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稗草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Beav)是农业尤其是水田生产的一年生有害杂草。稗草在农田所摄取的水分和养料往往超过农作物所需要的量,如稗草所吸收的氮素要比水稻多45%,每穴水稻若夹有一株稗草可减产35.5%,夹有两株稗草可减产62%。稗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的种子在40℃左右的厩肥中可保持生活力达一个月。在淹水  相似文献   

2.
黄壤性稻田稗草发生特征及其对长期不同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下黄壤性稻田稗草发生特征,明确稗草发生与长期不同施肥水稻产量和土壤性质变异的响应关系.基于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试验站的一项连续23年不同施肥管理水稻试验,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磷钾肥(PK)、氮磷肥(NP)、氮钾肥(NK)、常量化肥(NPK)、1/4有机肥替代化肥(1/4MNP)、1/2有机肥替代化肥(1/2MNP)、单施有机肥(M)和常量有机肥化肥配施(MNPK)10个处理,采用田间调查法调查各处理稗草发生密度、单株穗数、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等植物学参数;采用方差分析明确不同处理稗草发生差异,采用直线拟合、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明确杂草发生特征对水稻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响应.结果表明: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导致黄壤性稻田稗草发生特征显著变异,稗草的密度、单株穗数和总穗数均以MNPK处理最高,其次是1/4MNP处理.相较常量化肥处理,长期不施肥(CK)和不平衡施肥(N、PK、NK、NP)各处理稗草发生的密度显著降低,施用有机肥各处理(1/4MNP、1/2MNP、M、MNPK)稗草的单株穗数显著增加.稗草的发生密度和总穗数与水稻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拟合直线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22和0.624.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与稗草发生参数之间存在显著至极显著的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对稗草单株穗数发生有直接正效应,全磷含量是影响稗草密度和总穗数的主要因素,速效钾含量对穗粒数和穗粒重影响最大.长期不同施肥导致黄壤性稻田稗草发生特征变异,施用有机肥提高了稗草的发生密度、单株穗数和总穗数.土壤全磷含量是黄壤性稻田稗草密度和总穗数发生变异的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FACE(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C3作物水稻(Oryza sativa)和C4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生长和竞争关系,结果表明,FACE条件下C3植物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增加,吉片数增加,分蘖数增加,叶面积系数(LAI)增大;而C4植物稗草相反,FACE条件下水稻和稗草中面积均减少,而净同化率(NAR)均增加;FACE条件下水稻-稗草比例为1:1时,水稻与稗草的生物量比率、产量比率、LAI比率、茎蘖比率和NAR比率均增加,水稻-稗草的竞争关系发生变化,水稻(C3植物)竞争能力增加,稗草(C4植物)竞争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化感水稻不同组织水浸提液对稗草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研究利用HG1和HG2两个化感水稻品种和稗草为材料,研究了化感水稻品种的叶、叶鞘、根组织的水浸提液对稗草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HG1不论是对稗草幼苗的株高还是对稗草幼苗的根都有极强的化感作用,而HG2只对稗草的根有极强的化感作用。在不同组织之间,叶和叶鞘的水浸提液对稗草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根的水浸提液和对照。两个化感水稻对稗草幼苗根的抑制更强于对苗高的抑制。随着稗草密度的增加,稗草受抑程度减少,这可能与单株吸收化感物质的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稗草     
水稻田里常有伴生的稗草,正好象粟地里常有狗尾草、麦地里常有野燕麦一样。水稻有早稻、早中稻、中稻和晚稻等不同类型,稗草也有着早稗、早中稗、中稗和晚稗等不同类型,各与相同类型的水稻相伴生,几乎难舍难分。而且这些不同类型的稗草,对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条件,也各与相伴生的水稻类型差不多。比如早稗和早中稗,对光照的反应与早稻、早中稻一样,不很敏感,因此也能与晚稻相伴生。而晚稗对光照的要求,就与晚稻一样严格,要渡过一段短日照的条件,才能抽穗結实,因此它就不可能与早稻或早中稻相伴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FACE(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C3作物水稻(Oryza sativa)和C4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生长和竞争关系.结果表明,FACE条件下C3植物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增加,叶片数增加,分蘖数增加,叶面积系数(LAI)增大;而C4植物稗草相反.FACE条件下水稻和稗草叶面积均减少,而净同化率(NAR)均增加.FACE条件下水稻稗草比例为1:1时,水稻与稗草的生物量比率、产量比率、LAI比率、茎蘖比率和NAR比率均增加,水稻稗草的竞争关系发生变化,水稻(C3植物)竞争能力增加,稗草(C4植物)竞争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食稗蛇     
《蛇志》1989,(4)
稻田里的稗草,一般是用人工或化学除草剂除掉的。然而,印度尼西亚伦巴岛上的农民,却是用一种白圈蛇来除稗。这种蛇很爱吃田里的稗草,因为稗草里有—种“香素”。但它却不吃稻麦等农作  相似文献   

8.
稗草是稻田中分布最广的重要杂草,稗草的著名特点是形态与稻苗酷似,因此剔除特别费工。它的种子量大,一株稗草的结实数平均在800—900粒以上。落入土中的种子,在水田中可保持四、五年不丧失发芽能力,因此田间一旦被稗革传染,士壤中的稗草种子往往逐年累增,难以清除。稗草的发育快,分蘖多,摄取肥料的能力强,所以对水稻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如果插秧时一兜稻秧中混入一株稗草,最后,这一兜中占绝对优势的,几乎全是稗草。据南北一些草害较重的地方估计,稗草造成的产量损失,平均在15—30%左右。实际上这还没有把间接损失估计在内。由于除稗特别  相似文献   

9.
水稻和稗草共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海波  孔垂华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234-2238
以稻田稗草、化感水稻PI312777和普通水稻辽粳9为试材,研究了田间稗草和水稻1∶1共生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脱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稗草 的干扰下,化感水稻PI312777根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比单作减少了 50.52%(P<0.01),而行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增加;普通水稻辽粳9根区土壤 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比单作减少了38.99%(P<0.01),但其行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无明显变化.两个水稻品种根区土壤脱氢酶活性均被显著抑制(P<0.05),下降率都在20%以上;PI312777根区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均被显著促进(P<0.01);而辽粳9根区土壤转化酶活性也被显著抑制(P<0.01),但脲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化感水稻根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显著减少及脲酶、转化酶活性的增加是其化感特性的表现,表明土壤微生物和酶均参与了水稻和稗草的种间作用,化感水稻具有抗稗草干扰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水平下不同种稗草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自常  谷涛  李永丰  杨霞 《生态学杂志》2016,27(11):3559-3568
以‘南粳9108’(粳稻)为材料,自移栽至成熟期分别与无芒稗、西来稗和光头稗共培养,以无稗草共培为对照,观察不同种类共培稗草在不同施氮水平下(0、120、240、360 kg N·hm-2)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肥水平下,不同种稗草株高表现为西来稗>无芒稗>光头稗,生育期由长到短为无芒稗>西来稗>光头稗.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不同种稗草的生物量在240 kg N·hm-2下达到最大值,然后降低,无芒稗和西来稗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光头稗.在0 kg N·hm-2下,不同种稗草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在120 kg N·hm-2下,无芒稗和光头稗处理水稻产量与无稗草处理差异不显著,但西来稗处理产量较无稗草处理显著降低;在240 kg N·hm-2下,无芒稗、西来稗和光头稗处理显著减产;在360 kg N·hm-2下,无芒稗和西来稗处理产量较无稗草处理显著降低,光头稗处理与无稗草处理差异不显著.稗草和氮肥对水稻产量形成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120 kg N·hm-2下,西来稗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灌浆期剑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速率和根系氧化力以及成熟期氮积累量和干物质量,其他稗草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240和360 kg N·hm-2下,无芒稗和西来稗处理降低了水稻上述指标;在0 kg N·hm-2下,各处理的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稗草表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物量、株高、生育期和分蘖数,推测稗草较大的生物量造成水稻剑叶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氧化力、氮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11.
稗草的特性及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稗草隶属于禾本科,稗属(Echinochloa),是世界上重点研究防除的一类恶性杂草。稗草原产欧洲和印度,分布于世界61个国家,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在松辽平原,水田稗草以杂草群落优势种或亚优势种群的竞争势大量夺取稻田中的环境资源,使水稻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2.
以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为研究对象,设计与稗草伴生的根箱试验,通过研究水稻幼苗期株高、生物量、根系构型及植物激素的变化规律,分析水稻化感品种和非化感品种在幼苗期响应稗草胁迫的生理差异性。结果表明:化感水稻和非化感水稻在幼苗期响应稗草胁迫的生理反应有较大差异。单种处理时,幼苗期化感水稻在株高、生物量及根系构型等方面明显优于非化感水稻;稗草伴生导致幼苗期非化感水稻的株高显著增加。稗草伴生条件下,化感水稻在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的同时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和根尖数显著增加;非化感水稻的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和根尖数较单种处理时分别显著增加了14.12%、9.52%、8.49%。水稻体内的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对稗草的生物胁迫均不敏感,但稗草伴生导致化感水稻和非化感水稻体内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含量显著增加,而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含量显著下降,且非化感水稻中SA的增加幅度是化感水稻的2.1倍。该研究结果可为农田杂草的有效防控提供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1) 敌稗、除草醚与灭草灵显著抑制稗草的蒸騰,其中以灭草灵的抑制作用最强,除草醚次之,敌稗第三。而对水稻来說,只有灭草灵有抑制作用,除草醚不十分明显,敌稗則促进蒸騰。 (2) 喷布敌稗、除草醚与灭草灵后,水稻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較小,而稗草的酶活性則急剧上升,其中以敌稗的强度与持續时間最高。 (3) 噴布植株时以敌稗的除稗效果最高,而除草醚与灭草灵由于具有一定殘效期,故宜作为土壤处理剂应用。 (4) 水稻对敌稗无自体解毒作用。全国不同地区稻田稗草对敌稗的反应沒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稗草上褐飞虱卵孵化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国内外曾报道,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可以在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auv.上取食,并把稗草作为它的寄主植物之一(末永一,1958、雷惠质,1958)。但也有报道稗草并不是褐飞虱的正常寄主,在杂草上繁殖并能以卵在其上越冬的是褐飞虱的近似种伪褐飞虱和  相似文献   

15.
水稻移栽密度和早期水管理对无芒稗生态控制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 5 0株·m-2 无芒稗的干扰下 ,杂交水稻Ⅱ优 2 0 70移栽密度 1 9 8cm× 2 6 4cm处理对无芒稗的生态控制效果显著高于较稀密度的 1 9 8cm× 4 6 2cm ,无芒稗颖果减少 71 %。移栽密度 1 9 8cm× 2 6 4cm保证了较高的水稻有效穗和千粒重 ,比移栽密度 1 9 8cm× 4 6 2cm的水稻增产 1 3 3%。早期深水灌溉能有效控制萌芽期的无芒稗 ,但不能防治 3叶龄的无芒稗  相似文献   

16.
低钾胁迫对水稻(Oryza sativa L.)化感潜力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以国际公认的化感水稻P1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为供体,稗草(Echinochloa cru-galli L.)为受体,采用稻/稗共培体系,研究低钾胁迫对水稻化感潜力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受体稗草的形态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促使化感水稻P1312777对共培稗草的根长、株高和干重的抑制率均升高,增幅远大于非化感水稻Lemont。受体稗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化感与非化感水稻对受体稗草保护酶系(SOD、POD、CAT)及根系活力的抑制作用增强,但化感水稻P1312777比非化感水稻Lemont的抑制程度大,且达极显著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化感水稻P1312777根部与叶部中酚类代谢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羟化酶、O-甲基转移酶的基因均上调表达,而非化感水稻根部相应酶均下调表达,叶部除苯丙氨酸解氨酶上调,其余酶也下调表达。而萜类代谢途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角鲨烯合酶、单萜烯环化酶、倍半萜烯环化酶、二萜烯环化酶的基因,在两种水稻根部中呈现出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方式(上调或下调),即HMG—CoA还原酶上调表达,角鲨烯合酶、单萜烯环化酶、倍半萜烯环化酶、二萜烯环化酶下调表达;而在水稻叶部,非化感水稻Lmont相应酶基因表达方式仍然不变,化感水稻P1312777除了角鲨烯合酶下调表达,其余4个酶均上调表达。水稻根系分泌物中酚类物质的HPLC分析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化感水稻P1312777根系分泌物中,所检出的酚酸类物质总量是正常营养条件下的2.30倍,而非化感水稻Lemont则是正常营养条件下的0.91倍。综合分析认为低钾胁迫下,化感水稻P1312777抑草能力增强主要是由于酚类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上调,导致酚类代谢途径旺盛,分泌出更多的酚类物质,进而破坏受体稗草保护酶系统,抑制了稗草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7.
稗属杂草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自常  李永丰  张彬  杨霞 《生态学杂志》2014,25(11):3177-3184
以新两优6号(籼稻)和南粳46(粳稻)为材料,自水稻移栽至成熟分别与无芒稗(T1)、稗(T2)、西来稗(T3)和光头稗(T4)共生,稗草密度为6株·m-2,以无稗草水稻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稗草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稗草对水稻的干扰表现不同,T1、T2、T3处理使籼稻产量分别下降19.2%、10.8%、21.9%,使粳稻产量分别下降39.7%、25.3%、47.3%,但T4处理对2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无显著影响.水稻和稗草共生过程中,T1、T2和T3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灌浆期的剑叶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和籽粒ATP酶活性,降低幅度为T3>T1>T2,T4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对水稻最终分蘖数和株高均无显著影响.表明4种稗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由强到弱表现为:T3>T1>T2>T4,稻 稗共生时水稻剑叶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和籽粒ATP酶活性降低是导致水稻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褐稻虱食料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一种嗜食水稻,食性单一的害虫。广西农科院用32种杂草和作物饲养结果,除水稻外,只在幼嫩的茭白和早熟禾上能完成世代,但在自然情况下其上未有褐稻虱为害。广东农科院用7种杂草饲养也没有成功,但发现普遍野生稻OryzaSativa f.spontanea是一种重要寄主。1974年我组曾用千金子,双穗雀稗、狗牙根、游草、香附子、水娱蚣、稗草等杂草饲养结果皆不适于褐稻虱生育,成虫虽能在草茎上产卵和孵化,但孵化出来的若虫不能成活。 褐稻虱只食水稻,而水稻的不同营养素质对褐稻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何影响?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1973—1979年的观察结果作一些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红汁乳菇醇提物对水稻、稗草的化感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莫美华  马红梅  肖启福  张鑫浩 《生态学报》2004,24(12):2951-2954
研究了红汁乳菇子实体乙醇抽提物对水稻、稗草的化感影响。用不同浓度的红汁乳菇子实体乙醇抽提物处理水稻和稗草种子 ,测量处理后不同时间的水稻和稗草幼苗的根长和苗高 ,按照 Willamson,G.B.的方法计算化感作用效应 (RI)。结果表明 :红汁乳菇乙醇抽提物对稗草幼苗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能够导致稗草叶片发黄 ,缩短稗草的根和苗 ,甚至延迟部分种子的萌发。其中 8.5 mg/ ml的乙醇抽提物处理稗草种子后 3d、8d,对根长的化感作用效应分别为 - 0 .98、- 0 .5 8;对苗高的化感作用效应分别为 - 0 .5 0、- 0 .5 1。 6 .5 m g/ ml和 10 .5 mg/ ml处理组的结果与 8.5 mg/ ml处理组的结果在 p=0 .0 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对水稻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调节作用 ,在较低浓度下 (≤ 4 .5 0 mg/ m l)对水稻幼苗有一定促进作用 ,如 4 .5 0 m g/ ml处理水稻种子后 3d、8d,对苗高的化感作用效应分别为 0 .2 5、0 .10 ;在较高浓度下 (如≥ 6 .5 0 mg/ ml)对水稻根长和苗高均为抑制作用 ,6 .5 0 mg/ ml时抑制作用最强 ,处理水稻种子后 3d、8d对幼苗的根长的化感作用效应分别为 - 0 .93、- 0 .4 8;对苗高的化感作用效应分别为 - 0 .5 0、- 0 .2 2 ,在 p=0 .0 5水平上与其它处理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水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调控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合成代谢。编码PAL的基因是一个基因家族,包含至少11个基因成员,并受不同环境条件的调控。为了明确PAL基因家族中调控水稻化感作用的特定基因成员,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低氮及稗草胁迫条件下强化感水稻PI312777与非化感水稻Lemont中根系的11个PAL成员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低氮和稗草胁迫条件下,PI312777和Lemont中的 PAL4和PAL10均不表达,其余9个PAL基因成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表达变化。其中,PAL11均上调表达,其分别在低氮处理和稗草胁迫的PI312777中上调3.29倍和1.07倍,而在相同处理下的Lemont中上调3.92倍和1.08倍;PAL3和PAL9则仅在低氮和稗草胁迫条件下的PI312777中上调表达,低氮胁迫分别为1.83倍和2.66倍,稗草胁迫为1.46倍和2.65倍;而这两个基因在相同处理下的Lemont中表达下调,低氮胁迫下调1.05和1.24倍,稗草胁迫下调1.14和1.16倍,推测PAL3和PAL9可能与胁迫初期调控水稻化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