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曲霉T21是由黑曲霉3.795经诱变育种获得的糖化酶高产菌株,为阐明其高产的分子机制,由黑曲霉3.795克隆了糖化酶结构基因及其5′旁侧序列,并与黑曲霉T21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由黑曲霉3.795菌丝体分离染色体DNA,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糖化酶结构基因位于~2.5kb的EcoRⅠ-EcoRⅤ染色体DNA片段上,在此EcoRⅠ位点上游约1.0kb处有一SalⅠ位点.为构建糖化酶结构基因及其5′旁侧序列的基因组文库,该染色体DNA分别用EcoRⅠ+EcoRⅤ和EcoR+SalⅠ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并回收长度在1.0kb左右和2.5kb左右的DNA片段,分别与pUC19载体连接后转化入E.coliDH5.用原位杂交方法筛选到了携带糖化酶基因编码区及其1505bp5′旁侧序列的阳性克隆.对克隆片段的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与黑曲霉T21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糖化酶基因编码区及其150bp3′非编码区内,未发现碱基差异,但在-340~-1505的5′上游区内发生了9个位置的碱基变化,包括缺失、插入和替换.这些结果表明,黑曲霉T21与3.795的糖化酶产量的差异与其结构基因无关,但可能与其  相似文献   

2.
已分离到一中等重复序列以及具有逆转座子样结构的元件Tcal(Transposon Candida albicans)。Tcal两端存在两个完全相同同向排列的序列LTR(Long Terminal Repeat)388bp,中间被一5.5kbDNA片段隔开。以alpha及Tcal为探针对40多种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临床分离到的致病菌株进行杂交分析,根据杂交图谱,这些白色念株菌可被分成若干组,令人感兴趣的是来自同一地区菌种的遗传相关性比来自不同地区的大。比较URA3等基因的杂交结果,支持这种分析。尚未观察到alpha重复序列与其他酵母菌染色体DNA杂交的杂交条带,认为Tcal元件也许与C. albicans的遗传进化及其致病性有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黑子南瓜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依据国外报道的南瓜甘油-3-磷酸转酰酶(GPAT)基因的cDNA序列合成相应引物,用RT-PCR技术,成功地分离了黑子南瓜(Cucurbitaficifolia)GPAT基因的cDNA片段,并亚克隆到了pGEM-T载体系统的多克隆位点上,序列分析表明黑子南瓜GPAT基因的cDNA序列及递推的氨基酸序列与南瓜(Cucurbitamoschata)相比分别具有98%和965%的同源性。在1188bp中有22个核苷酸发生变化,导致13个氨基酸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喉癌差异表达cDNA序列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离和克隆人喉癌中新的相关基因将有助于提示喉癌的易感性与癌变机制。运用mRNA差异显示法对2例成人喉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进行研究,分离到35个差异显示片段;用反向Northern点杂交筛选到6个差异片段,经克隆、测序和匹配分析,得12条不同cDNA序列,其中4条为新基因序列,另外8条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将12条cDNA序列固定在膜上,用来自喉癌和配对正常组织的总cDNA探针与其杂交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重组质粒pGXN300中的 2.3kb EcoRI片段测序分析发现,其上有一完整的lrp基因和部分 putA基因,与 King ND等[1]报道的 B.japonicum的lrp基因DNA序列有 88%同源性。利用 Tn5 gusA5定位 诱变方法,对质粒pGXN300进行插入诱变,得到2.3kb EcoRI片段上有Tn5gusA5插入位点的质粒pGXN300- T38,将pGXN300-T38转移到大豆馒生根瘤苗(B.japonicum)GX201中,得到的GX201转移接合子与不相容 质粒pPH1JI发生同源双交换。通过抗性及gusA活性检测,筛选到一lrp基因突变株。Southem杂交分析证 明这突变株的 Tn5 gusA5插入确实是同源交换而不是转座产生,表明 Tn5 gusA5 诱变可以应用于大豆慢生根 瘤菌中的突变林筛选。  相似文献   

6.
用5-Fu治疗MT/p210bcr-abl转基因小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5-Fu)腹腔注射治疗了12只携有金属硫蛋白(Metalothionein,MT)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bcr-ablcDNA(p210)序列及SV40剪切和Poly(A)信号序列的转基因慢粒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MT/p210bcr-abl小鼠,于治疗的第5d及第10d从不同脏器提取总RNA、DNA及蛋白质,分别进行PCR分析、RT-PCR检测被转移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免疫沉淀法分析p210bcr-abl转基因产物的激酶活性.结果表明,被转移基因在脾脏和骨髓中表达水平较高,胸腺和肾脏中呈低水平表达.5-Fu活体治疗10d后,被转移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表达产物的激酶活性均被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以CD2cDNA5'端的片段作探针,从人T淋巴细胞基因组文库筛选阳性重组克隆,经限制性内切酶降解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其中一个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中含CD2基因5'侧翼顺序。经插入片段的亚克隆、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及DNA序列分析,鉴定出一含转录起始点及其上游序列的4.kb片段。将此片段中含转录起始点和两个DNaseI高敏感位点的2.5kb片段定向克隆到以虫萤光素酶为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8.
以AcNPV凋亡抑制基因p35为探针,与LsNPVDNA的限制性片段和LsNPVDNAEcoRV片段杂交,发现EcoRV5.5kb片段有强烈的杂交信号。将此片段亚克隆后,测定了1244bp序列,发现一个完整的ORF,推导的302个氨基酸与AcNPVp35蛋白有70.4%的氨基酸同源性,证明所测ORF为LsNPV的p35基因。结构分析发现其5′端有早期基因启动子元件GC、ACGT和TATAbox。有22bp的顺向重复序列,包括由两个重叠的TATAbox和上下游两个ACGTmotif组成的两套启动子元件,这些结构特征与AcNPV的凋亡抑制基因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9.
经6.6×105个克隆筛选,从装在λ噬菌体载体Charon30中的人基因库中筛选到了一个含人分裂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的克隆。经Southern杂交分析插入基因长约14kb,有较长的5'上游区,但3'端缺少一部分。经亚克隆和测序已确定从5'上游1263bp到3'端与λ载体接点共4969bpPCNA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将PCNA基因启动子核苷酸序列与DNA聚合酶α,拓扑异构酶Ⅱα,胸苷酸激酶基因的启动子进行比较有30%以上同源性,具有“看家基因”特征。在转录起始点的5'上游几百bp的范围内都有与CAT,SP1,E2F,NFHB,Oct1和ATF等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相似的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10.
小麦染色体组的起源与进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庆富   《广西植物》1997,17(3):276-282
对小麦染色体组的起源及其进化进行了全面综述后,提出了一个新的小麦进化途径,并认为:(1)Triticummonococumvarurartu是多倍体小麦A组的原初供体,在A组进入多倍体小麦后有Tmonovarboeoticum的基因渗入;(2)B和G组的原初供体是Tspeltoides的S组,在该S组进入多倍体小麦后有两个进化方向,即S组结构分化形成G组和S组经外源染色体代换及重组等而进化成B组;(3)Tturgidum和Ttimophevi都是来自Tspeltoides为母本与Tmonovarurartu杂交后并双二倍化而形成的原初四倍体小麦(SSAA),并由它分别经遗传渗入和结构分化而成;(4)Tzhukovskyi是Ttimophevi作母本与Tmonovarboeoticum杂交并双二倍化而形成,故它具有分别来自Tmonovarurartu和Tmonovarboeoticum的两类A组;(5)Taestivum的D组来自Ttauschi;(6)无论A组、B组、D组、G组在进入多倍体小麦后均有相当分化,同时在其供体种中也有一定分化。  相似文献   

11.
对同一地区两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PCR分型,结果为Ⅱ型。分别将其NS5区基因部分片段克隆到pUC18和M13mp18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NS5区基因相同区段,二者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9.04%,氨基酸同源性为90.75%。而且在分离株V中第70~72位发现阅读框内终止密码子TGA。与Ⅱ型代表株HCVBK序列相比,相同区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5%,91.92%和91.91%,91.91%。对比分析表明,在同一地区基因型相同的不同分离株间NS5区基因仍存在较大变异,分离株V可能为缺陷性病毒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白细胞介素-12 cD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宏远  詹美云 《病毒学报》2000,16(4):336-340
为研究中国人IL-12的基因特征,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从中国人脐带血单核细胞中分别克隆了P35、P40两亚基cDNA基因,包括完整的前体蛋白编码序列,其中P35 cDNA编码219个氨基酸的多肽,P40 cDNA编码328个氨基酸的多肽,与国外序列(NKSF、CLMF)比较结果发现:所克隆序列P35同NKSF相比,第44aa密友子由GTC(Val)→GTG(Val),但未改  相似文献   

13.
我们测定了蓖麻蚕rDNA5‘-非转录间隔区SacⅡ-EcoRI片段的DNA序列,它的长度为1025bp,A+T含量大于70%。本文报道该片段的序列特征,用计算机对其内所具的结构基序进行分析结果说明。其中含有多个与核骨架结合区有关的结构基序和酵母自主复制序列的核心序列。包括9个弯曲DNA,10个T盒,5个A盒结构基序以及13个拓扑异构酶的II的识别位点的同源序列,34个反向重复序列,30多个ATTA  相似文献   

14.
孤儿受体TR3与人CNTF受体基因中顺式元件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两对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分别通过PCR扩增,得到了CNTFRα-I5NBRE序列两侧的两个扩增片段,将其和在EcoRⅤ位点切开的pT7blue一起定向连接,得到了插入在pT7blue的EcoRⅤ位点的缺失了NBRE序列的CNTFRα-I5,然后再将其切下,插入到具有SV40起动子的CAT基因表达载体的BglⅡ位点,构建了CAT报道基因.细胞转染和CAT实验表明,缺失NBRE后,CNTFRα-I5仍具有增强子功能,TR3通过该增强子对CNTFRα的表达具有诱导作用,说明这种诱导作用并不是单一通过NBRE序列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Tan ZJ  Wei JB  Li ZW  Shao M  Hu QS  Peng BW 《生理学报》2000,52(5):381-384
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上,应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观察了预知催产素(oxytocin,OT)对GABA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结果如下:(1)大多数细胞(48/52,90.5%)对GABA敏感。(2)OT可引起51.3%(20/39)的受检细胞出现外向膜电流;43.6%(17/39)无明显膜反应;5.1%(2/39)出现内向膜电流。(3)预加OT  相似文献   

16.
人胎肝唾液酸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杰  金城 《生物工程学报》1999,15(3):277-280
根据已克隆的唾液酸转移酶的保守区的序列,以人胎肝mRNA为模板扩增出150bp的片段并测序。其中一个片段(s38)与已克隆的唾液酸转移酶的活性中心有57%~97%的同源性。根据s38的序列合成寡核苷酸并标记后用作探针筛选人胎肝cDNA文库。从文库中分离了一个编码α2,3唾液酸转移酶的cDNA。该cDNA序列含一个编码340个氨基酸的开放读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人颌下腺Galβ1,3GalNAcα2,3唾液酸转移酶相同,与猪颌下腺α2,3唾液酸转移酶有832%的同源性。表明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分离的cDNA所编码的蛋白为Galβ1,3GalNAcα2,3唾液酸转移酶  相似文献   

17.
谭文杰  夏宁邵 《病毒学报》1998,14(2):114-120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我国河南省2例重叠感染HCV或HBV/HDV的献血啼中,分离到HBVNS5区的部分cDNA,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河南株HGVNS5工核苷酸与两中国HGV主同源性高于国外代表株(88.5-90.6%),但由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都无明显的地区性区别。HGVNS5区氨基酸序列较保守,缺乏明显高变区,中国4株HGV在7384位发生了由C→T的变异,从而导致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蛋白激酶CK2β亚基cDNA的克隆与测序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蛋白激酶CK2是一种存在的信使非依赖性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它是由两个催化亚基(α或α′)和两个调节亚基(β)组成的不均一四聚体.用反转录PCR从HL-60细胞中获得了人蛋白激酶CK2β亚基编码区cDNA,将NdeⅠ/HindⅢ双酶切PCR产物连接到表达载体pT7-7的NdeⅠ/HindⅢ双酶切位点中.转化感受态细菌DH5α获得转化子,阳性筛选率为72%.限制性酶切分析结果表明,插入片段和重组质粒的大小与理论推测值相符.随机挑选4个阳性质粒测定其插入片段DNA序列,结果显示有2个含有正确插入的人蛋白激酶CK2βcDNA,命名为pTCKB.其余2个克隆分别存在1个和2个点突变,即在其编码区condon148的TCA→TTA,结果Ser→Leu;另一个则在Condon143GTG→ATG,Val→Met;Condon170GTG→GCG,Val→Ala.重组质粒(pTCKB)克隆的成功,将为在原核细胞中表达蛋白激酶CK2β亚基以及利用CK2βcDNA作为探针进行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并为利用pT7-7表达载体构建其他重组质粒建立了一套成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中p5cs基因的存在及其在高脯氨酸变异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来自豇豆根瘤的脯氨酸合成酶Δ’-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cDNA作探针进行杂交分,结果表明水稻中存在豇豆根瘤p5cs基因的同源序列,它在盐胁迫条件下转录水平提高。水稻高脯氨酸变异系杂交后代株系的脯氨酸含量和耐盐性均明显高于原始型。应用水稻高脯氨酸变异系为材料进行的试验,结果水稻高脯氨酸变异系为材料进行的试验,结果显示高脯氨酸特性和高耐盐性与此基因和存在及其转录水平的提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水稻线粒体DNA雄性不育有关特异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任意单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水稻WA 型雄性不育系的线粒体DNA 中得到一个特异的扩增片段R2-630 WA。以该片段为探针进行Southern 杂交分析检测到在雄性不育胞质与正常可育胞质间存在的线粒体DNA 多态性。不育系珍汕97A 和其F1 杂种的杂交图谱相同。而保持系珍汕97B和恢复系明恢63 的杂交图谱一样。序列测定该片段全长629 bp,其碱基组成A+ T= 54.1% ,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 该片段与1236 个已报道的植物基因(包括16 个水稻线粒体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小于50% 。序列内含有一个长度为10 bp 的反向重复序列5-ACCATATGGT-3,位于262—272 区段。另外,其379—439 区段可编码一个含20个氨基酸残基的短肽。上述结果表明,R2-630 WA 片段确与水稻野败型雄性不育密切相关。推测反向重复序列5-ACCATATGGT-3在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状形成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