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旨在为研究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打下一定的实验技术基础.为适应生命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近3年来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做了相应的调整、充实和改革,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学通报》2005,32(3):i001-i001
该研究室主要从事与微生物学、菌物学有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和推广工作。开设的课程包括学院7个本科专业和研究生的微生物学、发酵工艺学、生物显微技术、食用菌学、菌物学、植物内生微生物学等课程。  相似文献   

3.
动物微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它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定居的动物 (包括陆上动物、水生动物、特种动物和实验动物 )内环境相互关系的生命学科分支 ,是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学。当前我国的动物微生态学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生产应用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之势 ,展示强大的生命力。自 1987年国家教委高教司曾批示在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开设微生态学课程以来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在十几所农医类高等院校已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开设了微生态课程 ,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科技成果。我校自 1985年…  相似文献   

4.
探讨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专项培训体系的构建,重点阐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及教学成效。该培训体系分为5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由专题讲座和实验技能培训两部分内容组成。通过该培训体系的训练,研究生能熟练掌握大型仪器设备的应用、操作、维护等相关知识,培养了良好的实验技能、严谨的实验作风、认真的科学态度,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品质,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医学院校,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作为衔接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纽带,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生实验课程中引入了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以提出科学问题的方式,将实验中涉及到的质粒DNA提取、核酸电泳、蛋白印迹、细胞转染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进行整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锻炼并培养了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微生物学是面向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和科研创造力,而传统的讲授型授课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医学研究生教育要求。因此,本文通过专题教学与seminar教学模式(“讨论课”教学模式)相结合,设置六大专题板块辅以学生seminar汇报讨论,应用于现代微生物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探讨该教学实践的应用效果,全面提升医学研究生的知识理论水平,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具备基本科研素质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也为医学类专业其他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研究生“植物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分子生物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为植物学、作物学、园艺学、林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互联网时代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特点,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发放在线问卷调查预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利用国外教科书和研究期刊,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手段,利用云存储工具等手段让学生和教师存储、分享教学资料,让学生参与课程内容讨论,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基本语言和基础学科。我们曾探讨过向非生命和健康科学专业学生开设《生物化学》公选课的必要性。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我们进行了本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探索,包括开展生命科学研究实验室参观、进行实验课及若干形式的讨论交流。我们发现,参观不同类型的生命科学实验室能够让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构建关于生命科学的整体知识体系。实验课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有所了解,消除生命科学实验的神秘感。讨论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范围,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增加以上教学形式,得以让本《生物化学》课程成为非生命和健康科学专业的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平台,更大范围地向学生展示当前生命和健康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景,帮助学生建立关于生命科学的整体知识架构。这些策略和理念对其它公选课的教学实践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Li YX  Zhao X  Zhang FX  Hu YK  Yan YM  Cai MH  Li XH 《遗传》2012,34(5):647-650
"遗传与优生"课程是遗传学与优生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是国内许多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文章针对"遗传与优生"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进行教学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生物化学是高校许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原理繁多、概念抽象,如何让学生掌握其知识与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生命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详细介绍了"科学前沿进课堂"的特色教学法,包括该教学法的特点、素材选择和准备、该教学法的课堂实施及其教学效果等,旨在促进与同行的教学交流,共同提高高校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探讨了研究生课程"代谢工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从建设"在线更新和主动展现"课件形式实现对课程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创设对课程核心内容进行主题讲授和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模式进行课堂研讨会(Seminar)的教学模式,以及实施以笔试加综合能力考核的考核方法等,以强化研究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周湘 《生物学通报》2010,45(11):27-30
开设校本生物学选修课"细胞学遗传学实验技术"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和科学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发展。介绍了课程开设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实验课课程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当前研究生教学环境的变化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开设了名为“细胞生物学大实验”的综合性实验课程。该文介绍了该课程设立的背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过程和考核方式以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都浩 《生物工程学报》2024,40(4):1251-1260
为了满足国家在农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教育部把握经济社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在涉农优势高校布局建设生物育种工程硕博士专业。该专业将首次开设农业合成生物学课程,培养研究生解决生物育种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引领国家农业创新发展,服务现代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合成生物学研究生课程将注重多学科交叉、创新引领、产学研协同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多学科基础、自主的创新能力及务实的产业化理念的研究生,满足国内外未来农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现代农业科学研究和产业化的未来农业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5.
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丰富,功能强大,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校教学。探索将网络教学平台引入研究生"高级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结果表明,"高级微生物学"网络教学平台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了师生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生物信息学"课程主要讲授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及其在动植物和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随着课程涉及的多种信息学分析软件和算法的不断开发和使用,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因而其教学内容也需不断发展和更新。本文主要从不断发展和自建的微生物信息学平台如何辅助教学角度,探讨研究生"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其实践效果。我们基于自建微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以强化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授课方式和考核标准4个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了适合我校微生物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成绩评价方式,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农业院校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针对多个学科、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开设,涉及大量学生;但是,思政元素范畴的模糊与零乱已成为该课程在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的首个急待克服的现实困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南、立足新农科建设背景、基于思政元素范畴共性和个性的整合以及对课程内容教学逻辑的把控,农业院校研究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主要范畴应解析为政治素养、文化素养、生命和健康以及生态文明、专业精神与职业素养、哲学思维、道德素养和科学精神七大类;但是,该范畴的界定应是相对的、与时俱进的,并且思政元素的价值观建构还具有多样性和弥散性。本文可为我国农业院校研究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和课程思政的高效实施奠定基础,并为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提供普遍性借鉴。  相似文献   

18.
巫小丹  刘志凤  冯宏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10):2286-2293
以中国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开设的"微生物学"和美国University of Minnesota食品科学与营养系的Introductory Microbiology为研究对象,从课程安排、教学过程、实践环节和知识考察等方面对食品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对比研究,以此窥豹一斑。研究发现,国内高校"微生物学"课程存在教学内容更新滞后、课堂讨论互动不足、考查方式多元化欠缺等问题,学生学习存在投入时间偏少、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考试后遗忘较快、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等问题。要更好地开展食品专业"微生物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结合现代技术开展启发教学、案例教学,有效建构学生知识体系,施行课程助理制度,完善考核制度,提升教师自身工程化能力,从而助推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农业微生物学》既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和资源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和应用微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的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应用微生物技术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既熟练掌握普通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形势以及社会需求开设《实用微生物技术》和《食用菌生产》等选修课程,既满足学生对微生物实用技术学习的需要,也为生产企业培养了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系2014-2019年间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微生物与生活"的教学探索。通过教学方法、情感培养及结课评价等改革实践,采用模块教学,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课程打破常规的考试评价机制,采用结课报告与课堂学生现场汇报的评价方式,强化对学生自身的锻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5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改革创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为切入点,使学生主动参与,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并激发部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研究的情感。本文将理论教学、学生汇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改变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认知,通过启发、引导等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有机融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