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根据已发表的序列,分别在鸡贫血病毒(CAV)环形基因组DNA(全长2.3kb)的EcoRI位点和BamHI位点的两侧选择适当序列合成两对引物,用PCR技术,从斑点杂交检测到病毒核酸的CAV感染的MDCCRP1细胞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出包含EcoRI和BamHI分割开的病毒基因组两部分(1.5kb和0.8kb)约1.5kb和约1.25kb的两个片段。再将其中相应序列拼接克隆进pUC18载体,获得包含CAV全基因组序列DNA片段的克隆质粒pCAV2.4。酶切分析表明,该质粒具有预期的BamHI位点、PstI位点、HindⅢ位点,而预期的EcoRI位点消失。重组质粒插入DNA片段的两端序列分析表明,质粒pCAV2.4是包含CAV全基因组序列的重组质粒,插入DNA片段序列中的EcoRI位点序列发生了一个碱基突变。  相似文献   

2.
用AcNPVp74基因3’端的1.4kb片段,通过Southernblotting将SpltNPV的p74基因定位于XhoI(4.9kb)、EcoRI(4.4kb)、BamHI(3.0kb)片段上。进一步用ExoⅢ和构建亚克隆测序法,对长2545bp的p74基因进行,其中1974bp的编码编码658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75.87kD,其编码蛋白与AcMNPV和CfMNPVp7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  相似文献   

3.
BstNI同功酶限制—修饰系统基因的表达检测和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了E.coli HB101和JM110的部分遗传标记,作为受体菌分别用于BstNI同功酶限制-修饰系统中限制性内切酶(R)基因和甲基化酶(M)基因表达的检测。用外切酶Ⅲ单向删切含R-M基因的DNA片段,获得23个缺失突变亚克隆。通过检测各亚克隆表达的R酶和M酶活性,将R和M基因分别定位在距克隆位点PstI和0.2→1.4kb和1.5→3.3kb范围内。分析表明:该系统属于Ⅱ类限制-修饰系统,两  相似文献   

4.
绿色木霉纤维素酶CBHⅡ基因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经限制性酶切和双向Southern杂交将重组质粒pCBHII-14的14kb外源片段上的绿色木霉纤维素酶CBHII基因定位于4.4kb的EcoRI片段上,将该片段克隆于质粒pUC19,获得重组质粒pCBHII。通过限制性分析构建了pCBHII上4.4kbEcoRI片段的物理图谱。在此基础上用质粒制作该片段的亚克隆,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了含绿色木霉纤维素酶CBHII基因的4074bp的DNA序列,由GT-AG规则和cDNA序列推知该结构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总长1613bp,5′端存在与一般真核基因类似的两个特征性调控序列,但3′端不存在真核基因通常具有的特征序列而存在功能未明的短重复序列和嘧啶富集区。并对纤维素酶基因间的同源性和可能的功能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限制性内切酶BamHI水解中国野生葡萄葛lei的叶绿体DNA(cpDNA),电泳分离为34条带,最大为11.7kb,最小为0.23kb,分别为pUC和pBR322质粒克隆所得片段,转化大肠杆菌,并从转化菌中提取质粒DNA,经酶切电泳分析证明含有葛lei cpDNA经BamHI水解的不同片段,从而构建了葛lei cpDNA的BamHI质粒文库。  相似文献   

6.
限制性内切酶BamHI水解中国野生葡萄葛(VitisflexuosaThunb)的叶绿体DNA(cpDNA),电泳分离为34条带,最大为11.7kb,最小为0.23kb,分别用pUC和pBR322质粒克隆所得片段,转化大肠杆菌,并从转化菌中提取质粒DNA,经酶切电泳分析证明含有葛cpDNA经BamHI水解的不同片段,从而构建了葛cpDNA的BamHI质粒文库。  相似文献   

7.
蚕豆叶绿体atpE基因的克隆,测序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豆叶绿体的atpE和atpB基因在叶绿体DNA KpnI酶切的第九条(约4.0kb)片段上,此片段被克隆到载体pUC18中,构成重组质粒pUK1。用玉米叶绿体atpE基因作探针对pUK1的ClaI、EcoRI等的酶切产物进行杂交,确定了蚕豆叶绿体的atpE在ClaI酶切的约0.9kb的片段上。根据pBulescript KS(+)DNA多聚接头F引物和R引物测序,得到ε亚基基因的完整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8.
中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基因型的虫体克隆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首次利用虫体克隆技术,对野生型中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W)的不同基因型进行了分离纯化。以较低浓度的HaSNPVW感染三龄初中国棉铃虫幼虫,病毒致死幼虫单虫收集,分别提取相应的病毒核酸,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得到了HaSNPV的七个不同基因型(HaSNPVG1至G7),其EcoRI酶切图谱均不相同。用BamHI酶切分析,七个基因型的酶切图谱只在一个片段上有显著区别:G1、G2、G3、G4DNA的BamHIh片段大小是3.30kb,G5、G6的这一片段的大小为3.5kb,而G7的这一片段为2.7kb。结果表明,野生型HaSNPV至少包含七个不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杂合质粒pIJ8310是链霉菌低拷贝质粒pIJ9221携带了10.8kb来自变铅青链霉菌JT46菌株,编码对噬菌体ΦHAU3抗性的DNA片段。已知Tn4560插到该克隆中3kb的EcoRI或3.3kb的BamHI片段(这两个片段之间有2.5kb的重叠区)上,中断了ΦHAU3抗性基因的表达。已将3.0kb的BcoAI片段分别以两种不同的取向克隆到pBluescriptSK(+)上。核苷酸序列分析揭示出一个1.3kb的ORF的存在,其所编码的47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与λ噬菌体的ea59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显示了高度的同源性,其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高达37%,相似性达58%,而λ噬菌体的ea59基因是编码赖ATP和单键DNA的核酸内切酶I的,该区域与λ的复制无关。此外,这段具有高度同源性的DNA区域的G+C%只有60%,低于变铅青霉菌DNAG+C%的平均值(74%)。  相似文献   

10.
谷子(Setaria italica)叶绿体DNA 含有rbcL基因的3.0 kb Bgl Ⅱ+ XbaⅠ酶切片段被克隆到pBluescript SK (- )质粒载体上,并构建了该基因的限制性酶切图谱,测定了该基因的1990 bp 全序列。其中基因的编码区长1431 bp,共编码476 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量为52679 D。其389 bp 的5′上游区含有类似于原核生物的- 10 box、- 35 box 和SD序列。其170 bp 3′下游区含有3 个茎环结构。对C4 植物和C3 植物中的rbcL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表明在编码区、启动区和3′下游区没有差别。由此认为C4 植物中rbcL基因的细胞特异性表达与其序列无关  相似文献   

11.
隼形目鹰科四种鸟类线粒体DNA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采用ApaI,fBamHI,BgiII,EcoRI,EcoRV,HindⅢHpaI,KpnI,PstI,PruII,SalI,ScaI,XbaI和XhoI1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鹰科4种鸟类即雀鹰(Accipiternisus),松雀鹰(A.virgatus)苍鹰(A.gentilis)和灰险鹰(Buftaturindicus)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结果表明,4种鸟类中雀鹰和松1主  相似文献   

12.
鉴定了E.coliHB101和JM110的部分遗传标记,作为受体菌分别用于BstNI同功酶限制-修饰系统中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endonuclease,简称R)基因和甲基化酶(Methylase,简称M)基因表达的检测。用外切酶II单向删切含RM基因的DNA片段,获得23个缺失突变亚克隆。通过检测各亚克隆表达的R酶和M酶活性,将R和M基因分别定位在距克隆位点PstI的02→14kb和15→3.3kb范围内。分析表明:该系统属于I类限制修饰系统,两个基因受控于不同的启动子;该系统与E.Coli染色体编码的胞嘧啶DNA甲基转移酶(Dcm)的识别序列相同,后者的甲基化作用也能阻止R酶的切割。R+M-的重组质粒对Dcm+和Dcm-的宿主都是致死性的,这说明在进化过程中,与R基因紧密连锁的M基因对系统的存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大鳞副泥鳅mtDNA经11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I,BglI,BglⅡ,EcoRI,HpaI,KpnI,PstI,SacI,SalI,XbaI和XhoI)单酶完全酶解获得23个酶切位点,这些酶酶切位点数依次分别是:2、7、0、3、3、0、3、1、1、2和1。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大鳞副泥鳅mtDNA平均分子量为10.33±0.22×106u(原子质量);其分子长约16720±350碱基对(bp)。采用双酶完全酶解法构建了大鳞副泥鳅mt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14.
板齿鼠线粒体DNA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ApaI、BamHI、BclI、BglI、ClaI、EcoRI、EcoRV、HindII、PstI、PvuII、SacI、ScaI和XbaI等1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板齿鼠线粒体DNA(mtDNA)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并用双酶解法构建其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结果表明板齿鼠存在3种mtDNA单倍型,可通过限制酶PvuII、HindII和ApaI区分,呈现DNA多态性和种内遗传变异。与小家鼠、褐家鼠mtDNA限制性片段的数据相比较,板齿鼠和这两种鼠mtDNA存在明显差异。板齿鼠mt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的建立,为进一步系统研究鼠科动物的遗传分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EGF、GM-CSF基因克隆到pGEM-3Zf(+)载体的EcoRI,BamHI位点上,再将重组融合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0的EcoRI,BamHI位点上,在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表达,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表明EGF-GM-CSF融合蛋白获得表达,并且具有EGF、GM-CSF的免疫学活性.这为进一步研究该融合蛋白的功能和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基因产品.  相似文献   

16.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EGF,GM-CSF基因克隆到pGEM-3Zf载体的EcoRI,BamHI位点上,再钭重组融合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0扔EcoRI,BamHI位点上,在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表达,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表明EG-FGM-CSF融全蛋白获得表达,并且具有EGF,GM-CSF免疫学活活。  相似文献   

17.
秦玉静  高东  王祖农 《遗传学报》2000,27(2):165-169
以pUC19质粒为载体,以E.coli JM109为受体,构建了含α-乙酰乳酸脱羧酶(α-ALDC)基因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AS10106的基因文库,得到4800个重组转化子中均含有4~10kb的外源插入DNA片段,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到6个阳性克隆,对其中1个克隆的α-乙酰乳酸脱羧酶基因片段进行亚克隆分析表明,该α-乙酰乳酸脱羧酶基因位于1.6kb的BamHⅠ  相似文献   

18.
费氏中华根瘤菌与耐盐有关的DNA片段的亚克隆和测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卞学琳  葛世超  杨苏声 《遗传学报》2000,27(10):925-931
将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KT19与耐盐有关的23kb DNA片段用BamHⅠ酶切成大小不同的长度,分别与质粒pML122连接,然后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S17-1,筛选出3个转化子。以这些转化子为供体,RT19的盐敏感突变株RC3-3为受体,分别进行二亲本杂交,筛选到接合子BR2,得到4.4kb与耐盐有关的DNA片段。根据其物理图谱,酶  相似文献   

19.
叶萍  李燕 《病毒学报》1998,14(3):215-220
将Epstein-Barr病毒(EBV)膜抗原(MA)BLLF1基因,插入含有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下游BamHI位点,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A。将纯化的DNA注射Balb/c小鼠股四头肌。经免疫的动物产生抗EB病毒MA特异性的抗体和中和抗体,依赖抗体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生性反应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作用。基因免疫与基因-蛋白  相似文献   

20.
人巨细胞病毒的分子克隆及其特异性DNA探针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柳  刘学礼 《生物技术》1994,4(4):33-35,5
从人巨细胞病毒(HCMV)培养物中提取HCMV并抽提其DNA,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完全消化后,与质粒pBluescript-SK重组建立了HCMV的DNA文库,从此文库。中随机筛选出两个重组质粒(pCMV-1和pCMV-2),用BamHI分析证明其中所含的病毒DNA片段的大小分别为1.0kb和7.5kb,将这两种质粒大量扩增纯化后,用光生物素进行标记作为探针,证明其只与HCMV反应,与正常人细胞DNA及Ⅰ型和Ⅱ型单纯疤疹病毒DNA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