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靛果忍冬的果实解剖及其分类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汪矛  谷安根 《植物研究》1988,8(4):203-206
本文对兰靛果忍冬的果实做了解剖学研究, 结果表明, 其果实并非浆果, 乃系由整个二歧聚伞花序(dichasium)发育成的浆果状复果。即参与果实形成的有两个小苞片, 两个萼简及两个子房, 此种果实又为复果提供了一种新的类型。 由于兰靛果忍冬果实的改变, 作者认为有必要将其由忍冬属分出, 另立兰靛果属(Metalonicera M.Wang et A.G.Gu, gen.nov.)。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省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中,陆续发现了福建省被子植物地理新分布记录属及种多个,经整理鉴定,本文继续报道新分布记录属4个,乳豆属 Galactia、米口袋属 Gueldenstaedtia、山靛属 Mercurialis、刺芹属 Eryngium,以及乳豆 Galactia tenuiflora、少花米口袋 Gueldenstaedtia verna、山靛 Mercurialis leiocarpa、刺芹 Eryngium foetidum、泡果苘 Herissantia crispa等5个新分布记录种,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以6种广义虾脊兰属植物和2种树兰亚科植物为材料,利用液相色谱 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 QQQ)测定了冻伤处理前后花和叶片中靛苷、靛红、靛蓝和靛玉红4种吲哚基衍生物的含量,分析广义虾脊兰属植物吲哚基衍生物的生成及种属间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1)4种吲哚基衍生物在所测定的6种广义虾脊兰属植物中均被检出,但在2种树兰亚科植物五唇兰和足茎毛兰中均未被发现。(2)在所测定的6种广义虾脊兰属植物花和叶片中,冻伤处理后的靛蓝、靛玉红和靛红含量均显著上升,而靛苷含量显著下降,同时花中的吲哚基衍生物含量均高于叶片。(3)6种广义虾脊兰属植物花和叶中吲哚基衍生物总含量以黄兰花最高,三褶虾脊兰叶最低。研究表明,冻伤处理引起靛苷向靛蓝的大量转化是导致冻伤后广义虾脊兰属植物组织中呈现出蓝色的主要原因,推测吲哚基衍生物可能也是一类与植物防御相关的化合物,在植物抵御逆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泡果荠属Hilliella和阴山荠属Yinshania是十字花科中国特有的两小群植物,但是,它们的分属界定却一直颇有争议。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重新对这两群植物做了研究,从而进一步确认这两群植物应该界定为两个属,即泡果荠属和阴山荠属。文中比较了两属间重要的性状特征,并指出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泡果荠属果实无假隔膜,种子较大,表面具小瘤状突起,染色体倍性为六倍体(2n=6x=42);而阴山荠属果实有假隔膜,种子较小,表面具网纹,染色体倍性为二倍体(2n=2x=12)。两属其他方面如叶形态、叶表皮结构、被毛类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危害杧果嫩叶的瘿蚊首先由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发现。危害杧果的瘿蚊据Barnes(1948)记载已有9个属9个种。Felt(1911)发表1个新属1个新种Erosomyiamangiferae,Grover&Prasad(1966)发表危害杧果花的一种瘿蚊Erosomyia indica。我国广西南宁发现危害杧果嫩叶的瘿蚊正是Erosomyia这一属。本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滇芎属果实解剖特征及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应用比较解剖学方法对国产滇芎属(Physospermopsis Wolff)以及瘤果芹属(Trachydium Lindl.)和棱子芹属(Pleurospermum Hoffm.)共10种植物果实横切面的解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比较分析了分生果的压扁程度、果棱大小、果壁各层果皮的特点、油管数目、胚乳形状等,归纳出上述各属果实的解剖特征,同时结合外部形态及花粉特征,将滇芎属果实分为3个类型.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探讨了滇芎属果实的进化趋势以及属下分类和种间关系,并分析了与瘤果芹属和棱子芹属的演化关系,认为滇芎属果实较后二者果实演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7.
靛兰藤(Cissus sicyoidos,Linn.)系攀爬植物,能结出一串串深兰色的小圆果。果汁初为紫色,继而转变为兰色,长期以来被人们用来染衣服。叶子可外敷,用以医治风湿病和愈合伤口。此种植物喜欢长在水边,广泛分布于巴西和古巴等热带国家。果实可食,但尚未有人做过毒性毒理试验。巴西科研人员对此种植物果实中的花色甙成分进行分析。他们把采摘来的鲜果实用-20℃温度迅速冷冻起来,然后在甲醇中用浓度为1%的盐酸提取色素。经真空浓缩后,在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省新郑市白熟期健康灰枣果实为研究材料,对其内生真菌类群组成进行了鉴定和研究。结果表明,从25个健康枣果中共分离得到72株可培养内生真菌,根据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将其归属为7个属12个种,包括1个我国新记录种不育间座壳菌Diaporthe infecunda。平脐蠕孢属Bipolaris和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首次在枣果上报道。  相似文献   

9.
速生早实的热带果树—毛叶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叶枣,又名缅枣、大西西果,为鼠李科枣属植物滇刺枣(Ziziphus mauritiana)的一个栽培群。由于植株的嫩梢和叶背面着生灰白色绒毛,故称毛叶枣。目前,从缅甸引种栽培的有两个品种:一个是长果形品种,其果实和叶片呈长卵圆形;叶片长约5.4厘米,宽约3.2厘米;果实纵径约3.6厘米,横径约2.1厘米,平均单果重22.7克,含可溶性固形物9—10%,果实具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丫瓣兰Ypsilorchis fissipetala (Finet)Z.J.Liu,S.C.Chen &L.J.Chen(基名为裂瓣羊耳蒜Liparis fissipetala Finet)建立了兰科新属--丫瓣兰属Ypsilorchis Z.J.Liu,S.C.Chen&.J.Chen.新属与羊耳蒜属Liparis的区别点为:新属有两个粉蜡质花粉团:每个花粉团具1个多少有弹性的花粉团柄;花瓣二深裂;叶具强烈波状的边缘,其先端有一个长达1 mm的芒尖.这些特征表明了其与羊耳蒜亚族Liparidinae有明显的差别,为此,建立了一个新的亚族--丫瓣兰亚族Ypsilorchidinae Z.J.Liu,S.C.Chen &L.J.Chert.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对3个阳春砂栽培类型长果、圆果、仲华,海南砂和1个疑似阳春砂新栽培类型锦秋进行了植物学性状观察、RAPD分子鉴定,并测定了各砂仁种质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锦秋叶缘具有双边波状和单边波状两种现象,表现出处于长果、圆果与海南砂之间;锦秋叶舌的长度和开花物候期也介于海南砂和长果、圆果之间;果实的性状方面比较复杂,锦秋果实呈胖圆状与圆果、海南砂相似,不同于长果和仲华的长圆形;果实黑褐色,不同于长果、圆果的红色而与仲华和海南砂相近;果刺尖锐状与长果、圆果和仲华的相似,不同于海南砂的平钝形果刺。锦秋与仲华除果实形状外的生物学性状指标都相似。从91个引物中随机筛选出3个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多态性比率为91.2%,显示该物种遗传变异较高;各个样品间的相似系数在0.235 3~0.970 6之间,说明五种砂仁种质是有差别的;聚类分析显示样品可分为3类,海南砂聚为一大类;长果、圆果、仲华和锦秋聚为另一大类,该大类中的长果和圆果聚为一小类,仲华和锦秋聚为另一小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锦秋是不同于已知三种栽培类型的阳春砂新栽培类型。锦秋种子千粒重最大、挥发油含量最高,但其乙酸龙脑酯含量与其它砂仁种质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加州的 Ensrei 等和德克萨斯大学的 Wakett 等发表的论文宣称(美国“科学”杂志10月14日),大肠杆菌中的萘氧化基因能生物合成人们最早知道的染料之一靛兰。他们将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PPG7中取出的质粒 NAH_7的片段进行克隆,并在大肠杆菌 HB101中表达。这一重组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中增殖,结果生成了靛兰。该染料可在色氨酸或吲哚存在下增产。能氧化芳烃为顺(?)二羟硫醇的某些细菌也  相似文献   

13.
独蒜兰属(Pleione D. Don)为兰科(Orchidaceae)极具观赏价值的一个属,有24个原生种,9个自然杂交种,并已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登录杂交群431个,该属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我国为该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和物种多样性中心,但我国在该属植物的资源开发和育种方面远落后于欧洲。为加强其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本文从独蒜兰属植物种质资源、杂交育种两个方面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近50年来育种家在独蒜兰属植物杂交育种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育种目标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其资源、育种和产业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为开展独蒜兰属育种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沙拐枣果实性状的种内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vskii A.Los.)果实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应用方差分析法,对同一居群单株内与单株间果实形态性状变异情况及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果实形状、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刺毛长度、两肋间距、两刺间距、瘦果形状、瘦果长度、瘦果宽度等9个果实性状指标在单株内与单株间都有变异,但单株间果实变异比单株内果实变异大,而每果肋数与每条肋刺行数2个指标不论单株内还是单株间都保持稳定,说明每果肋数与每条肋刺行数2个指标是沙拐枣属植物分类的重要特征指标;代表果实和瘦果大小指标的相关关系都达到极显著,说明果实和瘦果的生长发育都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大的果实一般瘦果也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记录,分析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属种地理分布特点及其种群结构。结果表明,白盆珠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有40种,隶属于27属,包括地生兰26种、附生兰13种和腐生兰1种;以人为干扰较少的山林和溪谷沟边较为丰富。白盆珠保护区兰科植物属和种的地理成分均以热带亚洲分布成分为主,与邻近地区七目嶂保护区最为相似,两地的属种相似性系数分别达71.11%和61.11%。此外,调查中发现1个广东省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全唇盂兰Lecanorchis nigricans,及深圳拟兰Apostasia shenzhenica 1个新分布点。  相似文献   

16.
香荚兰为兰科(Orchidaceae)香荚兰属(Vanilla)肉质、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n=32(x=16)。原产于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 香荚兰属有110个种,其中有经济价值、为人类所利用的只有三个,即真香荚兰(Vanilla fragrans)、西印度香荚兰或瓜德罗普香荚兰(Vanilla pompona) (又叫大花香荚兰)和塔希提香荚兰(V. tahitensis),而以真香荚兰栽培面积最大,在商业上所占位置最为重要。 全世界年产成品香荚兰果荚1000—1600吨,生产的国家或地区有:马达加斯加、科摩罗群岛、印度尼西亚、留尼汪岛、墨西哥、波里尼西亚、瓜德罗普岛、塔希提、马来  相似文献   

17.
兰科舌唇兰属的一新亚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在1994年发表的“兰科植物区系中一些有意义属的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一文中介绍了 此新亚属——显柱舌唇兰亚属的分布格局及其与舌唇兰亚属的区别。现将它正式发表。此新亚属含12种,其中1种为新组合种。  相似文献   

18.
野蔷薇,俗称刺玫果,系蔷薇科蔷薇属灌木,为我国北方常见的野生植物。其花、叶含有挥发油,是提取玫瑰油,玫瑰香精的原料,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但大量的果实一直未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近年来,野蔷薇果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有益矿物质元素、天然色素以及独特的药用价值,而被视为大有前途的野生浆果新资源。特  相似文献   

19.
报道江西省植物分布新记录3属6种,为袋果草Peracarpa carnosa (Wall.) Hook. f. et Thoms.、日本对叶兰Listera japonica Bl.、齿爪齿唇兰Odontochilus poilanei (Gagnepain) Ormerod、广东齿唇兰Odontochilus guangdongensis S. C. Chen et al.、革叶茶藨子Ribes davidii Franch.和蒲桃叶冬青Ilex syzygiophylla C. J. Tseng ex S. K. Chen et Y. X. Feng,其中袋果草属Peracarpa Hook. f. et Thoms.、齿唇兰属Odontochilus Blume和对叶兰属Listera R. Br.为江西省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20.
东亚和北美当归属(广义)的果实解剖和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比较解剖研究了广义当归属在世界主要分布区-东亚和北美种类的果实结构的特征。根据分生果背腹压扁的程度、棱翅与槽的形状、果皮层次和结构、油管数目、大小和位置等稳定性状,可将果实分为5个类型,与《中国植物志》将其分为5个属,即古当归属,当归属,高山芹属,柳叶芹属和山芹属的意见相一致。古当归属为原始的类型,山芹属具有高度演化的特征。且对一些种类有分类位置提出了调整的意见和各属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