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本文对主要条件致病性念珠菌属进行了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及种间:属间融合的基础研究。对融合产物进行了生物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念珠菌属可形成原生质体,其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互栩融合,其融合产物的生物特性可与亲株不同。白色念珠菌与其它种间,酵母菌属间的融合产物,对小白鼠无致病性。细胞融合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微生物育种新技术,它是通过两亲株原生质体融合而达到杂交目的的(王俊英,1982)。在细胞工程中,原生质体分离、培养、融合和发育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为将这一技术应用于防病治病,我们试对主要条件致病性念珠菌属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分离.再生及融合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酵母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构建高温酵母菌株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001和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sp.) Y034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构建高温酵母菌株。对制备高再生活性原生质体及融合子细胞形态、生理化特征、同工酶性质、遗传稳定性和高温发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子AY023和AY680遗传性能稳定,表达了双亲优良性状,获得了在45℃培养条件下产酒率7.4%的属间融合菌株,是目前已见文献报道的产酒率最高的高温(45℃)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生质体融合是微生物遗传育种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在种间、属间及科间构建出新型菌株,同时也是菌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遗传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育种上的特点,原生质体制备及影响因素,融合方法,融合子的鉴定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利用金针菇菌丝体分离、制备原生质体;不同的酶浓度和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以及八种再生培养基的选择性试验.建立了金针菇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融合及再生的试验体系.试验共获得209株再生菌株,通过核染色检测,共获得37株具有双核和锁状联合的再生株.  相似文献   

5.
一种溶高等担子菌细胞壁酶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试图以高等担子菌(主要是食用菌)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融合,以期获得新型杂种菌株。我们先后采用过制备植物原生质体的纤维素酶(上海东风生化试剂厂生产和从日本进口)、制备酵母菌原生质体的蜗牛酶(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制备细菌原生质体的溶菌酶(上海禽蛋二厂生产)单独或混合酶解担子菌菌丝,均难以获得担子菌原生质体。其  相似文献   

6.
麦角固醇高产菌株的构建及其培养优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初筛、单倍体分离、诱变及酵母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了2株麦角固醇产量明显提高的优良菌株YEF-21和YEF-29。并对YEF-21的培养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YEF-21的生物量及麦角固醇含量的综合值分别为原始亲株YE227和YE180的1.54和1.55倍。经遗传稳定性分析,没有发现标记基因的分离现象,从而证明获得的融合菌株是遗传稳定的,是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麦角固醇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7.
由于藻类细胞原生质体的制备以及融合的研究很不充分,仅实现了绿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ii细胞壁突变型细胞的融合,不论种内还是种间藻细胞原生质体的融合还远远未及,使得海洋植物生物工程一直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8.
粟酒裂殖酵母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的研究张明,王元君,潘仁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合肥230026)制备微生物细胞原生质体是融合技术的先决条件,已在酵母菌品种改良的研究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此外,还可以广泛地用于诱变育种和导入外源基因以改变菌种...  相似文献   

9.
提高酵母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提高酵母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率的技术路线:选用酵母菌对数生长中期,约培养9~12h(A600为0.5~1.0)的细胞,采用1.5%蜗牛酶和1.0%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水解去除细胞壁,经特定条件,可获得98%的原生质体制备率,通过分离到含有0.01mol/LCaCl2和15%蔗糖的YEPDS再生培养基上培养,再生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提高抗生素生产效价,酵母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多功能菌株的选育以及污水处理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体细胞杂交已或为研究植物遗传和育种的一个潜在新途径。在本报道中,我们描述了用酶法将小麦、大麦、玉米、红花和蚕豆等作物的叶片和根尖细胞游离成大量的完整的原生质体的方法。观察了在降低原生质体悬浮液的渗透浓度下,小麦、玉米及蚕豆的同源融合的过程。这种融合过程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在上述植物中以小麦和玉米的同源融合率较高,分别达到15%和22%。还描述了获得诱发种间融合的方法。利用硝酸钠和降低渗透稳定剂浓度时,于蚕豆叶片和红花根尖的远缘种间原生质体间获得了融合体。诱发融合率达4%强。同时也观察到小麦叶片和红花根尖原生质体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原生质体的大量制备是研究原生质体转化、诱变、融合等技术的关键,液泡的制备对研究液泡中分解、转运有机物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分离技术还不够成熟.本研究从聚多曲霉菌菌丝中分离原生质体和液泡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以聚多曲霉菌DJ515-2菌丝为材料,探索不同因素对原生质体和液泡制备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多曲霉菌DJ515-2在菌龄42 h,以3%纤维素酶、1%蜗牛酶和3%的溶壁酶组成复合酶液,25℃下酶解4 h,原生质体达到最大产量,为5.167×105个/mL.同时,在此基础上裂解液泡的最优条件为pH7.5、1.0mol/L KCl、0.020%Triton X-10,其产量达2.63×105个/mL,产率为原生质体的50.8%,相比采用多元碱化合物诱导真菌原生质体裂解释放液泡的产率增加了 40%~45%.本研究为真菌和植物的各种原生质体技术及基于亚细胞层面的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3.
酿酒酵母原生质体的融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开始于动植物细胞,特别是Willin等报道了PEG有助于高等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以后,这一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微生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和动物细胞的融合。原生质体的制备、培养、融合和发育为研究细胞分化、膜结构与功能、定向育种等生物学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近20年来国内外细胞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1972年匈牙利学者Ferenczy率先进行了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1]。在1976年匈牙利学者Folder和Alfold则首次报道了用PEG或新生态磷酸钙诱导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种内株间原生质体融合[2];同年法国的Schaeffer等也用PEG诱导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进行种内株间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成功[3]。有关芽孢杆菌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在国内直至1981年才见报道[4]。经典改变微生物遗传性状的手段有两…  相似文献   

15.
邱景芸  廖汉泉  吴月嫦 《遗传》1982,4(4):13-14
我们试图以高等担子菌(主要是食用菌)为 材料进行原生质体融合,以期获得新型杂种菌 株。我们先后采用过制备植物原生质体的纤维 素酶(上海东风生化试剂厂生产和从日本进 口)、制备酵母菌原生质体的蜗牛酶(来源于中 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制备细菌原生质 体的溶菌酶(上海禽蛋二厂生产)单独或混合酶 解担子菌菌丝,均难以获得担子菌原生质体。其 原因可能是它们的细胞壁的成分不同所致[1]  相似文献   

16.
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温酵母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铁桥  赵学慧 《菌物系统》1998,17(2):143-147
耐温的克鲁维酵母与产酒率高的酿酒酵母进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温酵母蓖株,经DTT分段预处理获得大量具再生活性原生质体对融合株AY023等进行了乙醇脱氢酶同工酶,麦芽糖同化,遗传稳定性及高温发酵分析,融合株AY023表达了双亲遗传特性,在45℃高温发酵条件,乙醇产率高达7.4%,是目前已见文献报道的产酒率最高的耐温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17.
耐温的克鲁维酵母(Y034)与产酒率高的酿酒酵母(A001。)进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温酵母菌株,经DTT分段预处理获得大量具再生活性原生质体对融合株AY023等进行了乙醇脱氢酶同工酶,麦芽糖同化,遗传稳定性及高温发酵分析,融合株AY023表达了双亲遗传特性。在45℃高温发酵条件,乙醇产率高达7.4%,是目前已见文献报道的产酒率最高的耐温(45℃)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经GH一401 型电诱导细胞融合、基因转移仪诱导实现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K491) 与出芽短梗霉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NKB93—0061eu)的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在融合小罐中用3个强度为11 Kv/cm,时程为10μs的高压电脉冲处理原生质体,获得的融合子营养互补的融合频率为5.8×10-5。在选择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次,然后在完全培养基上传代20次,最终得到4株稳定的融台子。融合子的细胞形态、大小、核的DNA含量以及酒精发酵等特性的观察和测定表明,4株融合子与双亲均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电诱导原生质体融台对酵母菌的属间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融合频率。  相似文献   

19.
黄芪原生质体分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芪叶片和愈伤组织为材料,对黄芪原生质体的制备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黄芪叶片制备原生质体远远优于黄芪愈伤组织,能够获得大量高活力的原生质体;采用2%纤维素酶+0.5%半纤维素酶+0.5%果胶酶的混合酶水解12h就能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获得高质量的黄芪原生质体,然后进行原生质体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植物亚原生质体中的胞质体和微原生质体在植物遗传改良等应用方面上具有重要意义,就国内外在胞质体和微原生质体分离和融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