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前列腺癌组织VEGF-C mRNA、VEGFR-3和CD3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中血管、淋巴管的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取34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2例癌周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C mRNA表达,并经VEGFR-3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图像分析,采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癌组织中阳性淋巴管数(MLC)和微血管密度(MVD)。前列腺癌VEGF-C mRNA阳性15例(44.12%),VEGF-C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MLC (8.26±2.73/mm~2)和MVD(74.82±11.76/mm~2)显著高于癌周正常组织的MLC(4.82±3.48/mm~2)和MVD(32.86±5.41/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R-3和CD3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有淋巴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前列腺癌患者VEGF-C mRNA阳性表达和MLC、MVD分别高于无淋巴转移和Ⅰ、Ⅱ期患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C mRNA表达阳性者VEGFR-3和CD31高于表达阴性者,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癌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新生和血管新生,在前列腺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VEGFR-3和CD3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组织MLC和MVD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新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也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卵巢上皮肿瘤淋巴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卵巢上皮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与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上皮癌、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组织VEGF-C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图像分析,计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阳性脉管数和以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卵巢上皮癌VEGF-C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率、VEGFR-3阳性脉管数和MVD均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p<0.05)。卵巢上皮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C表达阳性率、VEGFR-3阳性脉管数和M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VEGF-C表达阳性率、VEGFR-3阳性脉管数和MVD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VEGF-C阳性表达患者的VEGFR-3阳性脉管数和MVD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VEGFR-3阳性脉管数和MVD呈正相关(p<0.01)。研究提示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生成和血管生成,在卵巢上皮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VEGF-C可作为判断肿瘤淋巴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携带BABL/c小鼠VEGFR-3(1-3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淋巴管内皮祖细胞(LEPCs)后,对可溶性VEGFR-3蛋白分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作用。方法采用巢式RT-PCR技术从BABL/c小鼠胎盘组织中扩增VEGFR-3(1-3Ig)的编码基因,并通过重组PCR技术在基因的N端加上人CD33的信号肽。将该基因片段亚克隆入腺病毒表达载体(pDC316-IRES-EGFP),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验证后,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细胞以产生重组腺病毒。将构建好的携带有小鼠VEGFR-3(1-3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淋巴管内皮祖细胞,通过ELISA检测转染细胞上清液中可溶性VEGFR-3蛋白的分泌及其对VEGF-C的中和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带有信号肽的BABL/c小鼠VEGFR-3(1-3Ig)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质粒,并获得高滴度的携带有小鼠VEGFR-3(1-3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重组腺病毒转染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后,可使转染细胞分泌可溶性VEGFR-3蛋白,该蛋白具有中和VEGF-C的作用。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携带BABL/c小鼠VEGFR-3(1-3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用该病毒转染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可使其分泌可溶性VEGFR-3,该蛋白在体外具有中和VEGF-C的作用,这为临床抑制肿瘤淋巴管新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胃癌组织nm23H1 mRNA、VEGF-C mRNA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中的新生淋巴管的生成、肿瘤淋巴道转移和生存率关系,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实验依据。用胃癌与癌周组织作对照,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78例胃癌组织nm23H1 mRNA、VEGF-C mRNA表达,并以VEGFR-3抗体为标记,经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及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阳性淋巴管数(MLC),以及调查患者术后的生存率。胃癌nm23H1 mRNA阳性表达 69.23%(54例)、nm23H1 mRNA阳性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MLC呈负相关(P<0.01), VEGF-C mRNA阳性表达46.15%(36例),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MLC呈正相关(P<0.01 或P<0.05).与癌周组织的nm23H1 mRNA和VEGF-C mRNA表达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或P<0.05)。nm23H1 mRNA在Ⅰ、Ⅱ期胃癌中呈高表达,在Ⅲ、Ⅳ期患者中呈低或无表达。胃癌组织的MLC(8.37±2.29/mm2)显著高于癌周组织(4.51±2.64/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nm23H1 mRNA与VEGFR-3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r=0.8479);VEGF-C mRNA与VEG- FR-3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r=0.8362)。在根治术5年内死亡的61.54%(48例)患者中 MLC(10.82±2.51/mm2)高于5年内生存的患者(6.53±2.09/mm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的肿瘤病理学分级中,胃癌未、低分化型与高、中分化型的nm23H1 mRNA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nm23H1 mRNA高表达时,肿瘤淋巴转移率低,生存率高,故认为nm23H1基因具有抑制胃癌发生和淋巴道转移作用;当VEGF-C mRNA高表达时,肿瘤淋巴转移率高,生存率低。胃癌组织中的VEGFR-3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胃癌组织MLC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新淋巴管的生成。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新生,在胃癌的淋巴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肿瘤转移是肿瘤致死的重要原因,临床发现,肿瘤最初的生长主要通过诱导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来提供所需的营养,但是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并不是通过新生血管,而是通过肿瘤诱导的新生淋巴管进行转移.淋巴管新生(1ymphangiogenesis)是在原来淋巴管的基础上长出新的毛细淋巴管的过程,毛细淋巴管仅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几乎不被周细胞或平滑肌细胞包被,它是肿瘤细胞转移和扩散的重要途径.因此,肿瘤细胞通过新生淋巴管转移至淋巴结可被视为肿瘤转移的预后指标,抑制肿瘤的淋巴管新生被认为是肿瘤诊断和决定医治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缺乏淋巴特异性标记和对淋巴管新生知识的匮乏,淋巴管新生并没有像血管新生那样得到关注.近年来,淋巴管新生信号途径的阐明,淋巴内皮细胞(1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LEC)分子标记物如Prox-l、LYVE-1和podoplanin等的发现和淋巴内皮细胞的成功分离和培养,使得淋巴管新生方面的研究更深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21例乳腺增生组和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病灶组织内VEGF-C蛋白的表达,并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D2-40标记肿瘤新生淋巴管,计数肿瘤淋巴管的密度(LVD)。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VEGF-C的表达和淋巴管的密度(LVD)都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组(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VEGF-C阳性组中淋巴管的密度(11.32±5.78)与VEGF-C阴性组中的淋巴管密度(8.75±3.5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VEGF-C蛋白的表达和淋巴管密度(LVD)都与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结论VEGF-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管的生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EGF-C的高表达和淋巴管密度(LVD)的升高是促进乳腺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食管鳞癌VEGF-C mRNA和CD31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食管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mRNA和CD 31的表达,探讨VEGF-C促食管鳞癌淋巴转移的作用。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3例食管鳞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CD 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并计数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食管鳞癌组织VEGF-C mRNA阳性19例(41.86%),MVD平均为76.36±20.30/mm~2。VEGF-C 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0.05或p<0.01);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MVD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和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 mRNA表达阳性者MVD高于表达阴性者,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提示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新生和血管新生,在食管鳞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观察益气活血解毒中药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对侧肾脏淋巴管新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单侧输尿管结扎组(UUO)、依普利酮治疗组(EPL)和中药治疗组(TCM),每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结扎单侧输尿管(UUO)复制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术后10天摘取大鼠对侧肾脏,HE、Masson检测肾脏病理,免疫荧光及组化方法检测NCC、VEGF-C、VEGFR-3、LYVE-1、PDPN、α-SMA、Vimenti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NCC、VEGF-C、VEGFR-3和α-SMA的蛋白表达。病理结果显示UUO大鼠对侧肾脏小管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增多并伴局灶胶原纤维沉积;NCC及VEGF-C表达增强;淋巴管生成标志物LYVE-1、VEGFR-3、PDPN表达增强并与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Vimentin呈共表达;益气活血解毒中药可抑制NCC表达、淋巴管生成及表型转化。以上结果说明益气活血解毒中药可调控VEGF通路,抑制梗阻性肾病对侧肾脏淋巴管生成及表型转化,减缓肾脏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VEGFR-3、VEGF-D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LVD)及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R-3、VEGF-D的表达,Podoplanin标记微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VEGFR-3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R-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67%,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P0.01);VEGFR-3蛋白表达阳性组LVD值为17.86±6.09,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VEGFR-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x2=22.173,P0.01);且VEGF-D蛋白阳性组中VEGFR-3表达亦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VEGF-D/VEGFR-3是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诱导因子,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脑膜淋巴管(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s, MLVs)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LV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信号通路在MLVs重塑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拟对VEGF-C/VEGFR-3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其介导的MLVs重塑在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创伤性脑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和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苏川妮  李青  彭建中  魏建华 《生物磁学》2011,(7):1340-1342,135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确定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搜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43例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分别为0.07±0.01和0.12±0.01,0.03±0.01和0.06±0.0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胃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蛋白表达相比,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及胃癌并发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和VEGFR-3均明显增加。结论: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胃癌标本VEGF-C和VEGFR-3的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确定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搜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43例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分别为0.07±0.01和0.12±0.01,0.03±0.01和0.06±0.0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胃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蛋白表达相比,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及胃癌并发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和VEGFR-3均明显增加。结论: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胃癌标本VEGF-C和VEGFR-3的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郭立霞  谢弘 《生命科学》2003,15(1):36-38
相对于肿瘤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而言,肿瘤中的淋巴管生成(lymphangiogenesis)是一个长期受到争议和忽视的问题。但近来的实验证明: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表达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子VEGF-C和VEGF-D诱导淋巴管生成,并且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道转移。这些发现使得淋巴管生成开始成为研究肿瘤淋巴道转移的焦点,并有可能成为治疗肿瘤淋巴道转移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受体酪氨酸激酶 c-Met 是抗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c-Met/HGF 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血管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述 c-Met 及与配体 HGF 的复合物结构特征、c-Met/HGF 通路的生物学作用以及靶向 c-Met 抗肿瘤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整合素αvβ3是一种能特异性识别RGD序列的膜受体蛋白,其与含RGD(Arg-Gly-Asp)模体的蛋白质结合的特异性在肿瘤细胞的粘附、迁移、浸润及肿瘤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由于整合素αvβ3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因此其成为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肿瘤新生血管为肿瘤的生长提供营养,因此近年来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也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途径.有研究显示,几种RGD毒素蛋白不但以整合素αvβ3为靶点靶向结合到肿瘤部位从而具有直接抗肿瘤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及浸润功能,而且它们还具有抗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因此RGD毒素蛋白可从上述两方面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本文就整合素αvβ3为靶向的RGD配体结构特点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靶向治疗和抗血管新生应用及前景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S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刺激因子,是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上调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诱导血管生成,其家族中VEGF-C、VEGF-D和VEGFR-3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判断因素.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化治疗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新方法,通过对VEGF信号通路的抑制是目前抗癌治疗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抗肿瘤多肽具有分子质量小、特异性高、免疫原性低、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且易于合成和改造,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近 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多种抗肿瘤多肽及其衍生物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对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综述抗肿瘤多肽在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以及用作疫苗和药物载体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VEGFR-3)蛋白在大鼠第15d胚胎和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R-3在胚胎淋巴管和血管发生发育中的生物功能.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对大鼠第15d和第21d胚胎共61例皮肤样本进行抗鼠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R-3在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均阳性表达VEGFR-3蛋白,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淋巴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8.71%(12/31)和73.33%(22/30),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第15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血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8.39%(15/31)和46.67%(14/30),第15d和第 21d胚胎皮肤血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着大鼠胚胎的发育,VEGFR-3蛋白在皮肤淋巴管的表达水平表现为明显上升的趋势,提示VEGFR-3在淋巴管发生发育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VEGF、CD34、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81例胃癌组织VEGF、CD34、VEGF—C和VEGFR-3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1例胃癌组织中MVD平均值为(42.95±14.79)个/视野,范围为13.00-68.33个/视野,VEGF、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64.2%、67.9%。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34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R-3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VEGF、CD34、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VEGF、CD34、VEGF-C和VEGFR-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VEGF、CD34、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81例胃癌组织VEGF、CD34、VEGF—C和VEGFR-3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1例胃癌组织中MVD平均值为(42.95&#177;14.79)个/视野,范围为13.00-68.33个/视野,VEGF、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64.2%、67.9%。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34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R-3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VEGF、CD34、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