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倒披针叶虫实(Corispermum lehmannianum)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重要值仅次于该沙漠建群种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对沙面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固定样方法对自然条件下该植物的分布特征和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倒披针叶虫实在沙丘各坡位均占有较高重要值,尤其活化程度较高的中部和上部优势度更明显;2)生长季节的不同阶段,除坡顶外,其他各坡位种子主要分3批萌发出苗,不同时期种子萌发出苗数量存在差异,3月份有大量种子萌发出苗,4月份种子萌发出苗数最多,5月份萌发出苗量逐渐减少。而坡顶3月份种子萌发出苗量最多,4月至5月均无种子萌发出苗。因此,除坡顶外,种子萌发出苗数量和种群密度在其他各坡位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生长季结束时各坡位种群密度表现为:中部和上部底部和丘间顶部;3)成熟植株单位面积种子产量为:中部和上部丘间和底部顶部,且中部和上部单位面积种子数量极显著多于丘间、坡底和坡顶(P0.01);4)通过对0—5 cm和6—10 cm土壤种子库密度研究发现,沙丘中部和上部种子库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坡位。综合以上研究表明,倒披针叶虫实在沙面较活化的中部和上部呈优势分布,对沙漠环境具有良好适应性。因此,该植物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沙生植物。  相似文献   

2.
食虫植物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彦文  王海洋   《广西植物》2000,20(1):88-93
综述了食虫植物的研究概况 ,包括研究历史、食虫植物的捕虫与消化机制 ,食虫的效果以及食虫植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旨在促进我国关于食虫植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植物耐虫性的研究方法, 包括植物功能损失指数(耐虫指数)、产量损失率、植株被害率、存活率、根系体积(受害程度)、植株和害虫干重、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保护酶活性和主茎伤流液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害虫的种群发展和取食行为等方法, 并提出植物耐虫性机理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植物耐虫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植物耐虫性的研究方法,包括植物功能损失指数(耐虫指数)、产量损失率、植株被换害率、存活率、根系体积(受害程度)、植株和害虫干重、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保护酶活性和主茎伤流液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害虫的种群发展和取食行为等方法,并提出植物耐虫性机理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种群密度对大果虫实形态特征与异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种群密度与植物形态特征、器官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阐明植物在退化土地恢复过程中的适应策略,以大果虫实为材料,通过异速生长分析方法,研究种群密度对其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群密度对大果虫实的株型构建产生了显著地影响。随着密度增大,大果虫实株高呈减小趋势,其分枝数及分枝长度明显减小。大果虫实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显著减小。随密度增大,茎和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呈减小趋势,根和叶片生物量分配呈增大趋势。这与最优化分配理论中水分、营养物质及光资源受限时的情况一致。密度对大果虫实株高:根生物量间异速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且对株高与器官生物量间异速指数和个体大小产生了极显著影响。密度对根:地上部分、叶片:根、繁殖器官:根生物量间的影响属于表观可塑性,而对根:茎、茎:地上部分、叶:其他器官及繁殖器官:其他器官生物量间的影响属于真正可塑性,说明密度改变了大果虫实的株型发育系统,并影响各器官间的异速生长,进而权衡器官生物量分配以完成生活史。  相似文献   

6.
食虫植物光萼茅膏菜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野外观察和栽培实验,对光萼茅膏菜的生活史特征、种群动态以及食虫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光萼茅膏菜杰早春植物;该种以球茎行营养繁殖,虽然种子产量较大,但实生苗更新能力较低;花期植物捕虫率最高;食虫对植物生长和繁殖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7.
青海柳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及文献资料,对青海省柳属(SalixL.)植物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青海产柳属植物多达45种(含种以下5变种、1变型),隶属15个组(Sect.),分别占青藏高原组、种的100%、40.9%和我国组、种的40.5%、17.5%,居我国第4位。青海柳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包括祁连山系东段和青南高原东南部,垂直分布集中于海拔2000~4000m,是世界柳属植物海拔分布最高的地区之一。青海柳属植物区系特征表现在:(1)种类丰富;(2)多型性突出;(3)地理成分较复杂,以欧亚大陆温带分布成分和青藏高原分布成分为主,中国特有分布占有一定的地位;(4)特有现象不明显,仅占青海种数的8.9%;(5)两雄蕊或单雄蕊的进化类群占绝对优势,占青海种数的93.3%。青海柳属植物与邻近的东部(甘肃东部、陕西)和东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地区联系密切。由于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不断抬升,形成了适应高寒和干旱环境的青海柳属植物的分布与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8.
绿僵菌作为一种广为人知的虫生真菌,在农业绿色防控中担任重要角色,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绿僵菌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也可作为植物内生菌,通过介导昆虫植物碳氮元素交换、分泌代谢产物、诱导植物抗性等途径促进植物生长。本文以绿僵菌根际定植和对植物的促生效果以及分子机理为主要内容,对已有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并对目前研究局限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为绿僵菌与植物互作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制备促生防虫于一体的新型生物制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青海嵩草属(莎草科)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修订了青海嵩草属植物的分类,确认了14种3亚种。通过对大量标本和文献的研究,澄清了《青海植物志》嵩草属中存在的分类学问题。门源嵩草、窄果嵩草、玉树嵩草和藏北嵩草等4种,分别归并在眠山嵩草、喜马拉雅嵩草、线叶嵩草和赤箭嵩草中;其中门源嵩草和玉树嵩草为新异名。青海产的嵩草和矮生嵩草,应该为二蕊嵩草和高原嵩草。短轴嵩草的学名更正为K.vidua。弧形嵩草在青海没有分布,文献中的记载可能为囊状嵩草的错误鉴定。此外,青海的嵩草属增加了2个类群,匍茎嵩草和夏河嵩草。  相似文献   

10.
昆虫传播的植物病毒种类多、危害大。病毒虫传包括获毒、携毒与传毒3个阶段,是病毒、昆虫、植物互作的复杂过程,其中涉及到多种蛋白质。本文对与昆虫传播病毒有关的蛋白质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这些蛋白质研究的科学意义与发展趋势,为植物病毒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祁连山所采集苔类植物标本的鉴定和统计整理,共报道祁连山苔类植物8科10属12种,均为祁连山地区的首次报道,包括11种甘肃省苔类植物新记录。其中报道的秃瓣裂叶苔(Lophozia obtusa)和卵叶羽苔(Plagiochila ovalifolia)为青海省苔类植物新记录,这也是青海省苔类植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吴玉环  高谦  程国栋 《植物研究》2008,28(2):147-150
通过对祁连山所采集苔类植物标本的鉴定和统计整理,共报道祁连山苔类植物8科10属12种,均为祁连山地区的首次报道,包括11种甘肃省苔类植物新记录。其中报道的秃瓣裂叶苔(Lophozia obtusa)和卵叶羽苔(Plagiochila ovalifolia)为青海省苔类植物新记录,这也是青海省苔类植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刘炳仑 《化石》1996,(4):24-25
奇妙的食虫植物刘炳仑在植物界,奥妙无穷的大自然造就了一类奇妙的植物,就是食虫植物。它们的茎叶中,虽然也有叶绿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叶绿素,能进行一些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但由于它们长期生长在缺乏氮素或其它矿物养料的土壤或沼泽中,加之它们缺乏使植物体本固...  相似文献   

14.
碟果虫实种子萌发对策及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荒漠地区1年生植物碟果虫实为材料,通过温度、光照、GA3和沙埋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影响的研究,旨在探索其种子萌发对策及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1)碟果虫实种子在0h光照的条件下,萌发的最佳恒温是20℃,萌发率为(18.00±141)%,最佳的变温是15℃/25℃,萌发率为(28.00±2.31)%。(2)除了5℃/25℃,碟果虫实在变温条件下的萌发率极显著高于恒温下的萌发率(P<0.01)。(3)碟果虫实种子萌发时属于需暗型,而且存在休眠现象。(4)在野外沙埋的条件下,碟果虫实的出苗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极显著下降(P<0.05),适宜的出苗深度为0.00—2.00cm,最佳的出苗深度是0.50cm,出苗率为(16.80±2.85)%。(5)碟果虫实种子萌发具有迅速萌发和推迟萌发两种对策;根据种子萌发率和种子活力可以推断,碟果虫实具有持久性土壤种子库的特点。结合碟果虫实萌发时的自然生存环境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出其种子萌发对策与栖息地的生境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植物耐虫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耐虫性的含义、发生范围、耐虫性的进化过程和遗传特性、耐虫性机理以及影响植物耐虫性表达的非生物和生物因子。植物耐虫性机理的研究涉及光合作用能力变化、同化产物的再分配、内源激素的变化、休眠分生组织的激活和补偿生长、储藏器官的利用、植物物候学和植株株型结构的变化等。研究表明,植物受害后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与其耐虫性没有相关性,有些耐虫植物受害后光合作用能力增加,有些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无明显影响或者下降较少; 害虫取食为害可促进耐虫植物的同化产物得到最大程度利用,能激活耐虫植物的休眠分生组织,产生超补偿作用; 耐虫植物受害部位细胞分裂素含量显著升高; 虫害引起物候学变化小的植物具有较强的耐虫性; 植物的冠层结构、叶形态、根茎比、茎蘖数等植株株型变化与耐虫性有关。影响植物耐虫性表达的因子主要有温度、大气CO2浓度、土壤营养水平、农用化学物质、植株年龄、害虫分布类型和取食方式、植物共生物等。不同植物在相同温度下对同一种害虫的耐害性差异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同化产物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气孔关闭对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能力的影响; 生长在高CO2含量大气中的植物,对害虫的为害有较强耐受性。土壤营养水平对植物耐虫性表达的影响大于温度,增施磷、钾肥可增加植物的耐虫性。聚集分布型害虫为害对植物造成的损失大于随机分布型和均匀分布型害虫,害虫的取食方式、传粉昆虫的活动、植物内生真菌和菌根真菌的感染均影响到植物耐虫性的表达水平。文中最后讨论了植物耐虫性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2014年我们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盐度各异的四个湖泊,可鲁克湖、托素湖、尕海和小柴旦湖,分四季进行现生介形虫调查研究,探索柴达木盆地现生介形虫在盐度不同的水体中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不同介形虫属种与其生存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4个湖泊中共分布有介形虫5属11种,其中在半咸水的托素湖中只分布有2个种,Eucypris inflata为优势属种,在四季均有产出,但在春、夏、秋三个季节13℃—20℃的温度范围内丰度巨大,而另一属种E.rischtanica只在春季有少量出现。可鲁克湖中虽然介形虫属种分布较多,共计4属8种,但全部是单壳,没有发现现生活体;尕海及小柴旦湖水盐度过高,不适宜介形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以青藏高原两种特有药用伞形科植物为材料,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宽叶羌活和青海当归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分别为142 184 bp、146 952 bp, GC含量分别为37.4%、37.60%,共有基因123、127个,SSR位点208、219个。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青海当归与其他当归属植物同属一支且自展值为100,与宽叶羌活支持率不高。研究结果充实了药用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对伞形科属间水平关系提供了更多的系统发育数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 3种药用虫茶及虫茶原植物的水浸液对几种肠道和非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情况 ,结果表明 :复合三叶虫茶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具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具显著的促进作用 ;纯净三叶虫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具显著的促进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显著的抑制作用 ;化香虫茶、常规绿茶及虫茶原植物三叶海棠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具显著的抑制作用 ,但对保加利亚乳杆菌未表现出抑、促作用 ;蚕沙对所有供试菌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略有促进作用 ,蚕沙原植物桑叶对所有供试菌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物种代表性和多样性方面为拟创建的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方法】研究在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历史数据及文献资料,梳理评估区种子植物名录,分析评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优势类群、地理成分及珍稀濒危物种。【结果】(1)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共有种子植物46科146属384种,裸子植物3科3属5种,被子植物43科143属379种;苋科(Amaranthaceae)、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和禾本科(Poaceae)4科在评估区种子植物区系中占重要地位,单种科和寡种科构成科的主体。(2)评估区种子植物科、属优势现象明显,优势科有8科,优势属有36属,具10种以上的大属有黄芪属(Astragalus)、棘豆属(Oxytropis)、蒿属(Artemisia)、风毛菊属(Saussurea)、早熟禾属(Poa)、薹草属(Carex)6属,单种属和小属构成属的主体。(3)评估区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同时呈现出温带性质,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分布为主,与劳亚古陆有紧密联系。(4)评估区有...  相似文献   

20.
从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海拔450m和1 200m的常绿阔叶林中选取17种常绿乔、灌木,对其叶片虫食状和取食强度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17种植物叶片共有15种虫食状类型,每种叶片虫食状类型为8~14;虫食状出现频率0.02%~37.01%,其中缘食状出现频率最高(37.01%),叶中脉食状出现频率最低(0.02%)。(2)木荷(Schima superba)的取食强度最大(9.60%),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次之(6.61%),油茶(Camellia Oleifera)最小(0.34%)。(3)15种虫食状类型中有6对虫食状呈显著正相关,2对呈显著负相关。(4)海拔1 200m处的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栲树和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比海拔450m处的同种植物叶片的虫食强度高,其中木荷差异最大,从13.81%降至2.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