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和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的105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共报道中国沿丝伞属(NaematolomaP.Karsten)真菌6种,其中1个拟定新种,即圆盘沿丝伞(拟)(Naematoloma discodium Meng T.X.et Tolgor);1个中国新记录种,即亚绿沿丝伞[Naematolo-ma subviride(Berk.&Curt.)Smith A.H.];内蒙古、吉林、江西、西藏新记录种烟色沿丝伞[Naematoloma capnoides(Fr.)P.Karsten]和内蒙古、四川新记录种亚砖红沿丝伞[Naematoloma sublateritium(Fr.)P.Karsten]。  相似文献   

2.
丝盖伞属Inocybe是一个较大的属,目前对中国丝盖伞属真菌的种类和分布知之甚少。在中国丝盖伞科分类学研究过程中,发现采自东北的 3 个分类群尚未有文献记载,它们是褐鳞丝盖伞原变型I. cervicolor f. cervicolor、土味丝盖伞蓝紫变种I. geophylla var. violacea 和厚囊丝盖伞 I. pachypleura.根据中国的材料对此 3 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每个种的线条图和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菌物学报》2017,(2):251-259
在形态学研究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报道了丝盖伞属丝盖伞亚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垂暮丝盖伞Inocybe appendiculata、薄囊丝盖伞I.leptocystis和华美丝盖伞I.splendens。根据国内采集的材料对此3种进行了描述和绘图。通过对馆藏标本的查阅给出了它们已知的国内地理分布。对丝盖伞亚属国内已证实有分布的28个分类群编制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丝盖伞属Inocybe(Fr.)Fr.是伞菌中一个较大的属,目前国内对丝盖伞属真菌的种类和分布知之甚少。在进行丝盖伞科分类学研究过程中,发现2个新种,分别为长孢土味丝盖伞I.oblonga和拟暗盖丝盖伞I.phaeodiscoides,以及8个新记录种(变种),它们是卷鳞丝盖伞大果变种I.cincinnata var.major、暗毛丝盖伞沼生变种I.lacera var.helobia、暗毛丝盖伞灰鳞变种I.lacera var.rhacodes、突起丝盖伞I.prominens、多疣丝盖伞I.decemgibbosa、拟纤维丝盖伞I.fibrosoides、荫生丝盖伞橙色变型I.umbratica f.aurantiaca和接骨木丝盖伞I.sambucina。根据材料对新种和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每个种的线条图。  相似文献   

5.
丝盖伞属裂盖组Inocybe sect. Rimosae sensu lato是一个分类难度较大的类群,组内的一些种类被认为是复合种。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组并非单系群,该组成员隶属于丝盖伞科下的2个属级分支,Inosperma分支和Pseudosperma分支。本文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序列分析,对我国丝盖伞属裂盖组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发现3个新种:长白丝盖伞Inocybe changbaiensis、新茶褐丝盖伞I. neoumbrinella和云南丝盖伞I. yunnanensis。长白丝盖伞和新茶褐丝盖伞产自中国东北,前者生于针阔混交林下,后者生于柳树林下;云南丝盖伞产自云南省昆明市,生于阔叶树下。基于LSU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长白丝盖伞隶属于Inosperma分支,新茶褐丝盖伞和云南丝盖伞隶属于Pseudosperma分支。本文对此进行了形态描述和特征图示,并讨论了新种与近缘种之间的异同。编制了中国丝盖伞属裂盖组已知种类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采自吉林长白山的中国丝盖伞属丝盖伞亚属Inocybe subgen. Inocybe的3个新记录种:黄囊丝盖伞I.?muricellata、新卷毛丝盖伞I. neoflocculosa和灰白丝盖伞I. senkawaensis,并提供详尽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研究标本存放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7.
应用传统多糖提取方法从簇生沿丝伞中获得粗多糖,初步纯化后进行了抗癌活性的体外及体内实验。结果表明,簇生沿丝伞中多糖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对MCF-7细胞体外细胞增殖抑制率达22.4%,体内抗肝癌抑瘤率达33.79%。  相似文献   

8.
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资料,对我国丝盖伞属凹孢亚属Inocybe subgen.Inosperma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确认该亚属8个分类群在中国的分布,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包括3个中国新记录种:新褐丝盖伞Inocybe neobrunnescens、淀粉味丝盖伞I.quietiodor、蜡盖丝盖伞I.lanatodisca。根据采集的材料对此3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绘图,并基于ITS序列,采用贝叶斯法分析了与之相近物种之间的系统学关系。基于n LSU序列重建了我国丝盖伞属凹孢亚属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我国该亚属物种与欧洲和北美的近缘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认为裂盖组为非单系群。  相似文献   

9.
包海鹰  张秀 《菌物学报》2011,30(1):69-76
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法确定了簇生沿丝伞液体深层培养菌丝体的最佳方案。采用H22荷瘤小鼠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对簇生沿丝伞发酵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59.27g/L,蛋白胨:酵母粉=1:1为8.04g/L,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铵=1:1:1为2.27g/L时,生物量达到最高,为15.06g/L。簇生沿丝伞发酵物的抑瘤率与剂量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200mg/kg时,抑瘤率达最高,为54.71%,且白细胞数和IL-2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0.
报道采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及呼伦贝尔市等地的伞菌和牛肝菌4目24科65属201种,其中包括86种食用菌,24种药用菌和23种有毒种类,其他为经济价值尚不明确的种。其中有8种为本地区分布的中国新记录种,即大孢锥盖伞Conocybe macrospora(G.F.Atk.)Hauskn.、卡西米尔丝膜菌Cortinarius casimiri(Velen.)Huijsman、棕黑丝膜菌C.diasemospermus Lamoure、黏膜丝膜菌C.mucosus(Bull.)J.Kickx f.、假变形丝膜菌C.pseudotalus Rob.Henry、美柄丝膜菌C.venustus P.Karst.、春丝膜菌C.vernus H.Lindstr.Melot和黄棕丝盖伞Inocybe fuscidula Velen.,并首次在该地区发现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S.ItoS.Imai)Singer。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4.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5.
16.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7.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8.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