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哈林瓢虫Coccinella sachalinenis Ohta是1928年日本的Ohta在他的著作中首次记戳,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萨哈林岛。著者在甘肃送鉴的标本中,发现此种标本1头,在中国为新记录。下面为本种特征的重新记载: 体长4.1mm,体宽3.0mm。虫体卵圆形,扁平拱起。黄褐色额斑小形,外侧几与复眼内缘相接,亦不与黑褐色复眼内突相接。口器及触角黑褐色。前胸背板前角的黄斑近于三角形,前胸背板缘折的外上方有一细窄黄条斑。  相似文献   

2.
三色花瓢虫Amida tricolor(Harold)由于鞘翅上有红、黄及黑三种颜色构成的斑纹,美丽似花而得名。 此种分布在日本,为稀有种。在我国为初次记录的种,1984.V.20笔者首先在广西、宁明陇瑞自然保护区采到1,继而1984.Ⅵ.5,在广西关川又采得1。现将其特征记述如下: 体中型,体长4.3—4.5毫米,体宽3.2—3.4毫米。卵圆形,密披金黄色绒毛。背面黄褐至红褐色。复眼灰绿或灰黑色。前胸背板具3个黑斑,中央1个纵条形,较大,两侧各有1个小形圆斑。或3个斑均消失。每鞘翅具黑、黄两种颜色的斑纹,3个黑斑纵行排列:前面的一个位在肩角,椭圆形,前缘接近鞘翅基缘,但永不伸达翅的基缘;中间的一个位在鞘翅1/2以后,较大,常为U形,后面的一个位于翅端,最小,近方形。两个黄斑成横带形:前面一个位在翅中部之前,另一个位在中、后部两个黑斑之间,每个黄斑外缘与鞘翅外缘接近,但内缘却不接近鞘缝,前、后缘均与黑斑边缘紧接。腹面中央红褐色,外围黄褐色。足亦黄褐色。头部及前胸背板刻点深而密,  相似文献   

3.
黑中齿瓢虫——中国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种系Crotch1874年首次发现于苏联西伯利亚,Sasaji 1971年记载日本有分布。1985年7—8月内蒙呼红花尔基林业局韩铁国同志在林场调查时,采得雌虫一头。经鉴定系此种,在我国是首次纪录,现将其特征记述如下: 体大型,体长7.5毫米,宽5.6毫米, 卵图形,背面圆鼓。头及复眼黑色,触角、口器及复眼内凹褐色或黑褐色。前胸背板黑色,两侧具一宽而长的黄斑,前缘具一甚细的黄褐色边,侧缘后半的窄隆边呈黑色。小盾片黑色。鞘翅亦黑色,具浅黄褐色斑纹。每鞘翅各具一卵圆形班,位在小盾片两侧,其前缘紧接鞘翅基缘,另有四条纵斑;内纵斑较窄,位在鞘缝外侧,自全鞘翅长的前1/12处开始直延伸达翅端;中间的纵斑最宽,起始处同前翅,但至翅中部斜向内并于翅全长的2/3处与前一  相似文献   

4.
瓢虫科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斑奇飘虫 Alloneda duodecaspilofa(Hope) 体长7.5毫米,体宽6.7毫米。 虫体近圆形:底色黄褐至红褐色;前胸背板上有两个近三角形大黑斑,其基部与前胸背板的基缘相连;每鞘翅上有6个大黑斑,其中两鞘翅的小盾斑与端斑在鞘缝上相接。雄性外生殖器弯管长,其端区细长,端前区分裂为两组狭窄的延伸物,各组下面为具棱角的膜所包围。 寄主:蚜虫。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广西凭祥、贵港两市柚树上,采到越南食螨瓢虫Stethrus(Allostethorus)vietnamicusHoang,为我国瓢虫新记录。该种为D.N.Hoang(1979)所定,原记载分布于越南。其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为:阳基短,中叶正面观两侧缘于1/3处明显收窄,端部纵裂,深达中叶之半,以致中叶明显为两叉状;侧叶弯曲,略长于中叶,端部着生若干刚毛。弯管粗壮,呈“S”形弯曲,略似靴状。弯管囊内、外突均不明显;弯管端尖形,具包膜(图1)。  相似文献   

6.
毛腹瓢虫属隶属于瓢虫亚科,与长足瓢虫属Hippodamia Chevrolat相近,但下颚须末节近于直角三角形,前胸腹板较长,具后基线以及爪中部无齿等特征可与后者相区别.1926年,Barovaskij在他的著作中首次记载一种毛腹瓢虫,即锯毛腹瓢虫Aasges prior Barovaskij,截至目前,该属仅有此一种.模式标本采于蒙古.笔者在整理横断山标本中,发现本种标本1头,在我国是首次记录.现将其特征记述如下: 体长6.2毫米;体宽3.7毫米.  相似文献   

7.
中国鸟类新记录——斑[姬]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鸣  梅宇  胡宝文 《动物学研究》2008,29(6):584-608
2008年10—11月在昆仑山考察期间,在野外拍摄到20余张斑[姬]鹟[Ficedula hypoleuca(Pallas,1764)]的生态照片(其一请见本期封面照片),经过专家比对和文献查证,确定为中国鸟类一新记录种。该鸟的发现地点在新疆南部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羌乡普鲁村(36o11'15.6"N,81o28'56.9"E),  相似文献   

8.
体长约17毫米,前胸背板两侧角之间的宽约11毫米。 体椭圆形,常具强烈的金属光泽,密被同色刻点,前胸背板、小盾片、腹部腹面1~5可见腹节均为桔红色至血红色,其上的各形斑纹,头部、前胸背板前缘及前侧缘区,半鞘翅基部、侧接缘、胸部腹面、足及喙均为蓝黑色至金绿色,头部末端宽圆,中叶稍长于侧叶,触角及复眼黑色,单眼红色。前胸背板中后区两侧的大斑近圆形。小盾片宽大,基部大斑横长而宽,后缘波浪形,基部中央具明显的横皱,后半部大斑蝶形,其中央有一较光滑的微脊,有时可稍向前延伸,翅膜片长于腹末,前足腿节腹面具宽而深的纵沟,胸、腹部的腹面均被较多的黄色茸毛,腹部腹面两侧缘及中区两侧纵列的大斑横长,第6可见腹节金绿色,生殖节蓝黑色带金绿色。  相似文献   

9.
图力古尔  王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02,21(2):283-284
Fries (1815、1821)首次对Agaricus pictus Fr. 进行过描述.后来Gillet(1876)把它放在Omphalia中, Smith(1953)和Miller(1968)归为Xeromphalina,Singer (1975) 则认为它属于Mycena,最后Harmaja (1979)将它置于Mycena,组合为Mycena picta (Fr.: Fr.) Harmaja.Maas Geesteranus (1983) 也同意上述观点,并建立了一个新组:Section Pictae (A. H. Smith) Maas G..后来的诸多作者 (Miller, 1968;Maas Geesteranus,1983;Breitenbach & Kr?nzlin, 1991;Miyamoto et al, 1996) 也曾进行过详尽的特征描述.  相似文献   

10.
葛斌杰  田怀珍  胡超  田旗 《广西植物》2012,32(6):750-752
报道中国大陆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南湖斑叶兰,并提供该种详细解剖照片.该种原记录为台湾特有种,叶片小且中脉白绿色是本种明显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斑褶菇属Panaeolus是世界著名的有毒担子菌,属蘑菇目(Agaricales)球盖菇科(Strophariacesa),迄今中国文献已经报道15种(贺新生,2001)。本文报道我国该属的一个新记录种。 双孢斑褶菇 图1 Panaeolus bisporus (Malen鏾n & Bertault ) Ew. Gerhardt, Bibliotheca Botanica 147:41,1996. Copelandia papilionacea (Bull.: Fr.) Qu閘. var. bispora Malen鏾n & Bertault (Gerhardt,1996). 菌盖白色,老时或受伤时变蓝色,直径2~4厘米,有时可达6厘米,近圆锥形、钟形至半球形,后平展,光滑,表面干,有时龟裂。菌肉白色…  相似文献   

12.
云南素菌瓢虫属五种食菌瓢虫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菌瓢虫属Illeis Mulsant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瓢虫科Coccinellidae、食菌瓢虫族Psylloborini。该属有一些种是广布的东方种类,往往有两个种组成原始的类群,取食为害各种植物的白粉病菌孢子。 我们在1982—1983年,鉴定云南省森林病虫害普查标本中的瓢虫科昆虫时,发现素菌瓢虫属昆虫的五种新记录。而以往国内瓢虫科志书中描述记载过的一种,即素鞘瓢虫Illeis cincta(Fabricius),在云南各地普查所得标本中,则并未发现该种。  相似文献   

13.
在调查新疆地区的杨树害虫过程中,发现了叶蝉科一中国新记录种,多斑皱背叶蝉Rhytidodus decimusquartus(Schrank,1776)。本文对其成虫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成虫及外生殖器图片。  相似文献   

14.
15.
笔近期应邀到厦门郊区某企业化验室调查室内发生的害虫。据该化验室人员介绍,有一种害虫不断从隔墙缝中爬出,墙台、地板每天都可采到。笔现场观察,该隔墙位于化验室中央,为半墙结构,墙心为木龙骨钉成的框架,墙体外部两面用塑钢封闭,缝隙处用玻璃胶堵封,但尚可见部分小缝隙,虫子就是从此处爬出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香菇属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宇  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2011,30(3):491-496
报道了小香菇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耳状小香菇Lentinellus auricula和海狸色小香菇 Lentinellus castoreus,并确认粗毛小香菇 Lentinellus vulpinus在中国的分布。对上述3种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描述并提供特征线条图,编写中国小香菇属Lentinellus已知种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翼手类新记录——小蹄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6年9月7日在广西宁明县明江镇峙东村防空洞捕捉到21只蝙蝠(其中做成2号泡制标本),体型小,前臂长32.4—36.0 mm,体重3.7—4.5 g。马蹄叶相对较简单,前叶前端无缺刻,无附小叶,中叶几乎均等横向排列4个圆形突起腺体,后叶被3个纵隔几近均等地分为4个室;鼻尖隔膜略微膨胀形成肾形肉垂。耳相对较大,往前折略微超出吻端。经鉴定为中国新记录——小蹄蝠(Hipposideros cineraceus)。标本保存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齿稜茎小蒜AlliuminutileMakinoinBot-Mag-Tokyo12:104-1898.———Nothoscorduminutile(Makino)KitamurainBot-Mag-Tokyo59:35.1946.多年生草本,植株无葱蒜气味。鳞茎单生,白色,卵圆形,椭圆状卵形或近球形,长1-2~1-6cm,宽1-1~1-3cm,外皮干后膜质,淡褐色,有纵脉纹。叶枯未见(据牧野(1979)新日本植物图鉴P-838载,叶为线状半圆柱形,长达30cm,背面主脉隆起)。花葶圆柱状,有纵…  相似文献   

19.
20.
小十三星瓢虫对苜蓿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蓉  杨芳  马建华 《昆虫知识》2007,44(2):280-282
对小十三星瓢虫Adonia variegata(Goeze)捕食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Monell)的研究表明,其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模型,方程为Na=0.967N/(1+0.0095N),捕食苜蓿斑蚜的数量随斑蚜密度增加而增大,日最大捕食量为102头。在10~25℃下,小十三星瓢虫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3.4x-7.9375;在25~35℃间的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137.08-2.25x。25℃下小十三星瓢虫捕食率最高,捕食率达79.4%。在种内干扰条件下,其捕食作用率E随天敌密度P的增加而减少,干扰反应数学模型为E=0.6063P-0.6743。随着叶片数的增多,小十三星瓢虫和斑蚜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造成捕食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