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松龄 《人类学学报》1993,12(2):181-181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榆树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最近在整理大桥屯1991年、1992年出土的哺乳类动物化石过程中,发现一根人类左胫骨化石。该标本两端的关节残缺,仅保存胫骨的中上段部分,长23.3厘米。经初步观察、对比,榆树大桥屯人类胫骨化石属于成年人。 另外,在整理动物化石过程中,除了发现人类化石外,还获有几件人工打制的石制品,石制品仅有石核和石片,未见第二步加工的石器。  相似文献   

2.
连戈果 《化石》2001,(2):24-24
今年7月河源市地质矿产局在该市上莞镇进行石灰石矿简测规划时发现距该镇不远的碧寿溶洞中有丰富的古哺乳动物化石 ,经谷祖纲等有关专家鉴定属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时代为距今20万年前的中晚更新世 ,与华北的周口店和广东曲江马坝动物群可以对比 ,在动物化石层中还发现一些疑为人齿与人肢骨的化石(未经权威鉴定) ,该类化石动物群在广东的西江、北江流域有多处发现 ,但在东江流域发现尚属首次 ,而且化石之多品种之繁亦属罕见。上莞碧寿洞位于东经114°59′32″,北纬24°04′10″。溶洞长大于300米(未见底) ,海…  相似文献   

3.
正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包括山西的73113地点和河北的74093地点;封面图片展现的是74093地点(上)及在该地点发现的人类化石(下左)、石球(下中)和2007-2012年的发掘面(下右)。遗址发现于1974年,1976、1977、1979、20072012年进行了发掘,包含上下两个文化层。其中上层出土丰富的人类化石、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4.
一、地层观察灵山县位于广东省的西南角。境内分布着很多喀斯特孤峯或峯林,孤峯脚下有许多溶洞(图1)。 1960年初,广东省文管会在灵山县进行洞穴调查时,发现了人类化石和哺乳类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得知后,于同年4月下旬,在贾兰坡和颜訚教授的领导下,刘昌芝、操汉文及笔者等5人前往孩地工作。探查了马鞍山的东胜岩、葡地岩、尽头岩;钟秀山的滑岩洞;石背山的洪窟洞;龙武山的乞丐岩;恩胜岩、三海岩等15个地点,  相似文献   

5.
化石是多种多样的:有人类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脊椎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微体古生物化石,细菌化石……等等。那么,化石有哪些用途呢? 化石的用途很多。让我们简单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吧。 (一)对生物进化论的贡献 1883年8月,达尔文在南美阿根廷的朋塔阿耳塔地区发现了很多巨大的陆生动物遗骸。其中有大懒兽、磨齿兽以及被达尔文称之为“最  相似文献   

6.
辽南前寒武系兴民村组“类水母”化石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大量可靠的前寒武纪多细胞动物化石的发现,激起了各国学者在前寒武纪地层中寻找多细胞动物化石及其遗迹的热情。华北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兴民村组"类水母"化石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以来,一直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可能的后生动物化石。然而,笔者通过对"类水母"化石的形态学及生长模式的研究,认为辽南前寒武系兴民村组"类水母"化石可能并非多细胞动物化石,而是一类亲缘关系不明的不具备运动能力的底栖生物化石,该化石具有无限的线性增长方式。关于其生物学属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云南昆明晚更新世人类牙齿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以来,昆明市呈贡县文化馆及采石工人曾多次在该县大渔公社三线水龙潭山发现哺乳动物化石、石器、炭屑及骨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云南省博物馆多次到现场考察。1977年4月中旬,根据采石工人高永福在一号洞发现化石的线索,县文化馆胡绍锦同志在该洞堆积物中,找到两枚人类牙齿化石。同年7月中旬,博物馆张兴永同志前往发掘,找到较多的哺乳动物化石。鉴于人类化石在昆明市广大地区是初次发现,对于研究昆明滇池区域原始社会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特作一报导。  相似文献   

8.
曹波  贺乐天  张璞 《人类学学报》2015,34(4):451-460
本文主要是对贵州兴义猫猫洞遗址出土的人化石进行的初步研究,并对哺乳动物化石、地层、堆积物作叙述。该遗址的人类化石包括下颌骨4件,股骨3段,是中国南方洞穴遗址中发现的数量较多,系统分类地位较清楚的晚期智人的化石。人类化石同层的鹿牙作铀系法测年结果为14500±1200 BP,相当于更新世的末期。  相似文献   

9.
辽宁建平人类上臂骨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7年夏,辽宁省文化局曾派辽宁省博物馆孙守道和郭文宝两同志前往建平县调查脊椎动物化石,在建平镇合作社收购的龙骨中发现了一根人类肱骨(上臂骨)化石,最近由辽宁省博物馆送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研究。本文对此标本作一简单描述。在发现人类肱骨之前,辽宁省博物馆于1957年4月曾在建平县的同一合作社选出了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 Blumenbach)、转角羚羊(Spirocerus of.kiakhtensis  相似文献   

10.
1982年3月,安徽省巢县银屏区文化站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反映该区岱山公社岱山大队银山发现了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这个化石地点是安徽省区测队在1981年底首先发现的。根据这个线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工作队联合组队,到那里进行了调查发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除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外,还发现了一块人类枕骨化石。  相似文献   

11.
1952—1954年间,安徽及江苏北部治淮区域内发现了好几处第四纪的动物化石产地。所发现的材料有一部分因未及时受到注意而遭受损失,共余的都由治淮委员会,华东文物工作队及安徽省博物馆予以收集和保管,并已将大部分集中送中国科学院开始进行研究。1954年5月,著者及贾兰坡同志等为要了解一部分化石的野外产状,曾到安徽泗洪及五河县境内的下草湾引河和峯山切岭工程的工地及邻近区域内工作了几天,对附近的地层得到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另外还采集了一  相似文献   

12.
孙英龙 《化石》2003,(2):5-6
20 0 1年 11月 5日至 6日 ,台湾台中“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员何传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祁国琴和她的丈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康信三位长期从事闽台考古和台湾海峡古人类古动物研究的专家 ,到福建省东山县博物馆“闽台史前文化关系展室” ,联手进行“闽台化石考古研究” ,经过认真鉴定研究 ,惊喜地发现在 9支鹿角化石上有人类刻砍痕迹 ,证明了 4万年前台湾海峡就有古人类进行活动 ,并与这些动物共生存。同时对两岸化石进行比较研究 ,一致认为东山岛收集的各种动物化石与台湾收集的各种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3.
北京密云县溪翁庄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密云县溪翁庄化石地点先后获得11种哺乳动物化石,其地质时代属中更新世或晚更新世早期。动物化石的性质和化石地点地形表明,这一带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是适宜的,为探索北京猿人的生活范围扩大了地域。  相似文献   

14.
湖北兴山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990年9月,宜昌博物馆和兴山县昭君纪念馆普查古代文物时,在兴山县高桥乡下湾村鳖骨洞内发现一批古代动物化石。鳖骨洞,因洞内常出各种动物化石,当地人们对化石不了解,将其称谓鳖骨,故此洞亦叫鳖骨洞。洞口较矮,高1.5米,洞顶呈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用的材料是作者在1957年采自我国新疆博罗霍洛山北坡的石燕化石。腕足动物化石发现于下石炭纪黑灰色薄层灰岩,其中并含有大量四射珊瑚化石。经多布罗留保娃(T.A.)和柯巴科维奇(H.B.)鉴定珊瑚化石有下列各种:Caninia ex.gr.spumosa Gorsky;Caninia spumosa var.aeseptata Gorsky;Caniniaaff.lenburbensis Lervia;Campophyllum aff.amplexoides Stuck.和Feberophyllum sp.等。腕足动物化石除以下描述的新属以外,经作者鉴定同层尚有下列各种:Dictyoclostusrobustus(Tolmatchev);Dictyoclostus crawfordsvillensis(Weller);Pseudosyrinx(?)plenus  相似文献   

16.
一、绪言本文所描述的几种腕足动物化石,是李璞教授等1952年在西藏采集的。标本采自珠穆朗玛峯以北西藏曲背和尊布一带,其地质时代为晚二迭世(图1)。  相似文献   

17.
最近,福建省东山县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时收集到一批化石标本。这批化石都是当地渔民捕鱼时从附近海域捞到的。专家们认为,尽管确切地点不明,这些化石仍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标本中发现的一块人类右侧肱骨残段,已有一定程度的石化。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属地质时期的晚更新世末到全新世初,距今约一万年左右。动物化石中,绝大多数属地质时期中、晚更新世,如熊、象、水鹿、斑鹿和山羊等。旧石器时代末至新石器时代初的人类遗骸在福建省还是首次发现。它的发现,把福建的历史从已知的七千年左右推前到一万年,证明福建沿海地区早在一万年前后就有人在此活动、生息、繁衍。动物化石证明,在漫长的第四纪年代,台湾海峡就曾多次露出成陆,使闽台相连为一整体。闽台古陆路确实存在,古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沿海一带石灰岩高原的地理专名。喀斯特现象和喀斯特作用在这个地区研究得最为详细。一百年前已开始把这个地理专名用作地理学和地质学的普通名词。1966年我国公定学名为岩溶。概括言之,岩溶(喀斯特)既指水对于石灰岩及其它易溶岩石的溶蚀作用,也指的是这种作用所产生的结果。石灰岩溶洞是史前原始人类栖息之所。1929年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发现的中国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1958年在广东韶关马坝发现的古人类型——马坝人,1956、1957年在湖北长阳县关老山南坡发现的长阳人,195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通天岩发现的柳江人,1933、1934年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发现的山顶洞人,1956年在广西来宾县桥巩圩的麒麟山上发现的麒麟山人,都是在石灰岩溶洞中发现的,说明洞穴为原始人类提供了居住条件。同时岩溶溶洞里发现了各种类型的人类化石及动物化石,也予岩溶洞穴发育史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科学资料。我国幅员辽阔,岩溶分布极广,广西石灰岩出露面积占总面积的60%。在贵州和云南的东南部地区,石灰岩分布面积也占总面积的50%以上。而湖南、湖北、四川、山东、山  相似文献   

19.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出土化石证实两万年前平原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目前发现北京王府井出土化石遗址,属于距今2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这是北京平原地区首次发现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它的发现为研究北京城区史前史和古环境的变迁以及北京猿人从洞穴到平原生活的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据介绍,1972年,在建设现在的北京饭店时也曾发距今2万9千年的古动物化石,那些化石与这次发现的石材、石片、石器、木炭、烧骨、化石骨片等同在距地表约12m处,而这一地层正是位于当时的河湖相堆积地层,它表明在距今2万年左右时,…  相似文献   

20.
河南许昌灵井地区发现细石器材料一九六五年秋,本所周国兴同志从河南许昌灵井砦的王井池塘周围砂土堆积中采得一批石器材料及动物化石,这些材料,特别富集于距地表十米深处挖出的灰色的粉砂土和桔黄色的细砂层中。当地的社员们热情地送给我们不少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同我们采集的经初步鉴定计有:厚壳蚌、牡犡、龟鳖类、安氏鸵鸟(蛋壳碎片)、水牛、赤鹿、斑鹿、羊、猪、披毛犀、野驴、野马、象及獾等。化石材料中有人类股骨骨干两段,石化程度及其本身形态不一样,可以判断来自两个个体。其中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