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以下简称脑膜炎球菌),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疾病的主要病原体。NhhA(Neisseria hia homologue)是Nm的一种寡聚外膜蛋白。研究表明,NhhA在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功能,如参与Nm无症状鼻咽黏膜定植,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具有免疫刺激功能等。该蛋白表面暴露,并在许多Nm菌株中都能表达,表明它有希望作为候选疫苗。现对NhhA的分子结构、在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中的功能以及作为疫苗候选物的研究现状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淋病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宿主是人类,该菌侵袭泌尿生殖道引起淋病.其感染的关键是黏附因子对黏膜细胞的黏附.淋病奈瑟菌主要黏附因子与细胞受体间的作用机制已经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得比较清楚,表达淋病奈瑟菌黏附因子受体的转基因动物可望成为淋病研究的合适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淋病奈瑟菌的致病机制、研制淋病疫苗及新型治疗药物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脑膜炎奈瑟球菌(Neisseriameningitides,Nm, 以下简称脑膜炎球菌),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疾病的主要病原体。NhhA(Neisseria hia homologue)是Nm的一种寡聚外膜蛋白。研究表明,NhhA在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功能,如参与Nm无症状鼻咽黏膜定植,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具有免疫刺激功能等。该蛋白表面暴露,并在许多Nm菌株中都能表达,表明它有希望作为候选疫苗。现对NhhA的分子结构、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中的功能以及作为疫苗候选物的研究现状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肺脓疡患者血培养中检出脑膜炎奈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人类是脑膜炎奈瑟菌的唯一宿主。2004年10月从肺脓疡患者血培养中检出脑膜炎奈瑟菌1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A群,C群奈瑟脑膜炎双球菌(简称流脑)多糖疫苗生产中奈瑟脑膜炎双球菌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方法在培养基配制中用增减酵母浸出粉的方法制备相应的培养基,8h收菌,通过菌体的收获量并参考多糖量来确定较好的培养基配比。结果不同培养基用于A群、C群奈瑟脑膜炎菌培养8h后均有收获,其中2号培养基(酵母浸出粉)培养的菌体的浓度明显高于1号和3号培养基,它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种培养基能提高奈瑟脑膜炎双球菌的产量。结论添加酵母浸出粉的培养基可作为A群、C群奈瑟脑膜炎双球菌培养的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正针对脑膜炎奈瑟球菌X群荚膜多糖(Men X)研制的一种新型鼠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MAb)可用于酶联免疫法对脑膜炎球菌多糖进行定量。该单克隆抗体只对X群发生反应,对于脑膜炎奈瑟菌A群C群Y群和W群均不反应。由非竞争性ELISA测定的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常数值(Ka)为7.25×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对大连市2014年4月同一工地两起流脑疫情得到的脑膜炎奈瑟氏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图谱分析,了解各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对病例的脑脊液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PCR分群,对另一病例和所有密切接触者分离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鉴定实验。结果疑似病例标本PCR结果为脑膜炎奈瑟氏菌A群阳性,另一病例和所有密切接触者分离到的菌株PFGE图谱基本相同,表明来自同一克隆系。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为ST7。结论两起疫情分离到的菌株型别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该病原菌类型为ST7的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为载体蛋白的A/C群脑膜炎奈瑟菌结合物的免疫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1-氰基-4-二甲氨基-砒啶四氟硼酸(1-cyano-dimethylamino pyridiniumtetrafluoroborate,CDAP)活化法,将SEA、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in,TT)分别与A群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group A N.meningitidis capsular polysaccharide,GAMP)、C群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group C N.meningitidis cap-sular polysaccharide,GCMP)结合制备结合物;将结合物分别免疫BALB/c小鼠,腹部皮下免疫3次,于第1针免后第9天、第19天、第27天眼眶采血,分离血清备用;检测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反应水平。结果 SEA与GAMP结合后能增强抗-GAMP Ig G抗体水平,第3次免后GAMP-SEA组多糖抗体水平达到1∶12 800,高于GAMP组1∶400,但GCMP-SEA组结果不理想。SEA与GAMP结合后均能激发细胞免疫反应,IFN-γ和IL-4的SFC与GAMP组比较均升高,且IFN-γ高于IL-4。SEA与GAMP、GCMP结合后Th1/Th2细胞亚群比值分别达到23.48和22.19,高于GAMP组(14.09)和GCMP组(1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EA与GAMP、GCMP结合后可激发细胞免疫。结论 SEA与GAMP、GCMP结合后既能增强GAMP、GCMP的免疫原性,提高体液免疫反应,又能激发细胞免疫反应,提示SEA具备作为A/C群脑膜炎奈瑟菌结合疫苗载体蛋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hCD46在菌毛介导的淋病奈瑟菌宿主特异性黏附过程中的作用。用连接PCR技术扩增出启动子与cDNA相连的hCD46小基因,并将其置换出pcDNA3.1载体中的CMV启动子,构建成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46。转染COS-1细胞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到hCD46 cDNA在其自身启动子的指导下可在COS-1细胞膜表面有效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表达产物的分子正确,用流式细胞术分选表达hCD46的基因转染细胞COS-1-46。细菌黏附实验显示菌毛阳性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对COS-1-46细胞有较强的黏附性。提示hCD46是菌毛介导的淋病奈瑟菌特异性黏附于人黏膜细胞的一种重要受体,hCD46小基因可用于淋病奈瑟菌感染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生的特点,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的方法对发生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此疫情鉴定为一起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聚集性病例,3例病人均已接种过A群流脑多糖疫苗3~4次,而未接种过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对C群脑膜炎奈瑟菌无免疫力;采取相应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没有引起流脑流行。结论对C群脑膜炎奈瑟菌所致疫情,采取以预防性服药、应急接种为主的综合控制措施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耶尔森氏菌属中有3个种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病性,包括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研究发现,假结核耶尔森氏菌能通过小鼠小肠派氏淋巴结的M细胞(Microfold cell)进行跨细胞转运。这种转运方式首先是细菌利用其表面蛋白侵袭素Invasin或黏附素Yad A蛋白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整合素Integrin受体家族成员的β1链,然后细胞膜上的分泌通道打开,细菌利用Ⅲ型分泌系统把效应蛋白注入宿主细胞内,破坏宿主细胞免疫系统进行感染的过程。过去三十年内关于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有大量的文献报道,本文综述该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讨论目前关于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研究方向及热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15年河南省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的菌群进行分子分型鉴定及分析,为河南省流脑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患者脑脊液和血液标本以及37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提取DNA进行PCR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用ELISA检测密切接触者血清标本的脑膜炎奈瑟菌A群和C群抗体水平。结果患者和1例密切接触者分离的菌株经细菌培养及PCR鉴定,分别为C群和B群脑膜炎奈瑟菌。MLST分型显示,患者和密切接触者标本分别为ST4821型和ST5664型,两者均为ST4821克隆群。37例密切接触者脑膜炎奈瑟菌A群和C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89%和21.62%,平均抗体质量浓度分别为6.50μg/m L和1.73μg/m L。结论引起流脑疫情的致病菌为C群ST4821型脑膜炎奈瑟菌,当地C群平均抗体含量偏低,需加强流脑A+C疫苗的接种,有效预防流脑的暴发。  相似文献   

13.
【背景】弯曲菌(Campylobacter)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可在多种动物肠道定殖,但不同宿主源弯曲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侵袭特征及在鸡肠道内的定殖能力并不明确。【目的】探究不同宿主源弯曲菌对不同宿主肠上皮细胞黏附侵袭及在鸡肠道内定殖能力的差异性。【方法】利用 5株来自不同宿主源弯曲菌,包括人源、鸡源、鸭源和牛源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及猪源结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coli),在对菌株PCR鉴定、运动力及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的基础上,分别测定各菌株对人源肠上皮细胞Caco-2、猪源肠上皮细胞IPEC-J2和大鼠源肠上皮细胞IEC-6的黏附能力,通过庆大霉素保护试验测定菌株对肠上皮细胞的侵袭能力,比较黏附量和侵袭量的差异;将5株弯曲菌分别口服攻毒鸡,于攻毒后不同日龄(different days post inoculation,DPI)采集肠道样品测定弯曲菌的菌落数,比较不同弯曲菌在鸡肠道内定殖的差异。【结果】人源弯曲菌运动力显著高于其他4株动物源弯曲菌,而牛源和猪源弯曲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高于其他菌株。黏附侵袭测定结果显示,人源弯曲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高于动物源弯曲菌,但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动物源弯曲菌;鸭源和牛源弯曲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低于其他菌株,而且鸭源弯曲菌的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其他菌株;不同菌株对IEC-6细胞的黏附能力无显著差异,但鸡源弯曲菌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其他菌株。不同弯曲菌口服攻毒鸡后1、3和6d动物源弯曲菌定殖水平显著高于人源,在攻毒后10d和15d仅牛源弯曲菌显著高于人源,于攻毒后15d所有菌株达到约8-10Log10(CFU/g)的稳定定殖水平。【结论】来源于不同宿主的弯曲菌对不同宿主肠上皮细胞均具有黏附侵袭能力,同时可在鸡肠道内稳定定殖,提示弯曲菌在不同动物间传播和适应性定殖的特征,对开展弯曲菌针对性防控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脑膜炎奈瑟菌有好几种策略来逃逸补体介导的杀死作用,而这些使其有能力引起败血症和脑膜炎。这种脑膜炎球菌主要是人咽喉部的专性共栖菌,但它为什么进化了精巧的机制来逃逸宿主的免疫力尚不清楚。此文作者阐述了脑膜炎球菌免疫逃逸和对环境温度升高引起的补体增多发生抵抗的机制。作者在荚膜生物合成、H因子结合蛋白表达和脂多糖唾液酸化所需基因的5'非翻译区,鉴定了3个独立的RNA热传感物,它们是脑膜炎球菌抗免疫杀死必需的成分。因而升高的温度(发生在炎症期间)成  相似文献   

15.
沙门菌主要通过食物传播,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肠道上皮细胞作为抵抗沙门菌入侵的重要屏障,可通过多种方式抵抗沙门菌的定植与入侵。同时,肠道固有层巨噬细胞可特异性识别正常菌群与沙门菌,激活炎性小体并分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等炎症因子诱导炎症反应清除沙门菌。Caspase家族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它们被激活后可执行各种细胞功能。Caspase-1是炎性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切割消皮素D(gasdermin D)诱导细胞焦亡,引发炎症反应。研究发现,Caspase-8同样参与炎性小体复合物的形成,但其功能尚不明确。新近研究发现,在沙门菌感染所诱导的细胞焦亡被抑制时,Caspase-8在炎性小体中被强烈激活,并在肠道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调控细胞死亡与炎症反应,以限制沙门菌感染。因此,Caspase-8在沙门菌感染期间也是调节宿主抗感染免疫的关键分子,研究其调控宿主细胞死亡以及炎症因子释放的机制对深入了解沙门菌感染与宿主抗感染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优化脑膜炎奈瑟菌的血清抗体特异性体外杀菌试验,建立更加标准的A、C、W135、Y群脑膜炎奈瑟菌血清杀菌试验(serum bactericidal assay,SBA)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及稳定性。方法 (1)用经典溶血方法测定补体活性,并根据非特异性杀菌率(non-specific killing rates,NSK)筛选出最佳试验补体;(2)对影响最终菌落数的关键因素,如靶菌起始浓度、培养基、染色剂浓度等进行优化;(3)根据质控血清的测定结果,确定补体最佳稀释比例和孵育时间;(4)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准确性、线性和精密度验证。结果补体选用Pel-freez-11536,溶血活性约为400 U/m L,除C血清群靶菌孵育时间需在45 min以内,其余血清群靶菌NSK均≤25%;对数期A、C、W135、Y血清群脑膜炎奈瑟菌做靶菌的最佳起始浓度为A600 nm的菌液分别稀释10~5、10~5×2、10~5×4、10~5×4倍;4种血清群脑膜炎奈瑟菌在BHI+0.5%血平板培养基上生长正常,且培养基颜色较浅,染色效果较明显;4种血清群靶菌的染色剂TTC最佳添加量均为0.001%;补体最佳用量为1∶3稀释,活性单位约133 U/m L;最佳孵育时间除C血清群为45 min外,其余血清群均以60 min为宜;优化后的方法测定质控血清的稀释倍数与对应的SBA滴度呈显著负相关,斜率在-1.1~-0.9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在-1.0~-0.9之间,P0.001,多次试验的CV均15%。结论对传统的SBA方法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更具有可比性、重复性较好的简单、可行、稳定的SBA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流脑防治的微生态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初探人咽部正常菌群对A群、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查人群中2417%的人咽部存在可抑制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的细菌;一般健康者、流脑病人密切接触者和流脑病人之间差异不显著。对41株抑制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的细菌的检测可见,有23株(占5610%)对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有5株菌对8种实验标准致病菌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表明人咽部正常菌群对致病菌拮抗作用的非特异性和多重性。部分人咽部正常菌群细菌的代谢产物亦可抑制A、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  相似文献   

18.
<正>杀菌抗体是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败血症和脑膜炎的主要保护性抗体,它是由脑膜炎球菌带菌者或隐性感染者接触脑膜炎球菌的荚膜多糖或外膜表面抗原产生的,也可由奈瑟氏Lactamica菌或具有与脑膜炎球菌表面多糖抗原有交叉的细菌产生,为大肠杆菌KI—SB群脑膜炎菌有一样的荚膜多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实验室保藏的具有良好加工特性的20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表面疏水性、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黏附性以及对脾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效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生物粘着碳氢化合物法(bacteria adhesion to hydrocarbons,BATH)测定乳酸菌细胞表面疏水性;采用革兰染色法评价乳酸菌的黏附性能;采用4-甲基偶氮唑盐(MTT)染色法检测脾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采用试剂盒测定脾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菌株LV108、N4和XJH301的表面疏水性高于其他菌株(F=221.9680,P=0.0000),分别为54%、47%和44%,同时这3株菌对细胞的黏附菌数也高,均大于14个/细胞;菌株LV108可以显著诱导脾细胞增殖(F=125.0430,P=0.0000)和提高TNF-α和IL-2的释放量;菌株LV108可以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和提高NO分泌水平(F=101.0030,P=0.0000)。结论菌株LV108具有高黏附性能,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及调节细胞因子分泌发挥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生产用培养基质量指标与培养脑膜炎奈瑟菌菌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型别的脑膜炎奈瑟菌在相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培养结果,对培养基总氮含量、氨氮含量、氯化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在一定范围内并未发现与培养菌数之间明显的关系,但这些质量指标作为培养基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不同批次培养基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可控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