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外侧皮瓣修复术与前臂皮瓣修复术对比。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我院)2015年8月到2020年8月共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通过肿瘤切除术后均出现组织缺损现象,对所有组织缺损的患者依照不同的皮瓣修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的68例患者分为外侧皮瓣修复组,应用前臂皮瓣修复术的52例患者分为前臂皮瓣修复组,对比两组的皮瓣修复效果,治疗后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瓣成活率、术后皮瓣危象率以及血管吻合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95.59 %,前臂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84.62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外侧皮瓣修复组患者的外形修复、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以及口腔闭合评分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两组的皮瓣成功率均比较高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术后皮瓣危象率比较低,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吻合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4 %,前臂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低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患者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能够提升患者的皮瓣修复效果,提升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林艺 《蛇志》2011,23(1):82-83
唇癌是指发生于上下口唇的恶性肿瘤,是口腔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口腔癌中占第三位,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1%~0.5%,占口腔恶性肿瘤的7.1%~15%。唇癌早期常为疱疹状,白斑皲裂或局部黏膜增厚,逐渐形成肿块;表面溃烂形成溃疡,溃疡表面结痂,痂皮揭除易出血并反复结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颌面部外伤后遗留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血管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前臂皮瓣血管吻合修复17例外伤导致的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围术期采取严格的护理措施,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的严密观察,最大限度防止皮瓣血管危象发生,保证治疗效果。结果:2例出现血管危象,进行抢救,其中1例失败,另1例抢救成功,其余15例顺利成活。结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及时抢救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黄喜婵 《蛇志》2010,22(4):395-396
拇、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是手部常见的损伤,而拇指在整个手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临床修复的方法很多,但手术方式不当,常会影响手指的外形和功能。我院自2008年12月~2010年5月采用游离第二足趾胫侧趾腹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使伤指获得良好外形和功能,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内侧游离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2009应用膝内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将膝降动脉和其伴行静脉与胫后动静脉吻合,皮瓣大隐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吻合,将股内侧皮神经、隐神经与受区腓肠神经或隐神经吻合,使皮瓣具有良好的血运和感觉功能;将缝匠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跟腱缺损修复跟腱功能.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6周-18个月随诊,皮瓣感觉恢复良好,足跟外形及稳定性良好.结论:膝内侧游离皮瓣血管口径粗,蒂长,带有两根知名感觉神经,皮瓣较薄,修复足跟外形美观,耐磨,稳定好,特别是带有缝匠肌腱和股薄肌腱修复跟腱缺损,是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良好供区.  相似文献   

6.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Ⅰ期修复大面积深度眼镜蛇伤溃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谭宇顺  李景新  张跃  余佩琦 《蛇志》2001,13(1):44-46
目的 探讨大面积深度眼镜蛇伤溃疡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8例大面积深度眼镜蛇伤溃疡,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Ⅰ期修复创面。结果 8例皮瓣均全部成活,患肢外观及活动功能均满意。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Ⅰ期修复大面积深度眼镜蛇伤溃疡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游离皮瓣修复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缺损组织的效果及适应症。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晚期颅底肿瘤术并且需要进行组织修复的病患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患选择的修复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游离皮瓣,而对照组使用钛网修复。观察两组相应指标,比较不同修复材料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40.54%(15/37)、97.30%(36/3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和皮瓣坏死比率为8.11%(3/37)、0(0/37)和2.70%(1/37)都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臂皮瓣进行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缺损组织修复效果更好,皮瓣存活率更高。比传统钛网修复引起的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间萍  熊晓莹  王小梅 《蛇志》2009,21(2):159-160
手外伤的发生率较高.且由于手部功能复杂,对外观要求高,因此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手外科治疗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显微外科应用解剖的发展,挖掘出各种皮瓣,为手部创伤的修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血管解剖位置恒定,血供丰富,皮瓣外形美观,吻合神经可重建感觉功能,并且血管蒂旋转点远,可达手部较远端创面的优点,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和虎口挛缩的理想选择。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9月采用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修复3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薄前臂皮瓣修复鼻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鼻颌面部缺损患者16例,观察患者皮瓣的成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超薄前臂皮瓣移植组皮辫成活率为100%,住院天数为(21.5±6.5)d,无并发症发生。16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无失访。皮瓣颜色与面部正常皮肤接近,厚度适中,鼻部外形满意。同时前臂切口瘢痕不明显,皮肤感觉无异常。结论:超薄前臂皮瓣在鼻部缺损修复中成活率更高,患者康复快,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薄前臂皮瓣修复鼻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鼻颌面部缺损患者16例,观察患者皮瓣的成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超薄前臂皮瓣移植组皮瓣成活率为100%,住院天数为(21.5±6.5)d,无并发症发生。16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无失访。皮瓣颜色与面部正常皮肤接近,厚度适中,鼻部外形满意。同时前臂切口瘢痕不明显,皮肤感觉无异常。结论:超薄前臂皮瓣在鼻部缺损修复中成活率更高,患者康复快,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刘文珍 《蛇志》1997,9(2):32-33
毒蛇咬伤经积极抢救治疗后,局部伤口常合并有组织坏死,特别是肌健、神经、血管等深部组织严重破坏外露的创面,如果忽略了早期局部创面的处理,往往导致创面经久不愈,或者愈后瘢痕挛缩畸形,至肢体残废.自1989年1月至1996年4月,我科共收治16例蛇伤后上肢深度组织外露者,采用带蒂胸腹轴型皮瓣修复创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护理工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11岁~74岁.蛇咬伤右上肢13例,左上肢3例,均在伤后7天~12天入院,受伤肢体充血.皮下深筋膜层潜行性坏死,脂肪液化,大量腐臭脓液,部分呈跳跃式的坏死灶,创面严重感染.清创后见深部组织外露者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在手部小创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90例手部小创面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行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组行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血清白介素(IL)-6、IL-8、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感染发生率。结果: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白介素(IL)-6、IL-8、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积率(ES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39/45)vs64.44%%(29/45)](P0.05),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1/45)vs17.78%(8/45)](P0.05)。结论: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小创面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炎症反应轻,感染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闭金玉  谭海清 《蛇志》2003,15(1):38-39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针对四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骨骼、肌腱外露 ,估计经其它修复方法 ,如局部皮瓣转移或带胫前、胫后动脉的小腿肌皮瓣等术无法修复情况下采用一种高难度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该皮瓣具有供区隐蔽 ,切取皮瓣后对肢体功能和外观影响小 ,血管解剖变异少 ,蒂长、径粗、行走恒定 ,皮瓣可取面积大等优点 ,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2月 ,我科实施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2 1例 ,其中男 1 4例 ,女 7例 ;年龄 1 2~ 5 6岁 ;软组织缺损部位 :手掌 3例 ,手背 3例 ,前臂 3…  相似文献   

14.
游离皮瓣移植已经成为修复重建外科常用的修复手段之一,其成功率已经超过95%,但微循环障碍的风险仍然存在,临床上皮瓣救助率与缺血时间呈负相关,因此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的血运监测至关重要。作者以"皮瓣"和"监测"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出2000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关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监测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为至少5篇以上的相关报道,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概述当前主要的监测方法,从临床实用性、可靠性等方面分析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卢兰芳  陆霜白 《蛇志》2011,23(4):425-427
正确、稳定地安置手术体位,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是医务人员的责任,是保障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要了解各种手术所需的体位,而且对需要的物品及固定的方法也应相当熟悉,做好充分的准备,具有熟练的技巧,密切观察和精心细致的护理是减少体位安置并发症的关键,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通过检索国内护理文献,发现对单种体位的阐述(特别是截石位)比较多,而对各种常用手术体位进行综合阐述的很少。本文就各种体位的安置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术中护理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苏连珠  黄秀美  林影 《蛇志》2005,17(3):207-208
我院自1999年以来,为18例拇指缺失病人行第2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全部成活,重建指外观功能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曹昕  刘鸣江 《蛇志》2015,(1):24-25
目的评价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眼镜蛇咬伤后小腿皮肤坏死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及其他皮瓣修复方法分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观察组)20例,其他皮瓣修复(对照组)16例,并对两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完全成活率比较,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36,P0.05);成活率比较,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两组患者小腿软组织缺损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03,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修复眼镜蛇咬伤后小腿皮肤坏死缺损的效果较好,完全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覃水梅  黄式环 《蛇志》2005,17(3):212-213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采用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和重建功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为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作好护理配合也是其中较为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杨何平  张洪武  王君  杨书雄 《生物磁学》2013,(25):4950-4952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与传统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在舌癌连续整块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08月-2012年01月行舌癌连续整块切除术患者97例,其中49例采用改良胸大肌岛状肌皮瓣,48例采用传统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效果甲级、乙级、丙级分别为65.3%、28.6%、6.1%,B组治疗效果甲级、乙级、丙级分别为41.7%、33.3%、25.0%,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A组术后并发症少于B组。结论:与传统胸大肌肌皮瓣相比,改良胸大肌岛状肌皮瓣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能更好地实现舌癌连续整块切除术后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进行观察与探讨,为临床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存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情况的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医院接受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按照是否存在颈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研究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颏下岛状皮瓣存活率,术后复发率,术后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总满意度与对照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相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效果较好,大多数患者对于临床修复治疗效果比较满意。而且,对存在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实施颈部淋巴结的清扫术及术后放疗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不大,基本不影响皮瓣的存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