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其中"科学是创造性的工作"是科学本质的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认识到创造性的"主观能动性",又要认识到科学的创造性是建立在实验观察基础上的理论与假设,并需要经过实证检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创造性的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为切入点,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开放性实验教学设计,让学生体会"科学是创造性工作"这一概念中所蕴含的主观能动性、条件制约性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严谨性,从而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学习,为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2.
作为科学本质观的组成要素之一,使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而改变"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建议之一。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可使用科学史和科学探究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体会科学知识的暂时性、发展性及其内在原因,促使学生建立更成熟的科学本质观,更好地进行科学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强调,科学本质观对于目标的达成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其中,理解科学会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科学本质对生物学教学提出的建议之一。在科学发展历程中,社会文化与科学密切交织,互相影响,同时也改变着生物学课程教育的发展轨迹。通过融入科学史教学、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讨论,以及在课程中融入技术与工程学等方法,教师可帮助学生明确社会文化对科学的影响作用,进而更好地理解科学本质,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4.
模式是事物表现的一般方式,它广泛存在于重复、稳定出现的现象中,能够预测现象的变化并作为证据支持因果关系。利用符号、图形、图表、数学关系式等工具有助于人们识别分类、分布、循环、变量间的关系等类型的模式。在科学研究中,模式起到了连接观察事实与构建解释模型的关键作用。受此启发,教师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基于对具体事实和数据的观察,外显化地讨论和分析其中的模式,进而建立对抽象概念的解释,并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实现简单模式到复杂模式的进阶。  相似文献   

5.
说真的。在中学教了数十年的生物科学课程,一直都没有关注科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些年参与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渐渐地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生物科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科学教育自然应揭示并使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中就有提及,例如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在“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叙述中,就有“理解科学的本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通过分析科学家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探究方法及探究结果,结合当前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重视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多样化设计、发挥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模型表征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成果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细胞工程”是选修部分的教学重点,其中涉及到众多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为了提高其教学效果,建议从加强必修和选修的融合、用好教材的精彩栏目、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辨析容易混淆的概念组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中的重要目标,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梳理近20年来科学教育中科学本质的理论发展,关注科学本质教育研究的新趋势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学生在校本课程《洋葱和泡菜》中关于蔬菜表面农药残留测定的学习实践成果,以及由此引发的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10.
钟扬 《生命世界》2009,(11):14-17
自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一书以来,“进化”已逐渐成为生物学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随着科学界对生物进化现象的认识逐渐深入,人们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和提高。从魏斯曼等人提出“新达尔文主义:到摩尔根等人以“粒子遗传”替代“融合遗传”的概念以及费希尔、霍尔丹和赖特等人创立群体遗传学,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科学的本质,逐渐认识到科学范式的转化不仅是科学知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的变化,善于用发展、动态的眼光看待科学;对科学史的教学,采用HPS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有助于科学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深刻挖掘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技能教育资源,通过“模块教学中渗透、实验教学中体验、科学史教学中感悟、概念教学中凸显、问题解决中演练和总结反思中领悟”等途径,实现科学探究技能教育由“单一隐性”逐步向“显性一隐性”结合的方式发展,进而达成科学探究技能教育“显性为主、隐性为辅”的教育愿景,从而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落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3.
从实验背景、科学方法等方面对“测交实验”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背景可以较好地让学生从发展的角度认识科学的本质:演绎推理的学习及训练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科学教科书中科学素养的评价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美国为实现“2061计划”,以“科学素养”为目标对科学教科书进行评价的历史背景、评价内容和成果。提出了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中,应提高对教科书评价的重视,以“科学素养”为主要的评价目标,设计有效、完善、简便的评价工具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5.
以酶作用的"过渡态假说"为核心主线,通过基于材料的探究和基于实验的探究策略引发学生对"酶作用机理"一节的生物学科本质进行探索,并利用所学习的内容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教学设计凸显新课程标准对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尝试利用4级学业水平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16.
蒋德仁 《生命世界》2009,(4):99-100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编排了“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节内容。教材编写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中心,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结构层次为线索展开,主要内容有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DNA的复制"所蕴含的科学史是提高科学素养的较好素材,恰当运用,可以使学生从实验分析、逻辑推理、探究能力、科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就相关科学史材料的选择、提炼、转化、教学建议等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进行阐释,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稳定与变化是帮助学生开展跨学科实践、理解学科间联系的重要跨学科概念,它揭示了人们在探究、阐释、控制和改造自然界时关注的重点。稳定与变化是系统的2种发展状态,二者与尺度概念密切相关,同一现象的稳定状态与发生的变化在不同尺度间可能存在着关联。在观察的尺度上,稳定与变化的发生受到外界环境条件与内部运行机制的影响。研究保持稳定的条件与引起变化的因素对理解生命个体与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指导人们开展生产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落实稳定与变化概念的教学时,需搭配不同的生物学概念与探究实践,并注意概念的外显化,从而提高学生对该概念的熟悉程度,加深他们的理解,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相似文献   

19.
(一)减数分裂与细胞学、遗传学的关系现行《生物》课本中“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成熟”一节教材是全书中重要的一节,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经过连续两次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使性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性细胞再经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合子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亲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从而使亲子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保持相对稳定。减数分裂的前期I,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生了一系列特殊的变化——同源染色体联会、交叉互换和分离。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彼此分离,以后随机地分配到二个子细胞中去;异源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
选择多种植物及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作为材料,设计并实施2种类型模拟酸雨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发现实验效果较好的实验材料,拓展实验设计思路,为教学实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