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样菌CB39产海藻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长白山天池水中筛选到一株低温条件下产糖的细菌。通过薄层层析、成脎反应、毛细管等速电泳以及红外光谱法确定该糖为海藻糖;经鉴定此菌株是胶样菌属中的一个新种(ColloidesSp.)定名为CB39;与已报道的产海藻糖菌株不同的是,菌株CB39能将产生的海藻糖分泌到细胞外,18℃时其培养液中海藻糖含量为2562mg/g干菌体;采用紫外诱变法筛选到一株在25℃条件下产海藻糖量为4167mg/g干菌体的高产突变株5,产糖量是同温度下野生菌的8倍。  相似文献   

2.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和紫外诱变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水产品加工用蛋白酶产生菌,为酶的的分子改造和水产品加工提供材料基础.方法:通过在富含水产品蛋白的场所的针对性采样,菌落平板筛选结合发酵上清液平板验证以及Folin-酚试剂定量检测确认筛选结果,并通过紫外诱变提高产中性蛋白酶菌株的产酶能力.结果:从12份土样中分离187株具有明显蛋白酶活性的单菌落.在挑取的11株透明圈明显的蛋白酶产生菌中,菌株W9在所有菌株中可以稳定产生较高的蛋白酶酶活力,约为1 594U/ml.通过对其进行紫外诱变后,在突变株中筛选得到一株酶活约为1 845U/ml的 W9UV突变株,比野生菌株酶活提高了15.6%.结论:突变菌株W9UV可稳定产生较高的蛋白酶酶活力,发酵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3.
豆豉纤溶酶产生菌的筛选及诱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泛收集的豆豉成品及半成品中筛选到数株菌落形态各异且具有纤溶酶活性的菌株.分别采用亚硝酸和紫外线对豆豉纤溶酶产生菌DC-12进行诱变育种,成功筛选到了3株突变株,其纤溶酶产量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3.6、3.7和4.75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照射(MW)、紫外照射(UV)和MW+UV处理技术,对替考拉宁产生菌AT-92的孢子进行诱变,诱变处理的孢子悬液涂布在含替考拉宁致死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获得替考拉宁抗性突变株,通过摇瓶发酵对替考拉宁抗性基因突变株进行筛选,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替考拉宁高产菌AT 92-52-37菌株,其产替考拉宁能力比出发菌株的提高5倍。  相似文献   

5.
南昌霉素高产菌株的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诱变筛选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链霉素对南昌霉素(Nanchangmycin)产生菌NS-41-80菌株孢子的致死浓度测定基础上,采用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的不同诱发剂量对菌株孢子进行诱变处理,诱变处理的孢子涂布在含链霉素(10ug/mL)致死浓度的高氏平板上,获得了大量的链霉素抗性基因(str)突变株。然后从3,000株链霉素抗性基因(str)突变株中通过初筛获得比诱变出发菌株产素能力提高20%以上的菌株202株,再进一步通过摇瓶复筛,获得比出发菌株产素能力分别提高100%,200%,300%高产菌株为48株,7株和1株,分别为复筛菌和初筛菌株的23.76%和1.60%,3.46%和0.23%,0.5%和0.03%,将产素能力提高240%以上5个菌株连同出发菌株连续3批次进行摇瓶发酵结果,5个突变株的产素能力均比出发菌株的产素能力提高57%-96.4%,其中突变株80-5.3-165菌株摇瓶发酵单位达6,000ug/mL以上,3批次摇瓶平均发酵单位达5,855ug/mL,建立了南昌霉素高产菌株的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诱变快速高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产谷胱甘肽的酵母菌选育及其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筛选到一株具有较高GSH产量的酵母菌株S.cerevisiae2165,然后以该菌株为出发菌,采用紫外照射,紫外照射 LiCl联合处理,亚硝基胍(MNNG)等诱变处理,获得一株高产GSH的酿酒酵母优良菌株S.cerevisiaeJN-5-8。该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在经过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培养24h,其GSH产量达到339.1mg/L。比出发菌株提高2.2倍。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育及酶活测定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质,这些丰富的宝贵资源大部分被浪费了,而且由于部分地区焚烧秸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充分利用纤维素,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研究逐步展开。通过新华滤纸为唯一碳源的杜氏培养基和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从堆肥、污泥、马粪和土壤中分离得到7株纤维素分解菌。以5号菌株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用刚果红纤维素平板透明圈选育法得到8号菌株。为了评价筛选工作,对8株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酶活测定。结果表明,8号菌株具有最高的CMC酶活和FPA酶活。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陆茂林  施大林 《工业微生物》1997,27(2):25-28,33
设计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种筛选模型,并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到51株絮凝剂产生菌,经复筛获得两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分别定名为Nocardia,JIM-89和JIM-127。对两株菌的发酵条件,特别是培养基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两株菌所产生的絮凝剂,对大肠杆菌悬液20min的絮凝活性在1000u/ml,最高可达1248u/ml。  相似文献   

9.
利用以壳聚糖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界中筛选得到一株壳聚糖酶活较高的菌株 ,其壳聚糖酶活为0.59U/mL.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以A表示.以该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50 min后,筛选得到壳聚糖酶活明显提高的突变株DES-4,其壳聚糖酶活为1.60U/mL,是出发菌株的2.7倍.该突变株经连续传代5次后仍稳定产酶.研究表明,突变株DES-4的壳聚糖酶产生与芽孢形成之间关系密切,当芽孢充分形成后发酵液的壳聚糖酶活力不再增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广泛收集和分离,获得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及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等属菌株897株。产酸指示平板上的变色圈测定结果表明,它们中间628株为产酸菌。通过纸层析对产酸菌发酵液酸谱的分析,获得129株L-苹果酸产生菌,经进一步测定发酵液中L-苹果酸的含量,筛选出以葡萄糖为原料,摇瓶发酵140小时,L-苹果酸产率48.37g/L,对糖转化率48.37×10-2 的菌株LMO2。经初步鉴定,这一菌株为曲霉(Asper-gillus sp.)以LM02作为出发株,采用亚硝基胍、自然污染细菌、甲基磺酸乙酯及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葡萄糖为原料,L-苹果酸产率较高的突变抹N1-14、N1-14、NE1412、NU1416及NU1419。其中N1-14 的L-苹果酸产量最高,比出发株提高46.2×10-2。N1-14 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产孢能力强,摇瓶发酵葡萄糖140小时,平均L-苹果酸产率为72.53g/L,对糖转化率53.74×10-2。全发酵液经薄层层析测定,不含黄曲霉毒素。发酵产物分离提纯后,得到白色粉末状结晶,经纸层析、质谱及红外光谱测定,证明为L-苹果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