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约在一万年以前,在西南亚,人类首先成功地将小麦进行栽培生产粮食,因此小麦栽培历史和人类开化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在现代世界农业中,小麦也是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它分布面积很广,从北纬67°的挪威、芬兰和苏联到南纬45°的阿根庭都有栽培。世界生产小麦的地区有苏联南部、美国中部平原和加拿大相邻地区、地中海地区、中国、印度、阿根廷北部和澳大利亚的西南部。这类作物在比较宽的环境 范围内都能获得高产。据统计,全世界有1/3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消费的小麦食物卡值占全世界的20%以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三种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分别感染我国的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的子叶,诱发产生肿瘤.结果发现根癌农杆菌,A281、Chry5,Chry5C对我国的栽培大豆均有致瘤作用,且A_(281)对栽培大豆具有超毒作用.这一结果与其对美国栽培大豆的作用结果是一致的.而A281对半野生大豆的致瘤作用较差,对野生大豆的致瘤作用最弱.而根癌农杆菌Chry5C尽管其毒性已被弱化,但对我国的栽培大豆仍具有致瘤作用,这一结果与它对美国栽培大豆的致瘤作用是有差异的.说明我国的栽培大豆与美国的栽培大豆之间在致瘤方面存在差异.Chry和5Chry5C对我国的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几乎是不致瘤的,说明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在Ti质粒致瘤方面与栽培大豆存在区别.这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的大豆品质和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的特性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途径,也为今后进行大豆遗传工程选择适当的受体材料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和适应性进行初步评价和研究,结果认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种植农艺性状变异丰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 39%~54 12%之间,结荚高度、有效分枝和单株总荚数的变异系数分别达54 12%、52 50%和51 70%;50%以上的品种有1个或1个以上主要农艺性状与黄淮夏播生态区审定品种近似,部分品种单株荚数超过200个,在育种工作中具有实用价值.各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与原生态区相比有所改变:除长江春大豆外,东北春大豆、北方春大豆、南方春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的生育期变异均变小;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的适应性不同,这验证了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是不同生态类型的观点;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百粒重均有一定的改变,株高随着生长坏境的变化较易改变,生育期次之,百粒重表现较稳定.本研究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该地区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玄松南 《人与生物圈》2021,(3):74-79,82-83
稻米是目前全球约50%以上人口的碳水化合物摄取源,而生产稻米的农作物就是稻.稻有两种,一种是亚洲栽培稻,另一种是非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也叫光壳稻,主要在非洲西部种植,世界其他地区很少栽培;而亚洲栽培稻是世界上生产稻米的主要农作物,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生产,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亚洲地区.亚洲栽培稻又可分为水稻和陆稻,陆稻也叫旱...  相似文献   

5.
一、新疆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现状(一)新疆荒漠生态系统新疆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中心,总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的六分之一,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南疆则为全世界少数极端干旱地区之一。与世界其它干旱地区相比新疆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世界上广大荒漠区都处于亚热带,而新疆处于温带,广大平原和低山在气候上是处于温带荒漠气候带,太阳辐射很强,年总辐射为125~155千卡/平方厘米,居全国第二位。  相似文献   

6.
大豆(Glycine max),豆科,各地均有栽培[1].世界各国许多科技工作者都致力于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大豆品质改良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致力于先进育种技术和手段的研究与应用.常规育种技术是有性杂交、回交和轮回选择等,有极大局限性[2].  相似文献   

7.
东北春大豆样本的代表性及其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3226份东北春大豆总体中选择283份春大豆种质,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检测,对总体的代表性为80%.利用筛选出61对SSR核心引物对具代表性的东北春大豆样本进行分析,共检测到53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为8.75个,变幅为2~16个;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406~0.886,平均为0.704;东北春大豆样本在大多数位点上有优势等位变异,从而降低了其遗传多样性.其中35份种质具有特异等位变异,分布在29个位点上;各个位点上分化系数均较小,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较低.东北春大豆中3个省种质的共有等位变异较多,以吉林省和辽宁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表现较为一致,均高于黑龙江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育成品种.东北春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有目的选择杂交亲本拓宽遗传基础以培育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温州蜜柑果实品质与生态条件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品质的重要性及构成要素柑桔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果实形色美观、营养丰富、甜酸爽口,颇受人们喜爱。但是,不同的柑桔种类、品种和不同地区生产的柑桔,其品质差异很大。目前,我国柑桔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巴西、美国,产量却僅占世界总产量的3%,每年每人平均柑桔消费量不到2kg,与世界人均消费量15kg比较有很大差距,因此无论是柑桔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特别是品质。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柑桔果实品质由外形和内质两部分组成,外形包括果实形状(纵横径比)、大小和果皮的色泽、粗细等,内质包括果味、香气、营养成分、维生素含量、糖酸度等。在这些要素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复合群中种类学名说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芳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15,34(4):604-611
黑木耳在我国已经有1 000多年栽培历史,是我国最重要的栽培真菌之一,多年来我国黑木耳的学名一直使用模式产地为欧洲的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最近的研究表明A. auricula-judae实际为一复合种,该复合种在全球范围内有5个种。其中A. auricula-judae仅分布于欧洲;美洲有2个种,生长在针叶树上的美洲木耳A. americana和生长在阔叶树上的尚未命名的木耳。中国该类群有3个种:自然分布和栽培最广泛的黑木耳的学名应为A. heimuer,此外,短毛木耳A. villosula在我国东北也广泛分布,并有少量栽培,生长针叶树上的木耳为美洲木耳A. americana,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华北。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大豆种质资源的RAPD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乔  孙百增 《植物研究》1998,18(2):184-188
对东北地区不同类型大豆共32份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并应用PSBAPC2软件按照最远法构建了聚类图。结果表明,东北不同地区的栽培大豆各以较近的关系聚在一起,基本反映了大豆品种生态类型的地理分布。野生种和半野生种大豆可以聚为一类,但二者与栽培大豆明显分开,故初步认为与野生种的亲缘关系较近,或应归类到野生种中。  相似文献   

11.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栽培棉花的地区分布很广:从东南的海南岛到西北的新疆,从西南的云南到东北的辽宁,都有棉花的栽培.产棉最多的是华北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带.淮河以北的棉区,种棉花一般都是一年一熟的栽培制度;淮河以南长江流域棉区,则大部是棉花和豆、麦、绿肥等一年两熟的栽培制度.南方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并有多年生木棉的栽培.  相似文献   

12.
国家基因库野生大豆微核心样本遗传变异性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70对SSR引物对96份野生大豆微核心种质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检测出1278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18.3个.地理区域群体水平显示,遗传信息指数(PIC)和特异等位基因变异数(NUA)以东北地区最高,长江流域次之,华南地区最低.在地理区域个体水平,遗传多样性的特征值以华南地区最高,依次由南向北降低,东北最低.我国华南野生大豆和东北野生大豆有显著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国家基因库野生大豆保存样本中的典型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地理上,种质的地理遗传分组表现弱的地域性.本研究中半野生大豆杂合性明显高于典型野生型的结果,支持关于这个类型起源于栽培和野生大豆天然杂交的假说,栽培大豆的基因可能已经流入到野生种内,某些百粒重小于3g的种质可能也是来源于野生和栽培大豆的天然杂交后代分离.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黑莓区域性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黑莓(Rubus spp.)的Hull和Chester2个品种为试材在江苏省开展了区域性栽培试验。分析认为,在江苏全省各地黑莓均可正常生长、开花和结果,即为适宜生长区。从高产优质的角度考虑,宁镇扬低山丘陵地带和以连云港为主的滨海丘陵地区是黑莓种植的最适宜地区,但要注意适时灌溉;徐淮黄泛平原地区和沂沭河丘陵平原地带是黑莓的适宜栽培区,不利因素是干旱;江淮湖洼平原、里下河地区和沿海平原地区是黑莓的次适宜栽培区,不利偏多,不提倡大力发展。试验结果显示,适宜的自然条件是黑莓优质和高产的重要因素,但针对不利条件采取各种不同的栽培措施也十分重要。通过栽植地点的优化选择和栽培管理措施的强化加以弥补和调整,克服不利因子,在江苏全省范围内获得黑莓优质高产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小麦的分类、起源与进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约在一万年以前,在西南亚,人类首先成功地将小麦进行栽培生产粮食,因此小麦栽培历史和人类开化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在现代世界农业中,小麦也是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它分布面积很广,从北纬67°的挪威、芬兰和苏联到南纬45°的阿根庭都有栽培。世界生产小麦的地区有苏联南部、美国中部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野生大豆的地理分布、大豆考古发掘遗存以及早期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等三个方面的考证,阐明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境内。大豆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萌芽、成型、成熟和稳定。清朝之前,大豆基本实现了在亚洲的传播。近代以降,欧洲、美洲、非洲等地陆续经由不同渠道引进大豆。二战之后,美洲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基地。在"一带一路"框架之下探讨大豆在全球各地,尤其是主产国的本土化历程将成为今后大豆栽培史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动物地理分区(二) 中国动物地理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喜马拉雅山脉向东沿横断山区的北部延至秦岭和淮河北岸一线是动物地理学上很重要的一条界线,这条界线把中国分为两个大界,北部属古北界,南部属东洋界。许多学者都已承认。不过,正如上述喜马拉雅山脉以东是一个明显过渡地区,特别是横断山区和江淮平原部分,在分界的细节上颇有争论。我国古北界可进一步分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和青藏区;东洋界分为西南区、华中区和华南区,一共七个区,各区的主要特征如下: 东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以及松辽平原。本区动物主要由一些分布于寒温  相似文献   

17.
正稻米是目前全球约50%以上人口的碳水化合物摄取源,而生产稻米的农作物就是稻。稻有两种,一种是亚洲栽培稻,另一种是非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也叫光壳稻,主要在非洲西部种植,世界其他地区很少栽培;而亚洲栽培稻是世界上生产稻米的主要农作物,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生产,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亚洲地区。亚洲栽培稻又可分为水稻和陆稻,陆稻也叫旱稻。但是不管生产面积还是产量,占主导地位的是水稻,所以习惯上我们就把亚洲栽培稻称之为"水稻"。  相似文献   

18.
长耳鸮越冬的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耳鹗又名长耳木兔、长耳猫头鹰,因嗜食鼠类而有益于农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长耳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迁徙习性,每年的秋季,离开繁殖地(我国东北、内蒙古、青海、甘肃至新疆等地)南迁,旅经华北广大地区,冬季几乎遍布全国.河北省东部山麓平原、平原和低平原地带都有长耳鹗越冬种群的分布,其中以在保定市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大院内集群越冬的种群数量最大,1985年12月28日的集群数量曾达298只.  相似文献   

19.
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 f.)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空心莓亚属中一种落叶小灌木,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悬钩子属植物在欧美各国栽培已久,并已选育出许多栽培类型进行推广;在我国除东北哈尔滨一带有零星栽植以外其他地区仍以野生为主,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尚未进行,资源流失、破坏的现象仍十分严重。秦巴山区是我国悬钩子属植物的集中分布区之一,从甘肃文县到湖北郧西、竹溪都有山  相似文献   

20.
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广泛存在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中,具有多种变异类型,常作为一种遗传标记用来研究大豆的起源与传播。本研究对我国10131份大豆地方品种进行了SKTI多态性鉴定,使用20对细胞核SSR(nuSSR)标记和5对叶绿体SSR(cpSSR)标记对不同SKTI类型的187份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细胞核水平上Tib类型材料遗传多样性低于Tia类型,但是在叶绿体基因组水平上Tib类型材料明显高于Tia类型,暗示Tib类型大豆在驯化过程中可能来源于较多的野生大豆个体祖先,而不是来源于单一祖先。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地区的Tib类型材料存在优先聚类的现象,说明Tib类型材料具有祖先亲缘性。来源于甘肃省的Tib类型大豆地方品种的叶绿体单倍型类型丰富,并以 Ⅱ型和Ⅲ型为主,具有Ⅱ型叶绿体单倍型的大豆地方品种很可能是其他地区的同类型大豆的主要来源;基于甘肃Tib类型大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与其他省区Tib类型材料亲缘关系密切等因素,推测甘肃地区是栽培大豆Tib类型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