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血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压波动对于靶器官的损伤较高血压本身更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疾病。近年来,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与血压波动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血压波动性可造成内膜损伤和中膜层退行性变,从而在局部影响主动脉夹层的发生;还可通过免疫反应,炎性变化等全身因素造成主动脉夹层的发生。血压波动性在已发生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中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介绍血压波动性的分类和测量方法,以及对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进行主动脉夹层与血压波动性的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Fan SG  Wu J  Lv A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4):339-346
机体在不同条件下维持动脉血压恒定的机理是不相同的。目前认为,长时程或慢性血压调节的关键器官是肾脏,这种调节与机体的水盐平衡有密切的关系。动脉血压的升高可以导致肾脏排尿量(或排钠量)的升高,即动脉血压与肾脏的排尿量(或排钠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称之为“压力-利尿作用”。当血容量升高时,通过肾脏的压力-利尿作用,可以排出过多的容量,维持动脉血压的恒定。只有在肾脏功能受到损伤的条件下,高血容量才可能引起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除了血压水平的高低以外,血压波动也是造成人体靶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以老年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观察血压波动(BPV)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选用1461名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对象分为:非颈动脉斑块组和颈动脉斑块组,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中收缩压(SBP)、舒张N(DBP)的数据,用”个体血压波动法”测定每个患者的血压波动,分析探讨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①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24小时收缩期血压波动(SBPV)密切相关(8-3±2.1mmHgVS7.9士2.0mmHg;P〈0.001),其中与白昼(6:00.22:00)SBPV有关(8.1±2.1mmHgVS7.7土2.1mmHg:P〈0.001),而与夜间(22:00-6:00)SBPV关系不明显(8,9±3.8mmHgVS8,6±3.7mmHg;P〉0.05)。②与24小时舒张期血压波动(DBPV)有关(5.6±1.4mmHgVS5.4±1.4mmHg;P〈0.05),其中与白昼(6:00.22:00)舒张期血压波动有关(5.4±1.4mmHgVS5.2士1.4mmHg;P〈0.05),而与夜间舒张期血压波动无关(6.2±2.7mmHgVS5.9±2.5mmHg;P〉0.05)。结论:在老年男性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波动均有关系,主要表现在白昼血压波动。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1):2201-2204
<正>《国际心脏病杂志》:血压波动是脑卒中发生的"元凶"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余金明团队通过大样本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相关研究已发表于《国际心脏病杂志》。血压变异性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既往对血压波动与脑卒中的相关研究多侧重于对血压的短期监测,监测对象较少,观察时间较短,结果偶然性较大,无法真实反应现实中的高血压人群血压波动情况及其对卒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平均动脉压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都要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波动。为能准确地计算某器官组织的血流量,表示出心脏收缩射血所提供的推动血液流动的压力,人们常常引用平均动脉血压这个术语。所谓平均动脉血压,就是指心脏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给予动脉内血液的平均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心脏手术围术期高血糖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已经得到大量研究,高血糖与术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但是对于围术期血糖水平的波动与术后肾损伤的研究甚少。本文概述了心脏手术围术期血糖水平波动对术后肾功能损伤的影响,简要分析其损伤机制。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以增加围术期血糖水平的波动,对多项围术期高血糖是否增加术后肾功能损伤的研究争议分析发现,围术期血糖水平的波动对术后肾损伤的发生起到潜在作用,其损伤机制主要在于引起氧化应激和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相信围术期血糖水平的波动对术后肾功能损伤的影响的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降低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H2S是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在治疗疾病方面有很大应用前景。肾脏是人体重要器官,具有诸多生理功能。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可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衰竭,本文就H2S在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胚胎干细胞系的获得为细胞和器官损伤及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治疗用细胞和受体病人之间免疫不相容问题妨碍了干细胞临床应用.近年来对分化细胞重编程研究使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多能性干细胞,这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对获得多能性干细胞所涉及的机制以及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Shan ZZ  Dai SM  Fang F  Su DF 《生理学报》2003,55(1):75-78
既往的研究表明,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BR)功能下降在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中起独立作用。为进一步研究ABR功能下降致器官损伤的可能机制,实验采用去窦弓神经(SAD)大鼠作为ABR受损的动物模型,分别测定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SAD及对照的假手术组大鼠24h动脉血压、心率、血压波动性(BPV)及心率波动性(HRV)。并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心脏和肾脏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发现,SAD术后1周大鼠的24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术后18周的慢性期SAD大鼠。SAD术后18周,24h平均SBP、DBP及HR与假手术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24h收缩压波动性(SBPV)和舒张压波动性(DB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SAD大鼠术后1周的血浆、心脏和肾脏组织的AngⅡ含量及术后18周的血浆AngⅡ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术后慢性期(18周),SAD大鼠的心肌及肾组织AngⅡ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在术后18周时,接受慢性应激刺激的SAD大鼠,其血浆、心肌及肾组织中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同处应激状态下的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及未接受应激刺激的SAD大鼠。这些结果表明,SAD术后急性期血压增高,但在慢性期平均血压并无增高,仅BPV增高;慢性期心、肾组织内AngⅡ的分泌增加。在慢性期接受应激可致AngⅡ过度分泌,上述结果提示,BPV增高和心、肾组织AngⅡ含量升高与SAD大鼠发生心脏、肾脏等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4—2011年东方白鹳越冬种群动态,探讨了其种群动态与气候和水位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84—2011年,保护区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平均为(1296±177)只,种群年间波动较大,但总体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动态与鄱阳湖年最低水位、10月份平均水位、12月份平均水位存在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冬季水位增加导致东方白鹳栖息地面积减小和人类干扰强度增大有关;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与越冬期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东方白鹳主要在11月份到达鄱阳湖,此时适宜的温度可能有利于提高东方白鹳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迅速补充能量,并降低体温调节所需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相似文献   

11.
机体急进高原时,随着海拔增高氧分压不断降低,出现低氧反应,导致机体各个器官出现严重的损伤和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肠道是连接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最大的通道,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可以阻挡外界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侵袭。在急进高原缺氧环境下肠道损伤尤为明显,可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机体出现明显的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厌食等,严重者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急进高原缺氧环境下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具体机制仍未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Toll样受体及缺氧诱导因子相关,同时Toll样受体4与缺氧诱导因子-lα被认为是炎症和缺氧最主要的信号因子,两者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研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将急进高原缺氧环境下Toll样受体4与缺氧诱导因子-lα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肾脏是人体血流量丰富,耗氧量最大的主要脏器之一。药物主要是帮助机体对抗疾病,同时药物也可以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由于大部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肾脏排出体外,大大增加了药物对肾功能损伤的机率。因此,研究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并弄清药物所导致的肾损伤的作用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开发新药和临床合理用药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引起肾损伤药物和引起损伤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期血压波动的状况,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其对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从江苏省人民医院选取于2018年4月~2021年7月期间接受治疗的210例MHD患者。将患者根据△收缩压(SBP)的绝对值大小,分为血压低波动组(84例,△SBP的绝对值大小<10 mmHg)和血压高波动组(126例,△SBP的绝对值大小≥10 mmHg)。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MHD患者血压波动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门诊复查或电话的形式随访1年,统计两组预后情况。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MHD患者透析期血压波动与透析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磷(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尿素清除指数(Kt/V)、超滤量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透析龄越长、iPTH升高、Kt/V下降、P升高、BMI升高是导致MHD患者透析期血压波动的危险因素,ALB上升为保护因素(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死亡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HD患者透析期血压波动受到透析龄、iPTH、Kt/V、P、ALB、BMI变化的影响,MHD患者透析期血压波动均会导致患者发生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4.
陈喆  田振振  宋银宏 《微生物学报》2023,63(9):3374-3385
胸腺是负责T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除了增龄性胸腺衰退,临床放疗及化疗、感染及肿瘤等因素也是导致胸腺变化的重要原因,胸腺变化包括胸腺结构,胸腺细胞数量与组成以及胸腺功能的变化。本文着重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胸腺变化及其相应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减轻感染引起的胸腺损伤的策略进行小结,以期为预防或逆转感染引起的胸腺损伤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不同并发症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不同并发症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取123例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根据合并不同的并发症分为四组,即单纯高血压(EH)组、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EH-AF)组、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EH-LI)组和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EH-LVH)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结果:合并有各种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3级高血压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其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异常均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与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比较,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异常均升高。结论: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异常与高血压并发症密切相关;高血压病合并不同并发症,其动态血压参数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自1978年以来,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的应用愈加广泛,其安全性也一直备受关注,人们对通过ART受孕出生的后代的健康和发育提出了担忧。目前大多数研究发现ART后代血压高于自然妊娠后代。既往文献报道ART后代血压升高可能与不良的围产期结局如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盘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增加,器官结构功能的改变以及后代表观遗传的改变有关,且ART后代青少年血压升高导致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该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从ART后代远期血压变化、影响因素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组织纤维化是一种慢性疾病,多发于肝、肺、心脏、肾脏等部位,全球有 1/3 的人死于组织纤维化以及由其产生的器官衰竭。当组 织受到损伤后,损伤部位发生一系列细胞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发生组织纤维化。纤维化治疗的策略和药物开发围绕着抑 制纤维化过程中关键细胞通路和蛋白的分泌而展开。在药物开发过程中,多肽药物因其高效性、毒副作用低,可以根据治疗目的进行针对 性设计,成为研究人员进行抗纤维化药物开发的良好选择,现已有部分药物进入临床研究。综述抗纤维化治疗中的多肽药物及其治疗的机制, 为其他相关药物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器官移植、溶栓治疗、冠脉血管成形等治疗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尚没有理想的治疗药物。肌肽(carnosine)在体内具有抗氧化、保护膜完整性、鏊合金属离子、质子缓冲、调节巨噬细胞功能等作用,能有效地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细胞损伤及IRI导致的脑、心、肾等器官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因此,肌肽被认为是具有前景的抗IRI药物,值得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主要是由于机体内的铁超载,导致循环中游离铁的含量过高;过多的游离铁沉积于机体组织器官细胞内,通过生成羟基自由基加速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促进细胞线粒体破坏等方式对机体组织器官造成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躯体疾病.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可损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假性高血压(Pseudohypertension,PHT)是指普通袖带测压法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穿刺直接测得的血压值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原因。已有研究表明,假性高血压在老年人、动脉硬化、肾功不全及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多见。目前国内外有限的研究显示假性高血压发病率1.7%-50%。在临床治疗中如不能准确识别假性高血压而对患者行过度降压治疗,将会造成严重的灌注不足事件如中风,甚至死亡。因此,假性高血压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其诊断标准、产生机制、流行病学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