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茶陵自然种群动态在一年内表现为春季数量下降,以后振荡变化。在以莼菜为主的样方中,种群在夏季以后一直呈增加趋势,至冬季末数量下降;在杂草拥挤的样方内,种群基本呈下降趋势。湖北武汉,网室中迁地保护的种群生长在理想条件下,单一种群呈逻辑斯缔(Logistic)增长,方程为N(株/m2)=8401+e4.477-0.264t。江西东乡回归原产地的种群在回归当年经过精心照顾,种群呈增加趋势,次年随着杂草茂盛生长,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种群具消失的危险。长喙毛茛泽泻种群数量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受水位变化和杂草干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长喙毛茛泽泻种群能成功地实施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长喙毛茛泽泻的受精作用及胚和胚乳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 rostratum Stapf的配子融合开始较早,但精核与极核融合速度较快。精核与珠孔极核融合后即移向胚囊合点端与另一极核再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两个细胞,以后珠孔端胚乳细胞再进行游离核分裂,胚乳发育属于沼生目型。开花后两天,合子分裂,八分体呈4层,每层呈两个细胞方式排列胚胎发生属于石竹型。  相似文献   

3.
长喙毛茛泽泻的生活史特征及濒危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 rostratum)是1种水生濒危植物,目前我国仅在湖南茶陵的湖里沼泽中生存有1个种群。在自然生境中,它在水深5~10 cm条件下生长良好,植株挺水。该植物以无性和有性两种方式生殖,无性繁殖体对种群的补充是保持自然种群大小的重要途径。虽然种子产量不是限制因素,但无性繁殖体和种子传播受限制、种子生活力及萌发率低、幼苗生长慢、在自然群落中竞争能力差、生境破坏很可能是导致这种植物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用扫描电镜对长喙毛茛泽泻的花器官发生进行了观察。该种的花器官发生在泽泻科中既典型又比较特殊。其特殊之处在于从花原基的发生直至最外轮6枚雄蕊原基的发生过程存在单向发育:3个萼片和原基和3个花瓣原基的发生存在次序性,萼片原基和花瓣原基均为顺时针发生,邻近花序侧生分支复合芽的萼片原基和花瓣原基倾向于优先发生;  相似文献   

5.
6.
长喙毛茛泽泻(泽泻科)的交配系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濒凶植物长喙毛茛泽泻的交配系统作了综合研究。结果理:该种的花粉粒和柱头较平滑,花内分泌细胞存在但欠发达,开花前花粉萌发率较高而开花1h后花粉萌发能力急剧衰退,花粉/胚珠比较低,花部综合特征与其花前期闭花授粉的交配习性相适应。该种的自然居群及实验居群中均未观察到花间的虫媒传粉,仅有极小型昆虫起花内传粉作用,亦未检出风媒花粉流。  相似文献   

7.
长喙毛茛泽泻胚中营养物质的积累与消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喙毛茛泽泻是一种水生濒危植物。它的种子中没有胚乳,营养物质以淀粉和帽白体的形式贮藏在胚中。胚不同部位物质积累情况差异较大,下胚轴和子地细胞中的淀粉,蛋白体数目多,体积大,胚芽和胚根分生细胞中只贮藏有少量的淀粉粒和蛋白体。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西东乡含濒危植物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和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的群落在余江县实施重建,研究并评价了迁地保护后的濒危植物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种群呈迅速增长的趋势,分布面积迅速扩大,有性繁殖正常,实生苗补充在种群增长中起重要作用;无性繁殖旺盛,对新生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在两年实验研究期间,长喙毛茛泽泻种群数量和分布面积迅速扩大,在良好生境中通过有效扩散使种群占据塘底有利生境,并通过无性繁殖及短暂有性繁殖实现种群更新。两个濒危种迁地保护是成功的,杂草是阻碍两个濒危植物种群增长的主要原因,水位控制是实验塘生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长喙毛茛泽泻的种群分布格局和群落内种间关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喙毛茛泽泻茶陵种群呈斑块分布,格局类型为聚集分布型,每个亚种群也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不同。长喙毛茛泽泻与其几个主要伴生种的相关性经测定结果是:与莼菜及黄花狸藻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与柳叶箬、双穗雀稗及石龙尾之间正相关显著;与疏勿蓼之间负相关显著,长喙毛茛泽泻种子近距离传播以及无性繁殖特性是造成其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柳叶箬、双穗雀稗和石龙尾对长喙毛茛泽泻具有极强的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开花后30d的长喙毛茛泽泻种子生活力较高,60d起急剧下降;冠果草种子生活力明显高于长喙毛茛泽泻。两类种子均宜水浸贮藏。于贮后的长喙毛茛泽泻种子不能萌发,而冠果草种子仍有较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1.
普通野生稻-长喙毛茛泽泻-柳叶箬混作种群的竞争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进  陈中义  陈家宽 《生态学报》2000,20(4):685-691
以正交实验探讨了普通野生稻、长喙毛茛泽泻和地箬3因子各5个种植密度水平对各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混作3种地有不利影响,影响越大,中种群对于来自种间的竞争是敏感的,对来自种内竞争的影响也不可忽视。3个因子中,普通野生因子作用最大,柳叶箬因子次之,从测定的项目看,在不同的种植水平上,每一种群的无性繁殖率和单株生物量明显受到自身和其它因子的影响。初始密度越大,无性繁殖率越小。普通野生 稻和柳叶箬种群的单  相似文献   

12.
在人工气候箱内,通过设置不同水深梯度(0 cm;3 cm;6 cm)和光照强度(标准光照:400μmol m~(-2) s~(-1);低光照:240μmol m~(-2) s~(-1)),对长喙毛茛泽泻生物量、叶型特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探讨长喙毛茛泽泻对不同水深和光照强度的适应性以及其濒危原因。结果表明:在同一光照强度下长喙毛茛泽泻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叶宽、叶面积、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都随水深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MDA)随水深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叶柄长度与水深呈正相关;脯氨酸含量与水深呈负相关。在同一水深条件下,光照强度的降低显著降低了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总生物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由此可知,水深的变化和光照不足都将导致长喙毛茛泽泻生长减弱,且长喙毛茛泽泻对这些不利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弱。剧烈的水深变化和上层植物的荫蔽可能是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长喙毛茛泽泻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繁育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濒危植物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Stapf)及3个对照种冠果草[Sagitariaguayanensisssplappula(DDon)Bogin]、武夷慈姑(SwuyiensisJKChenetal)、矮慈姑(SpygmaeaMiq)共6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自花受精和以营养繁殖为主的长喙毛茛泽泻维持较低的遗传多样性,预期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064和0104。以自花受精为主的冠果草遗传多样性更低,预期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039和0067。异体繁育但以营养繁殖为主的武夷慈姑遗传多样性比长喙毛茛泽泻的高,预期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111和0183。以异体繁育为主和营养繁殖的矮慈姑遗传多样性在这4个种中最高,其预期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是0155和0269。4个种的内繁育系数F值全为负值。冠果草、长喙毛茛泽泻、武夷慈姑直至矮慈姑,其异交程度从几乎为零逐渐递增,而其遗传多样性指标也相应地增高。长喙毛茛泽泻的遗传多样性程度高于冠果草但冠果草并不濒危,因此遗传多样性较低并不是濒危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江西东乡含濒危植物普通野生稻和长喙毛莨泽泻的群落在余江县实施重建,研究并评价了迁地保护后的濒危植物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种群呈迅速增长的趋势,分布面积迅速扩大,有性繁殖正常,实生苗补充在种群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濒危植物红花木莲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潘跃芝  龚洵  梁汉兴 《云南植物研究》2001,23(1):85-90,T006,T007
首次报道了木莲属胚胎学特性,研究了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Wall.)Bl.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的发育以及花粉萌发情况,红花木莲花药具有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5-6层,腺质绒毡层具有2-层细胞,小孢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修性同时型;四个分体排列方式为交叉型或左右对称型,偶为直线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粒,同时报道了化粉木莲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的特有的现象,花粉萌发率为14.7%-25.3%。联系红花木莲花粉粒数目和胚珠数目进行探讨,认为雄配子体发育不是影响红花木莲结籽率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极度濒危植物西畴含笑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石蜡切片法对极度濒危植物西畴含笑(Michdia coriacea)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西畴含笑的花药为四囊型,花药壁5~7层,腺质绒毡层;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方式为修饰性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多为四面体型和十字交叉型,偶为不规则形状;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西畴含笑的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西畴含笑胚胎学特征与木兰科多数种类一样,均表现出胚胎发育的原始性.西畴含笑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存在严重异常发育特征,这可能是导致其结实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羊角槭的小孢子发生及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角槭花分两性花与雄花,两性花花药不散粉,雄花散粉;花药具四个花粉囊,其发育类型为基本型;药室内壁呈纤维状加厚;绒毡层为腺质型;孢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呈四面体形排列;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羊角槭花药发育过程中出现严重败育现象,表现为四分体胼胝质提早溶解、单核小孢子彼此粘连、花粉液泡化等,形成干瘪、内陷的花粉,一定程度上影响花粉质量;另初步测得羊角槭的花粉生活力在36.98%~60.54%之间,平均生活力为45.97%。本文将为羊角槭花药发育、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及出现的异常现象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良Knop’s固体培养基、原生境腐殖质土和红壤分别培养扇蕨(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e)孢子,光学显微镜及解剖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比较了3种培养方法对其配子体发育和有性繁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扇蕨的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成熟孢子黄褐色,赤道面观为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毛状体在原叶体阶段出现。有性生殖周期长及配子体发育成幼孢子体的百分率低是扇蕨在配子体世代的主要濒危原因。此外,红壤固有的理化性质导致扇蕨配子体发育极其缓慢、精子器和颈卵器发生的时间间隔过长使其不能受精产生孢子体。原生植被遭受破坏引起的林下腐殖质土消失、红壤裸露,加剧了扇蕨的濒危。  相似文献   

20.
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孑遗植物,是极度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为了从生殖生物学方面探讨水松的濒危机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水松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水松雄球花于10月中旬开始分化,11月初小孢子囊壁形成,12月初小孢子母细胞形成,12月中旬减数分裂。翌年1月中旬形成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形四分体,1月下旬四分体解体,释放出游离小孢子。2月中旬花粉粒发育成熟,并以二细胞形态进行传粉,散粉期约为2周左右。3月萌发花粉管,3月下旬出现精原细胞、管核和不育核,5月下旬花粉管到达颈卵器顶部,精原细胞分裂成两个精细胞。水松小孢子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败育和变形现象很少,据此我们认为,水松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正常,不是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