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詹世凤 《蛇志》1995,7(2):36-37
本文35例UGIB病人,经胃镜检查29例,占84%,其中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占70%,居首位;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农民发病率较多。UGIB经内科治疗大部分可治愈但出血量大于100ml兼有手术适应者则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孙平 《蛇志》2004,16(3):57-57
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共收治小儿上消化道出血12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紧急的、病情复杂的内科和外科常见疾病,尽管近年来医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治疗,但是误诊、延误治疗的情况仍然多见,且因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病例也不少。本文为了进一步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卢东红  唐星火  林莉  吴长亮 《蛇志》2012,24(1):30-31,91
目的探讨饮酒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出血前24h内饮酒的患者分为A组(173例),出血前无明显诱因的患者分为B组(16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Hp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出血前消化道症状、48h内止血及胃镜表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酒后上消化道出m患者出血前消化道症状更多见,出血原因以胃黏膜损伤及贲门撕裂综合征多见,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陈建玲 《蛇志》1999,11(2):73-74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胰和胆等脏器)疾病引起的出血,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常伴周围循环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我院1997年1月至1998年7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90...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ICU在急重症上消化道出血救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上消化道出血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常见的危重病症 之一,与多器官功能不全密切相关,是多种危重病引起的常见并发症,病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 其中非特异性粘膜异常、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外临床诊断和治疗上 消化道出血的近况进行了回顾分析,进一步阐述上消化道出血与多器官功能不全之间的联系,为多学科联合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诱因,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是HG、DU、GU等.不同病因的常见诱因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女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较多,不同年龄组的常见病因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由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探讨其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哈医大四院消化内科及心内科2009年5月份至2013年6月份仅口服阿司匹林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的100例患者,用药过程中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4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余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现病史、既往史、吸烟史、行凝血常规、Hp检测及胃镜检查,经单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出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Hp感染、既往溃疡病史、糖尿病、吸烟的患者在研究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元Logistic回归后表明年龄60岁、Hp感染、既往溃疡病史、糖尿病患者和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60岁、Hp感染、溃疡病史、糖尿病患者是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赛琼 《蛇志》2012,24(3):319-320
上消化道出血(UGH)是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患者较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差,病死率高达47.4%[1],因此精心的护理与正确的治疗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月初  兰彩香 《蛇志》2011,23(1):77-78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肝硬化并发症中最为常见,主要由于曲张的食管静脉和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所致,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大出血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由于该病病程长,疗效差,治疗费用高,部分患者不能坚持治疗而影响生命质量。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我科对68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96.7%,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7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舒适护理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巴中地区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的原因,为治疗提供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对2011年4月~2012年11月巴中地区1134例上消化道出血中132例反复发作的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这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的132例患者的年龄、生理特征、生活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生活压力等多种相关因素。结果:发现饮食不当、精神紧张、腹腔感染、腹腔内压增高、输液输血过速、过量等是造成病情反复发作的主要诱因。结论:通过消除疾病的诱发因素,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指导,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反复发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颜梅 《蛇志》2003,15(3):57-58
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内科常见急症 ,急诊胃镜大大提高了出血的病因诊断 ,判断有无进行性出血 ,并可进行胃镜止血。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1 2月我院急诊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96例其中 78例为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 ,并对存在活动性出血的 64例患者进行了胃镜止血 ,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其护理措施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4例非曲张静脉上消道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中 ,男 37例 ,女 2 7例 ,年龄 1 8~ 66岁 ,平均 49.5岁。均存在呕血及黑便 ,大便潜血阳性 ,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 1 8例 ,胃溃疡出血 2 1例 ,急性出血性胃…  相似文献   

14.
陈勇 《蛇志》2013,25(2):148-149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静脉滴注止血敏、奥美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经胃管注入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44/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进预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也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基因改变参与的长期、协同的病理过程。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作为调控血管生成的主要因子和微血管的主要评价指标,在胃癌患者预后、临床病理因素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是胃癌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威胁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新近有研究者提出,VEGF及MVD与胃癌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正相关,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Glasgow-Blatchford和Rockall评分系统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共366例,详细记录每一位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Glasgow-Blatchford和Rockall评分系统的规则计算每一位患者的危险分值,并依据其分值将其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Glasgow-Blatchford≥1分,Rockall≥1分)。结果:36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243位(66.4%)经过补液、抑酸等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并按照临床实际将其定义为低危患者,Glasgow-Blatchford评分为0的低危患者有63位(17.2%),Rockall评分为0的低危患者有99人(27.0%),参照临床治疗中实际的高低危患者,计算得到Rockall评分系统对高危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87.0%,而Glasgow-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高危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100%。Glasgow-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上消化道出血高危患者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临床Rockall评分系统。结论:基于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的Glasgow-Blatchford评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判断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应用于A型性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A型性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例)和对照组(n=34例)。观察组为实施心理护理组,对照组为非心理护理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二次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二次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A型性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能够明显较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有效降低了患者二次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其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戴伟杰  王琼  杨晓钟  马刚  张娟  周静芳 《生物磁学》2011,(24):4892-4895,4916
目的:比较Glasgow-Blatchford和Rockall评分系统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共366例,详细记录每一位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Glasgow-Blatchford和Rockall评分系统的规则计算每一位患者的危险分值,并依据其分值将其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Glasgow-Blatchford≥1分,Rockall≥1分)。结果:36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243位(66.4%)经过补液、抑酸等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并按照临床实际将其定义为低危患者,Glasgow-Blatchford评分为0的低危患者有63位(17.2%),Rockall评分为0的低危患者有99人(27.0%),参照临床治疗中实际的高低危患者,计算得到Rockall评分系统对高危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87.0%,而Glasgow-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高危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100%。Glasgow-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上消化道出血高危患者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临床Rockall评分系统。结论:基于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的Glasgow-Blatchford评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判断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出血率为5%,对照组为2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3例,死因均与上消化道出血无相关性。对照组死亡6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3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预防不佳,脑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相关研究还需扩大样本确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Rockall危险性积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H)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UGIH患者,依据Rockall评分标准对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计算其Rockall危险性积分评分,记录患者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120例AUGIH患者中,低危组39例(32.5%)、中危组72例(60.0%)、高危组9例(7.5%)。高危组患者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分别为33.3%和22.2%,均明显高于中危组16.7%和15.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ckall评分系统可作为AUGIH患者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对急诊AUGIH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