯利亚离颚茧蜂Dacnusa sibirica。【结论】一方面白银市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入侵性潜叶蝇的发生,另一方面白银市潜叶蝇的天敌寄生蜂种类丰富,对田间主要危害的潜叶蝇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自然防控作用,建议保护利用本地寄生蜂天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归纳总结雷公藤研究现状及预测其发展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检索雷公藤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5.7.R5W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文献的发文机构、发文国家(地区)、作者、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展现和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与医药卫生科技或农业科技研究相关的中文文献1626篇,英文文献831篇。雷公藤中、英文文献发文量前12位的发文机构均为国内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分别是中、英文文献发文最多的机构,机构间合作发文关系紧密;中国是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与其他发文量高的国家(地区)存在广泛合作关系;作者分析显示刘建群和GAO W分别是雷公藤中、英文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关键词分析显示雷公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毒性、抗癌、作用机制方面,其中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毒性和抗癌是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焦点。结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毒性依然是雷公藤研究的主线,探寻作用通路及靶点、解析其作用机制、拓展新型适应症(抗癌)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雷公藤的研究尚处于发展上升期,该研究为更好地掌握雷公藤的研究热点和判...  相似文献   

17.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材,具有特殊的治病养生功效,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本研究全面检索Web of Science (WOS)和中国知网(CNKI)从199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关于冬虫夏草的文献,经手动筛选最终纳入中文文献1336篇、英文文献1162篇。采用MicrosoftExcel2018对冬虫夏草研究年发文量进行绘图,利用CiteSpace6.1.R3文献计量学工具绘制冬虫夏草研究的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及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分析显示,冬虫夏草研究的中文文献发文量总体趋势相对不稳定,而英文文献发文量呈线性增长趋势,研究热度不断攀升;李文佳、WUJianyong分别为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重庆市中药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分别为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且英文文献形成了以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为首的核心发文机构;中、英文关键词分析显示冬虫夏草研究热点集中在化学成分、中药材质量标准、菌丝体发酵等方面,其中冬虫夏草及冬虫夏草菌对心肝肾的保护作用、抗疲劳、改善心血管疾病作...  相似文献   

18.
《环境昆虫学报》2014,(1):28-32
研究了低温驯化对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 (Sonan)的影响,结果显示,阿里山潜蝇茧蜂雌雄成蜂SCP、FP均随驯化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处理时间为24 h时,雌雄成蜂SCP、FP均达到最高值,(SCP分别为雌-7.66±0.27℃、雄-7.22±0.31℃,FP分别为雌-2.95±0.16℃、雄-2.58±0.23℃)与对照差异显著;处理时间为72 h时,雌雄成蜂SCP、FP均达到最低值(SCP分别为雌-9.76±0.30℃、雄-8.98±0.28℃,FP分别为雌-5.08±0.23℃、雄-4.28±0.28℃),但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相同处理时间,雄虫SCP值高于雌虫。从头年的12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里山潜蝇茧蜂越冬雌雄蜂的SCP、FP均低于室内饲养的对照组,到次年3月份雌雄虫SCP、FP均降至最低值(SCP分别为雌-12.24±0.23℃、雄-11.37±0.26℃,FP分别为雌-6.65±0.24℃、雄-5.81±0.24℃),且同月份雌蜂的SCP、FP均低于雄蜂。阿里山潜蝇茧蜂越冬代成蜂寄生率及其子代的羽化率均随时间的推移先下降后上升,但均低于对照组;寄生率及其子代的羽化率均在次年2月份时降至最低(寄生率为37.12±1.04,羽化率为9.68±0.47),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余欣  余瑞林  孙松峰  邓伟平 《生态学报》2022,42(24):10338-10351
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分析国内外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国内外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文献数量均快速增长,其中国内文献数量增长更快;(2)国内外文献作者及研究机构之间基本形成合作网络体系,中国科学院的发文量在国际位于领先地位;(3)关键词和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分析表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长期聚焦在水环境、重金属、有机化合物污染影响;(4)国内外研究重点重合度高、同步性强,均从水环境为主向水土环境与城市环境并重转变、向源解析和风险管理研究延伸,但相较之下,国内研究对风险源、质量标准研究更为重视,国外研究与生物学联系更为紧密、对于国际性话题的研究关注也更多。对当前国内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启示包括:增强研究对象多元化和国际化,检验更新各类质量标准,构建相对统一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科学评估区域持续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广东橘小实蝇寄生蜂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广东省橘小实蝇的寄生蜂4科8种,包括茧蜂科Braconidae的阿费氏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1932)、凡氏费氏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1952)、长尾全裂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1905)和弗氏短背茧蜂Pasyttalia fletcheri(Silvestri,1916)、姬小峰科Eulophidae的印啮小蜂Aceratoneuromyia indica(Silvestri,1910)、小蜂科Chalcididae的吉氏角头小蜂Dirhinus giffardii(Silvestri,1914)和匙胸瘿蜂科Eucoilidae的柔匙胸瘿蜂属Aganaspis sp.1和Aganaspis sp.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