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分别在笼舍和洞穴环境条件下出生的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幼虎的警戒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幼虎的警戒行为多样;洞穴出生的幼虎警戒性整体高于笼舍出生的幼虎;在笼舍与半散放区连通的环境中,2组幼虎组内在每个测量时间点的警戒距离与逃逸距离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警戒距离:df=18,F=5.690,P0.001;逃逸距离:df=18,F=4.875,P0.001),而2组幼虎之间的警戒距离与逃逸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警戒距离:df=1,F=7.461,P=0.072;逃逸距离:df=1,F=3.288,P=0.167);2组幼虎的警戒距离与逃逸距离随时间增加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组幼虎的警戒距离与时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笼舍组:R~2=0.082 0,P=0.235,n=19;洞穴组:R~2=0.084 2,P=0.228,n=19),而逃逸距离与时间显著相关(笼舍组:R~2=0.318 5,P=0.012,n=19;洞穴组:R~2=0.304 9,P=0.014,n=19)。  相似文献   

2.
虎、豹和云豹的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的虎、豹和云豹的食性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如下: 虎(Panthera tigris)3只,全为雄性,捕于崇仁的一只,体重126.9公斤,胃及肠内无食物残留;在于都捕到的11.9公斤的幼虎,尚未离开母虎营独立生活,胃内有青羊的毛;从黎川获得的一只,重72公斤,胃内有  相似文献   

3.
三种裸趾虎核型及银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裸趾虎属Cyrtodactylus动物 ,已知有 6 0余种 (Wer muth ,196 5 ) ,分布于亚州南部及西南部、欧州及大洋洲。中国记载有 5种 (Zhao等 ,1993) ,分布于西北部的干旱荒漠区及西藏东南部。有关其染色体研究报道甚少 ,仅国外记载 7种 (Szczerbak等 ,1996 ) ,且所提供的数据较为粗略。为此 ,本文对长裸趾虎C elongatus、墨脱裸趾虎C medogensis和西藏裸趾虎C tibetanus核型进行研究 ,并首次报道其银带。旨在为分类及系统进化学提供细胞遗传学信息。1 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见表 1…  相似文献   

4.
人工饲养东北虎幼虎的行为时间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振生  马建章  滕丽微 《生态学报》2003,23(8):1548-1553
1 999年 4月~ 2 0 0 0年 4月 ,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 30只幼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幼虎用于运动和卧息的时间较多 ,为 ( 32 .0 8± 1 2 .39) %和 ( 2 8.0 2± 1 0 .76) % ;用于睡眠、站立和嬉戏的时间次之 ,分别为 ( 1 1 .9± 2 5 .2 1 ) %、( 9.0 6± 4.71 ) %和( 1 4.49± 8.72 ) % ;其它行为最少 ,为 ( 4 .66± 3.2 8) %。步行区幼虎园和幼虎园的幼虎活动规律较为相似 ,与育成虎园的幼虎相差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幼虎不同个体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年龄组间的运动、卧息和嬉戏差异极显著 ,睡眠差异显著 ,站立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寿建新 《昆虫知识》2007,44(3):454-454
陕西蝴蝶学专家寿建新和蝴蝶收藏者雷生辉首次发现了周氏虎凤蝶的2种形态,这是世界上尚未发现的关于同一种虎凤蝶具有2种形态的报道。虎凤蝶因翅膀虎皮颜色而得名,在国内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成虫每年4月前后活动,分布在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2006年寿建新和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博士袁向群共同发现了虎凤蝶的一个新种和新亚种,并将其定名为周氏虎凤蝶,从而使我国虎凤蝶的记载上升到了4种,即虎凤蝶Luehdorfia puziloiErschoff、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Leech、太白虎凤蝶(长尾虎凤蝶)LuehdorfiataibaiChou、周氏虎凤蝶Lueh…  相似文献   

6.
东北虎和华南虎血象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锡然  黄恭情 《兽类学报》1993,13(4):302-303
东北虎(Pnathera tigris amureusis)和华南虎(P.t.amoyensis)是濒于灭绝的珍稀动物,有关其血液学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首次测定了东北虎和华南虎的血象及血液生化指标,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所用材料系苏州市动物园饲养繁殖的仔虎(东北虎5只,华南虎6只),虎龄为出生后35—80天,后肢静脉采血5毫升。血涂片用Wright和Giemsa染色,每只动物计数1000个有核细胞进行细胞分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以血球计数板统计。血红蛋白采用光电比色法;二氧化碳结合力  相似文献   

7.
2017年12月对南海永兴岛的爬行动物进行了短期调查,发现3种壁虎科Gekkonidae动物,分别是截趾虎Gehyra mutilata、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和疣尾蜥虎H.frenatus。其中,截趾虎和原尾蜥虎为中国南海岛屿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豹属(虎、狮、豹、美洲豹、雪豹)中唯一具条纹而不是斑点的物种。虎以黄底黑纹的野生型标志性毛皮为世人所熟知,此外,有白虎、金虎、雪虎、黑虎等具毛色多态型,其遗传起源及科学和保育价值则长期存在疑问和争议。最近10年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定位了Slc45a2、Corin、Taqpep等参与和调控色素通路并导致虎毛色变异的基因,揭示了其对物种生存和适应的潜在影响。虎毛色多样性遗传机制的揭示,为虎的保护及圈养繁殖提供了科学佐证,也为通过非模式生物研究动物适应性演化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一种淑临灭绝的食肉动物,现已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Goodrich et al.,2015)。东北虎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的北部(Kitchener et al.,2017)。根据中俄边境地区的野生东北虎数量调查统计,该地区生存着成年老虎39只和幼虎22只(Matiukhina et al., 2016)。  相似文献   

10.
人工哺育幼虎,常在2—4周后,出现被毛稀疏,脱毛的症状。开始是在两耳背和颈背部,随着哺育日龄的增长,脱毛区域可遍及头部、背部和后腿,最后致使这些皮肤表面仅存一些白色纤细的绒毛和少量白色鳞屑,影响了幼虎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多年来一直没有治愈和控制,成为人工哺育幼虎过程中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追踪任何动物都需要敏锐、迅捷、耐力和经验。对追踪虎而言,还有那种既想见到虎又害怕见到虎的复杂心情。  相似文献   

12.
虎物种特异性鉴定的 PCR 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育平  张琼  徐艳春  郑冬 《兽类学报》2004,24(2):103-108
为了建立可对虎DNA 进行特异性检测的PCR 方法, 应用在野外调查中获得的虎疑似样品和保护执法工作中难以检查辨认的虎产品进行物种鉴定, 从Genbank 数据库下载5 个虎亚种及其它6 种猫科动物和6 种鹿科动物的mtDNA 细胞色素b 基因序列, 并用Wdnasis (V2.5) 软件对上述不同动物的该基因碱基序列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 综合考虑了设计引物的基本原则, 选择了虎与其它动物碱基序列上差异位点较多的两个片段, 设计出PCR 引物(引物1、2) 。用该对引物分别对从东北虎、华南虎及8 种猫科动物和6 种非猫科动物的肌肉、脏器组织、皮或毛发中提取的DNA 进行PCR (聚合酶链反应) 扩增。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引物对虎DNA 具有特异性,从而达到了对该物种进行特异性检测鉴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摄食对原尾蜥虎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摄食后原尾蜥虎成体的耗氧量变化,研究摄食特殊热动力作用(SDA).蜥虎分为摄食黄粉虫幼虫实验组和禁食对照组,两组动物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测定耗氧量前,将所有动物在30℃恒温室内禁食3天.用容积为300 ml的封闭式呼吸室测定两组蜥虎在30℃条件下连续3天的耗氧量,测定间隔时间为4~12 h.禁食组动物实验期间的耗氧量无显著的时间变异,实验组动物耗氧量的时间变异显著,这些结果表明摄食影响原尾蜥虎的代谢率.实验组动物摄食4 h后耗氧量已显著大于禁食组,摄食40 h后两组动物的耗氧量无显著差异.原尾蜥虎达到SDA峰值的平均时间约为20.0 h,SDA峰值耗氧量是禁食对照组动物耗氧量的1.5倍.原尾蜥虎单次摄食实验中的SDA具有进食后耗氧量迅速增加、达到峰值后下降至摄食前水平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4.
国外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野生动物调查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最早的报道见于Champion(1927),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成熟,广泛用于动物种群数量和密度的研究.如应用红外相机和种群捕获模型(Capture-recapture)对印度Nagarahole国家公园的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的种群数量和密度的研究(Karanth,1995;Karanth和Nichols;1998),验证了红外相机技术与种群捕获模型的结合在孟加拉虎种群预测方面的优势,有效解决了监测中孟加拉虎数量稀少、活动隐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东北虎捕食家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虎在中国已经极度濒危,随着位于中俄朝三国边境地区的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在2001 年底的建成,对虎的保护初见成效。然而保护区内虎频繁捕食家畜,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不满。为了减缓人虎冲突,寻找东北虎捕食家畜的有关规律,作者开展了东北虎捕食家畜的相关研究。从2001 年12 月至2007 年底,共计有126 起,204 头家养动物被虎袭击,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家畜被袭击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 ~ 9 月,没有发现明显的对家畜种的偏好。利用GIS 和回归分析表明:1)虎通常不袭击离开村庄小于1 km 的家畜;2)人为干扰对家畜的被食用率和虎移动家畜尸体的行为都有显著影响;3)共计有约16 079 kg 的家养动物肉被虎食用,造成损失76084 美元;4)对虎袭击地点生态变量的分析表明,东向和南向有更多的家畜被袭击;5)此外,虎多在较低的海拔和坡度、较高的郁闭度,靠近村庄和河流,远离道路等区域捕食家畜。清除套子和防止下套以增加有蹄类的密度对于减少虎捕食家畜非常重要。此外,减少虎袭击地点的人为干扰和改善对家畜的看护也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6.
虎、狮、豹等大型猫科动物可发生犬瘟热(CD),有必要进行预防。采取某动物园未免疫的东北虎、非洲狮、猞猁血样,用中和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动物的犬瘟热病毒(CDV)抗体水平均小于1:5。用CD弱毒疫苗接种以上动物,幼龄动物免疫14d逐步产生抗体;成年动物体内抗体水平在两月内迅速升高,并维持在1:64以上,9~11个月后逐步下降,加强免疫后抗体又迅速升高至≥1:112。该疫苗对所有接种的动物均安全可靠。白化的孟加拉虎接种疫苗后不能产生CDV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17.
动物园大型猫科动物犬瘟热的免疫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狮、豹等大型猫科动物可发生犬瘟热(CD),有必要进行预防.采取某动物园未免疫的东北虎、非洲狮、猞猁血样,用中和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动物的犬瘟热病毒(CDV)抗体水平均小于15.用CD弱毒疫苗接种以上动物,幼龄动物免疫14d逐步产生抗体;成年动物体内抗体水平在两月内迅速升高,并维持在164以上,9~11个月后逐步下降,加强免疫后抗体又迅速升高至≥1112.该疫苗对所有接种的动物均安全可靠.白化的孟加拉虎接种疫苗后不能产生CDV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18.
邱占祥 《化石》1998,(2):3-6
虎剑齿虎及其进化邱占祥虎在动物分类学上属哺乳动物纲有胎盘亚纲肉食目猫科。现生的猫科动物,按照体形和叫声可以大致地划分为两类:即小型的“喵”叫的猫类,和大型的“吼”叫的虎类(包括狮、虎、豹等)。所有这些猫科动物,不管它们在体形大小和皮毛花色上有多大的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报道采自西藏(Xizang)北部,伦波拉盆地南缘,色林错东南岸的一块大型猫科(Felidae)动物的脑化石。因为没有发现任何与其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其时代只能依据猫科动物中虎豹属(Panthera)的生活时代,定为上新世至更新世(Pliocene-Pleistocene)。本文可能是中国哺乳动物脑化石的首次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20.
华南虎目前处于极危状态。野生个体已极为少见,只有中国一些动物园内饲养着 53只。按其亲缘关系分为上海系和贵阳系,上海系的华南虎携带优秀的多子基因,但其子代的生活力不强;而贵阳系的虎虽然产子率不高,但子代的生活力很强,现存的6只贵阳系华南虎具有极高的基因保存与基因研究价值,应建立基因库。这些虎分散饲养于22个单位,大大降低了适龄虎的交配繁殖机会,浪费了本已有限的珍贵资源,是抑制其种群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其种群的年龄结构非常合理,育龄虎占种群的62.3%,幼龄虎为28.3%,高龄虎很少,仅为9.4%,今后种群的发展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