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亚军 《生命世界》2009,(11):93-94
新课标中提出“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是一种活动,也是一个过程,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就能起效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贤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同学们动起来,“好之”、“乐之”是每位教师都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如何上好实验课 ,切实达到培养学生生物学能力 ,这是生物教师长期以来教改的课题。在实践探索教学中 ,我尝试运用启发式教学思想 ,将验证实验改革为探究实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1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探究式实验课 ,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如果学生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不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 ,探究式实验将失去其意义。因此在上实验课之前 ,教师要充分启发学生提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如学习了食物的消化后 ,教师启发学生 :你是否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于是学生开动脑筋想…  相似文献   

3.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heuristic teaching)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法。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以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4.
“光合作用”一节创设问题情境的尝试李冬(北京市顺义县城关一中101300)“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_教育观念的更新。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手段。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有计...  相似文献   

5.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沿着“创造型”轨道发展,已成为当前广大生物教师共同关心的课题。我在“河蚌”一课的教学中,就如何全面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矿质代谢”是高中生物教材中植物新陈代谢部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是教学的重点,因其发生的过程难以目睹,教学时,教师单凭讲述不易讲清,学生也不易理解,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的实践,自制了一个活动模型辅助教学,有效地突破...  相似文献   

7.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提倡在教师的启发下来开展教学,使得学生能够进行积极的探索、主动的思考,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该模式有效迎合了新课程理念中高中生物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全面关注的相关要求。鉴于此,笔者总结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将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的具体措施,仅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是一种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教学手段 ,是一种教学技巧 ,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是教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素养。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通过具体实例谈谈生物学课堂提问的几个重要类型。1 启发式提问这是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或较复杂的问题时 ,教师给学生以知识或方法上的启示 ,引发学生联想 ,沟通新旧知识之间或老方法与新问题之间的联系 ,从而产生顿悟的一种提问方式。启发不是代庖 ,要启而不露 ,启到学生的困惑点上 ,否则就会“启而不发”。例如 ,在夏至这天 ,假设下列地区温度相同且晴天 ,则同种植物有机…  相似文献   

9.
许桂芳 《生命世界》2010,(1):103-104
“写规范字,讲普通话”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多年的植物学教学中我发现,植物名称、专业术语中有部分文字容易被误读、误写,教师的疏忽会导致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错误理解。高霞莉曾发表了“常见植物名称中多音字集锦”一文,对植物学教学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1.教学工作是一门培养人的艺术、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且应该着重于对能力的培养。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中常听到学生反映:“植物学难背,专有名词多……。”我想为什么植物学的学习要死记硬背呢?能不能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而让他们学到生动有趣的知识呢?虽然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但是学习植物学,即使能背得几百种植物的特征,也不一定能对得上号。所以,在植物学的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读书,还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鼓励其创新精神,三者是有联系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敏锐的观察能力相结合,才能产生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读准每一个字。这不仅是用普通话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向学生正确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的同志,每当听到学生把“唾液”念成“垂液”,把“水獭”念成“水赖”,不能不感到痛心和内疚。诚然,语文是学习各门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而且还是一门艺术。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在启发式思想的指导下,加强启发艺术的研讨,是现代生物教学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生物教学中常用的启发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导言启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启发性的导言能给学生造成求知的“悬念”,使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向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产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愿望和热情。如在讲“性别决定”一节时,我是这样导言的:同样是一个受精卵为什么有的发育成男孩,有的发育成女孩呢?奥妙何在呢?学生对此产生强烈的探求欲,这种欲望…  相似文献   

13.
教学语言除了要求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之外,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艺术性,导言也不例外。导言不仅是指每节课讲述新教材开始的一段引言,它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许多环节。这里仅谈一谈一课中的每一段知识的导言,即通常所说的过渡语言。1 正确认识导言的重要性导言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造成学生的“悬念”,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追求答案的渴望心理,最终达到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的目的。但是,有些教师仅在上课的开始有一段引言,而在一课内几乎不用导言,只是简单地说:“下面我们来学习……”…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教学中“问题点”的设计能引导学生向纵深思考问题:“探究链”的筑建能诱发学生对问题产生横向联系。所以,“问题点”和“探究链”是辅佐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两条“腿”,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这两条“腿”,让学生真正地站起来,笔者在此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具体做法,大家不妨试之。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必须教师“教”的“活”,学生才能“学”的“精”,要让传授的知识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迹,单靠说教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的感性知识越多,知识越丰富,理解力就更强。同时我们不能只让学生满足于已学的现成知识,必须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让他们具有独立获取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但我觉得  相似文献   

16.
在植物生理课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较好地掌握植物生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呢?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抓好考试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有些植物生理考题无论形式与内容上都比较单调,往往要求学生背一些定律、反应和结论等,造成学生考前死记硬背,考后忘得干净。这样的考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根据“Diagnostic Testing in Advanced Biology”一书编译了其中一些植物生理学试题。编译的这些试题着重于实验研究,从观察实验中的生理现象出发,提出问题,从而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加以分析、推理、概括,最后找出正确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曾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这类测验,学生反映,这样的题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只有对基本概念真正理解后才能答好。还认为通过解这类试题,澄清了对一些原来模糊的基本概念的认识。我们编译的目的仅在于为植物生理试题的内容与形式的改进提供一些参考,期望在这方面得到交流。  相似文献   

17.
启发式教学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反问法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具体运用,可以调动起学生潜在的思维积极性。现举两例。例1.高等植物和高等动物个体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这种说法为什么不对? 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可以不正面解答,而是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雄蜂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未受精的卵细胞) ②高等植物经营养生殖直接产生新个体时,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营养器官) ③高中《生物》教材讲到生物进化的证据时,有这样一句:“人们很早就注意到,所有的高等生物(如脊椎动物和种子植物)的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里为什么说“胚胎发育”,而不说“个体发育”?  相似文献   

18.
如何上好实验课,切实达到培养学生生物学能力,这是生物教师长期以来教改的课题.在实践探索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启发式教学思想,将验证实验改革为探究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 探究式实验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如果学生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不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探究式实验将失去其意义.因此在上实验课之前,教师要充分启发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探究生物学知识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阶段 ,生物学教师主要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教学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然而这只能让学生“学会知识”,为了学生将来有能力“会学知识”,中学阶段要大力提倡“探究教学”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知识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生物学 ,也有利于国家对生命科学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 ,笔者对探究教学法作了一些尝试 ,现以一个探究过程为例叙述。1 探究的模式1.1 提供背景材料 ,确定探究内容 现行的初中九年义务教…  相似文献   

20.
"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一节的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如何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看”和“做”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