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行细胞膜的生物化学分析,必先分离出纯净的细胞膜.选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一般多在一步溶血法的基础上,用高速离心分离制备.由于高速离心机设备目前国内尚不普及,我们尝试在低速离心(4℃,1,200×g,离心45分钟)条件下,进行人红细胞影泡制备.所谓“影泡”,即哺乳动物红细胞溶血去除血红蛋白后,分离到的细胞质膜.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中没有通常真核细胞所含的任何细胞器.经制备,容易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并且材料来源方便,故红细胞影泡是目前研究细胞膜结构功能时常用的一种膜制剂.  相似文献   

2.
神经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定向地生长出一根轴突和多根形态、功能不一的树突。虽然已经有一些关于轴突和树突分化的学说,但是关于树突形成时膜成分加载的细胞学机制仍不清楚。2005年11月Duke大学的Michael D.Ehlers实验室报道,神经元具有极性的分泌性运输方式是产生各种形态和方向树突的基础。在一般细胞内,高尔基体在细胞核周围呈现扁平膜囊的堆叠结构;而在神经元中,高尔基体既包括胞体的膜囊堆叠,又包括了树突内离散的高尔基体“前哨”(outpost;Golgi outposts指一些存在于树突中的高尔基体膜囊,本文译为“高尔基体前哨”)。Ehlers等的实验证明,在培养的海马锥体神经元中,后高尔基体的膜运输是朝向较长的树突的;而在体内,皮层和海马区的锥体神经元都有一根特化的向皮层表面行走的顶树突,后高尔基体的膜运输就朝向这根顶树突。他们发现,小的高尔基体“前哨”选择性地分布在较长的树突中,但不进入轴突。在树突中,高尔基体“前哨”常常集中在树突的分支处进行后高尔基体的运输。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氧化应激时peroxiredoxinⅡ(PrxⅡ)膜质转移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检测了H_2O_2处理后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变化,并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了红细胞内PrxⅡ膜质转移情况,以及红细胞膜蛋白——带3蛋白(band 3)和血影蛋白(spectrin)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氧化应激时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红细胞内PrxⅡ从细胞膜转移至细胞质中,同时维持红细胞膜稳定、细胞骨架结构功能完整的相关蛋白质——band 3和spectrin在红细胞膜上表达量减少。实验结果证明氧化应激时红细胞内PrxⅡ发生膜质转移,引起维持红细胞膜稳定、细胞骨架结构功能完整的相关蛋白质band 3和spectrin表达量降低,导致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生物膜通道检测的新技术—膜片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影  周专 《生物学杂志》1991,(3):1-3,43
从单个细胞来看,生命物质的特征之一是细胞被一层膜所包围。我们已经知道,活细胞的结构比较复杂,其中膜结构实际上涉及到细胞活性的各个水平。例如,在真核细胞中,膜充满了细胞,出现在线粒体,高尔基体和细胞核等。这些细胞膜起到把细胞质分开并为生命过程的发展提供骨架的作用。尽管细胞膜有内外之分,但一般认为它们是互相连通的。人们常把蛋白质或核酸等看作基本“生命”实体,但从更多的证据来看,这些细胞要素在某些类型的膜把它们从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5.
冷冻保存红细胞在血液保存工作中是一项新技术。以甘油为冷冻保护剂,加入新鲜红细胞中,在-80℃冷冻保存,可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为了检验在血液保存过程中红细胞的质量,国外也曾对血库内保存的枸椽酸、枸椽酸钠、葡萄糖(简称ACD)全血中红细胞膜上蛋白质组分的改变情况进行研究。例如1969年布莱纳(Brener)等曾用淀粉凝胶电泳分析新鲜红细胞膜蛋白与保存一定时间后红细胞膜蛋白;1971年穆尔(Moore)对常规方法保存的全血,红细胞膜上蛋白质改变情况进行分析。本文使用硫酸十二醋钠盐(SDS)聚丙烯酰胺凝膜电泳分析冷冻前后红细胞膜蛋白,通过了解红细胞膜改变情况,进一步证明冷冻保存后红细胞结构完整,并肯定了其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发现哺乳动物(包括人)的红细胞膜蛋白在重量上约占膜总重量的50%。人红细胞膜经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后,至少可见14条谱带,多则可染21条,其中有12条与膜支架(skeleton)有关。最主要的一种支架蛋白叫影细胞蛋白(spec-trin),它既是红细胞膜支架的基本成份,又是红细胞膜的一种收缩性蛋白。影细胞蛋白首先是Marchesi与Steers利用豚鼠红细胞膜的血影(ghost)为材料,在5%聚丙烯酰胺(含8M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我国在克山病、大骨节病的研究中,发现病儿心肌、红细胞膜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存在异常,在以模拟克山病区居民生活特点、控制磷脂和硒的动物模型实验中,出现了类似克山病心肌损伤的一系列病变(如心电图、病理形态、代谢及心肌磷脂组成的改变),表明控制磷脂代谢可以改变某些组织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这对研究心血管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将有重要意义,即修饰改善活体的细胞膜将是可能的。本文是我们通过一种控制磷脂代谢的基础饲料喂养动物,观察其对心肌细胞膜组分、膜结合酶活性乃至心肌功能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同时对补充磷脂的效应进行了平行观察。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经氧化处理后,发现红细胞膜区带1、2、2.1及3易形成高聚物,同时Hb亦有氧化变性。氧化过程中磷脂(PS、PE)逐渐减少,根据此结果提出氧化产生囊泡化的机制是:首先Hb氧化变性,膜骨架蛋白聚集,从而网架松散,膜磷脂脱离骨架的束缚,膜脂质与膜整合蛋白形成小囊泡从红细胞上脱落。  相似文献   

9.
羟自由基对人红细胞氧化囊泡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细胞经氧化处理后,发现红细胞膜区带1、2、2.1及3易形成高聚物,同时Hb亦有氧化变性。氧化过程中磷脂(PS、PE)逐渐减少,根据此结果提出氧化产生囊泡化的机制是:首先Hb氧化变性,膜骨架蛋白聚集,从而网架松散,膜磷脂脱离骨架的束缚,膜脂质与膜整合蛋白形成小囊泡从红细胞上脱落。  相似文献   

10.
一、细胞中的膜系统 作为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的细胞,主要是由膜系统组成的多分子动态体系。它不但有包围细胞外周的质膜(或称细胞膜),而且在细胞质内尚有各种膜系统组成的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内质网膜系等。  相似文献   

11.
γ辐射对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实验以红细胞膜作为材料,使用ANS和DPH荧光探针测量红细胞膜的荧光强度和偏振度。发现γ辐照红细胞膜剂量从4.6×10~3拉德增至148×10~3拉德,而ANS和DPH的荧光强度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荧光偏振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些结果表明γ辐照引起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但荧光强度的减少并不伴随荧光光谱的变化。ANS与γ辐照的膜结合量也没有改变,因此荧光强度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在辐照的膜中ANS荧光量子产率的降低。在我们的实验中γ辐射对ANS探针所引起的荧光变化较DPH灵敏,看来γ辐射首先影响膜蛋白。  相似文献   

12.
正外泌体定义外泌体(exosome)是细胞对外分泌的小囊泡,常为30~120纳米大小的膜包裹结构,可特异性地包裹一些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物质,具有生物活性,能够被受体细胞吸收,实现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人员在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或者肿瘤细胞内发现细胞外泌现象,细胞向其培养基中分泌带有细胞膜特征的囊泡结构。1983年Rose M.Johnstone等发现体外培养的绵羊网格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会向外分泌  相似文献   

13.
细胞膜质微区(microdomain)是细胞膜上特殊的结构域,在细胞信号转导和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膜质微区来源于全细胞膜,即包括质膜和细胞器膜.最新研究表明细胞器膜如高尔基体膜也有膜质微区,因此分离了猪心肌浆网膜的膜质微区.首先获得了没有质膜污染的猪心肌浆网,用去污剂TritonX-100处理该肌浆网,获得了去污剂不溶的质膜微区(SR-DRM),该微区富集胆固醇和鞘磷脂.质膜微区的标记脂和蛋白质:神经节苷脂GM1和Caveolin-3也在该区富集.同时还研究了心肌浆网Ca2 -ATPase(SERCA2a)的分布,结果表明,相当数量的SERCA2a分布在膜质微区,并且有正常的生理功能.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心肌浆网膜上有膜质微区的存在,进一步证明膜质微区不仅存在于细胞质膜,也普遍存在于细胞器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用灵敏度高的燐光方法测定红细胞悬液中DMAP来研究红细胞膜的通透性.通过热力学及动力学计算,自由能、熵、焓、活化能等参数表明,DMAP自发地迅速穿透红细胞膜.计算得出红细胞膜电位为-57.88mV(20℃).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在普通饲料中追加10%的沙棘籽油或硒强化沙棘籽油来提高食物中V-E或者V-E和硒的水平后,观察了其对正常大鼠红细胞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籽油组和硒强化组大鼠红细胞膜上LP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膜上唾液酸与巯基总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硒强化组动物红细胞内Se-GSH-Px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两个组。然而,红细胞膜流动性却在三组之间未发现有明显差异。实验提示,沙棘籽油和硒强化沙棘籽油能稳定正常大鼠红细胞膜的结构可能与其抑制膜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荧光方法测定了MYD患者红细胞和正常人红细胞在不同细胞外液K~+浓度下的膜电位,结果MYD患者红细胞膜电位比正常人高;荧光偏振法研究结果表明,MYD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比正常人高;细胞电泳方法发现MYD患者红细胞电泳迁移率亦较正常人高.这些生物物理特性的改变是相互联系的、反映了MYD患者红细胞膜结构的变化并将直接影响膜的代谢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生物学通报》2006,41(4):26-27
1 教学目标“简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具体内容标准。要求学生通过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学习,理解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打下基础。其中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能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环境胁迫对库拉索芦荟叶片超微结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年生库拉索芦荟分别用盐(1.8%的NaCl)、低温(10℃)、干旱[25%(w/v)的聚乙二醇-6000]3种胁迫条件处理7d后,对其叶肉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3种胁迫处理均可使库拉索芦荟细胞膜系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等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叶绿体周围出现许多小泡,导致细胞内膜系统紊乱,细胞器结构稳定性降低;盐胁迫下高尔基体在细胞质中解体;盐和低温胁迫下均可见线粒体膜与叶绿体膜发生融合、线粒体嵌在叶绿体当中的现象.另外,本研究发现,盐胁迫、低温胁迫比干旱胁迫对库拉索芦荟细胞膜的损伤更严重,而水分胁迫对其的伤害程度较小,表明库拉索芦荟的抗旱性较其抗盐性更强.  相似文献   

19.
受体介导式入胞是一种与细胞膜受体有关的入胞过程。这一过程可概括为:1)膜受体识别介质中的特异性配体并与之结合,形成受体一配体复合物;2)该复合物在细胞膜中横向移动.逐渐向膜表面的衣被凹陷处集中,衣被凹陷是细胞膜上一个特殊的区域,其胞质侧富含网格蛋白;3)衣被凹陷进一步向胞质侧凹入,并最终与细胞膜脱离,在胞内形成一个囊泡,称衣被囊泡。衣被囊泡的形成过程称内移(internalization):4)衣被囊泡与胞浆中的内体融合,内体可以发出和接受囊泡,与细胞膜、高尔基体和溶酶体有着广泛的交通往来.并通过内体的周转实现膜受体的循环利用和胞内物质的转运(如图1);5)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内容物被降解,受体与配体分离,配体进入胞内.膜受体回到胞膜。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们的认识水平正不断深入,仅就受体介导式入胞各个环节的分子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运动中脂质过氧化物对人体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运动对红细胞某些特性的影响非常明显,其作用涉及到红细胞膜、代谢酶类和血红蛋白。先前的研究表明,运动中红细胞的破坏增多是引发运动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但这些改变最终都归结于损伤红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造成膜机械脆性和渗透性的增加,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使其易于被破坏或被网状内皮系统所清除,从而导致运动性贫血的发生。 近来,愈来愈多的研究观察表明,氧自由基(OFR)引发的膜脂质过氧化反应是导致膜的液态性、流动性以及通透性改变,造成膜功能障碍。这为我们探索运动加速红细胞破坏、缩短红细胞寿命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