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神农架巴山冷杉天然林凋落量及养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湖北神农架巴山冷杉 (Abies fargesii) 天然林凋落物量、凋落物N、P、K、Ca、Mg的含量及其归还量。结果表明:巴山冷杉天然林的年凋落量为5702.99kg·hm-2;巴山冷杉林的凋落 物组成比较丰富, 主要有落叶、落枝、球花、球果和其他5部分, 其中以落叶为多, 占总凋落量的46.00%;凋落量的月变化模式呈双峰型, 分别在2006年10~11月和2007年4~5月达到峰值;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大小顺序为:N>K>Ca>P>Mg;N、P、 K、Ca、Mg的年归还量分别为:39.1063、4.5346、13.4367、5.4965和0.0911kg·hm-2;就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年归 还量而言, 落叶的养分归还量远远大于其余组分的养分归还量, 占总归还量的52.65%。因此, 不论凋落量还是养分归还量, 巴山冷杉林凋落物中的落叶都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
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凋落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的凋落量及各类凋落物的凋落特征。 6年的测定结果表明,青冈林的年均凋落量为5547.6kg/(hm2·a),其中枯叶量占68.32%,枯枝、落果、其它凋落物各占14.82%、15.04%和1.82%。各类凋落量具有明显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规律,其季节分配还具年际波动现象。各类凋落物的凋落特征从一定角度反映了植物群落一般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以及植物对特殊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鼎湖山森林凋落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凋落物量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8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个森林类型的年均凋落物量(t·ha-1)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t·ha-1·yr-1)分别为:常绿阔叶林9.056,0.220;针叶林2.695,0.032。凋落物中叶、枝和花果的百分组成及凋落特征各异。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年均凋落物量低于热带雨林而高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说明不同气候带的森林类型,其凋落物量是有差异的。与针叶林相比较,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量较大,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较高,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也较快,因此从提高森林的质量和增强森林的生态效益来考虑,在造林绿化上应提倡多营造常绿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4.
凋落物在森林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受森林类型、气候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沂蒙山区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人工林、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凋落物总量和组分的动态特征。天然次生林年凋落物总量(3368 kg/hm2)高于栓皮栎人工林(3256 kg/hm2)高于黑松人工林(3212 kg/hm2),森林类型间差异不显著。3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月总量呈双峰曲线,最大峰值在10—11月,次峰值在4—5月,最小峰值出现时间不同:黑松人工林为12月,另两种森林类型为7月。针叶凋落量和比例、碎屑凋落量表现为黑松人工林高于天然次生林高于栓皮栎人工林,而阔叶凋落量和比例、果凋落量的比例则相反。枝凋落量在森林类型间无显著差异。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凋落物总量月动态受最低和最高气温的影响。针叶凋落量受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和最大降水量影响;阔叶凋落量受最低气温影响;枝凋落量受降水量、风速和最大降水量影响;果凋落量受气温、风速和降水量影响。结果阐明了暖温带森林类型对凋落物量及组分动态特征的影响,可为其养分循环特征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90,自引:6,他引:84  
林波  刘庆  吴彦  何海 《生态学杂志》2004,23(1):60-64
对森林凋落物的概念、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作了阐述,特别就凋落物收集面积和分解袋孔径大小、凋落量时空动态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森林凋落物研究的重要结论有:海拔和纬度因子是通过对光、温、水等生态因子的再分配来影响凋落量,其中主导气候因子是年均温。凋落物的分解与化学组成和环境因子有关,C/N和N含量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水分是影响凋落物分解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的影响,前期是通过真菌破碎凋落物表层使内居性动物得以侵入凋落物内部,后期则以细菌降解有机物为主。凋落量、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子,以及凋落物的生态作用等内容应是凋落物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20年动态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年来对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进行监测所积累的资料,探讨这一地带性植被演替过程中凋落物量动态变化格局及组成特征,并分析了主要优势种凋落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凋落物总量的联系。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平均年凋落物量为8.45 t·hm-2,年际波动显著。总体来说年凋落物量呈下降趋势,这与植被所处演替阶段及本身林分特征有关。凋落物的凋落高峰发生在雨季初期(4、5月)和雨季末期(8、9月)。与多数森林不同,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各组分凋落物量的比例顺序为叶>花果杂物>枝。其中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荷木(Schima superba)、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黄果厚壳桂(C. concinna) 4种优势种20年平均年凋落物量分别为1.86、0.50、0.26、0.40 t·hm-2,合计占凋落叶量的70%左右,它们的动态直接影响着凋落总量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7.
6种温带森林凋落量年际及年内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凋落物量及其组分因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和环境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动态,从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生态服务功能。连续6年观测帽儿山地区6种温带森林凋落物量及组份的时间动态、温度和降雨量等气象因子,旨在深入了解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调控因子。结果表明:6种森林的年落凋落量差异显著,平均值依次为:蒙古栎林(4.60 t/hm~2)﹥杂木林(4.21 t/hm~2)﹥硬阔叶林(4.03 t/hm~2)﹥红松林(3.95 t/hm~2)﹥杨桦林(3.89 t/hm~2)﹥落叶松林(3.85 t/hm~2)。各森林年凋落量的年际变化表现为"升高-降低"交替波动模式,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凋落物各组份的年际变化不同,枝凋落量变化较为稳定;叶凋落量与凋落总量一致,升高-降低波动明显;繁殖器官及其他凋落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各森林凋落物量的年内变化呈单峰曲线波动,最大值出现时间因林型而异。枝凋落量在年内表现为双峰曲线模式波动;叶凋落量年内呈单峰曲线模式波动,并与凋落总量年内动态一致;繁殖器官与其他凋落量年内动态波动平缓,无明显凋落峰值。降雨量显著影响年凋落物量(P0.05),分别解释了凋落总量、叶凋落量90%、87%变化。平均温度、积温和总降雨量显著影响凋落量年内动态,总降雨量的影响作用最为突出。因此,除林分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外,降雨是影响该温带森林凋落量年内、年际动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天然枫桦红松林凋落量动态及养分归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年定位研究表明小兴安岭天然枫桦红松林年均凋落量有5.8t/ha(干重)。凋落量的季节变化格局是随着气候变冷有一明显秋季凋落高峰期(9—10月)。凋落物每年养分的归还量:Ca、N、K、Mg、P,相应为67.0、56.9、14.8、9.5、和6.6kg/ha,总计155.0kg/ha。据测定阔叶树落叶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所有针叶的含量。尽管阔叶树的年凋落量仅占该混交林的年总凋落量的三分之一,阔叶树落叶仍有相当高的养分比例(43.4%)归还土壤。因此,红松林分的经营管理中,保留适当比重的阔叶树有利于土壤改良和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雷州半岛地区桉树人工林凋落物量和养分归还特征,对不同林龄人工林凋落物量和养分动态连续12个月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的凋落物总量为5 a9 a7 a,5 a生桉树人工林的凋落物总量显著高于7和9 a生林分,且7和9 a生林分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凋落物总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均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雨季初期和末期。林分结构因子同凋落物量相关性不显著,但气候因子中的月均温与凋落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的养分年循环量由凋落物量和凋落物养分含量共同决定,氮、磷、钾元素的养分年归还总量为9 a7 a5 a,且彼此间达到显著差异。凋落物养分元素归还高峰期集中在雨季前后,以冬季养分归还量较低。因此,为增加桉树人工林产量且利于人工林地力恢复,桉树人工林应适当增加种植年限,且采伐季节选择在冬季。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凋落量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东北地区不同纬度带上4个区域内的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收集法对森林凋落量进行连续3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林型间的年凋落量差异显著,凋落量年变化不显著;落叶量占总量的比例最大,在70%以上,落枝和花果皮各占总量的20%以下,落枝量和落叶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2;长白山区5种森林类型不同时期内凋落量统计结果显示,秋、冬季的凋落量明显大于春、夏季,前者为后者的2.62~9.14倍.不同凋落组分之间凋落动态不同,落叶以秋季为主,落枝和花果皮则年内分布比较均匀.同一林型的凋落量随纬度增加而减少,并建立了总体森林凋落量和白桦凋落量随纬度变化的数学关系式;总体森林凋落量和白桦林凋落量与温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91.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及其更新群落的凋落物产量动态、各组分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凋落物贮量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这两个林分的凋落节律的异同,并对凋落枝的收集方法进行了对比。本文指出:“双凋落峰”和“由于台风影响而产生大量非正常凋落物”是尖峰岭热带森林的两个重要的凋落特征。本项研究对深入了解热带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对热带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香溪河流域一条一级支流河岸林凋落物季节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神农架南坡的一条一级支流河岸林的凋落物进行了一年的连续收集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干重年输入量为438.72g/m^2,其中树叶凋落物是凋落物的主要成分,占整个凋落物年产量的84%。凋落物的输入明显存在季节性的时间格局。凋落物在秋季的产量占全年产量的75%,春季占6.2%,夏季占13.6%,冬季为5.5%。凋落物组成中,树叶和花果的产量显示出季节变化的趋势;枝条的产量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季节趋势。在秋季,树叶的产量占全年树叶总量的83%;枝条最高值出现于秋季,产量占全年总员的29%;花果在整个凋落物中所占比重分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占年产量的63%。着生藻类的密度月际间的变化较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出现月份与凋落物最大、最低值的出现月份相同。通过统计分析表明,着生藻类的密度变化与凋落物和树叶凋落物的动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群落的凋落物及其氮素动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群落的凋落物量进行了两周年的观测,结果分别是12.16和6.58t·ha-1·yr-1。不仅年间凋落物量有差别,各月凋落物量也不尽相同。气候的变化对凋落物影响较大。用自然分解法Ⅰ和Ⅱ测得凋落物年分解失重率分别为72.4%和70.2%,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别。用网袋法测得凋落物的年分解失重率为64.9%,稍低于自然分解法,与尼龙袋阻隔了某些分解凋落物的生物进入袋内有关。试验开始时测得地被物层重2.87t·ha-1,含氮量36.63kg·ha-1,一年试验期间通过凋落物进入地被物层的氮量为172.19kg·ha-1,合计地被物层应有208.82kg·ha-1的氮。但经一年分解后,在试验结束时再次测定地被物的重量和含氮量,则分别为4.32t·ha-1和55.25kg·ha-1。经计算(208.82—55.25),已有153.57kg·ha-1·yr-1的氮从地被物层流人土壤。这部分氮相当于该群落年生长需氮量的71%,营养循环相当旺盛,反映了群落处于生长发展盛期。  相似文献   

14.
广东黑石顶森林群落凋落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工作是以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为对象,在不同生长季节对凋落叶量与地被物现存量及其降解与营养回归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1、平均年凋落叶量为 3.468±0.196 t·ha~(-1),占叶现存生物量的20-22%。地被枯叶量为 3.078t·ha~(-1).每季度的总凋落叶量和每个树种的凋落叶量在总凋落叶量中的比例随季节而波动. 2、凋落叶中灰分、有机 C、全 N、全 P的年平均含量以绝对于物质计分别为4.11%、47.78%、0.8216%、0.0476%,含量最高值出现在雨季,最低值在干季.全K年平均含量为0.2653%,但含量最高在干季、最低在雨季,这是因为K很容易被淋溶.经过一年的降解,有机C、全N、全P、全K的含量分别降至38.85%、0.5118%、0.0367%和0.2223%。 3、经推算,全 P、全K、全N在凋落叶中的含量分别是在生活叶中含量的15.87-31.73%,17.69-26.53%,27.39-54.77%。这说明树叶中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在凋落前已经通过某种途径发生了移动. 4、群落凋落叶半量降解时间平均约为3个月,失重率在雨季后期(6月~9月)最高(50.75%)...  相似文献   

15.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主要部分。通过对秋茄红树群落凋落物进行为期11a(1982~1992年)逐月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凋落物产量年际波动在651.2~1108.6g/m2a,11a平均为862.9g/m2a,其中,叶占总量的63.3%,枝15.9%,果15.3%,花5.5%。不同年份凋落物量变化率(R)为1.7。1年中凋落物量以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凋落物能流量达12702~21664kJ/m2a,年际均值为16832kJ/m2a,其中春季3847,夏季6557,秋季4214,冬季2214(kJ/m2)。各组分能流量分别为:落叶10756,落枝2683,落花930,落果2453(kJ/m2a)。大量凋落物可为近海河口海洋生物提供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物质和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6.
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演替群落的凋落物动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茂兰喀斯特森林3种主要演替群落——喀斯特原生乔木林、次生林和灌木林的凋落物数量、组成特征及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为期27个月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茂兰喀斯特原生乔木林、次生林和灌木林的年平均凋落物量分别为4.503、3.505和2.912 t·hm-2; 年总凋落物的叶、枝、花果和其他的比例分别为64.72%、14.60%、12.33%、8.35%; 74.28%、7.43%、10.88%、7.41%和75.94%、8.56%、12.93%、2.57%, 叶凋落物量占总凋落物量的64.72%-75.94%; 茂兰喀斯特森林3种演替群落凋落物的月动态变化规律均为双峰型, 峰值分别出现在生长季早期3-5月和休眠期10-12月。  相似文献   

17.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是全球碳(C)收支的一个重要主要组成部分,正受到全球大气氮(N)沉降的深刻影响。探讨大气氮沉降条件下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C平衡和养分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选择福建沙县官庄林场1992年栽种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自2004年开始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至今12年。氮沉降处理分4个水平,N0、N1、N2和N3分别为0、60、120、240 kg N hm-2 a-1。2015年12月开展分解袋试验,对经过氮沉降处理12年的凋落物(叶、枝、果)进行模拟原位分解,每3个月收回一次分解袋样品,为期2年,同时测定凋落物干物质残留量及其C、N和磷(P)含量。结果表明,经2年分解后,氮沉降条件下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干物质残留率平均值分别为27.68%、47.02%和43.18%,说明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叶 > 果 > 枝。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分解系数平均为0.588、0.389和0.455,周转期(分解95%年限)分别为4-5年、6-8年和5-7年。低-中氮处理(N1和N2)均促进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分解,以N1的效果更明显,而N3起到抑制作用。N1处理的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周转期分别为:4.50年、6.09年和5.85年,N2处理的分别为4.95年、8.16年和6.19年。模拟氮沉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凋落物叶、枝和果分解过程中的N和P含量,但降低了C含量。凋落物叶、枝和果分解过程中C元素呈现释放-富集-释放模式,N和P元素呈现释放与富集交替,除枝的N元素外,其他均表现为释放量大于富集量。  相似文献   

18.
Nitrogen distribution was examined in five local agro-ecosystems typical of the lowlands of tropical south-eastern Mexico: monoculture corn, corn/bean polyculture, manioc (yuca, cassava), taro (malanga), and upland rice. Total biomass and nitrogen content were determined monthly for standing live, standing dead, and litter biomass of both crop and non-crop components of each system. The crop component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roots, crown, stem, leaves, fruits, and flowers. Soil nitrogen determinations were also made monthly.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nitrogen maintenance in the system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net biomass produced which is returned to the system. Leguminous and weed components may reduce net nitrogen losses from these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