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年夏,郭勇岭等在川西北地区进行地质观察时,一块工作的钟富道、李教容等同志在茂汶羌族自治县九顶山一带采到了大量的古生代化石。作者等对这批化石进行了鉴定和研究。在工作过程中得到了杨遵仪教授、何心一、林宝玉、池永一诸同志的热情帮助,苏联索柯洛夫教授在通信中也对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作者向他们致以衷心的谢意。化石的产地是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和凤仪间。其大地构造位置即惯称之龙门山槽背斜。根据钟富道等的观察,在凤仪东南九顶山区之岩性为千枚岩、矽质千枚岩与石灰岩  相似文献   

2.
闻洪汉,教授,植物生态群落学家。1912年生于河北省静海县。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历任西北农学院讲师、副教授,四川省立教育学院(西南农学院前身)教授,西北农业大学教授。1987年退休。闻洪汉教授从事植物学、植物生态群落学的教学与科研半个世纪,成绩卓著,治学十分严谨,一丝不苟,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有方,深入浅出,诲人不倦,板书整齐,绘图生动,考试严格,很多毕业后工作的学生都反映所学植物学知识扎实有用。解放初,没有适合我国农业院校的植物学教材,1960年他参加了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的工作,将他多年研究的植物生态、群落内容…  相似文献   

3.
四川西部峨眉九老洞组三叶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峨眉山地区的寒武系,曾经赵亚曾(1929),李春昱、谭锡畴(1933)及盛莘夫(1940,1959),钱义元、陈旭(1978)等进行过研究,建立了寒武系的层序;随着区域地质调查、普查找矿的进一步开展,也有不少生产科研单位进行过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笔者从1972年起,先后同我所李玉文、伍鉴平同志及震旦系专题组的谢振西、杨暹和、陈远德、田传荣、李兴振等同志去该地观察剖面和采集化石,在下寒武统九老  相似文献   

4.
国国古脊椎动物学研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但一直到本世纪的二十年代,才开始有我国学者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27年,杨钟健教授的专著《华北新生代啮齿类化石》的出版,标志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诞生。解放前的二十余年中,我国古脊椎动物(包括古人类)化石的研究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外国古生物工作  相似文献   

5.
《古生物学报》1985,(1):56-56
古贝类学在石油、煤炭、冶金、地质等部门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使有关人员更快更好地掌握古贝类学的基础理论和工作方法,“将今论古”,以提高研究素质和促进古贝类学的发展,中国贝类学会决定于今年10月在广东湛江市举办古贝类学(双壳、腹足类)培训班,为期20天。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动物所、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和高等院校有关专家、教授将讲授贝类形态、基本构造特征、系统分类、生态环境、古生态、国内外研究史、研究动态、地理与地质分布以及与找矿的关系等,并指导海边生态实习。理论与实际结合,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6.
潘云唐 《化石》2009,(1):43-53
杨钟健院士离开我们整整30年了。他的得意门生、亲密朋友刘东生院士也于去年离开了我们,他们间的深情厚谊令人们永远传颂。刘东生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早年曾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46年2月进入重庆北碚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7月,他随该所迁回南京。当年年底,李春昱所长找刘东生谈话,对他说:“现在工程地质很重要。这在将来铁路、水坝等工程里是迫切需要的。……”李所长最后提出建议刘东生也从事工程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7.
北京神经科学研究会于1985年1月28日宣布成立。成立大会由金荫昌教授主持,与会者有北京地区神经科学基础和临床工作者90余人。韩济生教授宣读了国际脑研究学会(IBRO)秘书长Ottoson教授以及我国生理学会名誉理事长蔡翘教授的贺信,并作了“神经化学研究某些进展”的报告。最后各单位代表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五次学术讨论会于 1991年10月21—27日在中国科学院青岛疗养院召开。来自全国16省、市、自治区的130位代表参加了大会并向大会提交了149篇学术论文。 贝类学分会理事长齐钟彦教授向大会做了《我国贝类学研究十年进展》报告;秘书长张福绥教授向大会报告了《贝类学会十年工作总结》;李复雪、庄启谦、黄宝玉、左家铮等教授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生化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 99年学术研讨会于 1999年 11月 13日在第四军医大学举行 ,参加大会代表 81人。大会由陈苏民理事长主持 ,副理事长孙连魁教授作了“陕西省生化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另有 6位教授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3位教授分别传达了相关的全国会议情况。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以药立波教授为理事长 ,由 11人组成的陕西省生化学会第五届理事会 ,并选举苏成芝教授为名誉理事长。理事会就本会今后工作进行了研究 ,决定成立四个专业委员会 ,特别是对如何推动本地区生物化学领域的产、学、研的发展 ,在国家开…  相似文献   

10.
1920年孙云铸教授早在开平赵各庄及冶里的凤山等地一带进行晚寒武世地层及动物化石羣的研究时,曾发现许多上寒武统三叶虫,如Changshania,Ptychaspis,Mansuyia 等属,同时将该区上寒武统划分出长山和凤山两层,以赵各庄的长山沟和冶里的凤山为标准地点。1929年赵亚曾,侯德封,李春昱又在开平冶里实测凤山一巍山剖面,叙述了中,晚寒武世的地层,但并未增加新的古生物资料。由于当时尚未在该地发现崮山阶和长山阶,因此也就笼统地将该区上寒武统名为凤山统。十余年来北京地质学院师生多次赴赵各庄长山一带实习,采集一些标本,但对冶里凤山区尚缺乏系统的报导。  相似文献   

11.
《动物学研究》2001,22(1):19
2000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国兽类学会成立2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在泉城济南市山东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林业部门、农业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和动物园系统的120多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由第四届兽类学会副理事长胡锦矗教授主持,并由他宣读了张洁理事长的贺信;副理事长、《兽类学报》主编王祖望教授致开幕词并宣读了夏武平名誉理事长的贺信;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陈大元先生代表动物学会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致贺辞;山东大学校长于修平教授作为东道主致欢迎辞;山东野生动物学会、山东省动物学会、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对本次会议在济南召开发来贺信表示祝贺。第四届学会秘书长冯祚建先生代表理事会做工作报告,对第四届理事会5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就学会的组织工作、学术活动和财务状况等向与会代表做了汇报。   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86篇,学术研讨会分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全体大会上王祖望教授做了“我国兽类学近20年的发展与展望”的报告,从学科发展、论文发表与专著出版、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以及人才培养和引进4个方面对我国兽类学的发展做了回顾;张知彬先生做了“种群时空动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报告,系统详细地介绍了目前该领域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及其重要的理论假说,对我国学者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胡锦矗教授的“大熊猫的现状与保护”报告了大熊猫的栖息地及大熊猫生存状况,提出了保护大熊猫的措施。分组报告分大型兽组和小型兽组,60多位代表在分组报告上展示了他们近年来的科研成果,论文涉及兽类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其中濒危动物保护及行为学的论文24篇,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讨论了濒危动物的现状,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在兽类学各学科的运用,也是本次学术研讨会的热点,共收到相关论文17篇,标志着我国兽类学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小型啮齿类的行为、种群生态、代谢生理的论文26篇,为我国农田鼠害、荒漠鼠害的生态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会专家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学术气氛十分浓厚。本届大会既看到我国一批中老科学家仍然坚持耕耘在兽类学研究的第一线,又看到一大批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青年学者已成为我国兽类学研究的中坚,其中有的正是充满活力的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兽类学的发展和希望。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即第五届兽类学会理事会,新组成的理事会由56名成员组成,一批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继续担任学会理事,同时增选了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为理事。大家一致推举夏武平先生为名誉理事长,并经无记名投票选举王祖望教授为理事长,马逸清、张知彬、胡锦矗、赵新全、徐宏发教授为副理事长,魏辅文教授为秘书长。   大会在祥和、热烈的气氛中闭幕,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林志彬教授是一位著名的药理学家,他致力于名贵中药灵芝的研究,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以极大的热忱投身到中国药理学会的工作中,为中国药理学走向世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林教授总结出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体会,令人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黄汲清教授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地质学大师。他主要以大地构造学家而著称于世。然而,他的成就遍及地质科学很多领域,尤其是他早期,在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方面曾做出了卓越贡献。茅庐初出试锋芒西山地层谱新章黄汲清1924年由天津北洋大学预科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本科,他在名师王烈、葛利普、李四光等教授精心培养下,刻苦用功,成绩优秀。1927年他23岁,上大学三年级时写出了第一篇学术论文《北京西山的寒武纪奥陶纪层》,发表在  相似文献   

14.
探者的回忆     
林克椿教授是一位资深的生物物理学家 ,他在研究中发现了螺旋脂质体 ,证明了螺旋是生命物质共同的稳定存在形式 ,他还应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在脂多型性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林教授服从需要 ,把毕生精力奉献在生物物理学专业的组建和发展上。他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值得提倡和学习  相似文献   

15.
“要让理论来指导你的观察”,达尔文的话道出了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理论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预测问题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至今日,生态理论的主题已甚为广泛,从个体或群体的生理学和行为学、种群动态和群落生态学到生态系统生态学和整个生物圈的地球化学循环,以及进化生物学的大部分内容,包括古生物学、分类学和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地理学和大地构造学等方面,均有所涉及且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一个克拉福德(Crafoord)奖,奖给在数学、地学、宇宙学和生物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1987年该奖奖金额为25万美元,美国佐治亚大学的Eugene P.Odam教授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Howard T.Odum教授兄弟二人,由于在生态系统生态学领域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合得了这个奖赏。他们的工作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系统动态的认识,这些工作成为搞好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桦 《生理通讯》2004,23(6):154-155
我国科学家在心血管和医学生物学领域获得一项重大突破。最近一期的Nature Cell Biology全发表了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陈光慧教授等11位中国学的长篇论:“HSG抑制血管增殖疾病的研究”,Nature杂志编辑部还专门为此配发了评论,称中国科学家此次工作中发现的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SG),  相似文献   

18.
余永年 《菌物学报》2006,25(3):334-344
菌物学家王云章教授,公元1906年10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内黄县,今年欣逢他百年华诞,笔者特撰此拙文聊表祝贺之忱。王先生是我国现代菌物学的开拓者和促进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历任国立浙江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西北大学、国立河南大学和西北农学院教授,中国西北植物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资深编委、荣誉主编,我国著名昆虫分类学家、农业昆虫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张维球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6月27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张维球先生是广东顺德人,1931年12月生,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专业,同年分配到该校植物保护学系任教,1986年晋升为教授,1989-1992年任副校长,1996年退休后返聘于该校昆虫生态研究室,工作至2011年。张维球先生毕生致力于昆虫学研究与教育事业,为我  相似文献   

20.
《生理通讯》2005,24(3):71-71
王建枝,女,1957年生。1978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系,留校在生物化学教研室任教;1988年获生物化学硕士学位;1992年赴意大利锡耶那大学生物系作访问学;1993年至1996年在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纽约州立基础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回母校后被分配到病理生理系工作至今。现为“湖北省神经系统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神经系统疾病创新平台”负责人;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湖北省名师;2004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