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稻雌性不育材料FS-1胚囊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雌性不育材料FS-1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技术对FS-1及其亲本藤坂5号幼穗发育中期的胚囊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亲本的胚囊都能正常发育分化,成为功能健全的雌配子体,而FS-1的胚囊却普通发生败育,在胚囊原来的区域充满了胚囊残迹和解体的珠心细胞。(2)败育基本上发生在功能大孢子发生期,近合点端的大孢子和珠孔端的三个大孢子都发生解体,实验中未发现二核,四核或八核的败育胚囊,我们初步认为,FS-1胚囊败育发生在功能大孢发生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普通栽培稻不同品种类型间杂种小穗败育的细胞学基础及雌性败育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引起杂种小穗败育的原因有胚囊败育、花粉败育、开花时花药不开裂和雌雄异熟。其中胚囊败育而丧失受精能力是引起低结实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开花时花药不开裂和雌雄异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雌雄性细胞时间和空间的隔离屏障。(2)杂种植株的所有大孢子母细胞都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大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靠近合点端的功能大孢子分化形成胚囊的早期,有的功能大孢子在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前便萎缩解体,多数走向败育的功能大孢子能完成一次或二次有丝分裂,形成二核或四核败育胚囊。败育的共同特征是无液泡的分化,细胞质少或退化,在败育胚囊残迹部位,解体的珠心细胞和萎缩的胚囊残渍混杂垛叠。已受精的杂种子房没有观察到胚及胚乳发育的异常。籼粳杂种胚囊败育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对水稻(OryzasativaL.)早发生胚PDER(pre-developedembryoofrice)品系的特点和细胞胚胎学研究表明,PDER是二倍体植物2n=24,约有50%胚囊的卵细胞未经受精能自行发育形成胚,成熟种子的萌发和生长速度较常规正常水稻快。PDER的大孢子母细胞经有丝分裂产生未减数的胚囊,即无融合生殖中的二倍体孢子生殖类型。在胚囊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有如下几个特点:(1)孢原细胞至大孢子母细胞分裂前的过渡期持续时间较长,孢原细胞和大孢子母细胞的细胞质比周围的珠心细胞质稀淡。(2)大孢子母细胞经二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直线排列的三个细胞(三分体),珠孔端的两个解体,合点端的一个发育为功能细胞,有少数胚囊的三个细胞全部解体形成败育胚囊。(3)功能细胞经三次连续核分裂形成具八核七个细胞的成熟胚囊,它的结构与常规正常水稻基本相同,但助细胞呈长形而没有回抱着卵细胞。  相似文献   

4.
水蔗草兼性无融合生殖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水蔗草 (ApludamuticaL .)的生殖方式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水蔗草进行兼性无融合生殖。胚囊发育分为两种类型 ,即有性生殖的蓼型和无孢子生殖的大黍型。无融合生殖胚囊频率为 6 0 .74%。在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至四分体后 ,珠孔端的 3个大孢子解体。合点端的大孢子未解体时 ,邻近大孢子的 1个珠心细胞开始特化 ,形成无融合生殖的原始细胞 ,由该原始细胞发育形成有 1个卵细胞、1个助细胞和 2个极核的四核胚囊。  相似文献   

5.
对水蔗草(Apluda mutica L.)的生殖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蔗草进行兼性无融合生殖.胚囊发育分为两种类型,即有性生殖的蓼型和无孢子生殖的大黍型.无融合生殖胚囊频率为60.74%.在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至四分体后,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解体.合点端的大孢子未解体时,邻近大孢子的1个珠心细胞开始特化,形成无融合生殖的原始细胞,由该原始细胞发育形成有1个卵细胞、1个助细胞和2个极核的四核胚囊.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的大孢子及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利用扫描电镜对孝顺竹的雌蕊形态以及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孝顺竹雌蕊单子房,1室,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是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为线性,位于珠孔端的1个大孢子分化成为功能大孢子,然后由功能大孢子依次经历二核、四核、最终形成1卵细胞2助细胞2极核3反足细胞的成熟胚囊。此外,孝顺竹为雌雄同熟类型,根据雌、雄蕊发育的对应关系,从雄蕊形态可估测雌配子体发育阶段。有少数雌蕊出现败育现象,可能是孝顺竹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的大孢子及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利用扫描电镜对孝顺竹的雌蕊形态以及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孝顺竹雌蕊单子房,1室,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是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为线性,位于珠孔端的1个大孢子分化成为功能大孢子,然后由功能大孢子依次经历二核、四核、最终形成1卵细胞2助细胞2极核3反足细胞的成熟胚囊。此外,孝顺竹为雌雄同熟类型,根据雌、雄蕊发育的对应关系,从雄蕊形态可估测雌配子体发育阶段。有少数雌蕊出现败育现象,可能是孝顺竹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五唇兰大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唇兰(Doritis pulcherrima Lind l.)大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前呈长圆形,细胞核偏向珠孔端,细胞呈现极性分化。大孢子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二分体。随后,二分体珠孔端的一个细胞退化,合点端的一个细胞体积增大成为功能大孢子。功能大孢子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二核胚囊。这一过程属于双孢子葱型胚囊的大孢子发生类型。珠孔端的二分体细胞(大孢子)在退化过程中质膜保持完好,液泡数量增多,染色质高度凝集,具有细胞程序死亡的部分特征。功能大孢子的细胞器和染色质分布均匀。功能大孢子合点端的细胞壁上有发达的胞间连丝,二核胚囊期胞间连丝消失。在功能大孢子靠近合点端一侧有吞噬结构,其内含有结构模糊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白桦雌配子体的形成与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年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雌花序为材料,研究了白桦的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形成和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直线排列的4个大孢子,其中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大孢子进行3次有丝分裂,形成八核胚囊,8个核迅速细胞化,最终发育为成熟胚囊.胚囊发育类型为单孢子蓼型胚囊;2)胚的发育经过原胚、球形胚、心形胚和鱼雷胚等阶段发育为成熟胚;胚柄在球形胚时期最发达,但胚柄短小,只由3个扁平细胞组成,之后逐渐退化.本文同时对雌花的结构和发育特点在桦木科各属中的异同、白桦胚胎发生类型及胚胎发育进程的同步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刘雪梅  杨传平 《植物学报》2005,22(2):147-152
以20年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雌花序为材料, 研究了白桦的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形成和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直线排列的4个大孢子, 其中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退化, 合点端的大孢子进行3次有丝分裂, 形成八核胚囊, 8个核迅速细胞化, 最终发育为成熟胚囊。胚囊发育类型为单孢子蓼型胚囊; 2)胚的发育经过原胚、球形胚、心形胚和鱼雷胚等阶段发育为成熟胚; 胚柄在球形胚时期最发达, 但胚柄短小, 只由3个扁平细胞组成, 之后逐渐退化。本文同时对雌花的结构和发育特点在桦木科各属中的异同、白桦胚胎发生类型及胚胎发育进程的同步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籼粳稻亚种间杂交是获得强优势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主要存在如何克服杂种F_1结实率低的问题。影响F_1结实率的因素是很复杂的,部分胚囊败育而丧失授精能力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因此阐明籼粳杂种雌配子体败育的机理,成了当前籼粳亚种杂交优势利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对籼粳杂种雌配子体败育的细胞学研究特别是超微结构方面的研究不多。Oka和Doida观察到败育发生在大  相似文献   

12.
水稻胚囊壁的形成与发育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透射电镜对水稻(Oryza sativa L.)功能大孢子形成开始至胚囊成熟期间胚囊壁的形成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水稻胚囊壁是在原有功能大孢子壁的基础上,通过与其周围退化珠心细胞留下的壁相叠合,使壁加厚。功能大孢子近合点端壁存在胞间连丝,其中个别胞间连丝可保留到八核胚囊。胚囊壁上内突最早于四核胚囊近珠孔端发生。八核胚囊形成后,内突的发育在胚囊不同的细胞中表现不同,其中以中央细胞最具特点,表现为先在中央细胞与珠心相接的近珠孔端和近合点端两个区域的胚囊壁上形成,以后近珠孔端胚囊壁上的内突大量增加,而近合点端的却增加不明显,中部胚囊壁上的内突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到胚囊成熟时,近珠孔端胚囊壁上内突的分布密度最大,中部次之,近合点端的最小,三个区域上内突的形态各异。反足细胞与珠心相接的胚囊壁上内突的形成时间较早,但以后的发育却相对缓慢,数量增加不明显。2个助细胞交界处胚囊壁上的丝状器在胚囊未明显膨大时已形成。卵细胞除在与助细胞交界处的壁外,其它部位不形成明显的内突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去雄套袋、花粉活性与花粉管萌发观测等交配系统实验,辅以染色体分析、胚囊发育观察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对丹东蒲公英(Taraxacum antungense)生殖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去雄套袋情况下,结籽率高达96%,由此证明交配系统具有极高的无融合发生率;自花授粉不能萌发,花粉活性仅为20.6%,异花授粉虽可萌发,但生长缓慢,花粉在到达子房前,花粉管已停止生长并消失;二分体时期,合子端大孢子发育为功能性大孢子,珠孔端大孢子退化消失,经蓼型发育,形成7细胞8核,卵细胞继续发育形成原胚,中央细胞形成胚乳,其它细胞退化消失,花未开放前,已形成球形胚。此外,丹东蒲公英为三倍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丹东蒲公英为专性无融合生殖,胚乳自主发育。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丹东蒲公英具专性无融合生殖特性。  相似文献   

14.
普通栽培稻籼粳亚种间杂种结实率低是开展亚种间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这一障碍是杂种花粉和胚囊的不育性引起的。不育性曾经认为是两者染色体在结构上存在微小的差异所致,但F_1植株减数分  相似文献   

15.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microtubule distribution and organization during megagametogenesis in the embryo sac of rice (Oryza sativa L. cv. IR36) were re-examined using a modified polyethylene glycol sectioning technique before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of microtubules. In the sectioned materials the pattern of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microtubule cytoskeleton were quite well preserved. Fine details of the patterns of structural changes and re-organization of the microtubule cytoskeleton in the major stages of development during embryo sac megagametogenesis (viz. functional megaspore, uni-nucleate, 2-nucleate, 4-nucleate, 8-nucleate and mature stage) could be clearly observed and easily followed. Some new organizational patterns of microtubule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bable movement and positioning of the polar nuclei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16.
用PEG包埋切片法及荧光抗体标记技术对水稻 (OryzasativaL .)雌配子体发生过程中微管骨架的变化进一步研究。经PEG包埋切片技术处理的胚囊内的微管结构能够保持得比较完整 ,特别是在一些较大和成熟的胚囊内 ,效果更佳 ,微管清晰度高。对雌配子体发生过程中的一些主要时期的微管结构变化作了详尽描述和分析 (包括 :单核、二核、四核、八核和成熟胚囊时期 )。发现了一些新的微管结构 ,如在中央细胞中有纵向微管 ,这些微管在两个极核移至中央部位时存在 ,之后当极核移至靠近卵细胞时便消失 ,显示中央细胞纵向微管与极核的移动和定位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Aiton)BI.)胚囊发育过程中功能大孢子、二核胚囊、四核胚囊、成熟胚囊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捕捉到了功能大孢子的三个阶段、成熟胚囊的两个阶段,进一步积累了鹤顶兰生殖生物学研究的基础资料.在功能大孢子、四核胚囊时期的合点端壁上可观察到胞间连丝,与体细胞间有物质及信息的交换,胚囊发育并非处于完全“隔离”状态.功能大孢子早期可见明显大液泡,随后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时大液泡消失,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之间可见大量体积较小的液泡,成熟胚囊前期助细胞及卵细胞内也可见明显液泡,但当助细胞解体时,卵细胞内的大液泡也消失,液泡形态的变化可能是细胞生理状态发生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