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为了研究湖南省永州地区夏秋季常见嗜尸性昆虫及螺类的种类及其群落演替,运用观察法研究2007—2009年永州地区夏秋季家兔尸上常见嗜尸性昆虫种类变化及其演替。结果表明,该地区家兔尸体上发现部分昆虫纲和腹足纲的嗜尸性昆虫,昆虫纲主要涉及双翅目和鞘翅目的部分昆虫,其中双翅目6科14种,主要有蝇科的孕幼家蝇、斑蹠黑蝇、厚环黑蝇;丽蝇科的丝光绿蝇、叉叶绿蝇、亮绿蝇、大头金蝇和绯颜裸金蝇、白头裸金蝇;麻蝇科的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鼓翅蝇科1种;潜蝇科的Phytomyza thalictrella;果蝇科的Drosophila cuaso;鞘翅目5科8种,主要有大黑葬甲、Silpha carinata、Nicrophorus fossor、双色葬甲;蜣螂科的金龟子;步甲科的毛婪步甲和蠋步甲;拟步甲科;隐翅甲科的大黑隐翅虫、小隐翅虫;膜翅目2科3种,蚁科的路舍蚁;胡蜂科的墨胸胡蜂、黑盾胡蜂;鳞翅目的丝兰蛾;腹足纲的钉螺。上述嗜尸性昆虫及螺类在兔尸上出现的时间和部位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研究结果可望为法医在湖南省永州地区对尸体的死亡时间和地点推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北京地区7种常见嗜尸性蝇类的COI基因序列分析及DNA条形码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嗜尸性蝇类在命案死亡时间和现场推断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而DNA 条形编码技术能摆脱对虫卵和幼虫的饲养以及后续物种鉴定方面专业知识的依赖, 有助于实现现场采集蝇类样本的快速鉴定。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地区7个嗜尸性蝇类优势种共77个个体的样本, 测定了所有个体线粒体DNA 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1 120 bp的序列。基于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显示,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序列均以高达99%的支持值聚集在一起。序列间的分歧统计表明这些蝇类在物种内的个体分歧不超过1%, 而不同物种间的净分歧均超过7.74%, 最高可达14.85%。滑动窗口分析表明, 在整个序列区段种间差异位点存在较平均的分布。通过测定COI基因的序列, 建立了北京地区7个嗜尸性蝇类优势种的DNA条形码, 据此实现了对这些物种准确、快速、简单的区分和鉴定, 同时也为后续应用于物种鉴定的种属特异性位点之筛选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正> 跳蚤是传播鼠疫和其他一些传染病的媒介昆虫,但在青海高原地区跳蚤各变态发育期在低温下的存活情况如何,不够清楚。为了给防蚤、灭蚤和流行病学以及疫情监测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78—1980年,在实验室内作了初步观察,其情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认识昆虫保幼激素对昆虫生长发育所起的调节作用已有较长时期,而探索用人工合成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防治害虫还是近一、二十年的事。近年来,一些试验结果证明ZR-777等对蚜虫有很高的生理活性;Nassar(1973),Tamaki(1973),Benskin(1973),Kubr(1973)及广东农林学院(1976)等都有报道,但对不育类型,不育个体的不育程度与寿命,尤其是对胚胎发育影响,尚未见系统报道。本文比较系统地讨论这一问题。在室内和田间试验基础上,还初步提出该类化合物对蚜虫活性测定程序和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