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从白喉噬菌体β和r杂交,分离得到一株白喉噬菌体的重组子一、具有亲代噬菌体β产生毒紊的溶原性转换能力,即带有β的毒素基因(tox)和噬菌体r的溶原性免疫性的特征。该噬菌体再感染单溶原性产毒菌株C7(β),得到双重溶原性菌株,携带了两个前噬菌体及其所带有的两个毒素基因,菌株产毒能力单溶原性亲代株高。  相似文献   

2.
对首次自E型肉毒中毒食品中分离到的一株神经毒素原性酪酸梭菌(LCL155)所产生的神经毒素,同E型肉毒梭菌(E153)所产生的神经毒素进行了精制及特性比较,发现(1)两菌神经毒素的分子量,Native-PAGE测试均为320kDa;SDS-PAGE测试则均为147kDa,非毒性非血凝素部分均为128kDa;用胰蛋白酶激活神经毒素后发现两菌神经毒素均由分子量为103kDa的H链和48kDa的L链组成。(2)两菌神经毒素柱层析图像基本一致,但在菌体毒素提取效果及精制效果诸方面,分离的酪酸梭菌却都较差。(3)胰蛋白酶激活试验表明:两菌神经毒素达到最大毒力所需激活时间不等。在相同温度下,分离的酪酸梭菌毒素只需5min,而E型肉毒梭菌毒素却需30min,提示两菌神经毒素激活动力学上存在差异。(4)琼脂双扩散试验结果表明两菌神经毒素的抗原性是一致的,没有发现沉淀线呈交叉或部分交叉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黄曲霉菌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变异与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关系,收集黄曲霉菌、米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若干株。在有利于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条件下培养后,提取各菌株的总RNA,RT-PCR法检测aflR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应用ELISA法检测各菌株产生黄曲霉毒素B1的情况。提取各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并测序。应用基因分析软件将不产毒素的黄曲霉菌与产毒黄曲霉菌的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比较,找出不产毒菌株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变异位点。ELISA法和RT-PCR法结果表明,产毒的黄曲霉菌菌株均有明显的aflR基因转录,而在2株不产毒的黄曲霉菌菌株中,一株aflR基因无转录,另一株仅有较低水平的转录。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不产毒黄曲霉菌菌株的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存在如下共同变异位点:-90、-236、-253、-262、-282位。米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B1和aflR基因转录的检测均为阴性,并且其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存在与上述不产毒黄曲霉菌菌株相同的变异位点。寄生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B1和aflR基因转录的检测均呈阳性,并且其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的上述5个位点与产毒黄曲霉菌完全一致。在不产毒素的黄曲霉菌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发现了5个共同变异位点,实验结果提示这些变异位点可能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球形芽孢杆菌C3-41是我国分离的一株对蚊幼虫有毒杀作用的高毒力菌株,对库蚊、按蚊幼虫的毒性高于2362菌株,Southern杂交证明C3-41总DNA中3.5KbHindIII片段上带有41.9和51.4kD二元毒素基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Sephadex G100 及CMSepharose层析法,从白芷悬浮培养细胞的胞外盐提液中纯化了21 kD 钙调素结合蛋白(21 kDCaMBP) ,测其等电点的pH 为8 .9 ,紫外薄层扫描显示其纯度达94 % 以上。以此蛋白为抗原,用免疫小鼠腹水法制备了特异性抗体。由纯化的21 kDCaMBP及其特异性抗体研究其对白芷悬浮培养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外源纯化的21 kDCaMBP 抑制细胞增殖,半抑制浓度约8 μg/ml;而加入21 kDCaMBP特异性抗体却促进细胞增殖效应。推测胞外内源存在的21 kDCaMBP在生理条件下可能具有参与调节胞外活化CaM 信号分子的浓度,从而调节胞外CaM 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6.
球形芽孢杆菌LP1—G的发酵特性及杀蚊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LP1-G菌株在MBS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位于芽孢孢外膜外的伴孢晶体。其产生的41.9和51.2kD二元毒素蛋白合成芽孢形成期,另一分子量约为49kD蛋白和二元毒素同期全成,并随着芽孢的释放而被降解。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营养体生长阶段对致倦库蚊幼虫无毒,孢子种初期毒力较高,关在整个芽孢形成期都维持较高的毒力水平。其全发酶液对敏感和  相似文献   

7.
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LP1-G菌株在MBS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位于芽孢孢外膜外的伴孢晶体。其产生的41.9和51.2kD二元毒素蛋白合成于芽孢形成期,另一分子量约为49kD蛋白和二元毒素同期合成,并随着芽孢的释放而被降解。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营养体生长阶段对致倦库蚊幼虫无毒,孢子囊初期毒力较高,并在整个芽孢形成期都维持较高的毒力水平。其全发酵液对敏感和抗性库蚊幼虫都具有中等的毒杀作用,对3~4龄幼虫48h的LC_50。值分别为0.113和0.137mg/mL。该菌株对敏感和抗性致倦库蚊幼虫的毒杀作用可能同其产生49kD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8.
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LP1-G菌株在MBS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位于芽孢孢外膜外的伴孢晶体。其产生的41.9和51.2kD二元毒素蛋白合成于芽孢形成期,另一分子量约为49kD蛋白和二元毒素同期合成,并随着芽孢的释放而被降解。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营养体生长阶段对致倦库蚊幼虫无毒,孢子囊初期毒力较高,并在整个芽孢形成期都维持较高的毒力水平。其全发酵液对敏感和抗性库蚊幼虫都具有中等的毒杀作用,对3~4龄幼虫48h的LC_50。值分别为0.113和0.1  相似文献   

9.
用PCR技术从我国水稻品种“广陆矮”(Oryza sativa var. indica)和“中花8 号”(O. sativavar. japonica)中特异地扩增并克隆测序了富硫10 kD醇溶谷蛋白基因,它共有525 个核苷酸,编码134 个氨基酸。经分析,克隆的基因与水稻属其它种或品种的同类基因同源率为96.6% 到100% ,与玉米10 kD醇溶蛋白基因同源率为34.2% ;与某些双子叶植物的贮藏蛋白也有一定的同源性,例如和巴西豆富硫水溶蛋白同源率达31.2% 。水稻10 kD醇溶谷蛋白N 端有一段信号肽含24 个氨基酸,经分析,发现这段信号肽与禾谷类玉米、高粱和燕麦的贮藏蛋白信号肽同源率很高,分别为65.0% 、65.0% 和62.5% ,而在双子叶植物的贮藏蛋白中未发现有相似序列。所测定的“广陆矮”和“中华8 号”10 kD醇溶谷蛋白基因序列已被EMBL数据库接受,收录号分别为L36604 和L36605  相似文献   

10.
白芷细胞外21kD钙调素结合蛋白的生理功能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ephadex G-100及CM-Sepharose层析法,从白芷悬浮培养细胞的胞外盐提液中纯化了21kD钙调素结合蛋白(21kD CaMBP),测其等电点的pH为8.9,紫外薄层扫描显示其纯度达94%以上,以此蛋白为抗原,用免疫小鼠得水法制备了特异性抗体。由纯化的21kD CaMBP及其特异性抗体研究其对白芷悬浮培养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外源纯化的21kD CaMBP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利用指示菌MC1061。经双层琼脂法纯化和PCR扩增vt2基因,分别从大肠杆菌0157菌株、牛粪、鸡粪和污水中分离获得5株含vt2基因的噬菌体。这些噬菌斑透明,直径为0.5-2min,对指示菌的感染效价均在10^9PFU/mL以上,抵抗氯仿和56℃30min的作用。将噬菌体分离株SHφWl感染MC1061后。经PCR鉴定获得一株溶源菌株(MC1061/SHφW1)。溶源株的LB培养滤液对Vero细胞产生了显著的病变效应,而MC1061在同等条件下培养的滤液无细胞病变,表明VT2噬菌体通过溶源将vt2毒力基因水平转移,证实了VT2噬菌体的转染与细菌毒力相关。  相似文献   

12.
光合菌SDH2 hupT基因的突变与吸氢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亲本杂交将自杀质粒pSE8引入光合细菌Rodobacter sp.SDH20菌株,经过质粒上插入了kan^R基因的hupT基因片段与受体基因组同源双交换,构建成hupT插入突变株SDHT1和SDHT2。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扩增最近发现的霍乱弧菌RTX毒素基因的PCR方法。在世界各地引起流行和散发霍乱病例的166株临床和环境霍乱弧菌分离物中,用PCR和Hep—2细胞细胞毒性试验发现它们都是产毒的。而在相关基因簇中有缺失的古典生物型标准株用这两种方法结果都是阴性。这是第一个用于鉴别O1群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菌株和E1 Tor生物型菌株以及包括O139血清型的其它非O1群菌株的快速基因分型方法。建立的PCR方法也可特异性地检测霍乱弧菌中的RTX毒素基因,因为用此RTX毒素特异性PCR以及Hep—2细胞毒性试验时副溶血弧菌、致腹泻性大肠杆菌、气单胞菌和邻单胞菌的临床分离株都是阴性。这些结果使霍乱弧菌中RTx毒素的特性明显了。其在细菌致病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主要蛋白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中国株AA-2基因组全长为32838bp,其编码病毒主要结构蛋白(52/55K、Ⅲa、五邻体、pⅦ、pⅥ、六邻体、100k、pⅧ以及纤维蛋白等)的基因依次排列在基因组的中部,E2区编码DNA结合蛋白、DNA多聚酶、末端前体蛋白及IVaⅡ的基因也分别排列在EDSV基因的负链上。对这些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后发现,EDSV的主要蛋白与羊腺病毒(OAV)同类物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5.
杨克俭  阮力 《病毒学报》1996,12(4):299-306
构建了同时表达麻疹病毒L4株HA和F基因及人白细胞介素2(IL2)的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RVJMLHAFKIL2。Westernblot结果显示,HA、F和人IL2基因均在痘苗病毒中稳定有效表达,且产物与天然蛋白相近,HA分子有糖化的79kD和非糖化的68kD两种形式.F分子以60kD的前体F0,43kD的F1和18kD的F2三种式存在,表达产物的血凝效价为1:8,血溶活性OD540的测定结果是0.  相似文献   

16.
大肠杆菌VT2噬菌体的分离与溶源转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利用指示菌MC1061,经双层琼脂法纯化和PCR扩增vt2基因,分别从大肠杆菌O157菌株、牛粪、鸡粪和污水中分离获得5株含vt2基因的噬菌体.这些噬菌斑透明,直径为0.5-2 mm,对指示菌的感染效价均在109PFU/mL以上,抵抗氯仿和56℃C30min的作用.将噬菌体分离株SHφW1感染MC1061后,经PCR鉴定获得一株溶源菌株(MC1061/SHφW1).溶源株的LB培养滤液对Vero细胞产生了显著的病变效应,而MC1061在同等条件下培养的滤液无细胞病变,表明VT2噬菌体通过溶源将vt2毒力基因水平转移,证实了VT2噬菌体的转染与细菌毒力相关.  相似文献   

17.
把保藏的144株枯草杆菌分成6个试验菌株组,用分羣混合双层法,从6个菌株组內分离到4株带噬菌体的菌株。选择其中一株,其所带的噬菌体对Ki-2菌株能转导的Bs47菌株,对其溶源性作了初步的观察。根据单菌落传代孢子加热以消除游离噬菌体后,仍继续释放噬菌体,以及Bs47菌株对其本身所释放的噬菌体表现免疫性等这些特点,从而确定Bs47是溶源性菌株。应用丝裂霉素c或紫外线进行产生噬菌体诱导试验,结果都有诱导效应。增加噬菌体产生量,前者达1,000倍,后者在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刘子铎 Mana.  R 《遗传学报》1999,26(1):81-86
为了证明苏云金芽胞杆菌以色列亚种20kDe蛋白质对CytA蛋白溶细胞作用的影响, 根据20kDe蛋白质和cytA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用AMPLIFY程序设计了一套带有酶切位 点的引物,经PCR扩增分别获得了20kDe蛋白质和cytA蛋白基因。将其基因与表达载体 pUHE24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XLI和DHS 分别获得含20kDa蛋白质基因的克隆子 LZ29;含cytA基因的克隆子LZcytA和含有二者基因的重组子LZ20A.在IPTG诱导下,测定 了不同克隆株基因表达产物对大肠杆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LZ20的细胞生长不受影 响;LZcytA的细胞被杀死;LZ20A的细胞生长也不受影响。这表明20kDa蛋白质基因与cytA 蛋白基因重组后,20kDa蛋白质基因表达产物可保护CytA蛋白对大肠杆菌的溶细胞作用,而 巳这种作用并不因不同大肠杆菌受体而改变。  相似文献   

19.
由凝胶电泳酶谱检测到黑曲霉149发酵液中存在两型木聚糖酶,依次为X-Ⅰ和X-Ⅱ.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及DEAE-SephadexA50柱层析分别将X-Ⅰ、X-Ⅱ纯化到凝胶电泳均一。由SDS一凝胶电泳和浓度梯度凝胶电泳测得X-Ⅰ和X-Ⅱ的分子量分别为37kDa,76kDa,24kDa和23kDa,X-Ⅰ具有亚基。二者的含糖量分别为276%和7.3%。X-Ⅰ和X-Ⅱ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和55℃,pH为46和5.2。在pH4.6~9.2和pH4.0~10.0之间X-Ⅰ、X-Ⅱ活力稳定。50℃保温24h,X-Ⅰ活力仍为100%,而X-Ⅱ的活力已降为2.8%。HgCl2和AgNO3显著抑制X-Ⅰ、X-Ⅱ的活力。X-Ⅰ与X-Ⅱ水解不同来源的木聚糖,其产物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减蛋综合征病毒100K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常规方法提取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中国分离株(AA2株)病毒DNA,分别构建了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SphⅠ、PstⅠ水解片段的全基因文库,并对其中100K蛋白基因的序列进行了分析。EDSV100K蛋白基因位于减蛋综合征病毒基因组55.7~64.8物理图谱单位(m.u),共2091个核苷酸(nt),其编码产物由696个氨基酸(aa)组成,推测其分子量为77.7kD。编码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EDSV100K蛋白与人腺病毒(Ad2、Ad5、Ad12、Ad41)、Ⅰ群禽腺病毒(CELO和FAV10)的同源性为32.3~34.4%之间,而与羊腺病毒(OAV)的同源性达到5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