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常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嗅觉缺失、睡眠失调、精神症状(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而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PD相关非运动症状。截止目前,PD相关非运动症状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递质系统参与多种脑功能以及神经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与PD相关非运动症状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基于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对5-HT递质系统在PD精神症状及认知障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详细阐述脑内5-HT递质系统的分布与功能,以及PD状态下5-HT递质系统的变化,为PD相关精神症状及认知障碍机制的阐明和治疗提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为病理特征的慢性中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DNA编码序列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影响基因转录活性(如DNA可接触性、转录因子及调节因子的酶活性等)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表观遗传调控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显示,表观遗传调控在AD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异常可能与A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结合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的发生过程机制,概述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AD发病机制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相关证据表明,高血氨(HA)引发的神经炎和五羟色胺(5-HT)系统异常可能是导致肝性脑病(HE)认知功能下降和焦虑症状的原因.服用益生菌可能是治疗HE神经精神症状的有效措施,因为益生菌在维护免疫系统平衡和调节5-HT系统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检验了益生菌瑞士乳杆菌NS8改善HA大鼠认知功能下降和焦虑行为的有效性.通过连续4周的腹腔注射醋酸铵造成Sprague-Dawley大鼠的高血氨.然后让HA大鼠每日饮用添加了瑞士乳杆菌NS8(109 CFU/mL)的饮水.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认知功能,高架十字测试大鼠的焦虑行为.脑区神经炎的程度以炎性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前列腺素E2和白介素1β的水平表示.5-HT系统的活动以5-HT,5-HIAA(5-HT的代谢物)以及色氨酸(5-HT的前体物质)的水平表示.益生菌处理显著地降低了HA大鼠的神经炎程度,减少了5-HT系统的活动,改善了认知功能和焦虑行为.这些结果说明,服用益生菌瑞士乳杆菌NS8是治疗HA大鼠认知功能下降和焦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学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胰岛素信号通路作为胰岛素生理作用中的主要信号传导途径,在代谢、神经保护和调节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AD患者常伴随着胰岛素信号通路障碍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症状的发生,提示胰岛素信号通路可能与AD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本文以胰岛素信号通路为切入点,阐述该通路参与AD发病的可能机制,以期为预防和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与雌激素和褪黑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引起痴呆的第一病因,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可逆转脑功能缺损或阻止病情进展,临床上用胆碱乙酰转移酶抑制剂、抗精神症状药物、维生素E等均只能轻微改善症状。雌激素和褪黑素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都显示对AD有治疗作用,且二者的疗效与AD的病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以反复发作和严重瘙痒为特征、发病率最高的过敏性皮肤病。AD的致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表皮屏障功能障碍、微生物组失调、免疫反应失衡以及环境等多个因素,而现有治疗用药副作用大、疗效欠佳。目前研究已发现肠道菌群尤其是益生菌在AD中起着重要作用。益生菌能够通过抑制病原菌、增强屏障功能、改善肠道环境和平衡Th1/Th2免疫应答等机制改善AD症状。本文综述了AD患者皮肤及肠道微生态特征,基于AD发病的致病机制和影响因素,系统阐明益生菌缓解AD的机制,以期为益生菌治疗AD及相关皮肤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SIRT1)是哺乳动物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家族的七种蛋白质之一。SIRT1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研究揭示SIRT1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中具有潜在神经保护作用。SIRT1调节许多AD相关病理过程,包括调节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myloid-β precursor protein, APP)剪切、神经炎症、神经退行性变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SIRT1在AD中受到了特别的关注,药理学或遗传学手段激活sirtuin通路在AD实验模型中显示出治疗作用。本综述阐述了SIRT1在AD中的病理作用机制最新研究进展,并对SIRT1诱导剂及其在AD中的治疗潜力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5-HT(五羟色胺)能神经元是起源最早的神经元之一,在传统的神经元形成前,成长中的轴突就可释放5-HT,并且通过5-HT的各种亚型受体来实现不同的功能。近年来,随着5-HT、5-HTRs(五羟色胺受体)的基因克隆及5-HT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和拮抗剂的研究发展,5-HT系统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越发明确,许多研究结果表明:5-HT系统在记忆的巩固、短时程记忆(STM)及长时程记忆(LTM)中起重要作用,5-HT1A受体更是在非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脑中都高度表达,并通过相似的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学习与记忆的形成和巩固。本文将介绍5-HT1A受体、5-HT1A受体激动剂、5-HT1A受体拮抗剂及其与学习记忆的联系,重点综述5-HT1A受体参与学习记忆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讨论5-HT1A受体参与学习记忆的可能性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其主要病理特征。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silent mating-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 SIRT1)具有去乙酰化作用,能够使多种类型组蛋白及非组蛋白脱乙酰化,在AD发病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研究发现,运动能够激活SIRT1减缓AD进程,其机制可能是:抑制β-分泌酶活性、提高α-分泌酶活性,减少Aβ生成;减少过度磷酸化Tau蛋白集聚;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1α,PGC-1α)相互作用以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上调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induced putative kinase1,PINK1)/Parkin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自噬;去乙酰化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以抑制神经炎症;提高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神经胶质源性营养因子(glial cell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等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水平,以及抑制ApoE4基因进而增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本文总结了运动通过调控SIRT1改善AD的作用和机制,为预防及治疗AD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诊治的13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和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5-羟色胺(5-HT)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9%(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TL、GAS水平、生理功能(PF)、社会功能(SP)、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躯体疼痛(BP)、活力(VT)、精神健康(MH)和总体健康(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HT及VI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与其调节血清MTL、GAS、5-HT、VI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和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96例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均来自天津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根据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8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疏肝健脾针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和血清5-HT、NPY、CGRP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大便稀溏、少腹胀痛、食后腹胀、食欲减退、精神疲乏、口苦口黏、四肢无力、烦躁易急、畏寒怕冷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血清5-HT、NPY、CG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可有效促进症状改善,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清5-HT、NPY、CGRP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 deacetylase 6,HDAC6)在细胞中参与了许多蛋白质的修饰过程,最新证据显示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展过程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HDAC6不仅可与tau蛋白相互作用并影响其磷酸化过程,而且同时也受到GSK-3β的调控。本文主要介绍了HDAC6在阿尔兹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同时介绍下HDAC6抑制剂对AD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氧化应激是酒精性肝病(ALD)发生的主要机制,因此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活性物质对ALD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在本研究当中,我们探讨了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或)穿心莲内酯(AD)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首先我们体外培养肝细胞L-02,用100 mmol/L乙醇作用24 h后发现,细胞的活性明显降低,胞内活性氧(ROS)含量显著增多以及脂质蓄积,同时细胞释放多种与肝病相关酶类如甘油三脂、胆固醇、转氨酶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物质。而乙醇刺激前采用100μmol/L SAM或(和)30μmol/L AD处理细胞后,可明显降低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同时能减少上述肝病相关标志物的的释放。此外,乙醇处理也可降低细胞内去乙酰化酶SIRT1的表达并抑制其核转位,而采用SAM或(和)AD处理后可进一步改善SIRT1的表达及活性。以上结果表明SAM或(和)AD能降低乙醇所致的氧化应激水平,两者联合应用可能对ALD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AD患者越来越多,给家属及社会带来严重负担造成了巨大的家庭和社会负担,这就迫使我们进一步探讨AD发病机制。在AD的众多发病机制中,tau蛋白假说倍受青睐。在蛋白磷酸酯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和Bcl-2等蛋白酶及调节蛋白作用下,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以其异常磷酸化结构或是形成二聚体、寡聚体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等形式,参与到AD的病理过程。Tau蛋白及其相关结构,可能启动或促进了AD的凋亡,亦可能抑制了急性凋亡却促进了慢性的神经细胞变性。揭开这一谜底,可能揭开AD病理改变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5.
自噬(autophagy)是生物体活细胞用来维持自身平衡稳定的一个保守进程。已有研究表明,自噬与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密切相关,并可能在AD的病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其完整的作用机制仍未能得到深入的研究,自噬在AD中起到的作用仍然存在许多争议。近几年关于自噬在AD中作用和治疗方面有了一系列研究进展,陆续发现了一些能够通过调节自噬而改善AD的治疗手段,为相关的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和展望的平台。现就自噬在AD中的作用机制和相关治疗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综述:脑衰老与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出现前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衰老可分为生理性增龄变化与病理性变化,后者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有关.生理性脑衰老与AD在发病早期具有相似的表现形式、病变特征、生化改变和发病机制.其共同的分子机制是异常蛋白质蓄积,提示两者有着相似的病理学基础,脑衰老可能是AD等神经退行性改变的最初级阶段,病理性脑衰老因素可能促进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前期AD(preclinical AD,PCAD)患者的脑、血液和脑脊液中可以检测到AD特定的生物标记物,但AD的临床症状并没有出现,因此也被称为“症状出现前AD(presymptomatic AD)”.PCAD和对照组比较,氧化应激指标和高度不溶性Aβ42并没有显著性升高,寻找早期PCAD发病过程中新的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药物靶点将成为我们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血清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间北京回龙观医院收治的91例抑郁症患者,按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r 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治疗4周后HAMD量表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一般健康、躯体疼痛、躯体机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血清NPY、BDNF、5-HT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 TMS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以及血清NPY、BDNF、5-HT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呈进行性发展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AD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而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多种途径参与AD的发生发展,调整肠道菌群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AD的有效措施之一,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减轻AD的病理改变、改善脑内炎症、影响血脑屏障及神经递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熊元元  李有秋  彭耀金 《生物磁学》2011,(12):2376-238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引起痴呆的第一病因,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可逆转脑功能缺损或阻止病情进展,临床上用胆碱乙酰转移酶抑制剂、抗精神症状药物、维生素E等均只能轻微改善症状。雌激素和褪黑素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都显示对AD有治疗作用,且二者的疗效与AD的病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表观调节机制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乙酰化组蛋白和乙酰化非组蛋白在基因表达与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改善AD患者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能力。HDAC2在控制神经元形成中起关键作用。HDAC2参与海马区域记忆形成相关蛋白表达,对学习和记忆的形成具有负调节作用,影响神经突触可塑性和数量。目前应用的HDAC抑制剂为广谱药物缺乏特异性,分析HDAC2作用机制有利于研究出针对疾病的靶点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