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川芎嗪与秋水仙碱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Cl4组、川芎嗪组和秋水仙碱组。实验结果显示:与CCl4组比较,川芎嗪组血清ALT、丙二醛(MDA)、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及肝组织MDA明显减低,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减轻,结蛋白(Desmin)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两治疗组之间,血清PCⅢ、HA及肝组织Desmin阳性细胞数和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无显著差异。表明川芎嗪有明显保护肝细胞、抗脂质过氧化和肝纤维化作用。秋火仙碱抗肝纤维化效应与之相似,但无抗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肝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冠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造成了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严重危害世界公共卫生安全,迫切需要研发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综述了疫情暴发初期抗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的进展,重点介绍“老药新用”、小分子及抗体创新药物研发和中药等。通过“老药新用”研究发现多个老药具有抑制新冠病毒复制作用,其中瑞德西韦、法匹拉韦、氯喹和羟氯喹等进入临床研究,尤其是瑞德西韦成为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首个药物。针对新冠病毒识别宿主细胞受体的S蛋白开展的抗体发现和靶向3CL蛋白酶及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等新冠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开展小分子抑制剂发现是抗新冠肺炎创新药物研究中的主要方向。此外,中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双黄连口服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都进入了新冠肺炎治疗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万超  彭练慈  叶超 《微生物学报》2023,63(4):1305-1317
宿主防御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小分子多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以及抗炎、细胞趋化、促进血管生成和修复损伤等免疫调节功能。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宿主防御肽抗细菌和真菌感染的研究上。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宿主防御肽也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活性,在临床各类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围绕宿主防御肽直接杀伤病毒、调节病毒感染过程和参与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调节这3个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宿主防御肽抗病毒相关研究和相关抗病毒生物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 心房肽研究,近年多集中在利钠多肽(心钠素)的利钠利尿、降低血压等生物活性方面,其他方面涉足较少;而心房肽对心力衰竭的作用,国内尚未见报导。本实验以氯化乙酰胆硷(Ach)致离体心衰模型,观察了心房肽(AP)的抗心衰作用,现将初步实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对缺氧大鼠和雪貂肺血管的舒张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大鼠在体肺灌流和雪貂左下肺叶活体灌流方法比较了川芎嗪对缺氧、血管紧张素Ⅱ、高钾、almitrine等所致肺血管收缩的舒张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川芎嗪能使缺氧引起的收缩肺血管明显舒张,此效应可能不通过血管紧张素系统。对高钾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川芎嗪的抑制作用明显小于异搏定。川芎嗪对肺血管的舒张效应表明缺氧和almitrine对肺血管的作用相近。在急性缺氧情况下,川芎嗪对肺血管的舒张作用比对体血管强,这一点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6.
阿昔洛韦作为第二代广谱抗病毒药物在抗疱疹病毒感染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具有极高的价值。本文在研发背景、发展现状及国内外临床研究方面对其应用和发展进行了总结和简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免疫功能缺陷人群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临床常用抗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有三唑类(氟康唑)、多烯类(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等,然而这些药物并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本文着重于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抗真菌感染新药,根据作用靶点不同依次介绍:作用于细胞壁的新型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CD101和SCY-078、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尼可霉素Z、GPI锚定蛋白抑制剂APX001;作用于细胞膜的CYP51抑制剂VT-1161和VT-1129、破坏细胞膜通透性药物CAmB;影响细胞代谢的嘧啶合成抑制剂F901318,以及生物制剂包括细胞表面凝集素样序列3蛋白疫苗(NDV-3)和抗真菌感染抗体Mycograb。本文主要综述了上述新药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临床研究结果等,为相关药物的研发与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传播和蔓延,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报告以Thomson Reuters Cortellis 数据库为数据源,从总体研发态势、研发阶段、作用靶点、研究地区、研发机构、销售情况以及交易合作等角度对全球 抗HIV 药物的研发情况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旨在为我国抗HIV 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血液循环系统中,血小板在抑制因子的作用下,处于静息状态。当机体出血或外界因素刺激时,血小板活化,产生聚集、黏附和释放反应,释放出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和5-羟色胺等物质,招募更多的血小板黏附于出血处,从而启动凝血过程,发挥止血作用。当止血反应完成后,血小板发生解聚,恢复到静息状态。然而,在病理条件下,血小板的内在解聚能力下降,形成过度活化的血小板,产生病理性血栓,导致急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控制血小板的活化,治疗急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然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发挥抗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同时,影响了血小板正常的生理性止血作用,产生出血等副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研发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使其既能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又能减少出血等副作用。本文将对血小板负性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抗血小板药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对人正常子宫内膜月经周期中Ⅰ、Ⅲ、Ⅳ和Ⅴ型胶原蛋白及纤维粘连蛋白的变动状况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目的是进一步探讨为接受胚泡着床,子宫内膜方面的准备状况。本实验使用的是因良性疾息被摘除的子宫。切片标本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细胞外基质中的各型胶原蛋白及纤维粘连蛋白随月经周期变动的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及纤维粘连蛋白主要分布在上皮组织的基底膜中。胶原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分泌初期明显减少的结果说明细胞外基质的确有明显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的现象。提示子宫内膜中的胶原蛋白及纤维粘连蛋白的周期性变化对胚泡着床是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胶原蛋白及纤维粘连蛋白是否能伴随月经周期而进行周期性变化是检查是否有真正正常月经周期的指标之一。本研究将对着床,抗着床机理及某些不孕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探讨方向。  相似文献   

11.
补体系统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019冠状病毒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补体系统异常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常用的补体抑制剂多为化学合成药物,其选择性较差,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天然产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成分毒性小、易于被机体消化吸收,其中微生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潜力,可利用基因组挖掘快速发现和鉴定,并利用代谢工程改造和发酵优化大量生产,但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前期研究开发阶段。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较常见补体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同时对微生物来源抗补体活性物质的研发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补体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和天然来源新型抗补体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多糖化合物抗HIV活性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糖类化合物种类繁多 ,许多多糖化合物在体内或体外表现出良好的抗HIV活性 ,多糖能够作用于HIV复制周期的多个环节 ,影响tat、gp1 2 0、RT等多个病毒蛋白的功能。目前 ,已有多糖被用于杀微生物剂、抗病毒辅助治疗、抗机会性感染等临床研究中 ,多糖在临床上存在抗凝血活性、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 ,但丰富的多糖类化合物因其作用多效性仍有广阔的抗HIV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清栓酶、川芎嗪为抗栓剂加入葡萄糖中,经紫外线氧透照仪照射后输入静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并与单用抗栓剂组作对照,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发现抗栓剂加紫外线氧透照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紫外线氧透照后的葡萄糖作为载体,有分解出氧原子以提高血氧含量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并有激活清栓酶和川芎嗪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Dasabuvir 是 2015 年 1 月 15 日以单药成份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的抗丙肝新药,该药于 2014 年 12 月 19 日以复方药形式 (dasabuvir/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基因 1 型慢性丙肝病毒感染,包括有代偿性肝 硬化患者的治疗。Dasabuvir 是一种 HCV RNA 聚合酶 NS5B 抑制剂,干扰 HCV 的正常复制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介绍 dasabuvir 的化学 合成、临床前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及专利保护情况等,为抗丙肝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川芎嗪改善癫痫大鼠水迷宫成绩和海马PS幅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青霉素致痫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造模后,腹腔注射川芎嗪,通过水迷宫实验和在体记录海马CA1区群峰电位(PS)以观测大鼠学习记忆的变化。结果:①癫痫发作使大鼠入水找到终点的时间延长 ②癫痫发作后海马CA1区PS幅度降低 ③注射川芎嗪后癫痫大鼠入水找到终点的时间缩短 ④注射川芎嗪后癫痫大鼠海马CA1区PS幅度升高。结论:川芎嗪可能对青霉素致痫大鼠学习记忆的损伤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川芎嗪对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Yang YY  Yang Y  Zeng XR  Liu ZF  Cai F  Li ML  Zhou W  Pei J 《生理学报》2006,58(1):83-89
本工作旨在研究川芎嗪对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钾通道的作用,为阐明其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采用膜片钳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记录方式观察川芎嗪对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2+- 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BKCa channels)的作用,分别用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抑制剂H-89和蛋白激酶G (protein kinase G,PKG)抑制剂KT-5823处理细胞,再观察川芎嗪对BKCa通道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研究的0.73-8.07 mmol/L浓度范围,川芎嗪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激活BKCa通道,使通道的开放概率从(0.01±0.003)增加到(0.03±0.01)-(.21± 0.18)(P<0.01,n=10),使通道平均关闭时间从(732.33±90.67)ms降低到(359.67±41.30)-(2.96±0.52)ms(P<0.01, n=10)。川芎嗪的这种激活作用在浴液游离钙离子浓度接近0 mmol/L时也存在。PKA的特异性抑制剂H-89(3 μmol/L)和 PKG的特异性抑制剂KT-5823(1 μmol/L)对川芎嗪激活BKCa通道的作用无影响。以上结果提示:川芎嗪能直接激活冠状动脉平滑肌BKCa通道,这种作用可能是川芎嗪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所致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等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R)、川芎嗪+缺血/再灌注组(TEP+I/R),分别测定各组肺功能(PaO2、PaCO2),肺系数(LI%)、血浆和肺组织中与自由基有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川芎嗪可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肺功能,减轻肺水肿,减少胞浆酶的漏出,增加自由基清除醇的活性,抑制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发生。结论: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自由基和膜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川芎嗪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以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β-巯基乙醇(BME)阳性对照组和川芎嗪诱导组。采用荧光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和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RT-PCR检测诱导不同时间对神经细胞相关基因Nestin、NSE、β-微管蛋白III(β-Tubulin III)和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川芎嗪诱导间充质干细胞24 h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细胞突起形成且数目不等,形成神经元样细胞。细胞死亡率低于β-巯基乙醇诱导组。免疫荧光化学法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川芎嗪诱导后的细胞nes-tin和NSE蛋白表达呈阳性,且表达丰度显著高于β-巯基乙醇诱导组。川芎嗪作用不同时间的BMSCs表达神经细胞相关基因Nestin、β-Tubulin III、NSE和Nurrl。结果表明川芎嗪能定向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是较理想的诱导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肾病成为导致慢性肾脏疾病和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控制血糖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治疗,并不能有效防止糖尿病肾病进展。近年来发现,慢性低水平炎症和免疫系统激活在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炎症机制将有助于确定新的潜在靶点及研发抗炎治疗策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性肾病的高血糖和蛋白尿,并能延缓其进展成为终末期肾病。糖尿病肾病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证实中药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和中药单体具有调节炎症介质的作用。本文旨在归纳总结文献中与糖尿病肾病肾损伤相关的炎症分子和途径,并探讨中草药靶向抗炎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川芎嗪增加大鼠远端结肠阴离子分泌的基侧膜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Xing Y  He Q  Zhu JX  Chan HC 《生理学报》2003,55(6):653-657
本研究用短路电流技术来观察在川芎嗪作用下,电解质在大鼠远端结肠上皮细胞的转运及其细胞机制。在新鲜分离的结肠上皮的基侧膜加入川芎嗪,能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用粘膜下神经元阻断剂——河豚毒素预作用于结肠上皮,不影响随后的川芎嗪所产生的短路电流,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indomethacin预作用可使随后的川芎嗪产生的短路电流减少55.2%。在结肠上皮的顶膜加入Cl^-通道阻断剂DPC和glibenclamide,能完全阻断川芎嗪产生的短路电流。Bumetanide,基侧膜钠、钾、氯共转运体阻断剂能抑制川芎嗪引起的短路电流的85.2%,而结肠上皮细胞基侧膜的非选择性钾通道阻断剂Ba^2 能阻断90%以上的短路电流,说明基侧膜的钠、钾、氯共转运体和钾通道在川芎嗪引起的短路电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川芎嗪刺激大鼠远端结肠上皮细胞分泌Cl^-是通过上皮细胞顶膜Cl^-通道和基侧膜的钠、钾、氯共转体和K^ 通道介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