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防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学调查工作中,常遇到一些双糖琼脂斜面反应和生化反应近似痢疾杆菌而诊断血清不凝集的菌株,给鉴别痢疾杆菌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观察这些非痢疾杆菌和痢疾杆菌的致病性,我们使用了注射法和滴入法作动物眼睛的感染试验来鉴别。  相似文献   

2.
简讯     
145株痢疾杆菌分型鉴定结果1979年6—8月,我们对个旧市医院门诊“菌痢”患者的粪便进行了培养,经菌型鉴定及生化反应试验,共检出痢疾杆菌145株。菌群分布:属福氏志贺氏菌群的有139株占95.86%,属宋内氏志贺氏菌群的有6株占4.14%。福氏菌型分布:1a型占  相似文献   

3.
痢疾杆菌生化变迁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痢疾杆菌各群(型)的生物化学测定,对于鉴别各菌型具有一定价值。近年来由于该菌生化变种株的出现,给诊断分型工作带来一定  相似文献   

4.
痢疾杆菌L型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诱导痢疾杆菌D15为稳定L型,比较原菌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的差异。发现L型菌除形态、染色、生长特性与原菌不同外,尚伴有部分生化反应的消失、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对小鼠的致病力减弱,回复菌则与原菌相同。结果表明痢疾杆菌D15L型的生物学性状用致病性与原菌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痢疾杆菌的分型工作,国内外报告很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这方面的资料很少,现将我站在1964年由凤凰、花垣、州人民医院化验科收集的,以及我站工作组深入现场采集患者大便分离的痢疾菌株,进行鉴定与分型后报告如下。实验方法是按国内所采用的一般方法,进行生化反应观察及血清凝集试验,所用之痢疾诊断分型血清系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供应的。实验结果一共分离出46株痢疾杆菌。  相似文献   

6.
171例菌痢患儿痢疾杆菌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性痢疾是我国感染性腹泻中最常见的病种 ,其感染人群主要为儿童 ,为了解近年来痢疾杆菌的耐药情况 ,现将我院 1997~ 1999年收治的菌痢患儿痢疾杆菌的药敏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收集 1997~ 1999年住院菌痢患儿大便培养出的痢疾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患儿年龄为 8个月~12岁。1.2 方法1.2 .1 菌株鉴定 按志贺菌的定义作生化及血清学鉴定。1.2 .2 药敏试验 采用Kerby Bauer纸片扩散法 ,药敏纸片采用卫生部药品鉴定所制品 ,以NCCLS标准为结果判定标准。纸片包括 9种 :丁胺卡那霉素(丁卡 )、庆大霉素 (…  相似文献   

7.
1.本文研究了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在不同浓度链霉素、合霉素和磺胺噻唑纳合菊培养基中,连续传代后的变异现象。 2.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对磺胺噻唑钠,不容易形成耐药性,至120代时,其敏威度仅为原始菌株的二倍。但对链霉素较对合霉素更易形成耐菊性。“伤鲢”檬和“弗键”株至110代,其耐菊性分别为原始菌株的1,000倍和16,000倍。“伤合”株和“弗合”株至120代,分别为原始菌株的120—190倍和125倍。 3.耐药菌株生物学特性方面有若干变化,如菌落变小、菌落生长授慢、生化反应减弱或不规律、凝集力下降。耐药性痢疾杆菌毒力不变,耐药性伤寒杆菌毒力有下降趋势。 4.耐药性痢疾杆菌的耐药性最不稳定,在无药肉汤中,传70代后,耐藕性降为原来的1/22,400。耐药性伤寒杆菌,传70代后,耐药性降为原来的1/90。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痢疾杆菌LPS提取过程中主要制备环节的优化和改进,确立最佳提取条件和纯化过程,并应用优化后的工艺路线分别制备八批次福氏2 a痢疾杆菌和宋内氏痢疾杆菌LPS;福氏2 a痢疾杆菌LPS批平均产量为1.633g,宋内氏痢疾杆菌LPS批产量平均为1.251g,批产量相对稳定,平均产量比优化改进前提高20%以上。LPS经过酸水解、柱层析纯化获得目标O-SP,福氏2 a痢疾杆菌和宋内氏痢疾杆菌O-SP的得率分别为20%和28%。检测结果证明,LPS和O-SP各项指标均符合规程(草案)相关要求。实验为今后痢疾结合疫苗大规模制备工艺的改进和提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了HeLa细胞被痢疾杆菌侵袭1h和3h后的基因表达变化,共发现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752个,上调基因有509个,下调基因有306个,并初步推测HeLa细胞通过激活某些信号通路,诱导表达多个基因,产生整体的细胞效应,以对抗痢疾杆菌的侵袭。对显著差异表达的两个基因TNFR 1B和ERBB2,在痢疾杆菌侵袭HeLa细胞1h和3h后的表达量经荧光实时定量PCR验证,确定这两个基因的确在痢疾杆菌侵袭期间高表达,它们在细胞对痢疾杆菌2457T侵袭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些结果促进了对痢疾杆菌分子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为形成预防和治疗痢疾的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徐承蔭 《微生物学报》1966,6(1):110-111
福氏痢疾杆菌第4型,为我国近年来比较重要的流行菌型,国内外学者都曾进行过有关的研究报导,方纲等并进行了它的型抗原成分的分析。为了要深入了解它的生物学性状,特作进一步的研究。材料与方法实验用菌株及血清福州市分离的福氏4型菌(福氏痢疾杆菌第4型的简称,下同)55株,标准菌4a及4b各1株(来源捷克)。因子血清购自大连及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部分系自制。实验方法生化反应检查及玻片凝集试验均按一般肠道杆菌的检定步骤进行。传代试验为先把待检菌进行平板分离。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痢疾是我市夏秋季多发病和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了解痢疾杆菌菌型的分布和痢疾杆菌对常用药物敏感度,对于流行病学的调查,特殊预防,以及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为我市今后使用痢疾杆菌菌苗提供了可靠依据,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宋内氏痢疾杆菌(S.Sonnei)的一个重要保护性抗原是菌体抗原(O抗原)即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成分,已证实血清中足够水平的抗LPS IgG抗体抗体即能对该菌提供免疫保护作用。本文选用Westphal热酚法提纯宋内氏痢疾菌LPS,经酸水解法进一步脱毒处理后得到无毒但却具弱免疫原性的O-特异性多糖(O-SP),然后采用化学方法即通过连接剂己二酸二肼(ADH)将其共价结合到破伤风类毒素(TT)上,共制备得到了三批宋内氏痢疾杆菌O-SP-TT结合疫苗。经生化和免疫学方法检测证实我们提纯的LPOS,OSP及其合成的L-SP-AH衍生物,O-SP-TT结合物均具有宋内氏痢疾杆菌O抗原特异性,同时其核酸和杂蛋白质含量低(≤2%),表明纯度较高。同时经小鼠免疫原性试验证实三批结合物免疫小鼠后产生的抗LPS IgG抗体滴度均比单一O-SP免疫后产生的要高出10倍以上,且结合物再次注射后存在加强应答。补体介导的体外杀菌力试验表明结合物免疫小鼠后诱导产生的血清抗LPSIgG抗体对宋内氏痢疾杆菌具特异性杀菌活性。本文结果表明宋内氏痢疾杆菌O-SP-TT结合疫苗可望作为一种有效的侯选痢疾疫苗做进一步的大规模人体观察。  相似文献   

13.
刘晓芬  海东 《生物技术》1991,1(5):43-43,34
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广泛使用抗菌素和有些人擅自滥用抗菌素,致使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也有些由肠道致病菌耐药株引起爆发流行的报导,其中以痢疾杆菌的耐药问题最为严重。为了解哈尔滨地区痢疾杆菌耐药情况,我们对1990年自痢疾患者分离的102株痢疾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及结果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赤痢(痢疾)一、细菌性痢■病原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所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痢疾杆菌是短杆菌,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无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痢疾杆菌不能抵抗热及干燥,但对低温及冰冻却有较大的抵抗力。易为一般消毒剂所杀灭,在1%石炭酸中只要16—30分钟就能杀死。按发酵怍用痢疾杆菌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们曾报告从病人标本中分出的肠道致病菌中,痢疾杆菌的抗药菌株远比伤寒杆菌为多,而各型痢疾杆菌中,则以宋氏痢疾杆菌的抗药菌株为最多见,而舒密次氏痢疾杆菌为最少。为了探讨这两种痢疾杆菌对合霉素产生抗药规律性,我们用递增药物浓度的方法在试管中进行诱导,试图发现用人工法诱导抗药性和在自然条件下产生抗药性之间有无相似之处。结果发现不同种类痢疾杆菌在试管内对合霉素产生抗药性的速度与强度有一定差别,这和在自然情况下所产生的抗药性颇相类似,但抗药性不很稳定。在诱导过程中,许多菌株在产生抗药性的同时,出现了其他特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减慢与发酵能力减弱。虽然从文献中尚未见到来自病人标本的抗药痢疾菌株有类似的变异,但这种可能性是值得考虑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痢疾杆菌菌群(型)分布与耐药类型关系进行了实验分析。116株痢疾杆菌中,福氏菌占75%,宋内氏仅占24.14%。111株痢疾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证实,多重性耐药株发生率很高(98.2%),并以6、7、8、9重耐药类型为主。6重以上耐药株福氏菌(占82.9%)略高于宋内氏菌(74.01%),而福氏2~a亚型菌则显著高于福氏其它亚型菌(P<0.01)。似乎表明痢疾杆菌菌型分布与6重以上耐药株发生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痢疾是世界性流行性传染病,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发病率高达20000/10万人口,而发达国家只有50/10万人口。痢疾的发病率在1~5岁儿童中最高。尽管痢疾杆菌有30多个血清型,但在一定地区范围内通常只有2~3个流行型,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福氏痢疾杆菌,在发达国家主要是宋内氏痢疾杆菌。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无力改善水源、食品和环境卫生状况,加之痢疾杆菌抗药性的出现,使控制痢疾流行更为困难。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在致力于研制安全有效的痢疾疫苗。  相似文献   

18.
黄芩对去污染小鼠体内痢疾杆菌R质粒消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去污染的瑞士小白鼠为模型用黄苓对福氏痢疾杆菌F13株的R质粒进行了体内消除试验。选用红霉素、四环素和利福平对小鼠肠道进行去污染,降低其定居阻力,然后用福氏痢疾杆菌F13株经口感染,同时利用四环素造成一种选择压力,以利于对四环素耐药的F13株菌生长繁殖。利用小鼠肠道菌群重建的间隙,进行R质粒的消除试验。结果表明,黄芩对福氏痢疾杆菌F13菌株R质粒在体内具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小的共价闭环DNA(cccDNA)。质粒的分离与检测是微生物遗传学、基因工程等研究中的基本手段之一。Kopecko叙述了痢疾杆菌大质粒的分离方法,但过程较繁。国内分离痢疾杆菌大质粒并检测其分子量的工作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痢疾杆菌酸抗性系统相关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赖于谷氨酸脱羧酶的酸抗性系统对痢疾杆菌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hdeA、hdeB、yhiE和yhiF是其中几个重要的酸抗性基因。借助Red系统的重组功能,PCR扩增两翼与目的基因上下游同源的抗性基因片段,电击转化痢疾杆菌2457T,对筛选到的阳性转化子再导入编码FLP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质粒pCP20以去除抗性基因。结果成功的敲除了hdeA、hdeB、yhiE和yhiF等4个酸抗性系统相关基因,为深入研究痢疾杆菌酸抗性基因的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