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州独山泥盆纪生物地层以及珊瑚的四次灭绝事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2003,42(3):417-427
贵州省独山县县城附近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发育良好,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历史悠久,是我国南方浅海相泥盆系的标准剖面之一。文章从珊瑚化石的角度进行生物地层和群落生态的分析,并建立独山中、晚泥盆世7个珊瑚组合。文章最后还着重阐述独山泥盆纪珊瑚的4次灭绝事件:1)mid-Eifelian event(发生在龙洞水段之顶);2)late-Givetian event(发生在鸡窝寨段之顶);3)F-Fevent(发生在靠近尧梭组之底);4)D-Cevent(发生在革老河组之顶)。其中,F-F大灭绝事件对珊瑚群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弗拉期是了解泥盆纪弗拉-法门灭绝事件之前古代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关键阶段.贵州南部的独山地区因其所具有的完整层序及丰富的底栖牛物化石成为我国主要泥盆系参考剖面之一.独山剖面弗拉期的石燕贝类腕足动物至少包括5种类型,其中4种在本文中为首次描述和图示.Conispirifer之前只发现于欧洲及北美的弗拉期地层中,目前也首次在华南独山剖面的同期地层中发现.大多先前从贵州南部其他地区弗拉期地层中描述的多种Cyrtospirifer可归于Cyrtospirifer subextensoides新种内.鉴于前人对Emanuella的模式种E.takwanensis 的内部构造描述的矛盾状况,本文暂把研究区具有抬离壳面的纤细铰窝、固着于壳面的主突起以及其前方下面为外铰板支撑的标本归于E.takwanensis.在华南弗拉期可初步识别出三个腕足动物群组合带:Yocrarhynchus-Phlogoiderhynchus动物群以小嘴贝类-无洞贝类-双腔贝类腕足动物为特征,其时代大致从弗拉阶底部至Pa.punctata带;之后为Cyrtospirifer动物群,以Cyrtospirifer的存在为特征,又可分为早晚两部分,前者(未命名)以conispiriferid类的Conispirifer和Pyramidaspirifer、弓石燕类、无洞贝类等为特征,其时代大致为Pa."hassi"带至下Pa.rhenana带;后者为Hunanotoechia动物群,以丰富的小嘴贝类-无洞贝类.弓石燕类腕足动物为特征,其时代大致为上Pa.rhenana带至Pa.1inguiformis带.  相似文献   

3.
弗拉斯期-法门期生物事件与大兴安岭晚泥盆世珊瑚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胜哲 《古生物学报》1990,29(4):427-446
事件地层学(Event Stratigraphy)的概念由英国学者D.V.Ager(1973)首先提出。它利用地质历史上稀有的、突发的短暂事件及其地层记录来划分对比地层,按照自然特征确定地层界线。我国学者对事件地层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徐道一于1980年和1982年首先提出了古生物绝灭与超新星爆发的关系并介绍了新灾变假说。近年来由杨遵仪教授主持的IGCP第203项目,对华南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已取得可喜成果。刘本培等(1986)从事件地层学角度探讨了东亚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吴思本于1984年和1986年首先发现并研究了多伦陨石坑的陨击事件。张勤文等于1984年对我国南方震旦-寒武系界线上的地质事件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对其它地层界线上的地质事件及生物事件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4.
遗迹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在沉积物表面和内部所留下的生命活动记录.遗迹化石不仅与生物种类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还受到环境因子和沉积介质的影响和控制.地质地史时期的软躯体生物很难保存为化石,而它们生命活动的行为习性都烙印在了遗迹化石里.因此,遗迹化石成为探索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载体,在重建古环境和古生态、探索早期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贵州台江凯里组中丰富的、分异度较高的、以原地埋藏为特征的遗迹化石的研究,探讨凯里组遗迹化石群落的沉积环境和埋藏环境。凯里组遗迹化石群落以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停息迹、爬行迹和游泳迹占优势,浅层内生爬行觅食潜穴和系统觅食潜穴占有一定的地位,也见有浅的居住滤食性潜穴,属Seilacher的Cruziana遗迹相,为正常浪基面和风暴浪基面之间的浅海软质基底陆棚低能环境,那里盐度正常、光照充足、含氧量充分、水体平静、沉积速率较快。在此环境中,浮游、游泳以及底栖爬行和固着生物类型大量地生长、繁殖和活动,表生遗迹和浅层内生遗迹十分丰富。生物死亡后的腐烂和分解,使得食泥生物大量繁盛。随着沉积物的覆盖和被埋藏生物遗体的分解、腐烂,沉积物内部还原能力逐渐增强,导致分解和腐烂过程终止。  相似文献   

6.
贵州青岩地区的青岩组上部包括雷打坡段和渔庆段,其中,雷打坡段的化石特别丰富,为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底栖动物的辐射和群落演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根据青岩组雷打坡段和渔庆段的菊石重新研究,划分出两个组合:1)安尼期中期的最晚阶段(latest middle Anisian)的Bulogites-Acrochordic...  相似文献   

7.
贵州独山中泥盆世动藻迹生态习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约 《古生物学报》2004,43(4):591-596
贵州独山中泥盆统产有丰富的遗迹化石Zoopkycos,现从其产出的特征和古生态等方面对其生活习性进行探讨。认为分布于静水、贫氧、有机质丰富环境的Zoopkycos为螺旋向上的内生觅食构造;边缘管一端通过中央通道与海水相通,呈“J”形;蹼状构造系造迹生物觅食区域的扩大、边缘管增大而形成;同一个体的Zoopkycos可以分出许多的与蹼状构造变化规律相近的、具同一边缘管的觅食序列(food-system),每一觅食序列的边缘管具有一端向上与中央通道相通,另一端向下与相邻觅食序列的边缘管相联;螺旋的疏密、大小与相对沉积速度有关。产于独山地区中泥盆统的Zoopkycos的造迹生物可能是星虫类(sipunculids)。  相似文献   

8.
青海曲麻莱-治多地区巴颜喀拉山群(上三叠统)遗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对青海南部曲麻莱-治多地区巴颜喀拉山群上部(上三叠统)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采集,共采获遗迹化石33属54种。据遗迹化石的形态、习性、水深等环境成因特征,可划分为两类组合:一类以Cosmorhaphe,Helminthopsis,Helminthoida,Megagrapton,Paleodictyon等为主,产生于浊流事件前;另一类以Chondrites,Neo-nereites,Palaeophycus,Phycosiphon,Planolites,Zoophycos等为主,产生于浊流事件后,两者均为半深海-深海Nereites遗迹相的典型代表,反映晚三叠世研究区应为浊流沉积发育的复理石相沉积。  相似文献   

9.
贵州台江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杨式溥 《古生物学报》1994,33(3):350-358
凯里组发现遗迹化石9属14种,主要是以PhycodespedumSeilacher为主的遗迹群落,重要的遗迹属如:Cochlichnus,Gordia,Monomorphichnus,Oldhamia,Planolites,Treptichnus等常见于世界各地寒武纪Cruziana遗迹相。根据遗迹化石表明凯里组沉积于盐份、含氧量正常,海水能量中等的浅海软基底潮下带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上段遗迹化石的研究,识别出8属8种。根据组成、产状、分布规律及其围岩沉积特征,划分为2种不同沉积环境条件下的遗迹组合,即(1)Thalassinoides-Maca-ronichnus遗迹组合,主要组成分子有Thalassinoides suevicus,Macaronichnus segregatis和Rhizocorallium ganx-iensis等,形成于高氧高能的砂坪沉积环境;(2)Scoyenia-Beaconites遗迹组合,常见组成分子有Scoyenia gracilis,Beaconites antarcticus,Planolites vulgaris,Palaeophycus wutingensis和Monocraterioncf.tentaculatum,形成于混合坪-泥坪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遗迹化石研究80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遗迹化石研究经历了零星(1929-1978)、系统(1978-2004)和创新(2004~)研究3阶段.在前寒武纪一寒武纪之交遗迹化石研究;海相遗迹化石及其古环境和古生态意义研究;陆相遗迹化石及其与能源形成环境关系研究;前寒武纪遗迹化石与后生动物的起源与演化研究;拓扑遗迹分析;遗迹化石在浊流、风暴事件和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复杂遗迹化石的地球生物学研究和遗迹化石模拟与可视化研究8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研究队伍偏少且不稳定;原创、系统、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不多;缺少有力度的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遗迹学人才和团队培育,稳定支持几个有特色的遗迹学研究方向;基于遗迹学资料的系统积累,拓展和深化遗迹化石的地球生物学研究;加强遗迹化石在海、陆相油气资源评价和储层研究中的应用;创新遗迹化石的研究方法手段,重视和加强现代生物遗迹研究是值得今后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山东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水湖沉积中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水湖沉积地层主要由深灰色、褐灰色泥岩、油泥岩、泥灰岩和石灰岩以及岩盐组成,浊流沉积发育。已发现深水型遗迹化石有12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包括3个新遗迹属6个新遗迹种。根据这些遗迹化石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及其围岩的沉积特征,可以划分出2种不同沉积环境下的遗迹化石群落,即(1)Mermoides-Neonereites遗迹群落,主要由觅食迹(Fodinichnia)和牧食迹(Pascichnia)组成,常见分子有Mermoides chezhenensis,Mermoides latiusculus,Neonereites uniserialis,Hel minthoidichnitescf.tenuis,Hel-minthopsis abeli,Pilichnus lacustris,Multilagueichnus lingpanensis,Cochlichnus anguineus,Gordiaichnosp.,Palaeophycus tubularis和Planolites beverleyensis等,它们被解释形成于半深水湖或较深水湖沉积环境;(2)Semi-rotundichnus遗迹群落,以半圆形、小碟形牧食迹为其特征,典型组成分子有Semirotundichnus dongyingensis,Pa-tellarisichnus boxingensis和Neonereites uniserialis等,它们均产生于深水湖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贵州金沙岩孔镇长岩沟下寒武统(纽芬兰统—寒武系第2统)牛蹄塘组底部黑色页岩中呈碳质薄膜保存的宏观藻类化石,共3属3种:美丽遵义藻Zunyiphyton pereleganus Yang et Zhao,1999,云南中华细丝藻Sinocylindra yunnanensis Chen et Erdtmann,1991,文德带藻(未定种)Vendotaenia sp.。该组合中主要分子是Zunyiphyton pereleganus和Vendotaenia sp.,它们也是遵义牛蹄塘组宏观藻类组合中最主要的分子。而遵义牛蹄塘组宏观藻类组合的另一特征分子贵州约克那斯藻Yuknessis guizhouensis及底栖固着型藻束状陡山沱藻Doushantuophyton comet在金沙岩孔牛蹄塘组宏观藻类化石组合中未见,说明产于浅水台地的牛蹄塘生物群宏观藻类组合既具有广泛的一致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丘尔藻Chuaria Walcott,1899是宏观藻类中研究最早、延续时限最长的一类宏观藻类化石,它是新元古代赵家山生物群、淮南生物群及西陵峡动物群的代表分子之一.寒武纪第3世凯里生物群中Chuaria化石的产出,不仅是其最年青的代表,也是凯里生物群中宏观藻类组合中较为重要的分子之一.凯里生物群中Chuaria化石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