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疾病动物模型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发病机理、药物筛选、疫苗制备、临床治疗的迫切需要。最早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分离和实验研究的动物是非疫区黑线姬鼠,以后相继发现实验饲养的一些动物对HFRSV亦很敏感。目前有二种动物模型:一种为感染动物模型,供分离和培养病毒及感染试验用;另一种为致病模型,主要用于发病机理,疫苗制备及实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成功之后,大大简化了病毒的培养和扩增,然而体外细胞感染不可能代替完整的动物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反应性。因此建立一个  相似文献   

2.
正狂犬病疫苗质控中最重要的参数是效力,效力参数是通过接种大量试验动物小鼠后检测得到的。因为目前全世界进行动物实验时普遍遵循"3Rs"原则[Reduction (减少) Replacement (替代) Refinement(优化)],所以有必要制定一个替代方法在保证疫苗具有生产持续性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因此,本研究观察了在NIH实验中减少小鼠用量对疫苗效力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3R理论的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动物实验替代方法(3R) 的研究与实践是解决动物保护和动物实验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3R理论的原则及在动物实验领域的应用,对高校动物学实验改革如何贯彻3R理论,从实验内容的统筹安排、实验内容的替代与整合、实验过程的优化组合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需要和科技进步的双重推动下,"3R"原则和动物试验替代方法正在从道德理念向实验技术转变。站在全球科技发展的高度,结合我国实验动物替代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利用MSSQLServer2000构建中国替代方法研究评价中心共识平台,管理信息数据库,用WEB技术将数据库与internet WWW(WorldWideWeb)页面连接,构成动态的咨询平台和信息数据网络查询系统。该共识平台的建立为国内从事实验动物及替代方法研究应用的用户提供了便利,起到了国内外替代技术交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5.
较小鼠等啮齿类动物而言,猴和小型猪等大型实验动物在亲缘关系上与人类更为接近,在解剖、生理生化代谢及疾病发病机制等多方面与人类更接近,使它们在复制人类疾病模型,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和新药研发等中有无可替代的应用。而制备遗传工程大动物可以更深入地解析人类疾病,并可为器官移植和新药研发提供更充分的实验材料。基于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方法近几年已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制备遗传工程猴和小型猪。与传统的原核显微注射方法和体细胞核移植法相比,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方法转基因效率高,操作更简单。因此,构筑基于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制备遗传工程猴和小型猪的技术平台将对生物医学研究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人类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之一。由于缺乏合适的HC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使得针对HCV感染更为有效的疗法及疫苗的研发滞后。黑猩猩是HCV感染研究的最佳实验动物,但由于其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及临床症状等诸多问题,其应用受限,因此发展新的实验动物模型用于HCV感染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迫在眉睫。近年来,以啮齿类等动物为替代模型取得了不少进展,应用转基因等实验技术使替代动物感染了HCV,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本文分析了HCV自然感染的实验动物、自然感染和非自然感染的替代实验动物在致病机制研究、药物评价和疫苗研发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检测动物实验中动物旋转行为的旋转行为监测仪。方法采用串口控件、USB技术和旋转编码器等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并与传统的动物实验测量方法相结合,并配备了自行开发的基于VC的软件系统。结果研制出一台可连续性监测小型动物旋转行为仪器,智能显示记录动物的旋转行为。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验证了系统的合理性、有效性。由此方法研制的旋转行为监测仪可在研究帕金森氏疾病的发病机制,筛选抗帕金森氏疾病的药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树鼩大多数来源于野生捕获,由于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其实验结果的均匀性和可重复性较差,亟待解决树鼩人工饲养设施条件、繁殖关键技术、动物质量标准等一系列基础科学问题。许多文献报道了树鼩与其他实验动物比较,在肝病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在丙型肝炎动物模型研究中,亟待解决丙型肝炎病毒(HCV)细胞培养体系、HCV病毒感染剂量与感染途径、HCV病毒对树鼩体外、体内感染后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和病理检测等技术方法的建立及动物模型评价标准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系统性地进行初步报道,旨在为树鼩早日实现实验动物化和丙型肝炎疾病研究中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灵长类动物遗传、行为、认知、生理、生化和解剖结构等生物学特性更接近人类,具有其他实验动物无法替代的高级脑功能结构及神经活动的优势,是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理想的模式动物,研究的结果更容易推广应用到人类。常被用来建立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等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病程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药物等,为人类神经科学及相关医学研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灵长类动物在人类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以期为神系统经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真菌感染中建立合适的真菌感染动物模型非常重要,大蜡螟幼虫作为昆虫动物模型之一,相比于其他的动物模型具有多种技术优势,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新型隐球菌、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念珠菌属、暗色真菌、马尔尼菲青霉菌、黄曲霉和烟曲霉等多种致病菌的毒力、发病机制、免疫学改变、抗菌药物的开发以及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等各个研究领域。研究表明大蜡螟感染模型研究结果与哺乳动物的结果相似,因此可以用大蜡螟来替代哺乳动物进行相关研究,从而减少了实验对哺乳动物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饲用微生物酶制剂的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近代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展 ,利用微生物酶制剂来提高饲料利用率 ,消除抗营养因子 ,提高动物的消化能力等已引起饲料工业的高度重视。国外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了饲用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我国于 2 0世纪 90年代逐步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目前我国酶制剂在饲料中的使用率仅占 10 % ,而欧洲发达国家 90 %的饲料都使用酶制剂。酶制剂饲料添加剂不仅具有提高饲料利用率 ,促进动物生长 ,防治疾病等作用 ,而且可部分替代抗生素的添加 ,减少了动物体内药物残留和产生耐药性等副作用 ,是一种绿色环保型饲料添加剂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 饲用微…  相似文献   

12.
蓝舌病毒(BTV)有许多血清型(已报导24个)。血清学试验虽已广泛用于抗体检测,但常与其它环状病毒成员出现交叉反应,易与其它病毒感染混淆。因此,从病畜组织中分离病毒,仍是确证反刍动物蓝舌病的最好办法。多年来主要应用鸡胚接种,特别是静脉接种途径分离BTV。近年应用Vero-M细胞旋转培养法分离BTV获得成功,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替代敏感动物和鸡胚的方法。作者应用BTV11和BTV 3  相似文献   

13.
基因敲除小鼠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在揭示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或建立治疗方法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疾病难以用人工诱发的方法制造动物模型,还有许多疾病在实验动物身上不发生,而难以通过自发或人工定向培育的方法获得动物模型。基因敲除技术的出现,为人类精确地研究基因与疾病的直接关系提供了可能,而且可以在个体发生的每个阶段中进行遗传功能的分析。综述了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在几种疾病研究中的研究与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潜力的替代治疗方案,虽然大量实验模型研究已经证实了干细胞移植能够修复受损或退化的组织并恢复其功能,但是在实际治疗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如免疫排斥、伦理障碍以及致瘤性等。围产期干细胞可以解决干细胞治疗所面临的问题,被认为是潜在的可靠干细胞来源。与其他干细胞相比,人羊膜来源干细胞(human amniotic stem cells, hAMSCs)具有显著优势。动物实验发现,hAMSCs具有高分化潜能以及免疫调节活性,在妇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肺部疾病、皮肤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了巨大潜力。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临床的迫切需求,hAMSCs的临床应用也逐渐突破了传统治疗的局限性。综述hAMSCs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应用潜力,以期为hAMSCs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脑膜炎球菌必须在含有天然动物蛋白(血液、血清、腹水及鸡蛋)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而我们用黄豆代替动物蛋白用于脑膜炎球菌培养和鉴别,结果满意。培养基制备方法分离用培养基(黄豆—玉米淀粉抗菌素培养基):(1)基础培养基(g):胰胨6、胨6、牛肉膏3、氯化钠3、葡萄糖1、琼脂25、蒸馏水800ml,加热溶化。(2)玉米淀粉液:玉米淀粉3g(或玉米粉5g),用10ml蒸馏水拌成糊状,再用90ml煮沸的蒸馏水边倒边搅拌,微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引起严重致盲的常见眼科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仍是棘手难题.视网膜组织难以获取且无法培养,使视网膜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及治疗很困难.由于动物与人的视网膜存在显著的种属差异,既往诸多动物实验结果往往难以转化落地而解决实际治疗问题.视网膜类器官的出现,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希望.它使视网膜相关疾病能重现在细胞培养皿中,用于疾病致病机制及药物筛选研究,更重要的是可用于细胞移植替代变性的视网膜细胞,有望使失明患者重见光明.但也必须认识到视网膜类器官模拟疾病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分化稳定性低、缺乏血管及神经免疫细胞等瓶颈问题.虽然微流控生物反应器系统的应用改善了视网膜类器官的分化和培养,但当前的技术只能做到“类器官”,尚未达到“视网膜器官”的标准.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视网膜类器官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发展可用于再生医疗的视网膜器官,以期更好地推动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具有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症状或病理变化。应用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认识生命科学客观规律的重要实验方法。用实验结果推测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研究有效的防治措施。本主要介绍在生物技术的开发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传染性疾病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几十年来,各国学者对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目前有关此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学说纷纭。但一般都赞同:脂质特别是胆固醇代谢的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下述的事实便说明了这一点。(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含大量胆固醇及其它脂质;(2)用喂胆固醇及其它能升高血胆固醇的物质的方法,能使某些实验动物例如家兔和鸟类(鸡和鸽)产生与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十分相似的病变;(3)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如家族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化学物质日益增多以及“3R”原则的广泛实施,传统的毒性测试面临着严峻挑战.毒性测试的发展正经历着一个关键时期,即从耗时、耗费的传统整体动物试验转向快速高通量的、含定量参数分析和机制研究的体外替代试验.实验动物替代方法不仅是出于遵行“3R”原则的考虑,也是毒理学学科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科学要求.实验动物替代方法的发展与应用已成为21世纪毒性测试的重要方向,获得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和管理认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建中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7):1649-1649
正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从消化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到代谢类疾病(如II型糖尿病)和许多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肠道菌群研究为诸多疾病研究和防治开辟了新的方向[1-3]。在肠道菌群研究领域,模型动物应用和实验结果的动物实验验证非常重要,本刊2016年第7期刊登的姬玉娇、孔祥峰等的论文"高、低营养水平饲粮对环江香猪结肠菌群结构及代谢物的影响"[4],通过对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