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系衍生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BTB-CNC异体同源体1(Bach1)调控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痰中炎症细胞内的表达。方法:健康对照组、哮喘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均行肺功能检测。检测三组血浆丙二醛浓度;检测各组痰中炎症细胞内Nrf2、Bach1、γ-GCS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结果:哮喘患者治疗前血浆丙二醛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组(P均0.01);哮喘患者治疗前痰中炎症细胞内γ-GCSmRNA、蛋白表达及Nrf2蛋白质细胞核内表达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均0.05);痰中炎症细胞内γ-GCSmRNA表达与Nrf2核内表达呈正相关(P均0.01),与Bach1核内表达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γ-GCS的表达由细胞核内Nrf2和Bach1蛋白水平调控;抗炎治疗增加哮喘患者抗氧化能力可能与调控Nrf2/Bach1核转位而增加γ-GC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肝素作为传统抗凝剂,常用来治疗癌症患者静脉血栓。临床和实验数据证实,肝素具有抗肿瘤活性。同时也有大量研究发现,肝素有抗肿瘤转移的作用。肝素可以通过各种机制抑制肿瘤转移,包括抑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抑制肝素酶的表达;调节各种生长因子以及调节机体凝血功能等。选凝素(seletin)是介导肿瘤转移初始阶段的重要因子,而肝素能够抑制选凝素介导的的肿瘤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及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抗转移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肝素抑制选凝素介导的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为肝素在抗肿瘤转移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够改变癌细胞的表观修饰,降低增殖能力,促进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最终促进癌细胞的死亡。因此,其在各种癌症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为了有更好的疗效,第二代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也在开发之中。最后,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其他不同的疗法(如其他表观修饰药物、化疗、免疫疗法等)的联用可增强癌症治疗效果,并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癌症每年吞噬约 6 0 0 0万人的生命[1] ,是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近几十年来 ,尤其是美国在 1 971年提出“对癌症宣战”以来 ,人们已经对癌症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治疗癌症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且取得了许多成果。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 :癌症的发生是由于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所造成的恶性增生 ;癌症的转移是由于癌细胞从癌组织中突破胞外基质的限制 ,转移扩散到别的器官并继续增殖所造成。癌症成为致命的疾病 ,不仅在于癌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 ,更在于其转移能力。可以说 ,正是转移才使癌症如此险恶。癌细胞的转移需要突破胞外基质及…  相似文献   

5.
肝癌是最常见的五大癌症之一,也是患者死亡的重要癌症类型之一。传统方法对治疗早期肝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癌症的复发、转移和耐药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而这些现象可通过癌症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理论进行解释。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目前认为其可能部分起源于肝癌干细胞。与肝癌干细胞有关的Wnt/β-catenin、TGF-β、Notch和Hedgehog等信号通路和Ep CAM、Lin28和mi R-181等分子,在体内外调节肝癌干细胞活性,并可用以设计预防或治疗癌症的分子靶点。然而,肝癌和肝癌干细胞涉及一个复杂的发生和调节机制,存在相互干扰和冗余的信号通路,因此针对单个分子或途径的治疗效果有限。该文综述了肝癌干细胞与肝癌发生的进展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与关键分子,与针对肝癌干细胞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癌症患者的最大威胁来自肿瘤的转移,若能控制肿瘤的转移,癌症对人类的最大威胁就会消除,也就是癌症可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来治疗。如何控制癌症的转移?这成为癌症研究和治疗的中心问题。以前对肿瘤的转移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本身,现在看来这是不够的,目前已经把研究的目光转移到肿瘤的生态环境或微环境。人们已经知道肿瘤的发生和生长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和外界因素协同作用而产生的,它生存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坏境(即  相似文献   

7.
侯芷晗  陶敏  白晓彦 《生命的化学》2023,(11):1670-1680
牛痘相关激酶1(vaccinia-related kinase 1,VRK1)是一种核染色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癌症中不发生基因突变,但在很多类型的肿瘤中表达上调并与不良预后相关。在细胞核内,VRK1可以磷酸化几种转录因子、组蛋白和涉及DNA损伤反应途径的蛋白质,还可以参与转录过程中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调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过程促进细胞增殖,并且在DNA损伤修复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DNA损伤修复反应中,VRK1调控组蛋白乙酰化,介导DNA损伤反应的触发,进一步参与非同源末端连接DNA修复途径,还可以调控p53相关的DNA损伤修复过程。基于VRK1的以上生物学功能,癌组织中VRK1的高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以及参与肿瘤细胞DNA修复过程。在癌症靶向治疗研究中,VRK1可以作为癌症合成致死性策略的选择靶点用于多种癌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自身多聚化的SATB1(special AT-rich sequences binding protein 1)围绕异染色质形成笼状结构分布在细胞核中,SATB1不仅结合染色质DNA的核基质结合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s,MARs),也结合核基质,能够使DNA锚定在核基质并形成袢环状结构(loop)。SATB1的磷酸化、乙酰化和小泛素化样修饰可调节其DNA结合能力和细胞核内亚结构的定位;SATB1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能够募集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和组蛋白修饰酶,实现对其靶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调控。SATB1在调节细胞分化、细胞凋亡、肿瘤生长与转移和X染色体失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肿瘤转移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Microrchidia(MORC)是高度保守的核蛋白超家族,包括MORC1、MORC2、MORC3和MORC4。MORCs作为新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参与多种基本的生物学过程,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增殖、细胞衰老和表观遗传调控。MORCs的调节异常与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和骨病相关。对MORCs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将为开发治疗MORCs相关疾病的新方法奠定基础。该文将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重点对MORCs在癌症和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讨论MORCs作为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和骨病治疗的新药物靶点的可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尽管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极大进展,但晚期伴转移乳腺癌治疗效果较差,具有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因此,鉴定新的用于诊断和预测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标记、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成为迫切需要.近年来,mRNA的异常N~6-甲基腺苷修饰(N~6-methyladenosine,m~6A)对癌基因功能和表达水平的表观遗传学调控逐渐成为恶性乳腺癌研究的焦点.本文分析和总结了m~6A甲基化修饰及其调节蛋白参与调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乳腺癌中m~6A甲基化修饰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进一步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预后及监测提供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癌症基因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癌症分子机理研究的深入和基因转移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癌症治疗的新方法-基因治疗,已开始从理论研究向临床试验过渡,本着重介绍通过体细胞基因转移治疗癌症的各种可能性,包括反义核酸等信息药物,基因规换,基因免疫调节,自杀基因及正常细胞保护等。  相似文献   

12.
KiSS-1基因是从人黑色素瘤细胞中分离出的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能够编码多种蛋白质。研究表明,KiSS-1基因产物kisspeptins在肿瘤发生、转移、生殖系统功能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KiSS-1基因作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其表达受到极为精细的调控,并通过NF-κB介导的方式参与了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转录调节,并抑制趋化因子受体CXCR4介导的信号通路,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近年来,kisspeptins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备受关注,它们可作为评价肿瘤恶性进程及预后的标志分子,并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正一项多中心研究报告称,对死于胰腺癌的患者肿瘤样本进行的全基因组分析表明DNA上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能够使一些胰腺癌细胞获得生存优势,据研究人员介绍,这些优势能够让癌细胞在肝脏和肺这样血液供应充足的器官繁荣生长。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上。癌症转移会让癌症变得非常致命,手术和其他治疗方法无法发现并摧毁每一个癌细胞,  相似文献   

14.
免疫逃逸是指恶性肿瘤细胞通过免疫编辑过程后具备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并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最终促进恶性肿瘤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除其他因素外,免疫细胞还积极影响肿瘤发展的每一步,决定了癌细胞在受威胁的微环境中生存的机会。一旦发现第一个癌细胞,抗肿瘤免疫机制就会被激活,并在原发肿瘤形成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免疫功能受损时,肿瘤细胞就会通过逃避或者阻挠免疫反应的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增殖,就会导致肿瘤的持续性发展。而中医药干预癌症免疫逃逸机制需以“扶正”为基本原则,补益正气以治其本,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力,阻止癌症免疫逃逸,从而抑制癌症的发展。根据现有文献分析可知,目前通过免疫逃逸治疗癌症多用补益类药物,这可能是因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与中医“扶正”观点相符合。因此,研究癌症免疫逃逸机制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癌症的效率,而且通过对中医药的开发利用,能够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间充质干细胞(MSCs)存在于许多组织中,在组织出现损伤时会迁移到受伤部位进行修复。而癌症可以被看作是"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在肿瘤微环境中MSCs会被持续募集成为肿瘤微环境的一部分。最近出现了一种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TA-MSCs),它可以激活肿瘤的发生,促进肿瘤的发展与转移。本文讨论了MSCs与TA-MSCs之间的关系;探讨对TA-MSCs的最新认识及其调节癌细胞生存、增殖、迁移与耐药能力。而且,讨论了把TA-MSCs作为癌症治疗上游或者下游的靶点或者用MSCs做载体来传递癌症因子将会发展为癌症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在癌症治疗过程中一个主要障碍在于肿瘤能够"策反"身体的免疫细胞,让它们为癌细胞干活。来自EPFL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重新召回"腐化"免疫细胞的新方法,使其变为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的信号,甚至可以阻止癌症转移。巨噬细胞是保护宿主防止病原体入侵的重要免疫细胞类型。但是在癌症病人体内,巨噬细胞能够被肿瘤"劫持",帮助维持肿瘤恶性生长和  相似文献   

17.
正即便在成功治疗后,癌症有时能够在几年后复发和扩散到不同的器官中。这一过程被称作潜伏性转移(latent metastasis)。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MSK)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阐明了癌细胞如何躲藏起来并且仍然不被我们的免疫系统检测出来,从而提供一种大有希望的新途径来开发疗法。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Ebio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弗莱堡大学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癌症疗法的新型靶点,文章中,研究者发现,名为RIOK1的酶类能够同在肿瘤中经常发生突变的RAS蛋白互相协作来促进肿瘤生长以及癌症的转移;继发性肿瘤往往能够通过原发性肿瘤扩散,如果其没有被及时移除的话就会引发很多癌症患者死亡;研究者认为,他们有望利用一种特殊的抑制剂来阻断酶类RIOK1的活性,从而减缓癌症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免疫反应的作用逐渐成为调节各种复杂癌症的关键因素。免疫治疗也逐渐成为癌症肿瘤的有效干预方式。肿瘤微环境包含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这有助于调节抗肿瘤信号中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之间的细微平衡。在这种环境下,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相互关联的机制有待广泛阐明,但目前已被证明,多种microRNA在实体肿瘤相关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中起调控作用,其通过肿瘤及免疫细胞介导免疫抑制或免疫刺激因子分泌增强或抑制免疫应答,靶向调控肿瘤发生的相关免疫途径,从而在癌症起始、转移进展的所有阶段中起关键作用,近而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本文针对microRNA在肿瘤免疫反应中的相关调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免疫系统的反常调节和抑制作用往往会诱发癌症的产生,很多治疗性策略旨在重新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识别癌细胞并且靶向杀灭癌细胞;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莫非特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能够靶向作用乳腺癌细胞表面HER2蛋白的树突细胞疫苗,这种新型疫苗能够安全有效地刺激机体免疫反应,有效逆转早期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