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人类脂肪组织来源成体干细胞(human adipose tissue derived adult stem cells, hADAS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征及供体年龄对其生长增殖的影响, 为其作为组织工程学研究和应用的种子细胞提供实验室研究基础. 取不同年龄组志愿者(<20岁、21~40岁、41~60岁和>61岁), 手术中切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 酶消化法分离细胞, 体外培养, 传至20代. 取培养第3代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物(CD29, CD34, CD44, CD45, CD49d, HLA-DR, CD106)和细胞周期. 细胞培养传20代后进行细胞染色体组分析. MTT法分别检测各年龄组不同时间点吸光值, 绘制生长曲线, 根据公式换算人类脂肪来源干细胞倍增时间(time doubling, TD). 结果显示: 酶消化法自皮下脂肪组织分离细胞, 体外培养hADAS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示CD29+, CD34-, CD44+, CD45-, CD49d±, HLA-DR-, CD106-; G1期占90%(P10代); P20细胞染色体组分析显示为正常染色体, 未见异常染色体, 保持遗传稳定.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20年龄组TD为(11.22±0.73)h, 21~40年龄组TD为(11.14±0.76)h, 两组之间P >0.05, 无显著性差异; 41~60年龄组TD为(13.18±1.58)h , >61年龄组TD为(13.11±0.83)h, 两组之间P>0.05, 无显著性差异. <20年龄组TD与>61年龄组TD显著性差异, P<0.05. 说明hADAS细胞可方便地取材于皮下脂肪组织, 体外培养遗传特性稳定, 生长活跃, 青年组生长活性强于老年组, 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生长季沼泽湿地CH4、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6~9月采用静态箱_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生长季不同淹水条件下沼泽湿地CH4、N2O的排放进行了同步对比研究,并探讨了影响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生长季沼泽湿地CH4和N2O排放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长期淹水的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和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植物带CH4的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259.2和273.6 mg•m-2•d-1,高于季节性淹水的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植物带的排放强度(38.16 mg•m-2•d-1)(p<0.00 0 1);而生长季N2O的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0.969、0.932 和0.983 mg•m-2•d-1, 植物带间无显著差异(p=0.967)。相关分析表明,气温和5 cm深地温对沼泽湿地CH4生长季排放通量的影响较大,而水位则是影响长期淹水沼泽N2O排放通量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湿地间CH4平均排放强度的差异主要受水位的控制,而强烈的还原环境可能是导致不同类型湿地具有近似的N2O排放强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氧化亚氮通量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2002~2004年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3种具有代表性的湿地类型(常年积水的毛果苔草沼泽、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湿草甸和常年土壤过湿的灌丛湿地)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N2O现场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3种类型湿地N2O通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一般在非冰冻期表现为排放,冰雪覆盖期表现为微弱的吸收.生长季的N2O通量以灌丛湿地N2O排放通量最大,毛果苔草沼泽最小.全年平均N2O交换通量: 毛果苔草沼泽为53.928 mg·m-2·yr-1,小叶章湿地为21.408 mg·m-2·yr-1,灌丛湿地为657.120 mg·m-2·yr-1,证明沼泽湿地是大气N2O的源.3种类型湿地生长季N2O通量无明显的日变化,与温度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预设取样器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渗滤液灌溉条件下,土柱土壤不同深度剖面 N2O的浓度以及N2O和CO2的表面释放通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渗滤液灌溉可促进N2O的生成和释放,灌溉后24 h内土柱N2O的释放通量与表土下10 cm(r=0.944,P< 0.01)、20 cm(r=0.799,P<0.01)、30 cm(r=0.666,P<0.01)和40 cm(r=0.482,P<0.05)处所生成的N2O浓度呈显著相关,且相关程度依次递减.渗滤液灌溉还促进了CO2的释放,但N2O与CO2释放通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渗滤液的灌溉负荷主要决定温室气体释放总量的强弱(N2O和CO2,以CO2当量计),灌溉负荷为6 mm·d-1条件下温室气体释放总量为灌溉负荷2 mm·d-1的3倍多.采用表土下20 cm处灌溉方式可比表土下10 cm处灌溉方式削减47%的温室气体释放总量.渗滤液灌溉土壤14 d内,N2O释放量约占温室气体释放总量的57.0%~91.0%.  相似文献   

5.
温度和水分对草甸草原土壤氧化亚氮产生速率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睿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1):2170-2174
通过试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调控草甸草原黑钙土N2O产生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草甸草原土壤N2O产生速率有重要影响(F=6.149,P<0.01).但相关性分析表明,草甸草原土壤含水量与N2O的产生速率间线性相关不显著.就土壤N2O的产生速率而言,温度的影响远低于土壤水分的影响(F=2.275,P=0.106).土壤水分和温度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草甸草原土壤N2O产生速率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多阶多项式关系:y=ax3+bx2+cx+d,其中a、b、c、d是常数.  相似文献   

6.
川中丘陵区冬灌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和N2O排放特征进行连续一年的田间原位测定.结果表明,种植水稻区(种植区)在水稻生长季平均CH4排放速率为22.76±2.76 mg·m-2·h-1,休闲期平均为1.43±0.20 mg·m-2·h-1,全年平均为9.64±1.17 mg·m-2·h-1;全年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其累计CH4排放量占全年总CH4排放量的91.2%未种植水稻区(对照区) 全年CH4平均排放速率为2.03±0.18 mg·m-2·h-1,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量占全年总排放量的86.2%.N2O的排放在稻田落干时呈现脉冲排放.在水稻生长季,对照区CH4和N2O的季节排放速率分别为4.53±0.38mg·m-2·h-1和32.01±5.02 μg·m-2·h-1,而种植区则分别为22.76±2.76 mg·m-2·h-1和73.04±5.03 μg·m-2·h-1,植株参与导致CH4和N2O排放速率分别增加302%和128%.CH4和N2O的排放随土水分条件的变化呈互为消长关系.在冬灌田中,即使考虑500年的时间尺度,全年N2O排放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也只有CH4的7.9%,与CH4相比,冬灌田排放的N2O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很小.  相似文献   

7.
鲤科是鱼类最大的科, 在中国淡水鱼类组成中鲤科鱼类的成分占一半以上. 鲤科鱼类的演化过程代表了东亚淡水鱼类的整体演化过程. 为探讨东亚鲤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 共分析了包括18种新测序列在内的54种鲤科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 分析的物种涵盖了鲤科鱼类的12个亚科并对问题较多的亚科(Danioninae)和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进行了广泛的采样. 系统发育树的建立使用了多种方法, 包括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 亚口鱼科(Catostomidae)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被指定为外类群, 3种方法所得结果非常相似, 并支持一些亚科的单系性, 如鲌亚科(Cultrinae)、鯝亚科(Xenocyprinae)、鮈亚科(Gobioninae)(包括鳅鮀亚科Gobiobotinae). 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亚科不是一个单系类群, 雅罗鱼亚科被分为两个互不相关的类群; 东亚雅罗鱼群与鲌亚科和鯝亚科形成一单系类群; 而欧洲、西伯利亚、北美的雅罗鱼形成另一个单系群. Howes所定义的鲤亚科在NJ树和ML树中得到有力的支持并位于系统树的基部. 高体鳑鲏(Rhodeus sericeus)代表的鳑鲏亚科的系统位置没有得到解决. 显示鲤科鱼类可分为3个大的类群并与其3个进化阶段相对应: 老第三纪类群包含亚科的东南亚种类和Howes的鲤亚科; 北方冷水性类群包含北方雅罗鱼、鮈亚科和鳑鲏; 东亚类群包含鲌亚科、鯝亚科、雅罗鱼东亚种类和亚科东亚种类. 老第三纪类群代表鲤科鱼类的原始阶段, 北方冷水性类群对应于鲤科鱼类对全球变冷的反应, 而东亚类群则显示青藏高原急剧隆升后, 在东亚季风气候条件下鲤科鱼类的大量分化.  相似文献   

8.
To determine which subtype of α1-adrenergic receptors plays a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blood pressure, with α1A-adrenergic receptor-mediated vasoconstriction in perfused hindlimb as a control, we compare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various α1-adrenergic receptor selective antagonists on the vasopressure responses to phenylephrine between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hindlimb perfusion pressure in anesthetized rats. In Normotensive Wistar ra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hibitory effects (dose ratios of ED50, Dr) of α1-adrenoceptor selective antagonist (prazosin, Dr 13.5 ± 3.6 vs.15.1 ± 4.3, n = 11), α1A-adrenoceptor selective antagonist (5-methyl-urapidil, Dr 2.4 ± 0.9 vs. 3.7 ± 2.3, n = 12; RS-17053, Dr 3.2 ± 1.6 vs. 4.4 ± 3.3, n = 12) and α1D-adrenoceptor selective antagonist (BMY7378, Dr 1.9 ± 0.9 vs. 2.2 ± 0.8, n = 8) on phenylephrine-induced increases of perfusion pressure in the autoperfused femoral beds were the same as that in the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in normotensive Wistar rats.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antagonists (RS-17053, Dr 3.4 ± 0.6 vs. 4.3 ± 0.9, n = 5; BMY7378, Dr 1.7±0.5 vs. 1.7 ± 0.5, n = 8) in 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 were similar with the Wistar ra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induced by phenylephrine was mainly mediated by α1A-adrenergic receptor in both the anesthetized Wistar rats and 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  相似文献   

9.
 2007年6~10月,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同步研究了小兴安岭典型修氏苔草(Carex schmidtii)沼泽湿地CO2、CH4和N2O排放通量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估算了CO2、CH4和N2O的生长季排放量, 探讨了沼泽湿地碳与氮的源汇关系。结果表明: 草丛沼泽生长季节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占绝对优势(99.61%), CH4的排放量次之(0.39%), N2O的排放量最低(0.000 7%), 且为碳、氮的吸收汇(分别为固定量的53.93%和0.04%); CO2、CH4和N2O生长季平均排放通量依次为487.89、1.88和0.004 mg·m–2·h–1, 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CO2和N2O的最高排放量均出现在夏季(6月24日至8月14日和7月14日至8月14日), CH4的最高排放量出现在夏秋季(8月24日至9月24日), 其中, CO2季节变化与空气温度和0~20 cm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 < 0.05), CH4与空气温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 < 0.01), N2O与水位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 < 0.05)。  相似文献   

10.
应用C2H2抑制原状土柱培育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湿地土壤N2O排放速率及反硝化速率的变化,分析了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估算了N2O排放量及反硝化损失量.结果表明:草甸沼泽土和腐殖质沼泽土N2O排放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其范围分别为0.020~0.089 kg N·hm-2·d-1和0.012~0.033 kg N·hm-2·d-1,前者的N2O排放速率均明显高于后者(平均为1.79±1.07倍),且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二者反硝化速率的变化并不一致,其范围分别为0.024~0.127 kg N·hm-2·d-1和0.021~0.043 kg N·hm-2·d-1,前者的反硝化速率一般也要高于后者(平均为1.67±1.56倍),但其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硝化作用在前者N2O排放和氮素损失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反硝化作用则是导致后者N2O排放和氮素损失的重要过程;氮素物质基础不是影响二者硝化-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温度对前者硝化 反硝化作用的影响比后者更为明显,其反硝化速率与5、10和15 cm地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二者所处湿地水分条件的差异是导致其N2O排放速率及反硝化速率差异的重要原因.生长季内,前者的N2O排放量和反硝化损失量分别为5.216 kg N·hm-2和6.166 kg N·hm-2,而后者分别为3.196 kg N·hm-2和4.407 kg N·hm-2;在二者的反硝化产物中,N2O/N2的比率最高,分别为5.49和3.76,表明N2在后者反硝化产物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前者,说明季节积水条件会导致N2O/N2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11.
按照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位于线粒体内膜外侧亲水区S螺旋的氨基酸序列,用固相法合成由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将此多肽与α-牛胰凝乳蛋白酶原A相连,用作半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人工合成12肽的抗体.将此抗体与来自绿豆幼苗不同器官线粒体的总蛋白分别进行Western杂交,可观察到绿豆幼苗线粒体中具有两条清晰的AOX杂交带,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35和38 ku.同时,取绿豆幼苗的子叶、真叶和下胚轴,分别测定和计算它们的呼吸参数,可以得知真叶器官组织具有最大的总呼吸(Vt)、交替途径容量(Valt)及交替途径实际运行量(ρValt);其次是子叶的VtρValt;下胚轴的VtρValt最低,但是Valt却高于子叶.绿豆幼苗不同器官的有关呼吸参数测定结果与AOX表达的Western分析基本一致:真叶的Vt特别是ρValt最高,也具有35和38 ku的AOX的杂交多肽; 其次是子叶的VtρValt,且在子叶中,只见一条分子量为38 ku的AOX多肽;下胚轴的ValtρValt都最低,Western杂交显示只有一条分子量为38ku的多肽,而且表达量较少.35 ku的AOX可能对真叶的ρValt作出了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四价抗病基因提高超级杂交稻的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籼型超级杂交稻(Oryza sativa L. subsp. indica)恢复系9311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 采用改良的基因枪轰击法将构建在同一植物表达载体上的四价抗真菌病基因(RCH10, RAC22, β-GluB-RIP)导入到9311的基因组中. Southern印迹杂交结果表明, 潮霉素抗性再生植株中, hpt标记基因和四价抗真菌病基因是连锁在一起并以孟德尔遗传方式进行传递的. 部分转基因R1代和R2代植株分别在烟溪和三亚的典型稻瘟病鉴定圃中表现出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的高抗性. 在高抗的转基因植株中, 多个外源基因均能正常表达. 将高抗稻瘟病的9311 R2代转基因纯系与培矮64S原种进行杂交, 杂种F1代除对稻瘟病仍可表现出高抗性外, 还同时表现出对稻曲病和黑粉病明显提高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和氧自由基机制. 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置于95% N2 /5% CO2环境培养24 h, 然后置于95% O2 /5% CO2环境培养4 h造成缺氧再给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 单纯缺氧组心肌细胞置于95% N2/5% CO2环境培养24 h, 但不再给氧. NO供体硝普钠(SNP, 5 mmol/L)、NO合酶抑制剂Nw-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 100 mmol/L)和其异构体Nw-硝基-D-精氨酸甲酯(D-NAME, 100 mmol/L)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SOD/CAT, 各100 U/mL)分别于缺氧前加入培养基. 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置于95% 空气/5% CO2环境下培养. 结果显示, 缺氧24 h能增加培养介质中NO,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再给氧降低培养介质中NO和 水平, 增加TBARS和LDH水平. 缺氧上调bcl-2p53p21/waf1/cip1蛋白表达水平, 而再给氧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 上调p53p21/waf1/cip1蛋白表达水平. 同时, 缺氧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 而再给氧增加心肌细胞坏死率. NO供体硝普钠(SNP)增加培养介质中 和TBARS水平, 下调bcl-2蛋白表达而上调p53p21/waf1/cip1蛋白表达水平, 增加DNA断裂、凋亡及坏死细胞率. L-NAME和 SOD/CAT分别降低培养介质中 和TBARS水平, 它们均能上调bcl-2蛋白表达而下调p53p21/waf1/cip1蛋白表达水平, 抑制DNA断裂、凋亡及坏死细胞率, 而D-NAME则无此作用. 以上结果表明, 在缺氧再给氧所致心肌细胞死亡过程中, NO和氧自由基参与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上调p53p21/waf1/cip1蛋白表达水平, 相应地激发细胞凋亡程序, 并提示一氧化氮及氧自由基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与调节 bcl-2p53p21/waf1/cip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运用16种酶蛋白编码的23个遗传座位对突尼斯非洲跳鼠(Jaculus jaculus)和埃及跳鼠(J. orientalis)自然群体的遗传变异和分化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啮齿动物等哺乳动物的相关数据比较,发现这两个种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较低。非洲跳鼠群体的观测杂合度 (Hobs) 为0.08—0.19,多态座位百分比(P)为26.2%—45.2%,每个座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1.1—1.4;埃及跳鼠的Hobs为0.10—0.15,P为29.3%—44.1%,A为1.1—1.7。两个种群体各自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非洲跳鼠和埃及跳鼠的Fst分别为0.0017和0.0019)。而两个种群体间的Fst为0.607(P<0.05),表明两个种之间高度的遗传分化。本研究支持这两个种分类地位的合法性,并强调了地理因素(环境类型和生物气候阶段)对两个种遗传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理论研究结果表明: 动脉狭窄远端的扰动流会增强血液与动脉壁接触面上脂质的积聚[1] . 为了验证这一结果, 将一犬颈动脉狭窄模型作为研究对象, 使用牛血清白蛋白作为示踪大分子, 通过直接从动脉内壁面提取液体样品的方法对血管内壁面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进行体外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渗流的发生, 血管壁面白蛋白的浓度cw要高于其本体浓度co, 这与我们先前的理论结果一致. 测量结果同时表明, 流动受扰动区域内血管壁面的大分子浓度的确发生了显著的提高. 在Re(雷诺数) = 50的情况下, 涡漩区域内的相对浓度cw/co (即血管壁面的大分子浓度与其本体浓度之比)为(1.66 ± 0.10), 而层流区域内的相对浓度为(1.37 ± 0.06). 当Re数升高到100时, 涡漩区域和层流区域内的相对浓度分别降低到了(1.39 ± 0.07)和(1.24 ± 0.04). 研究同时发现渗流速率对白蛋白壁面浓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在Re = 50和100, 渗流速率Vw = (8.9 ± 1.7)×10-6 m/s的情况下, 涡漩区域内的白蛋白壁面浓度cw要比本体浓度co分别高77%和52%, 然而当渗流速率降低为Vw = (4.8 ± 0.6)×10-6 m/s的情况下, 涡漩区域内的白蛋白壁面浓度cw仅比本体浓度co分别高66%和39%. 综上所述, 本研究进一步从实验上论证了浓度极化现象的确会在人体动脉系统中发生, 流动分离点区域内的高脂质浓度层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开垦对克氏针茅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被–大气间CO2净交换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该研究通过同化箱式法, 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对比研究生长季草地生态系统和耕种多年的小麦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变化, 以探讨该地区碳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碳通量主要因子, 并揭示农田开垦对草原碳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两个生态系统的群落净气体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整个测定期间, 草地生态系统的净气体交换NEE的最高值为–11.26 µmol CO2&#8226;m–2&#8226;s–1, 平均群落净气体交换为–5.33 µmol CO2&#8226;m–2&#8226;s–1; 小麦田群落NEE最大值为–12.29 µmol CO2&#8226;m–2&#8226;s–1, 平均群落净气体交换为–7.66 µmol CO2&#8226;m–2&#8226;s–1。分析发现, 叶面积指数LAI是影响该地区生态系统NEE的主要因子, 相对贫瘠的土壤也是限制该地区生态系统碳固定的一个重要因子。因小麦的生长特性, 在生长中后期, 小麦田生态系统NEE随LAI的变化没有草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此外, 较低的土壤含水量限制了小麦田群落呼吸, 使得小麦田群落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以紫萼玉簪(Hosta ventricosa)盆栽苗为材料,研究了50%遮荫条件下控释氮肥对玉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1处理(4 g控释氮肥)和N2处理(8 g控释氮肥)能够提高或显著提高玉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干物质量;能够显著提高形态建成期叶绿素b(Chlb)含量,抽葶期和开花期叶绿素a(Chla)、Chlb及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且显著提高各生长发育时期净光合速率(Pn)。在抽葶期和开花期,N1处理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显著高于对照, 在形态建成期和开花期,N2处理Fv/FmΦPSⅡFv/Fm显著高于对照,且抽葶期Fv/Fm显著高于对照。除形态建成期N1处理外,各施氮处理qP在不同时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各施氮处理NPQ在形态建成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在抽葶期和开花期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利用PCR方法从水稻黄单胞细菌(Xanthomonas oryzae)两个致病变种(pv. oryzae和pv. oryzicola)的12个菌株中, 扩增出了编码诱导植物过敏反应蛋白激发子Harpin的3类hrfA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functioning factor A)同源基因hrf1, hrf2hrf3. 同源性分析表明, 这些同源基因推测的编码产物均富含甘氨酸, 缺乏酪氨酸, 在序列的第45位附近的氨基酸都有一个半胱氨酸. HarpinXoo由来源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hrfA基因编码, 产物包括两类, 一类代表菌株为JxoⅢ, 其中GGG-GG基序的重复数为3个, 分子量为15.6 kD; 另一类代表菌株为Pxo112, 产物中GGG-GG基序的重复数为4个, 分子量为15.9 kD, 这两个基因分别命名为hrf1hrf3. HarpinXooc由来源于水稻条斑病细菌的hrfA基因编码, 代表菌株为RS105, 其中GGG-GG重复数为2个, 分子量为15.3 kD, 水稻黄单胞菌Harpin分子中的一个半胱氨酸残基是其特有的. 将这3类基因与已报道的hpa1xop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可以将其分为4类, 来源于水稻黄单胞菌的HarpinXoo和HarpinXooc被分在相邻的两类中. 对3种产物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在相同条件下3个代表菌株JxoⅢ, RS105和Pxo112的hrfA基因(hrf1, hrf2hrf3)表达蛋白的相对浓度分别为: 0.389, 0.530, 0.083 mg/mL. hrf1, hrf2hrf3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产物(Harpins)在烟草上均能激发过敏反应和诱导抗病性, 其生物活性依次为Hrf2, Hrf1和Hrf3.  相似文献   

19.
土壤蓝藻结皮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泛分布. 沙埋是生长在流动沙丘表面的植物面临的重要的环境因子. 实验研究了温室条件下干燥沙子不同掩埋时间(0, 5, 10, 15, 20, 30天)和深度(0, 0.2, 0.5, 1, 2 cm)对人工藻结皮生物量、叶绿素荧光活性和胞外多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大体上随着沙埋时间的延长和深度的增加人工藻结皮的Fv /Fm值和胞外多糖含量逐渐降低, 但是在20天和30天沙埋处理之间, 两者在不同沙埋深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生物量的降低出现在沙埋处理20天和30天, 在不同的沙埋深度这2种处理时间之间差异亦不显著. Fv /Fm值和胞外多糖含量的协同降低说明两者之间或许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单链阻遏蛋白R RTRES是噬菌体434阻遏蛋白的衍生物,含有两个DBD(DNA结合结构域),一个是野生型噬菌体434的DBD-R,另一个是突变型DBD-RTRES,二者用重组接头以头接尾的方式连接起来.RTRESα-3-螺旋中-1,1,2,5位DNA结合氨基酸分别为T,R,E,S. 利用核心序列是CATACAAGAAAGNNNNNNTTTATG的随机DNA库, 体外循环筛选RTRES的DNA结合位点,将筛选到的群体克隆、测序.单链阻遏蛋白RRTRES的亲和力测定表明,最适操纵区序列含有TTAC或TTCC(上述画线部分)时,Kd值在10-12~10-11mol/L的范围.天然噬菌体434阻遏蛋白与其操纵区的亲和力的Kd值在10-9 mol/L数量级,与之相比,所筛选操纵区的亲和力明显提高.同时发现,亲和力大小还受到最适结合位点两侧碱基的影响,特别是5′位碱基的影响.根据RTRES的识别特性,设计了共有序列为GTAAGAAARNTTACN或GGAAGAAARNTTCCN (R为A或G)的单链阻遏蛋白RTRES RTRE的操纵区序列.结果表明,它们之间有特异性结合,且亲和力也很高.此方法可望用于其他DNA结合蛋白新的结合特异性的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