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二.肝的代谢功能在肝內,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貭的代謝是交錯进行的。这方面的知識,在一般生物化学教科书內均有所闡述。这里仅就肝在代謝作用的調节方面和肝脏机能障碍时对有机体的代謝影响加以介紹。肝和腎对全身的細胞起着重要的調节作用,因为这两种器官可以决定細胞外液成分的恆定。細胞外液为細胞营养所必不可缺少的,肝可以稳定細胞外液內的有机組成成分。通过肝的储存、合成、結合、排泄以及发放有机成分,肝可以稳定細胞外的介貭,而使身体的正常功能得以进行。例如血糖浓度的恆定以及从血循环中移去氨基酸或加入氨基酸等作用,都表現出肝的作用可以使全身細胞的营养得以保証稳定。 內环境恆定的自动調节作用可以由神經的及体液的因素加以維持。这些因素都可以調节肝細胞的代謝活动。一部分的自动調节机制是由于肝能激活或抑制一定的激素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經設計出的肝功能检查已超过100种,但其中还沒有一种单独使用能可靠地鑑别肝細胞性黃疸与梗阻性黄疸,或区分肝脏与非肝脏疾病。要达到此目的,許多学者都着重指出:須要用数个实驗室測定肝功能状态的方法。新增加的診断肝脏疾病的方法当然要引起我們的兴趣。近来对于轉氨酶与其它血清酶类的研究指出:在肝脏病人中这些酶有特征性的异常水平。在人与动物血清中已証明有許多种酶存在(表1),淀粉酶、脂酶、硷性与酸性磷酸酶及胆硷脂酶很久以来就被临床医师們所研究。过去的十  相似文献   

3.
目前,肝脏外科已经进入了精准外科时代,术前准确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对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把握安全的肝切除范围,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综述了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法及其临床,以期促进精准肝脏外科手术的开展,提高肝脏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除肝移植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包括非生物型人工肝和生物型人工肝。结合了功能性肝细胞的生物型人工肝装置可发挥肝脏解毒、合成、代谢等功能,并且可以部分替代人体肝脏功能。生物型人工肝研发的关键在于种子细胞的筛选和生物反应器的构建。具有良好特性种子细胞的生物人工肝对于肝衰竭的疗效已在一些临床前研究中得以体现,并且目前已启动了多个生物人工肝的临床研究。该文从种子细胞的来源、生物反应器结构分类和临床应用等不同方面,对目前生物型人工肝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萎缩增生复合征(atrophy-hypertrophy complex,AHC)是指肝组织萎缩和代偿性增生的一种临床病理特征,常见的病因有门静脉流入受阻、肝静脉流出受阻、胆道梗阻等。AHC常伴有区域性肝组织的解剖、病理、代谢功能的改变,包括肝脏沿肝门轴的旋转、萎缩肝叶的纤维化和门管区小门静脉的狭窄或血栓形成等。肝萎缩-增生复合征萎缩肝组织仍具有部分代谢功能和生物转化功能,并可能对维持病变肝脏的正常肝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萎缩肝组织仍具有部分代谢功能和生物转化功能,对萎缩肝组织的代谢分区和代谢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AHC的文献,探讨AHC的病因、病理变化及萎缩肝组织的代谢功能分化特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肝康对实验性中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仁彬  贾建生 《蛇志》1993,5(3):45-48
肝康对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肝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降低SGPT、BSP 滞留量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死亡率.此外,肝康还能减少慢性肝损害大鼠的肝纤维组织形成和脂肪交性,提高血浆白蛋白和降低球蛋白的含量,增强肝脏 BSP 排泄功能及降低肝硬化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由持续性损伤修复反应引起的,导致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进一步引发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异常改变的一种病理过程.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在去除损伤因素后是可以逆转的.肝星状细胞作为主要的效应细胞,合成和分泌各种胶原和细胞外基质,一直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最近的研究发现,巨噬细胞作为主要的调节细胞,能同时调节肝星状细胞的功能和基质胶原的降解,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而在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促使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凋亡和纤维胶原的降解,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亚群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逆转中具有双向调控作用,但是对于动物模型体内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巨噬细胞亚群的分类.本文对巨噬细胞亚群的分类研究做一个全面的综述,对肝脏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中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3'-MeDAB誘发的肝癌組織中,G-6-PD、6-PGD、二肽酶的活性都較正常肝高,而另一些酶如GDH、GMA、OCT、TP、TD、TTA的活性則較正常肝低或甚至測不出来。大多数酶活性都在癌前期即有明显的变化,其变化情况多趋向于癌的特征,如肝癌組織中活性較高的酶,在引癌过程中其活性較对照組有升高趋势,如G-6-PD、6-PGD、二肽酶(以甘氨酰甘氨酸为底物);肝癌組織中活性降低的酶,在引癌过程中其活性有降低趋势,如GDH、GMA、OCT。但以丙氨酰甘氨酸为底物的二肽酶活性的变化則与对照組基本相似。癌前期TP及TTA活性較对照組都无明显差异。肝癌組織中GSSGR活性与正常肝相似,但在引癌过程中(4—13周)則有升高趋势。苏氨酸去水酶受基础食料中营养因素的影响較大,癌前期看不出3'-MeDAB对它的影响。非致癌物,2-MeDAB,除了使GDH活性升高外,对上述其他酶活性都无明显的影响。肝癌綫粒体內GMA和GDH比活性都較对照組及正常肝綫粒体为低。癌前期肝綫粒体GMA比活性較对照組显著降低,而GDH比活性則无明显改变。根据本实驗及其他实驗室結果,我們认为:3'-MeDAB所引起的肝脏酶活性变化,可能是由于它在肝內进行代謝引起G-6-P旁路代謝的活跃,以及3'-MeDAB代謝产物通过各种不同机制对酶的影响所致。这些酶活性的变化可能导致肝細胞的异常生长和异常分化因而形成肝癌(图12)。非致癌物,2-MeDAB,可能与3'-MeDAB的代謝途径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影响,而3'-MeDAB所产生的特殊影响則可能与其致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解剖Glisson鞘区域血流阻断肝脏肿瘤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00年6月-2013年6月对40例肝脏肿瘤患者施行的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将手术分为不解剖Glisson鞘区域血流阻断切肝组(A组)20例和第一肝门入肝血流阻断切肝组(B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其他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A组也明显优于B组。结论:不解剖Glisson鞘区域血流阻断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止术中由门静脉介导的癌细胞肝内扩散,是一种合理的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外胆管是肝脏胆管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胆囊、胆总管等组织。近年来研究发现肝外胆管组织中存在一群具有干性特征的细胞。这群细胞在体外可以扩增培养,形成类器官结构,改变培养条件可以使胆管上皮干性细胞分化为具有一定功能的肝细胞、胆管细胞以及胰腺β样细胞等。将分化后的功能细胞分别植入肝脏受损、胆管缺陷、胰腺受损的模型小鼠中,功能细胞可以修复模型小鼠受损的肝脏或胆管,分化后的功能细胞甚至可以在胰腺受损的模型小鼠中分泌胰岛素。该文描述了肝外胆管组织的发育过程,阐明了干细胞的定位分布与具体特征,介绍了肝外胆管组织干细胞治疗疾病的相关应用,为后续研究启发思路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肝脏是体内最重要、最复杂的器官之一,是机体物质代谢的核心,具有生物分化和免疫等重要功能;同时,肝脏也是一个极易受损伤的器官,病毒、肿瘤等会导致肝脏功能的缺损甚至累及生命;而随着肝移植技术的发展,肝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新方法。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能力,特别是具有向肝脏干细胞、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因而干细胞有望成为肝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来源。因此,本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定向诱导肝细胞的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前景等几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编委推荐     
《遗传》2024,(4):263-265
<正>Cell |首创新药MKK4抑制剂可增强肝再生能力并预防肝衰竭尽管正常肝脏有巨大的再生潜力,因肝病死亡的病例却日益增长。急、慢性肝病以及扩大肝切除手术会改变肝脏的微环境,降低其再生能力,导致正常的肝细胞增殖无法补偿过度的肝细胞死亡,继而引发肝功能丧失及肝衰竭。由于缺乏恢复肝再生的手段,肝移植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曾經有許多学者研究过甲状腺激素对组織蛋白质代謝所起的作用,但沒有获得一致的結果。同位素示踪法对研究甲状腺激素在氮代謝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Karp等发現,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大鼠,氘水参入肝蛋白质的速率增高;而在硫尿嘧啶的影响下,这种速率比正常动物稍低。Dutoit用肝切片,Sokoloff等用肝勻浆都得到类似的結果。等用甲基硫尿嘧啶引起大鼠甲状腺功能不足,发現S~(35)-蛋氨酸参入組織蛋白质的速率下降。Schwartz以I~(131)标記的清蛋白注入粘液性水肿病人,观察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后处理功能的完善,肝灌注成像以研究组织、器官血流动力学变化已成为影像界关注的热点,然而CT灌注成像在肝脏等实质性器官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肝脏具有双重血供,在各种病理生理情况下,肝脏动静脉之间及门静脉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发生着复杂的变化。CT被认为是诊断肝脏病变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CT灌注成像能反映组织器官微循环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快速、准确、无创的功能成像方法。肝脏灌注CT检查可以同时获得形态和功能两方面的信息,使我们有可能早于形态学变化之前发现肝脏病变,有助于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并能评价各种治疗手段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本文针对全肝灌注CT扫描在临床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丽珠肠乐对老年人心源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心功能不全时 ,肝脏由于长期处于瘀血状态 ,致使肝细胞缺氧和坏死 ,结果导致慢性肝功能损害甚至心源性肝硬化。本文通过对 2 2例由于各种心脏疾患所致心源性肝硬化的患者用丽珠肠乐胶囊治疗前后肝功能多项指标的观察 ,发现丽珠肠乐对心源性肝硬化时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有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组 2 2例均为自 97年 5月至 1 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各种心脏疾患所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 (心功能不全持续 6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心功能不全 ) ,并同时具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肝脏不缩小但硬度增加 ;血清蛋白呈…  相似文献   

16.
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微环境,各个脏器之间是否正常运作具有紧密的关联。已知心力衰竭可以引起肝功能障碍,那么肝脏疾病是否对心功能也有影响并不明确。肝脏纤维化是目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为肝硬化必经之阶段,而β肾上腺素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的功能改变与纤维化密切相关,且巨噬细胞在脏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知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以通过作用于机体免疫细胞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发挥作用,进而引起相应脏器的免疫功能紊乱,并最终诱导纤维化的发生。本文对肝功能障碍和心功能损伤的关系,β肾上腺素受体过度激活在肝损伤和心功能障碍中的影响,以及巨噬细胞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肝纤维化不但破坏肝脏结构,还能损害肝脏功能,和许多慢性肝疾病密切相关。肝细胞是维持肝内代谢平衡的关键,但是肝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一直不甚清楚。在肝细胞行使功能的过程中,肝脏内广泛存在的转录因子HNF1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表明HNF1α对肝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近期Cell Research发表的第二军医大学谢渭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显示,HNF1α的表达能够显著抑制人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长爪沙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建立及辛伐他汀的影响。方法在饲喂长爪沙鼠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不同浓度辛伐他汀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通过观察肝脏颜色,测量体重、肝重、TC、LDL-C及HDL-C等血脂和肝功能指标判断高脂饲料和辛伐他汀对血脂和肝脏功能的影响。结果动物体重、肝重和肝脏指数没有显著变化。高脂饲料能够促进脂肪在肝脏的沉积,但是对AST和ALT等肝脏功能指标影响不显著;辛伐他汀能够有效抑制TC、LDL-C、HDL-C、TBA和GLU的升高,但对其他指标影响不明显。结论高脂饲料能够快速建立长爪沙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辛伐他汀能够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从而有效抑制血浆胆固醇(TC)、LDL-C和HDL-C的升高。结果表明,特殊的反馈调节机制导致长爪沙鼠无法在大量摄入胆固醇时终止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长爪沙鼠特殊的反馈调节机制可能是易发高胆固醇血症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致急性肝衰竭后肝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1例DMF中毒性急性肝衰竭患者,在人工肝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后肝功能持续得不到恢复时,采取患者骨髓,分离、培养制备BM-MSCs,经肝动脉介入输注到患者肝内,观察其临床表现、肝功生化、凝血、肝脏影像学、肝组织病理学等改变及BM-MSCs近期不良反应和远期的安全性。 结果BM-MSCs治疗后,患者持续不见好转的肝功生化指标开始改善,凝血功能恢复速度加快,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逐渐恢复到40%以上,上腹部CT见肝脏再生结节较前增大,Child-Pugh分级由C级转为A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由21分降到7分;干细胞输注早期未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8周后再生结节穿刺活检其病理特征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胆汁淤积与再生并存。随访3年患者肝功生化正常、肝硬化结节影像学观察无明显变化,未发生癌变。 结论BM-MSCs肝动脉介入治疗对DMF中毒致急性肝衰竭肝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近期无明显不良反应,中远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且能无限增殖的间质细胞,在肝脏疾病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方法,随着脂肪性供肝等边缘性供肝的增加,如何使边缘性供肝更好的发挥功能,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研究BMSC对脂肪性供肝肝移植术后肝脏功能恢复的影响将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