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蛉成虫粉剂代饲料饲养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草蛉的成虫和幼虫都能捕食粮、棉、果、林、蔬菜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利用草蛉防治蚜虫,已在我国农村逐步推广和应用,深受群众欢迎。为了确保以虫治虫在时间和数量上的要求,需要研究代饲料来维持越冬草蛉的种群或进行人工繁殖。1979年冬以来我们在鄞县天童林场进行了草蛉粉剂代饲料饲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虫种和来源 中华草蛉 Chrysopa sinica Tjeder 大草蛉 C.septempunctata Wesmael 牯岭草蛉 C.kulingensis Navás 试虫来源均系在鄞县天童林场育王林区马尾松林内采集的茧羽化而得的新虫,成虫产下  相似文献   

2.
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是重要的捕食性草蛉种类之一,可捕食蚜虫、叶螨、粉虱、蓟马、鳞翅目卵及幼虫等多种害虫。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近几十年对大草蛉的研究成果,对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归纳,尤其梳理了大草蛉嗅觉趋性行为、滞育特性、人工饲养、田间控害能力等研究热点,并对大草蛉的田间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草蛉的生活习性和常见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蛉是一类很普通的脉翅目昆虫,成虫和幼虫(蚜狮)都是捕食性的,主要以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为食,也捕食蛾类幼虫以及多种昆虫的卵等。近年由于利用草蛉成功的防治了棉铃虫等多种重要害虫而在国际上引起重视,我国许多地区也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科学实验工作。现根据生产上的需要,把有关材料和常见种类的识别,介绍如下,供作参考。 一、草蛉的食性和食量  相似文献   

4.
草蛉的冬季饲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草蛉防治粮食、棉花、果树和其它经济作物上多种害虫的试验,正在各地进行,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为了在害虫发生季节能够获得大量的草蛉来控制害虫,必须有计划地提前进行饲养繁殖,因此,冬季草蛉的保种和饲养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1975—1976年  相似文献   

5.
草蛉幼虫集体饲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蛉是多种粮棉害虫的天敌,近年来国内外都在设法繁殖利用。草蛉幼虫有自相残杀的习性,饲养繁殖比较困难。现在一般多采用单管饲养或分穴隔离饲养的方法,但由于手续麻烦或饲养工具比较复杂,饲料种类受到限制,不易在农村普及。为了简化饲养方法,提高成活率,有利于开展群众性的治虫运动,我们探索了用蚜虫和仓库害虫卵集体饲养草蛉幼虫的可能性。改进了一些饲养技术。经用大草蛉(Chrysopaseptempunctata Wesmacl)、丽草蛉(C.formosa Brauer)和中华草蛉(C.sinica Tjeder)三个蛉种,六个月,50次的饲养,结果比较满意。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草蛉生物学特性及饲养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来,我们对陕西关中棉区的草蛉进行了以下各方面的研究和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草蛉的种类 将我院收藏的和1975年黑光灯诱集的草蛉标本,鉴定成虫454头,计有8种。现将种类数量和各种所占百分比列于表1。以丽草蛉、大草蛉、中华草蛉等三种数量最多,占总数的86.59%,为我省的优势种。在棉田大量捕食棉花害虫的也是这三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草蛉科(Chsysopidae)玛草蛉属Mallada做了修正,并建立一新属——纳草蛉属Navasius gen. nov. 同时报道了纳草蛉属6新种:槽纳草蛉N. alviolatus sp. nov. 钩纳草蛉N. ancistroideus sp. nov. 无斑纳草蛉N. epunctatus sp. nov. 曲纳草蛉N. flexuosus sp. nov. 海南纳草蛉N. hainanus sp. nov. 及和纳草蛉N. hesperus sp. nov.。  相似文献   

8.
草蛉科四新种(脉翅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星科  杨集昆 《昆虫学报》1991,34(2):212-217
本文所报道的是草蛉科(Chrysopidae)4新种,隶属于草蛉亚科 Chrysopinae 璃草蛉属 Glenochrysa、波草蛉属 Plesiochrysa、饰草蛉属 Semachrysa和替草蛉属 Tjederina。其中替草蛉属为我国首次记录。研究用标本分别为广州微生物所送鉴标本和北京农业大学馆藏标本。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本文量度单位均为mm。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芳香植物甜罗勒Ocimum basilicum不同时期对捕食性天敌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甜罗勒不同发育阶段(营养期和开花期)对大草蛉的嗅觉行为反应,并通过GC-MS检测了甜罗勒不同发育阶段花和叶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而测定了芳樟醇、罗勒烯、丁香酚、萜品油烯、樟脑、β-榄香烯6种主要挥发物质在0.1 μg/L和0.01 μg/L浓度下对大草蛉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开花期的甜罗勒植株可以显著吸引大草蛉雌虫。甜罗勒主要挥发物为单萜和倍半萜。0.1 μg/L浓度芳樟醇和0.01 μg/L浓度β-榄香烯可显著吸引大草蛉。0.1 μg/L、0.01 μg/L浓度的萜品油烯和0.01 μg/L浓度的樟脑、丁香酚、芳樟醇、罗勒烯对大草蛉具有不显著的趋向选择。因此,大草蛉对甜罗勒偏好性可能与不同时期的挥发物质不同有关,这为进一步开发甜罗勒作为大草蛉诱集定殖功能植物提供支撑数据。  相似文献   

10.
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是我国分布较广、捕食能力较强的天敌昆虫。为明确大草蛉对桃蚜Myzus percicae潜在的控制能力,在室内研究了大草蛉不同龄期幼虫和成虫对桃蚜的捕食作用,以及种内干扰对大草蛉捕食的影响。结果表明:25℃恒温条件下,大草蛉成虫和幼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可拟合Holling Ⅱ圆盘方程,在24 h内大草蛉成虫、1龄幼虫、2龄幼虫和3龄幼虫对桃蚜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70.4头、21.5头、112.4头和217.4头。大草蛉成虫和幼虫对桃蚜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桃蚜数量增加到150头后,大草蛉成虫和幼虫捕食量的增加速度明显减缓。成虫及幼虫对桃蚜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内干扰作用随着大草蛉虫龄的增加而增强。试验结果表明大草蛉对桃蚜具有较强的控害能力,对研究桃蚜生物防治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