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眼镜蛇神经毒素和四种药物单用及伍用的镇痛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种测痛方法,观察了眼镜蛇神经毒素(CNT)、平痛新(NFP)、罗痛定(RTD)、炎痛静(BZR)、盐酸丁丙诺啡(TGS)单用及分别与 CNT 伍用的镇痛效果,单用抑制小鼠醋酸扭体反应 ED50为:0.05,6.71,23.76,21.22,0.024/mg/kg。CNT 伍用 NFP 或 TGS 较单用显著提高抑制效果.呈协同增效作用。小鼠热板法亦观察到大致相同结果,CNT 伍用 NFP提高小鼠热板痛阈有效时间为单用的3-6倍.CNT 与另两种药伍用未观察到增效作用。测定了CNT、NFP 及两者伍用对小鼠的急性毒性 LD50,分别为:0.135,65.2,34.0mg/kg。CNT 与NFP 合并应用急性毒性显著降低,药物毒性颉颃作用非常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眼镜蛇神经毒素 ( Cobra neurotoxin, N T) 的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方法 测 N T 对小鼠的 L D50 ; 对大鼠、狗的1 次性最小中毒剂量和最大安全剂量; 计算 N T 在小鼠、狗体内的24h 蓄积率。结果 N T 经静注、肌注、腹腔、皮下 4 种途径给药对小鼠的 L D50 分别是 (195±95) μg/kg、(156±85) μg/kg、(151±19) μg/kg、(184±85) μg/kg, 对小鼠的最小致死剂量为975μg/kg。 N T 对大鼠、狗的1 次性中毒剂量分别为54μg/kg 和34μg/kg。对小鼠、大鼠和狗的安全剂量分别为815μg/kg、42μg/kg和30μg/kg, 分别约为人临床用剂量 (70μg/50kg·d- 1 ) 的582、30 和21 倍。 N T 在小鼠、狗体内的24h蓄积率分别为 57% 和30% 以上。结论 N T 在使动物中毒的剂量下有广泛的安全范围; N T 在动物体内存在弱蓄积毒性。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纯化了前一工作中从广西省产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蛇毒分离的突触后毒素Ⅰ和Ⅱ。以超饱和剂量的毒素Ⅰ或Ⅱ先与从电鳐(Narcine maculata)电器官得到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保温10min 或 lh,再加入~(125)Ⅰ-标记α-银环蛇毒素或~(125)Ⅰ-标记眼镜蛇毒素,继续保温10min 或 lh,由测定与 AChR 结合的放射性强度得知,如以未经毒素Ⅰ或Ⅱ预饱和的放射性强度为100%,则经与其一预饱和者的约为30%,即毒素Ⅰ或Ⅱ只竞争地阻遏了α-银环蛇毒素或眼镜蛇毒素与 AChR 结合能力的2/3左右。文中讨论了存在两种类型 AChR 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舟山眼镜蛇对光暗周期加热光源反应所导致的体温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 7条舟山眼镜蛇 (Najaatra)研究动物对光暗周期加热光源反应所导致的体温变化。设计两项实验 ,每项实验历时 9d。实验一光照期覆盖整个白天 ,实验二光照期覆盖整个晚上。眼镜蛇仅在加热光源开启期间进行体温调节 ,但光照期内任何阶段都未发现所有个体同时处于热活动状态。两项实验中热活动个体百分比的时间变化显著 ,实验二热活动个体百分比波动相对大于实验一。在加热光源开启期间 ,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的百分比总体上大于实验二。在两项实验中 ,热活动眼镜蛇体温的时间变化都不显著。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的体温高于实验二 ,而两项实验中不处于热活动状态的眼镜蛇的平均体温无显著差异。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 (31 1±0 8°C)选择的体温上限高于实验二眼镜蛇 (2 6 0± 0 9°C)。在两项实验的任何时间段内 ,眼镜蛇的体温都不低于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5.
尖吻蝮和舟山眼镜蛇初生幼体的捕食性攻击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蛇捕食行为通常可以分为3个阶段:攻击前、攻击和攻击后阶段,其中攻击阶段在整个行为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用数码摄像机拍摄了4个体温下尖吻蝮和舟山眼镜蛇幼体捕食小白鼠的行为过程,通过分析10个行为变量来比较两者捕食性攻击模式的差异并检测温度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两种蛇对猎物产生明显不同的攻击反应。攻击前,尖吻蝮感应猎物能力相对较弱,头部移动速度缓慢,准备时间较长;攻击时,尖吻蝮头部移动速度显著大于舟山眼镜蛇;攻击注毒后两种蛇均释放猎物,尖吻蝮头部回缩至攻击前状态的时间间隔相对较短。体温显著影响两种蛇的攻击行为。在检测的温度范围内,两种蛇都在28℃体温条件下感应猎物能力达到最好;温度效应对尖吻蝮攻击速度的影响显著,但对舟山眼镜蛇不显著。不同蛇类捕食行为模式以及对体温变化反应的差别可能主要与其利用感觉器官、生境条件上的种间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6.
抗中华眼镜蛇毒鸡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效价测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索免疫鸡制备高效价抗眼镜蛇毒抗体的新方法。方法用中华眼镜蛇原毒作抗原免疫22周龄的莱航母鸡,水溶法粗提抗体,DEAE Sepharos FF柱纯化,切向流超滤膜脱盐及浓缩,免疫电泳及双向免疫扩散法进行鉴定及效价测定,采用BCATMProte in Assay K it测定蛋白含量。结果鸡卵黄经水溶法的粗提物与中华眼镜蛇毒即有较明显沉淀反应,其效价随着纯度的提高而增强。将马源性抗血清的蛋白质含量调至与浓缩的IgY相同(2mg/m l),经双向免疫扩散及免疫电泳鉴定,该抗体不但对中华眼镜蛇毒有特异性结合,与孟加拉眼镜蛇毒亦有较强的交叉免疫活性,其效价较马抗眼镜蛇毒血清高4倍以上。结论用中华眼镜蛇原毒制备的IgY抗体,其效价较马抗血清有显著提高,并与孟加拉眼镜蛇毒有高度交叉免疫。本实验为抗眼镜蛇IgY的应用及其它抗蛇毒IgY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层析和制备SDS-PAGE法纯化舟山眼镜蛇(Najanajaatra Cantor)毒神经生长因子(NGF),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用辛酸-硫酸铵沉淀法初步纯化IgG,蛋白A-Sepharose亲和层析进一步纯化IgG,并与CNBr活化的Sepharose4B偶联,采用亲和层析法对舟山眼镜蛇毒神经生长因子进行分离纯化。产物经过SDS-PAGE检测呈一条带,并显示了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纯化NGF最大比活性为5.0×104U/mg蛋白,亲和常数为4.35×108L/mol,亲和层析分离NGF得率比传统分离方法得率提高35.2%,该方法为NGF的大量提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眼镜蛇蛇毒因子(CVF)能特异性清除机体循环中的补体C3,从而可能在防治补体介导的损伤或疾病中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云南孟加拉种眼镜蛇蛇毒因子(Y-CVF)较文献报道的其他各种CVF具有更高的活性和较少的用药量。为探讨Y-CVF静脉使用是否诱导灵长类动物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和异种天然抗体,给2只正常食蟹猴每两周静脉注射一次治疗剂量(0.05 mg/kg)的Y-CVF,共4次,检测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内补体C3水平、总补体活性(CH50)、抗Y-CVF抗体和抗猪内皮细胞异种抗体的变化。结果显示,前2次注射Y-CVF后均有良好的清除补体效果,第3次注射Y-CVF后补体仅被部分灭活,第4次注射Y-CVF后则基本无效。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均证实特异性抗Y-CVF抗体产生,且其滴度随着Y-CVF注射次数增加而递增。多次注射Y-CVF后,并没有在血清内检测到明显的抗猪内皮细胞抗体的变化。因此,多次静脉注射Y-CVF能诱导灵长类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导致Y-CVF失效,但未发现抗α-Gal异种天然抗体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眼镜蛇蛇毒因子(CVF)能特异性清除机体循环中的补体C3,从而可能在防治补体介导的损伤或疾病中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云南孟加拉种眼镜蛇蛇毒因子(Y-CVF)较文献报道的其他各种CVF具有更高的活性和较少的用药量.为探讨Y-CVF静脉使用是否诱导灵长类动物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和异种天然抗体,给2只正常食蟹猴每两周静脉注射一次治疗剂量(0.05mg/kg)的Y-CVF,共4次,检测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内补体C3水平、总补体活性(CH50)、抗Y-CVF抗体和抗猪内皮细胞异种抗体的变化.结果显示,前2次注射Y-CVF后均有良好的清除补体效果,第3次注射Y-CVF后补体仪被部分灭活,第4次注射Y-CVF后则基本无效.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均证实特异性抗Y-CVF抗体产生,且其滴度随着Y-CVF注射次数增加而递增.多次注射Y-CVF后,并没有在血清内榆测到明显的抗猪内皮细胞抗体的变化.因此,多次静脉注射Y-CVF能诱导灵长类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导致Y-CVF失效,但未发现抗α-Gal异种天然抗体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中华眼镜蛇短链神经毒素cDNA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从中华眼镜蛇毒腺组织中成功地克隆了短链神经毒素CDNA。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架编码83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对个为信号肽,成熟肽为62个氨基酸残基。该基因与GenBank报道的相同物种的神经毒素基因有相当的同源性,不同物种之间的信号肽序列十分保守。将短链神经毒素CDNA再经PCR扩增除去信号肽序列,克隆到pT7ZZ表达质粒中,转化E.coliBL21(DE3)后,经IPTG诱导可高效表达分子量为23kDa②左右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25%左右。 相似文献
11.
12.
13.
蛇神经毒素的表达和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抽提中华眼镜蛇毒腺总RNA,通过反转录PCR扩增Cobrotoxin cDNA,克隆并测序。该cDNA编码83个氨基酸,包括2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62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该成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通过蛋白测序从台湾眼镜蛇鉴定的Cobrotoxin完全一致。PCR扩增编码Cobrotoxin的DNA,并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MAL-P2。此外,通过合成寡核苷酸片段,拼接成完整的CM11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AL-P2。经IPTG诱导,两种神经毒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都得到高效的可溶性融合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和蛋白印迹杂交加以鉴定。表达的融合蛋白经过Sepharose 6Bamylose亲和色谱和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色谱得到有效纯化。经Xa因子酶切后得到的两种重组神经毒素都具有小白鼠体内毒性。 相似文献
14.
经Sephadex G-50,Sp-Sephadex C-25两次柱层析,从没产地的东亚马氏钳歇粗毒中分别得到了一组碱性哺乳动物神经素和一种甲壳类神经毒素,对它们进行的等电点、分子量、动物毒性等部分性质的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淅川、常德与益都产的蝎毒无论在柱层析行为上,还是在等电点、分子量、各组分的毒性大顺序及某些对应组分的结晶行为上有很大相似性,仅存在略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一种东亚钳蝎碱性神经毒素的纯化和初步晶体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SephadexG-50和SP-SephadexC-25两次柱层析,从河南淅川马氏钳蝎毒素中分得一种碱性神经毒素BmKMI8。等电聚聚焦和SDS电泳显示单一组分,其PI为9.1,Mr为7100,毒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组分对小白鼠有较强的毒性,对昆虫也有一定的毒性。已获得该毒素的两种晶全型的大单晶,并测定其空间群为P212121,晶胞参数为:BmKMI8-A:a=36.7A,b=26.6A,c=52 相似文献
16.
几种新的蝎毒神经毒素的纯化及它们某些性质和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Sephadex G-50和Sp-Sephadex C-25两次柱层析,从山东马氏钳蝎(Buthus martensi Karsch)粗毒中分离纯化得到8种哺乳动物神经毒(BmK Ⅰ-Ⅷ)和一种甲壳动物神经毒(CT)。纯度鉴定表明它们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时均呈现一条主带。除BmK Ⅳ外,其等电点在7.9—9.1之间,但BmK Ⅳ呈酸性,其等电点为5.3。SDS-PAGE测得它们的分子量为6000—8000。哺乳动物神经毒的氨基酸组成中Asp的含量较多,而不含Met,CT的氨基酸组成中Gly的含量高于Asp,且含Met,但缺乏Ile和Val。 Bmk Ⅲ和Bmk Ⅳ的N端部分序列比较,发现N端序列具有较强的保守性,15个残基中相同的残基占60%,各组份的CD谱显示它们的主链构象很相似,主要二级结构是β折迭,不含或含较少α-螺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连续观察蛇伤大鼠多项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时段施予血清(125u血清/mg蛇毒)同等效价但量加倍的抗蛇毒IgY对其心、肺功能保护的时效性。方法SD大鼠分为80、100、120min IgY保护组和蛇毒组共4组,戊巴比妥钠腹麻,按2倍LD50(1.272mg/kg)的剂量注入舟山眼镜蛇毒。连续3h记录呼吸频率、心电图和肌电等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于注毒后80、100、120min分3个时段注入抗眼镜蛇毒IgY,比较各组大鼠的平均存活时间、保护率及心、肺、腓肠肌功能的差异。结果蛇毒组大鼠注入2倍LD5。的眼镜蛇毒后,平均存活时间为124.4min,存活率为0;80、100min IgY的存活率均达到或超过50%。但120minIgY组的保护作用不明显。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组心电图异常(心率减慢、ST段抬高)、呼吸频率减慢及肌电减弱多出现在100min以后。大鼠死亡前均出现潮式呼吸直至呼吸衰竭。结论应用与血清(125u血清/mg蛇毒)同等效价但量加倍的抗蛇毒IgY,可有效地减低蛇毒对机体心、肺、骨骼肌功能的损伤,提高生存率;与抗血清(125u血清/mg蛇毒)对蛇伤大鼠保护作用的结果相比,加量后保护作用更强.保护的有效时段有一定的延长。 相似文献
18.
经SephadexG-50和SP-SephadexC-25两次柱层析,从河南淅川马氏钳蝎毒素中分得一种碱性神经毒素BmKMI8.等电聚焦和SDS电泳显示单一组分,其pI为9.1,Mr为7100.毒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组分对小白鼠有较强的毒性,对昆虫也有一定的毒性,已获得该毒素的两种晶型的大单晶,并测定其空间群为P2_12_12_1,晶胞参数为:BmKMI8-A:a=36.7,b=26.6,c=52.0,BmKMI8-B:a=36.64A,b=37.31,c=37.95,已收集了BmKMI8-B分辨率为1.74的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RT-PCR 技术从中华眼镜蛇毒腺组织中成功地克隆了短链神经毒素cDNA。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架编码83个氨基酸残基,其中21个为信号肽,成熟肽为62个氨基酸残基。该基因与GenBank 报道的相同物种的神经毒素基因有相当的同源性,不同物种之间的信号肽序列十分保守。将短链神经毒素cDNA再经PCR扩增除去信号肽序列,克隆到pT7ZZ表达质粒中,转化E. coli BL21(DE3)后,经IPTG诱导可高效表达分子量为23kDa②左右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25%左右。
Abstract:A novel short-chain neurotoxin cDNA was cloned from Chinese cobra venom by RT-PCR. The cDNA was cloned into the pGEM-T vector and sequenced. It has a ORF encoding 83 amino acid residues and a 21 residues signal peptide. This neurotoxin gene of Chinese cobra was highly homogeneous to the short-chain neurotoxin gene of similar species reported in GenBank. Among the genes of neurotoxin from different species, the signal peptides were very conserved. The cDNA encoding the mature peptide was amplified by PCR and was cloned into pT7ZZ vector. The recombinant vector was transformed into E. coliBL2(DE3). The E. coli highly expressed the fusion protein whose mollecular weight is 23kDa, after induced by 0.1 mol/L IPTG. The expressed protein was accumulated up to more than 25% of total bacterial protein. 相似文献
20.
海葵神经毒素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已发现的海葵神经毒素蛋白的两端保守氨基酸序列 ,设计简并引物 .用RT PCR方法 ,从侧花海葵 (Anthopleurasp .)触手总RNA中分离出多个神经毒素新基因 .它们分别编码 3个长度都是 4 7个氨基酸的毒素蛋白 ,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与海葵神经毒素C(Ap C)最为相似 .新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及应用打下了基础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