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省藤属( Calamus L .) 属棕榈科(Palmae ) 省藤亚科(Calamoideae) , 是棕榈科中最大的属, 约有370种。中国是其天然分布的北缘, 共有37 种26 变种, 种数约占世界的10% , 有西南和东南两大分布中心;省藤属的天然分布地域性较强, 各地区特有种比例较高; 在区系上, 西南分布中心和中南半岛西部、南亚的省藤区系都有较强的联系, 东南分布中心与中南半岛东部的联系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3.
中国鹅绒藤属(萝藦科)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类历史、地理分布、实验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中国鹅绒藤属(萝藦科)植物的研究进展,并就该属植物分类、实验生物学、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秦岭藤属(Biondia Schltr.)是中国特有属,约13种,驼峰藤属(Merrillanthus Chun&Tsiang)是仅在我国与柬埔寨分布的单种属,目前两个属均被归并到白前属(Vincetoxicum Wolf),由于取样和系统发育分析尚存一些欠缺,因此其系统位置和归属尚需进一步确认。该文使用2个核糖体基因序列片段(ITS、ETS)、5个叶绿体基因序列片段(psbA-trnH、trnG、trnL、trnL-F、trnT-L),以及二者的合并数据,重建娃儿藤亚族(Tylophorinae)(包含属的模式秦岭藤[B.chinensis Schltr.=V.shaanxiense(Schltr.) Meve&Liede]与驼峰藤[M.hainanensis Chun&Tsiang=V.hainanense(Chun&Tsiang) Meve, H. H. Kong&Liede])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秦岭藤属与驼峰藤属均包含在白前属中,秦岭藤与青龙藤[B.henryi(Warb.) Tsiang&Li=V.henryi(Warb.... 相似文献
5.
巨苋藤(StilbanthusscadensHook.f.)是亚洲苋科植物中最大的种类并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单种属,云南文献中至今未见到该属种的可靠分布记载和图文资料,本文依据采自景东县无量山及潞西县勐夏乡的标本,确证该属种在云南的分布,并给予图文报道,而且指出W.J.Hooker在1879年发表本种时将其退化雄蕊描述并画为“画毛状”的图文错误,实际应用为“流苏状”,同时根据目前已有资料对其分布式样 相似文献
6.
中国清风藤属Sabia Colebr.(清风藤科)的订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云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1,9(1):45-48
归并了清风藤属5个名称,Sabia campanulata Wall.ex Roxb.var,kingiana Nayar et Majumder处理为S.campanulata Wall.ex Roxb。的异名,S.metcalfiana L.Chen处理为S.leptandra Hook.f.et Thoms.的异名,S.longruiensis X.X.Chen et D.R,Ling和S.swinhoei Hemsl.ex Forbes et Hemsl.ex FOrb.et Hemsl。的异名,S.nervosa Chun ex Y.F.Wu处理为S.coriacea Rehd.et Wils.的异名,订正了缅甸清风藤S.burmania L.chen在中国有分布的错误报道。 相似文献
7.
8.
9.
10.
凤尾蕨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弄清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报道了台湾凤尾蕨Pteris taiwanensis Ching ex Ching et S. H. Wu为中国大陆分布新记录,另外11种凤尾蕨属植物为省新记录,分别是海南凤尾蕨、指叶凤尾蕨、多羽凤尾蕨、大明凤尾蕨、细弱凤尾蕨、线羽凤尾蕨、栗柄凤尾蕨、单叶凤尾蕨、细羽凤尾蕨、三叉凤尾蕨和鸡冠凤尾蕨。并证实凤仪凤尾蕨Pteris dalhousiae Hook.没有分布至中国。 相似文献
11.
拟鞘丝藻属(Allocoleopsis)是于2021年成立的新属。研究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生物土壤结皮中成功分离到一株丝状蓝藻,通过以形态学、生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数据相结合的多相分析方法对藻株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类界定。形态学上,该藻株藻丝体为圆柱形,具无色透明的胶鞘,单个胶鞘可包裹多个藻丝体,顶端细胞为圆锥形、细长或圆形,与拟鞘丝藻属形态特征极其相似。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表明,该藻株与拟鞘丝藻属的物种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3%。基于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藻株与旧金山拟鞘丝藻形成支持度良好的进化分支,具有很高的步展值(100/100/1.00)。以上结果共同支持了研究分离的藻株属于模式种旧金山拟鞘丝藻Allocoleopsis franciscana,该属是中国首次发现的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地域辽阔,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164科928属3 103种。该文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及相关资料,报道了东北地区木本植物1个新记录属是黄连木属(Pistacia L.)(漆树科Anacardiaceae)和5个新记录种,分别是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野皂荚(Gleditsia microphylla)、东北忍冬(Lonicera elisae)、郁香忍冬(L.fragrantissima)、毛叶水栒子(Cotoneaster submultiflorus)。该文报道的新记录种凭证标本保存于大连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这些新记录木本植物的发现,对东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其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简要综述了我国安蛛科的研究现状,并描述了一种产自重庆洞穴的安蛛——Conculus lyugadinus Komatsu,1940,这是Conculus属在我国的首次报道.所有检视标本均保存在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SCUM). 相似文献
15.
16.
记述了中国蝶角蛉科1新纪录属原锯角蝶角蛉属Protacheron Weele,1908,描述了1新纪录种Protacheronphilippinensis和1新种Protacheron guangxiensis sp.nov..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首次发现了树矛茧蜂属(DendrosotinusTelenga,1941)在中国的分布,并记述了该属1新种———武夷树矛茧蜂(D.wuyi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8.
波利甲螨属Paulianacarus全世界过去已知12种,中国无记录.记述采自福建龙岩的中国新纪录该属及1新种,龙岩波利甲螨P.(P.)longyanensis sp.nov.;提议2新组合P.(M.)foliatus Mondal et Chakrabarti,comb.nov.和P.(M.)sarbias Coetzee,comb.nov.;编制了波利甲螨属2亚属12个种分种检索表;详细描述了新种的形态特征并绘制了整体特征图,比较了新种与其近似种P.(P.) simplisetosus Mahunka,1985的区别特征.研究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龙岩波利甲螨,新种P.(P.)longyanensis sp.nov.(图1 - 2) 浅褐色,筒形,体长842 (838 ~846) μm,体宽476 (473-477) μm.新种与P.(P.)simplisetosus Mahunka相似,主要区别特征如下:体表具网状结构;背板具有一些粗糙的不规则斑状结构;背部和腹部均无孔状结构;第1基节板具增生毛,基节板毛式为7-2-3-4.正模1头,福建龙岩,2009-01-20,胡展育采.副模2头,采集信息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源自采集地点龙岩. 相似文献
19.
波利甲螨属Paulianacarus全世界过去已知12种,中国无记录。记述采自福建龙岩的中国新纪录该属及1新种,龙岩波利甲螨P.(P.)longyanensis sp.nov.;提议2新组合P.(M.)foliatus Mondal et Chakrabarti,comb.nov.和P.(M.)sarbias Coetzee,comb.nov.;编制了波利甲螨属2亚属12个种分种检索表;详细描述了新种的形态特征并绘制了整体特征图,比较了新种与其近似种P.(P.)simplisetosus Mahunka,1985的区别特征。研究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龙岩波利甲螨,新种P.(P.)longyanensis sp.nov.(图1~2)浅褐色,筒形,体长842(838~846)μm,体宽476(473~477)μm。新种与P.(P.)simplisetosus M ahunka相似,主要区别特征如下:体表具网状结构;背板具有一些粗糙的不规则斑状结构;背部和腹部均无孔状结构;第1基节板具增生毛,基节板毛式为7-2-3-4。正模1头,福建龙岩,2009-01-20,胡展育采。副模2头,采集信息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源自采集地点龙岩。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采自江苏泗阳县网翅蝗科1新属——苏蝗属Suacris gen.nov.及1新种——Suacris siyangensis sp.nov..该新属近似于牧草蝗属Omocestus I.Bol.,其主要区别特征为:前胸背板侧隆线微微弯曲,最宽处为最窄处的1.6~1.8倍;前翅肘脉域几乎等宽或略宽于中脉域;鼓膜器雄性宽卵形、雌性狭缝状.该新属也近似于拟草地蝗属Stenobothroides Xu et Zheng,其主要区别特征为:侧隆线明显且弯曲;雄性腹部末节无尾片;雄性下生殖板长锥形.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 苏蝗属,新属Suacris gen.nov. 模式种:泗阳苏蝗Suacris siyangensis sp.nov. 正模:1♂;副模:1♀,江苏泗阳,1957-Ⅸ-16,采集者未知. 体小型.头大而短,较短于前胸背板.头侧窝明显,呈长方形.颜面向后倾斜.中单眼较小于侧单眼.触角丝状,基部触角节宽大于长,向端部触角节渐渐变狭.前胸背板中隆线明显,侧隆线在沟前区微微弯曲,其最宽处约为最窄处的1.6~1.8倍;前胸背板后缘中央钝角形.前、后翅发达,超过后股节中部,前翅顶端圆形,无凹陷,前翅肘脉域几乎等宽或略宽于中脉域.中、后胸腹板侧叶全长均明显地分开.后足股节内侧具发音齿,可与前翅纵脉磨擦发音.后足胫节缺外端刺.鼓膜器:雄性宽卵形,雌性宽缝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