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肠腺癌中Notch1、Numb、P53和P63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含有60例小肠腺癌(small intestinal adenocarcinoma,SIA)组织芯片中Notch1、Numb、P53和P6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9例正常小肠组织进行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小肠腺癌组织中,Notch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小肠组织,Notch1蛋白在小肠腺癌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相关,而与年龄和性别不相关。P53在小肠腺癌组织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为41.7%,P53在正常小肠组织中无表达。Numb蛋白在小肠腺癌组织和正常小肠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和77.8%,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Numb蛋白在小肠腺癌组织表达缺失率为31.7%。P63在小肠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而在正常小肠组织中不表达。P53和Numb表达均与年龄、性别、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不相关。相关分析显示,小肠腺癌中Numb与Notch1,P53与Numb、Notch1表达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小肠腺癌组织中存在Notch1的过表达,且与小肠腺癌的进展相关,部分病例Numb蛋白表达缺失及P53突变,Numb-Notch1信号通路蛋白可能参与了小肠腺癌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将9只狗的小肠总长度的30%,50%及75%的上端分别切除,观察其对移行性综合肌电(MMC)发生规律和红霉素诱发MMCⅢ相的影响。结果发现,所有小肠部分切除的狗,残余小肠的慢波节律均较小肠完整时相应部位明显减慢;75%上端小肠切除的狗,MMC活动消失。小肠完整的狗,静脉注射红霉素均能使MMCⅢ相提前发生;30%上端小肠切除的狗,红霉素仅在一半的实验中可诱发MMCⅢ相,50%及75%上端切除后,红霉素不能诱发MMCⅢ相。但静脉注射吗啡后在所有动物模型上均能诱发MMCⅢ相。提示小肠MMC的周期活动需要空肠以上小肠的存在,红霉素仅在小肠上端能诱发MMCⅢ相。  相似文献   

3.
甘肃鼢鼠小肠仅为相同体重高原鼢鼠小肠长度的70%,为满足相同的能量需求,甘肃鼢鼠消化系统中某些部位必然会发生相应调整,以代偿其较短的小肠在能量消化吸收方面的不足.本研究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对成年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的小肠组织学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甘肃鼢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间距均显著小于高原鼢鼠,而其空肠管径显著大于高原鼢鼠,两种鼢鼠小肠总绒毛面积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甘肃鼢鼠通过缩小小肠绒毛间距并增大空肠管径来增加小肠吸收表面积,减缓食物通过速率,提高小肠对食物的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进而代偿其较短的小肠在能量消化和吸收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烫伤大鼠小肠组织和血二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存在于小肠粘膜绒毛的二胺氧化酶(DAO)能反映小肠结构和功能的状况。创(烧)伤后小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可能是导致肠源性感染的原因之一。我们的实验目的为通过测定小肠组织和血DAO的活性,了解烫伤后小肠功能的变化及其和血浆DAO变化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肠上皮具有快速更新的能力,是研究成体干细胞的理想系统.小肠上皮由绒毛和隐窝两部分组成,而位于小肠隐窝底部的小肠干细胞是其持续更新的源泉.近年来,以Lgr5为代表的小肠干细胞标记物的发现、Lgr5+小肠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多种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对小肠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调控的研究,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小肠干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人们对Wnt,BMP,Notch和EGF等信号如何在小肠干细胞命运调控中发挥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小肠是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器官,同时又是共生菌、寄生虫和致病菌的宿主场所。小肠的黏膜层构成小肠的天然性防御屏障,它通过分泌、产生各种天然性免疫分子限制共生菌、清除致病菌和其他病原性微生物。因此小肠又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器官。主要介绍小肠中的一些天然性免疫分子,以及天然性免疫分子在控制肠道微生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备课卡片     
备课卡片小肠的组织结构极大地增加了吸收面积经消化后的营养物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成人小肠长约4~5m,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肠壁自内到外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小肠粘膜固有层及部分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许多皱襞,使小肠吸收面积增大近3倍。从十二指...  相似文献   

8.
监测大鼠小肠移植后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与排斥反应的关系以及肝小肠联合移植与单纯小肠移植后的变化异同。两组移植后分别于1、3、7……天同时取肠壁病理和组织化学标本对比,病理为常规HE染色观察, 一氧化氮合酶(NOS) 组织化学检查按Daw son 方法显示其活性。结果两组肠壁NOS的活性随移植后排斥反应加重而降低或消失, 单纯小肠移植比肝小肠联合移植变化明显。大鼠小肠移植后肠壁内NOS变化与排斥反应相关, NO 可以作为小肠移植后监测排斥反应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single-balloonenteroscop,SBE)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的可疑小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无异常发现,后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的可疑小肠疾病患者24例,分析后者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可疑小肠疾病患者的阳性发现率和病因的分布特点。结果:24例行SBE检查者有22例(91.7%)获得成功,2例失败,10例被检出阳性病变,其中间质瘤5例,小肠息肉2例,过敏性紫癜1例,血管畸形2例,SBE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的患者小肠疾病的再检出率为41.7%。结论:胶囊内镜和SBE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上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对于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的可疑小肠疾病患者进一步行SBE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七味白术滴剂和七味白术提取物对抗生素联合番泻叶致菌群失调小鼠小肠黏膜超微结构和sIgA的影响。方法小鼠经头孢曲松钠和盐酸林可霉素加冰番泻叶灌胃造成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即为自然恢复组)、七味白术散煎剂组、七味白术散滴剂组和七味白术散提取物组。治疗后,进行小鼠肠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小肠黏膜组织sIgA含量和黏膜上皮细胞内sIgA的表达检测。结果小肠超微结构显示,不同剂型七味白术散组均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小肠黏膜炎症病变和促进小肠肠道sIgA的增加。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有效提高小肠肠道sIgA含量,修复损伤小肠黏膜免疫组织,减轻菌群失调腹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小肠黏膜下层为材料制作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可行性,并对其复合内皮细胞进行研究,从而为制备组织工程血管提供初步准备。方法 以猪空肠为原材料,利用机械方法制备小肠黏膜下层,去除抗原性后对小肠黏膜下层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以观察其所含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以猪大隐静脉为原料分离培养并扩增大隐静脉内皮细胞。小肠黏膜下层与内皮细胞复合培养,并通过Hoechst33258染色、FDA/PI染色观察内皮细胞黏附和生长情况,从而评估小肠黏膜下层与内皮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小肠黏膜下层含有较多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内皮细胞成功接种于小肠黏膜下层,并且存活数量较多,生长状态良好。结论 小肠黏膜下层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与生长,具有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能力,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人及大鼠胃、小肠CGRP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用成年健康男性尸体和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各4例,死后迅速取胃、小肠各段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CGRP在人及大鼠胃、小肠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胃粘膜内可见CGRP免疫反应阳性的内分泌细胞,其数量人多于大鼠;胃、小肠各段均可见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大鼠小肠粘膜下层及内环、外纵肌间可见单个存在的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细胞.这些结果表明,胃和小肠中的CGRP有两种来源,即来源于神经和内分泌细胞.文内还对CGRP在胃和小肠中的可能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27(4):249-249
据美国Mayo临床中心进行的研究显示,小肠胶囊内镜与标准的小肠成像技术相比,可以显示出更多的恶性肿瘤、溃疡、血管畸形和其他的小肠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测定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噬菌体phiYe-F10的裂解谱,分析噬菌体phiYe-F10裂解能力与宿主毒力基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观察噬菌体phiYe-F10对21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6株假结核耶尔森菌和1株鼠疫耶尔森菌的裂解能力;同时对不同来源不同地区的小肠耶尔森菌进行黏附侵袭位点基因(ail)、肠毒素基因(ystA、ystB)、黏附素基因A(yadA)、毒力因子基因F(virF)、O∶3血清型特异性基因(rfbc)检测和血清型别鉴定。结果表明21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包括O∶3血清型84株(其中rfbc+78株),O∶5血清型10株,O∶8血清型13株,O∶9血清型34株,其它及未分型的共72株。携带毒力质粒的典型致病性小肠耶尔森菌(ail+,ystA+,ystB-,yadA+,virF+)77株,毒力质粒丢失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ail+、ystA+、ystB-、yadA-、virF-)15株,其它非致病基因型121株。噬菌体phiYe-F10裂解71株O∶3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其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2株,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9株。对O∶5,O∶9血清型和其它菌株均不裂解,对O∶3的裂解率高达84.5%(71/84)。噬菌体phiYe-F10对假结核耶尔森菌和鼠疫耶尔森氏菌均不裂解。结论:phiYe-F10噬菌体是一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裂性噬菌体,在25℃时表现出一个典型的窄裂解谱,高度专一性裂解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phiYe-F10对典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裂解能力明显高于非致病性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相似文献   

15.
胎儿胃、小肠内分泌细胞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方法采用银浸染色方法,对10例4~6月胎儿的胃、小肠内分泌细胞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胃、小肠中的内分泌细胞(嗜银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分布于胃、小肠绒毛上皮、小肠腺及十二指肠腺.在小肠固有膜结缔组织中也有散在的嗜银细胞.该细胞主要存在于小肠,胃部较少,其中以十二指肠最多,空肠、回肠顺次递减,而十二指肠乳头又明显高于十二指肠其他部位,在这些部位有时可见该细胞抵达腺腔,并有颗粒释放于腺腔内.结论人胎儿胃肠道含有内分泌细胞,尤其是小肠及其十二指肠乳头部.  相似文献   

16.
探讨防御素的抗细菌作用。用5%的乙酸抽提羊胎小肠细胞中的酸溶性成分,采用凝胶过滤层析获得羊胎小肠防御素,检测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的抗菌活性。采用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可获得纯化的羊胎小肠防御素。羊胎小肠防御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再但对枯草杆菌没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小肠疾病的诊断以X线检查为主。小肠的X线检查法有口服法、简单双重法、导管双重法等。目前我国还是以口服法为主。因为传统的口服法由于依靠小肠本身的蠕动推动钡剂,所以受肠道蠕动功能的影响需要检查时间长、充盈不佳等因素诊断率很低。国外普遍开展小肠的各种双重造影检查。我国利用空气做小肠双重造影曾有报导。但用甲基纤维素溶液做小肠双重造影尚未见报导。我科从今年10月末开始开展了这项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详细介绍检查方法及优点。  相似文献   

18.
影像学检查对小肠病变引起的出血较为困难,以致往往因延误诊断而失去手术时机。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可显示小肠的血管异常,因此是诊断小肠出血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但是常由于设备的限制而无法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此项检查。笔者应用一般基层医疗单位都具有装备条件的多功能数字化X线机完成多例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9.
许多实验已证明,肾上腺切除的动物小肠对葡萄糖(G)的吸收能力明显降低。CapelliTscconi(1959)且提出,小肠对G的吸收能力可作为评价肾上腺机能的一项指标。然而有关其作用机制解释尚极不一致(Wilson,1962;王复周,1965)。 以往研究激素对小肠G吸收的影响多在整体动物进行。本实验除在整体进行观察外,还观察了肾上腺切除动物的离体小肠对G的吸收能力,以便在排除整体因素的影响下分析肾上腺切除后各有关因素与小肠G吸收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们知道,只要小肠中有类脂,就能使啮齿类和人类的营养吸收减少,因为类脂可以激活小肠-大脑神经轴。最近的研究表明,大脑能够直接探测血液中的类脂,以抑制葡萄糖的生成,从而通过一个大脑-肝脏神经轴来维持啮齿类的葡萄糖体;内平衡。现在,研究工作首次表明,小肠上层类脂能够通过一个小肠-大脑-肝脏神经回路迅速抑制葡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