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皂土为载体与类毒素结合方法及破伤风类毒素抗原抗体絮状反应方法去除A、B、C、D、E、F型肉毒抗血清原料中的异型和异种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制备的A、B、C、D、E、F型肉毒诊断血清每1m l均能中和相应型的肉毒毒素10000LD50以上,而中和异型肉毒毒素或破伤风毒素均低于5 LD50;A、B、C、D、E、F各型混合后的混合型血清每1m l能中和各型肉毒毒素亦大于10000 LD50,中和破伤风毒素低于5 LD50,即效价和特异性符合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给肉毒毒素的快速检测增加了一项重要的手段。某些酶既可结合于抗原(如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毒素),也可结合于抗体(如爽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IgG)。考虑到肉毒毒素是一种强毒物质,故更多地用后一标记方法。藉此已对A、B、E、G型肉毒毒素及A、B、E三型混合毒素,C和D型的毒素有关抗原和毒性的关系,一些肉毒梭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商品名:衡力)成品的稳定性。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三部)(简称《中国药典》)各论中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成品检定标准,对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成品进行稳定性长期试验(2~8℃)、加速试验(25±2)℃、高温试验(35±2)℃;同时监测在低温(-5~-20℃)冻存条件下药品到有效期终点时的质量稳定性数据及复溶后的质量稳定性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析药品的稳定性。结果该药品在3年有效期内(2~8℃)保存,各项质量指标的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批内、批间一致性亦符合要求;在室温保存条件(25±2)℃,6个月和高温(35±2)℃,15 d情况下,药品的各项质量指标同样符合《中国药典》的标准。药品在低温冻存(-5~-20℃)条件下至有效期终点,其关键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药品复溶后在2~8℃保存6 d,其效价持续稳定,无菌检查合格。结论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在≤8℃条件下保存的有效期为3年,在室温连续保存期限为6个月,高温条件连续保存时限为15 d。药品复溶后在2~8℃无菌条件可保存6 d。  相似文献   

4.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对人和动物具有强毒性和高致死性,在世界范围内,肉毒中毒的案例时有发生,病情严重者一般2~3 d即可死亡。肉毒毒素产品所用的体内检测方法(小鼠生物法)的结果变异系数大,不利于肉毒毒素产品含量的标准化控制。因而,建立准确且灵敏度高的肉毒毒素体外检测方法,在临床治疗及制品的质量控制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常用的肉毒毒素体外检测方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将B型肉毒毒素在毒素粗提阶段用胰蛋白酶处理,再经浓缩、柱层析和结晶得到纯化的B型肉毒毒素复合物。结果表明:B型肉毒神经毒素经胰蛋白酶处理后单链裂解为双链,在非还原条件下SDS-PAGE显示神经毒素条带,在还原条件下SDS-PAGE只显示轻(L)、重(H)二链条带,而不显示神经毒素条带;纯化后毒素复合物的比活性提高了5.9倍,达到1.60×108LD50/mgPr;HPLC显示活性成分峰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了9.83%。  相似文献   

6.
肉毒毒素复合物(TC)是由神经毒素(NT)与附属的非毒蛋白即非毒非血凝素成分(NTNHA)与血凝索(HA)所组成。在动物胃肠道,游离的NT是从TC解离来的。NT在消化液的蛋白酶解与酸性作用下,降解成小肽与氨基酸。NTNHA蛋白与一些HA对于蛋白酶解具有抵抗性,推测NTNHA在动物消化道保护NT。已有提议HA成分识别小肠微绒毛的糖链,因此HA可能具有加速肉毒NT经过小肠壁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7.
B型肉毒毒素重链C端基因的表达与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有7种血清型(A~G),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强的细菌蛋白质。人类肉毒中毒主要是由A、B和E型引起。本研究克隆了B型肉毒毒素重链C端片段(Hc),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诱导表达,并用Ni离子亲和柱进行了纯化。Hc蛋白免疫后的BALB/c小鼠可以抵抗6×103LD50B型肉毒毒素攻击。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大肠杆菌表达重组B型肉毒毒素受体结合区Hc抗原(BHc)作为亚单位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构建pTIG-Trx-BHc原核表达载体,用大肠杆菌表达并纯化重组BHc抗原;免疫BALB/c小鼠以研究它的免疫原性。结果:大肠杆菌表达并纯化获得了重组BHc抗原,免疫小鼠后能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BHc抗体和保护性免疫反应。该重组BHc亚单位疫苗1μg剂量2次免疫小鼠即可产生对104LD50剂量B型肉毒毒素攻毒的完全保护,血清中和效价可达1.33 IU/m L。结论: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BHc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有效地保护小鼠抵抗B型肉毒毒素的攻击,该BHc抗原能够作为亚单位候选疫苗预防B型肉毒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重组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抗B型肉毒毒素Fab抗体。方法:用重组B型肉毒毒素重链C端片段(BoNTB/Hc)免疫BALB/c小鼠,从其脾淋巴细胞扩增免疫球蛋白Fd段和κ链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Comb3中,并将抗体Fab段表达于噬菌体表面,建立容量为5.96×106cfu的噬菌体抗体库。以BoNTB/Hc为抗原对所建抗体库进行4轮亲和筛选,获得与B型肉毒毒素特异性结合的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构建了抗B型肉毒毒素Fab抗体库,筛选出特异性克隆1个。结论:从鼠源噬菌体免疫抗体库中初步获得了特异性抗B型肉毒毒素的Fab抗体。  相似文献   

10.
高洁  王建新  南楠  宫赛赛  李涛  王慧 《微生物学报》2021,61(11):3496-3505
[目的] 建立A型肉毒毒素轻链胞内持留模型来模拟A型肉毒毒素引起的长期中毒。[方法] 设计构建pcDNA3.1-ALC-GFP重组质粒,提取质粒进行PCR验证,并将其转染进Nureo-2a细胞中表达,利用Western Blot与细胞免疫荧光分析验证ALC-GFP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细胞内的长时间持留,建立A型肉毒毒素轻链的胞内持留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抗肉毒药物的筛选。[结果] 成功构建pcDNA3.1-ALC-GFP重组质粒并将其转染进Nureo-2a细胞中,验证了ALC-GFP在细胞内具有长时间持留性,成功建立了A型肉毒毒素轻链胞内持留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筛选出潜在抗肉毒药物CB3。[结论] 成功建立了A型肉毒毒素轻链胞内持留模型,并初步应用于CS1,CE2和CB3药物筛选,为A型肉毒毒素长期中毒的解毒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鉴定A型肉毒毒素的ELISA鉴别试验方法以替代传统的动物试验法。方法采用现代免疫学技术,制备马源性和兔源性抗A型肉毒毒素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并就此初步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所建立的ELIS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和耐用性,具有替代动物试验方法的良好前景。结论在进一步验证和确认之后,该方法有望正式成为可用于鉴定A型肉毒毒素的试验方法以替代动物试验法。  相似文献   

12.
将C型肉毒梭菌经适宜条件的产毒培养后纯化,并进行相关鉴定。制备的C型肉毒毒素用分段脱毒法脱毒,并进行类毒素保护力的初步研究。以不同蛋白含量C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小鼠后攻毒,结果显示,蛋白含量为0.625μg的类毒素免疫2针或蛋白含量为1.25μg的类毒素免疫1针均可保护50LD50的C型肉毒毒素攻击。蛋白含量为5μg的C型肉毒类毒素与福氏不完全佐剂配制的抗原免疫小鼠3次所得抗血清的保护力(Anti LD50/ml)为4.3×104。说明用该纯化工艺制备的C型肉毒类毒素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作为抗原成分用于C型肉毒疫苗和C型肉毒抗毒素的研究和生产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对人和动物具有强毒性和高致死性。因其制备简单、毒性强,已被列为最具威胁的生物恐怖剂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毒素战剂。在世界范围内,肉毒中毒的案例时有发生,病情严重者一般2~3 d即可能死亡。如果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可使肉毒中毒死亡率降低,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无疑是成功治疗的前提。我们简要介绍了近年来肉毒毒素的检测方法,包括小鼠生物试验法、免疫法、生物传感器法、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和细胞学检测法,以及研究热点内切酶质谱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采用凯式定氮法替代苦味酸法测定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for injection)明胶含量的可行性,以期对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明胶含量测定方法的变更起到借鉴作用。方法 通过专属性、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耐用性验证,确认采用凯式定氮法测定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明胶含量的数据可靠性;对凯式定氮法与现有苦味酸法测定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明胶含量的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2种测定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中右旋糖酐20、蔗糖、A型肉毒毒素复合物对明胶含量测定无干扰,该方法专属性良好;准确度回收率位于95%~99%之间;重复性RSD为0.73%;中间精密度RSD为2.10%;且耐用性良好,可采用凯式定氮法进行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明胶含量的测定。同时与现有苦味酸法相比,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Bland-Altman分析,2种方法测量的差值均位于测量差均值的95%置信区间内,说明2种方法一致性良好。结论 可采用凯式定氮法替代苦味酸法进行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明胶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肉毒毒素(BoNT)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肉毒毒素中毒的抗毒素治疗只对未进入神经细胞的毒素有效,而对中毒时间较长、轻链已进入神经系统者无效。近10年来,随着肉毒毒素晶体结构的测定、中毒机理的深入研究,以及体外高通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对小分子肉毒毒素抑制剂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从肉毒毒素中毒机理、结构特征出发,简要综述了肉毒毒素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A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的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快速筛查A型肉毒毒素的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肉毒毒素基因序列,综合应用多种生物软件分析设计特异的检测引物,从提取的基因组DNA、热裂解产物和菌液等不同形式的模板中扩增大小为457bp的A型肉毒毒素特异基因片段,以肉毒梭菌其他血清型及破伤风梭菌为对照。结果:检测方法无交叉反应,灵敏度可达10pgDNA,3×103个菌。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用于A型肉毒毒素基因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7.
肉毒毒素是自然界中毒性极强的一类神经麻痹毒素,可引起人类和动物肉毒中毒。因其制备简单、毒性强,已被列为最具威胁的生物恐怖剂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毒素战剂。其感染剂量极低,每个人都易感。肉毒中毒后,病情严重者一般2-3 d内即可能死亡。如采取正确及时的治疗,可使肉毒中毒死亡率降低,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无疑是成功治疗的前提。本文就肉毒毒素及其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预测B型肉毒毒素蛋白抗原表位,研究表位合成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结合Anthwine分析软件及网络平台,预测B型肉毒毒素蛋白重链的B细胞抗原表位。人工合成4条(P1,P2,P3,P4)表位多肽,与抗B型肉毒毒素类毒素的马血清反应;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用合成肽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血清与合成肽的结合;对免疫小鼠腹腔注射B型肉毒毒素。结果:合成的多肽能与抗B型肉毒毒素的类毒素的马血清结合;多肽免疫小鼠后能产生针对多肽的抗体,其中P1、P3、P4产生的抗体对受毒素攻击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结论:成功预测了抗原表位,合成的表位多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9.
C型肉毒梭菌透析培养菌苗由青海省生物药品制造厂研制成功,这项新的生物制药技术在国内属首例。透析培养系在半透膜的培养环境中,将有价值的菌体、微量物质与培养基分离出来,是一种高浓度细胞与高分子产物的浓缩培养方法,能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经济效益显著。该厂设计的培养装置,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用本法制备的C型肉毒梭菌透析毒素,毒力比常规法菌苗效力提高30—50倍,单位体积培养基产毒能力提高了1.8—6倍,毒素纯度提高了155倍,而且大大简化了毒素提纯的工艺过程。此法制  相似文献   

20.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有7种血清型(A~G).肉毒毒素属神经强毒,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强的细菌蛋白质.作为重要的生物战剂之一,对肉毒毒素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基本明确了各型肉毒毒素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和三维结构及毒素作用的本质和机理.随着国际恐怖活动的日益猖獗,针对肉毒毒素的检测和预防也备受关注,对其疫苗的探索已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扼要介绍了肉毒毒素的结构、作用机制及其疫苗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