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无脊椎动物逐渐形成了受体识别-信号传导-免疫应答为特征的天然免疫体系,以清除凋亡细胞或外界的病原微生物。清道夫受体(SRs)是一类位于细胞表面的跨膜受体,也是一类参与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反应的重要模式识别受体。清道夫受体参与免疫反应的异己靶标识别,通过下游信号级联调控抗菌肽合成和吞噬作用。本文综述了无脊椎动物清道夫受体的种类、结构及其参与天然免疫的调控机制,探讨了无脊椎动物清道夫受体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适应性免疫一直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特有的免疫机制,然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 ,无脊椎动物体内也存在许多在结构或功能上与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分子类似的免 疫成分.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关 于水生无脊椎动物中肌联蛋白、唐氏综合症细胞黏着分子、特异性凝集素、几丁质 结合蛋白和185/133基因家族以及含有V和C结构域的蛋白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研 究进展,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并揭示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起源 与进化.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界中,为了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无脊椎动物发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先天免疫防御系统。其中,多巴脱羧酶作为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应答中的一种关键酶,不仅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同时,它催化生成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研究无脊椎动物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理想材料。该综述介绍了无脊椎动物多巴脱羧酶的研究现状、蛋白分子结构及催化机制等理化性质,说明了其在先天免疫系统中起到的重要生理学功能。此外,也对多巴胺参与的无脊椎动物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儿茶酚胺系统、多巴胺、多巴胺及其受体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中的作用等内容。多巴脱羧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针对于多巴脱羧酶展开的研究也十分丰富,然而,国内外对淡水小龙虾多巴脱羧酶的文献报道还是十分稀少。在我国,淡水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属于甲壳类动物,是一种重要的水产经济虾类。近些年来,淡水小龙虾因受到病原菌的感染,进而导致其养殖产量下降。细菌性疾病是淡水小龙虾的主要病因,因此探究小龙虾抵御细菌的免疫机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而小龙虾多巴脱羧酶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为其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探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脊椎动物中,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是调控生长、发育和机体能量代谢必不可少的信号通路之一,并且参与了两栖类和鱼类的变态反应。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存在内源性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受体等信号通路的成员分子,而且这些分子参与了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发育和变态过程。这表明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存在与脊椎动物类似的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综述了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无脊椎动物免疫性的问题,近年来受到了极大关注,并进行了有意义的争论。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现象及其与脊椎动物免疫性的确切关系,有两个重要理由使我们感兴趣。第一,对无脊椎动物免疫性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采取措施与病害抗争,就有可能预防龙虾、虾、牡蛎等重要经济动物得性菌性、病毒性及其他寄生虫病,就能够促进利用微生物侵染而消灭危害作物的或作为人类病原体中间寄主的无脊椎动物。有人可能会误认为这些目标垂手可得,但  相似文献   

6.
朱道立 《四川动物》1997,16(2):87-89
本文介绍了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与人的学习、记忆的不同类型,即简单学习、结合学习、复合学习.记忆过程的神经基础及其神经机理,学习、记忆与神经肽的相关关系,以及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分子生物学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经过一个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来的,其免疫机制也是伴随这一过程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免疫的进化不能象身体结构的进人线样可被化石记录焉,只能通过对现存动物的免疫机制、免疫组织及器官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进行比较研究来搞清。近年来比较免疫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涉及的动物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已掌握的资料,对无脊椎动物的免疫机制、免疫组织及器官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进行了比较和综述,从中可以看出,免疫机制普遍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中,其免疫主要以吞噬作用、凝集作用和抗菌作用为主;免疫特异性较弱,细胞免疫的特异性远较体液免疫的特异性程度高;在较低等的腔肠动物就已出现了免疫记忆和移植排斥反应,并且在其后的无脊椎动物中广泛存在;凝集素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中,很可能在免疫识别甚至免疫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无脊椎动物的免疫是随进化而逐渐加强的。  相似文献   

8.
无脊椎动物的比较发育免疫(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经过一个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来的,其免疫机制也是伴随这一过程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免疫的进化不能象身体结构的进化一样可被化石记录下来;只能通过对现存动物的免疫机制、免疫组织及器官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进行比较研究来搞清。近年来比较免疫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涉及的动物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已掌握的资料;对无脊椎动物的免疫机制、免疫组织及器官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进行了比较和综述,从中可以看出,免疫机制普遍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中,其免疫主要以吞噬作用、凝集作用和抗菌作用为主;免疫特异性较弱,细胞免疫的特异性远较体液免疫的特异性程度高;在较低等的腔肠动物就已出现了免疫记忆和移植排斥反应,并且在其后的无脊椎动物中广泛存在;凝集素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中,很可能在免疫识别甚至免疫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无脊椎动物的免疫是随进化而逐渐加强的。  相似文献   

9.
卜兴江 《生物学通报》2006,41(11):11-12
一般认为无脊椎动物没有获得性免疫系统,先天免疫系统就成了无脊椎动物唯一的防御手段。由于不同物种的生活环境不同,它们所面临的病原体也不同,这就产生了不同物种先天免疫的特异性。主要就线虫和果蝇这2种模式生物在先天免疫系统方面的差异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0.
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MTs)多样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金属硫蛋白(MTs)是一类低分子量、半胱氨酸含量异常丰富的金属结合多肽,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现海洋无脊椎动物MTs以来,MTs已被证明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各个类群之中。无脊椎动物物种间的金属硫蛋白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无脊椎动物MTs多样性并揭示其生态服务功能,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无脊椎动物MTs的多样性:结合金属元素多样性、同形体及其变体的蛋白质遗传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多样性,并讨论了 MTs的三个生态服务功能:MTs对重金属解毒和调节作用、MTs作为环境监测的生物标志物、MTs的环境重金属污染净化功能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分离出Pax-6基因及其同源基因,这些基因都与动物的眼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形态发生有关。本文着重比较了无脊椎动物果蝇、文昌鱼、哺乳动物小鼠和人的Pax-6基因编码蛋白,Pax-6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Pax-6与眼进化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并介绍Pax-6基因为靶基因的转基因果蝇的上游制作技术和原理,探讨了Pax-6基因作为眼发育的主导基因的作用和时空表达模式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2.
亚历山大·奥努夫里耶维奇·柯瓦列夫斯基(1840—1901),是十九世纪俄国生物学家,进化论比较胚胎学的开创人。他和梅契尼科夫合作,采用比较的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广泛研究无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证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都有相似的胚层,各胚层发育而成的组织、器官也基本相似,建立了胚层学说,肯定了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亲缘关系。他还对多种脊索动物的个体发育进行了精深的研究。关于文昌鱼研究的科学记载也是他在《蛞蝓鱼的发育》一文中,首先指出了文昌鱼发育过程中的双重性。在胚胎发育上,像脊椎动物的胚胎通过相似阶段而发育;但在早期又…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非特异性免疫分子由于胚系基因种类有限而不具备多态性.但近年来人们发现,脊椎动物γ/δT细胞受体、B1细胞受体、某些固有免疫成分,以及无脊椎动物的某些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分子、抗菌肽和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等同样具有较高程度的多态性.与特异性免疫分子相似,其多态性形成机制主要为基因组水平的基因重排、单核苷酸多态性、DNA突变和mRNA水平的外显子可变剪接.该多态性的出现可能是无脊椎动物的一种适应性进化,其应为低等生物特异性识别和防御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分子基础.本文就无脊椎动物免疫分子多态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与意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分离出Pax-6基因及其同源基因,这些基因都与动物的眼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形态发生有关.本文着重比较了无脊椎动物果蝇、文昌鱼、哺乳动物小鼠和人的Pax-6基因编码蛋白,Pax-6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Pax-6与眼进化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并介绍Pax-6基因为靶基因的转基因果蝇的上游制作技术和原理.探讨了Pax-6基因作为眼发育的主导基因的作用和时空表达模式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非特异性免疫分子由于胚系基因种类有限而不具备多态性.但近年来人们发现,脊椎动物γ/δ T 细胞受体、B1细胞受体、某些固有免疫成分,以及无脊椎动物的某些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分子、抗菌肽和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等同样具有较高程度的多态性.与特异性免疫分子相似,其多态性形成机制主要为基因组水平的基因重排、单核苷酸多态性、DNA 突变和 mRNA 水平的外显子可变剪接.该多态性的出现可能是无脊椎动物的一种适应性进化,其应为低等生物特异性识别和防御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分子基础. 本文就无脊椎动物免疫分子多态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与意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有关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MT)的研究,包括软体动物MT、棘皮动物MT、环节动物MT、节肢动物MT(甲壳纲和昆虫纲),分析了无脊椎动物MT与哺乳动物MT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观点:即从无脊椎动物MT到哺乳动物MT的进化来看,动物MT的进化可能是一种趋同进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棘皮动物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棘皮动物属原始后口动物、无脊椎动物的最高等类群,它处于由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开始分支进化的阶段.研究棘皮动物的免疫功能和作用机理,对从比较免疫学角度探讨动物免疫系统进化过程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棘皮动物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个较全面的综述,并理清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棘皮动物与其他无脊椎动物一样具有先天性免疫系统,但未发现脊椎动物所具有的获得性免疫.其免疫应答是由参与免疫反应的效应细胞——体腔细胞和多种体液免疫因子共同介导的.比较免疫学分析表明,棘皮动物存在脊椎动物补体系统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但未发现经典途径和明确的终端途径.棘皮动物先天性免疫系统存在数量庞大的基因家族.今后应加强对未知免疫相关基因、蛋白质、信号传导途径及效应分子的研究,回答免疫系统的起源、功能和进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河岸是河流与陆地之间重要的生态界面,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受到人为活动的严重威胁。无脊椎动物在河岸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是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和能量联系的重要纽带。尽管已有很多学者对河岸无脊椎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但缺乏对河岸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总结。本文结合洪水和干旱、营养物质、微生境多样性、河岸植被、微气候梯度、食物资源以及河流空间梯度等影响因素,初步讨论和归纳了河岸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周期性洪水和干旱引发了无脊椎动物的繁殖和迁移等行为,增加了河岸无脊椎动物群落周转率,为无脊椎动物创造了理想的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使河岸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支撑了较高的无脊椎动物多样性。较高的微生境多样性为无脊椎动物提供了多样的生态位空间,孕育了特殊的河岸无脊椎动物种类。复杂的河岸植物群落不但是河岸无脊椎动物的食物来源之一,也为河岸无脊椎动物提供了多样的生态位空间和重要的避难场所。微气候环境的空间分异提供了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陆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在河岸共存创造了条件。跨越界面的资源补给增加了河岸无脊椎动物的食物可利用率,为河岸无脊椎动物提供了特殊的食物来源。这些因素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纵向梯度和侧向梯度,从更大尺度上为河岸无脊椎动物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因此,探讨河岸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对于河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综合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邢超凡  王闽涛  王磊  申欣 《遗传》2023,(6):488-500
左右不对称是两侧对称动物的重要特征,其形成机制一直是发育生物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脊椎动物的左右不对称发生经过3个重要阶段:左右对称性的打破,左右不对称信号的建立和维持,以及左右不对称器官的形态发生。多数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阶段依赖纤毛产生定向液流打破胚胎的左右对称性,随后建立Nodal-Pitx2左右不对称信号,最后由Pitx2等基因指导左右不对称器官的形态发生过程。无脊椎动物中存在不依赖纤毛介导的Nodal-Pitx不对称信号表达机制,甚至具有完全独立的左右不对称发育机制。本文结合最新的左右不对称器官发育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胚胎左右不对称的发生过程及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有助于深入理解左右不对称器官发育的过程,以期为追溯左右不对称器官发育机制的起源演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对称细胞分裂是果蝇等无脊椎动物以及脊椎动物神经发生过程中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基本机制.命运决定子的极性定位及其选择性分配,作为不对称细胞分裂中的重要环节,在子细胞命运决定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在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发育期间,不对称分裂中调节Numb等命运决定子靶向定位的影响因素及命运决定子的效应机制,并简要探讨命运决定子调节机制的进化保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