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燕子掌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66种组分与燕子掌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以苯乙醇、2,6,6-三甲基-2,4-环庚二烯-1-酮、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乙酯、十八烷酸甲酯为主要成分,化合物类型以酮、酯、类等化合物为主,其中十六烷酸甲酯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26.13%。  相似文献   

2.
环烯醚萜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分布、结构类型、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研究该类活性物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少荚迷属植物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的化学成分有二萜、三萜、环烯醚萜苷、黄酮类、木脂素及酚苷.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是vibsane型化合物,某些具有生物活性;三萜类化合物主要是齐墩果烷型和重排达玛烷型;环烯迷醚萜苷类其糖苷的连接位置主要在环烯迷醚的C11位上,C1位连有异戊烯基.生物活性研究发现一些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对A549、HT-29和PC-3和NUGC癌细胞有毒性.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荚迷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作一综述,为开发利用荚迷属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药新疆羌活根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潜法,从中药新疆羌活(灰绿叶当归加Angelica glauca Edgew.)根挥发油中,分离出47个化合物,共鉴定了32个化合物,其中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的化合物有:(1)2,2-二甲基环氧乙烷;(2)甲酸乙烯酯;(3)6-甲基双环[3,2,0]-庚-6-烯-2-酮;(4)6-丙基-双环[3,2,0]-庚-3,6-二烯-2-酮;(5)6-丙基-双环[3,2,0]-庚-6-烯-2-酮;(6)1,4-甲基奥,十氢-4,8,8-三甲基-9-亚甲基,(1s-(1α,3aβ,4α,8aβ)];(7)螺(5,5)=十一-2-烯-3,7,3,-三甲基-11-亚甲基(即β-chamigrene);(8)去氢喇叭醇;(9)榄香醇类似物等。  相似文献   

5.
地衣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衣是一类独特的生物有机体,其体内合成了多种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为缩酚酸、缩酚酸环醚、缩酚酮、二苯并呋喃等类化合物。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辐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植物生长抑制和昆虫拒食等活性。本文对近40年来有关地衣化学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地衣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环烯醚萜作为一类重要有效成分,存在多种中草药中,具有抗肿瘤,抗炎,降糖等多种药理活性。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结构不同,则其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目前国内外对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结构修饰及其构效关系归纳总结尚未见文献报道。因此对此类化合物结构及构效关系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将对开发此类创新药物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国内外广泛的文献调研,分析总结此类化合物的结构、活性、作用机制之间的关系,对此类化合物活性预测、结构优化将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今后开发具有更高活性的新型环烯醚萜类药物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生育三烯酚的生理功能及合成代谢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E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天然维生素E包括α-、β-、γ-和δ-生育酚及α-、β-、γ-和δ-生育三烯酚等8种组分。生育三烯酚具有独特的降低胆固醇、抗癌和神经保护功能,这些功能是生育酚所不具备的。生育三烯酚主要由谷物等单子叶植物合成。虽然生育三烯酚成分占天然维生素E的一半,但有关生育三烯酚的研究仅占维生素E全部文献的1%。可喜的是,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们就生育三烯酚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来源、生物合成及代谢调控等方面的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Malyngamide K(1)是同时具备环己烯酮和烯氯结构的malyngamides类海洋天然产物的典型代表,其胺部分碳骨架的构筑对该类海洋天然产物的通用合成路线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采用乙醇胺(2)和环己烯酮(5)为原料,通过合成路线优化,以关键的Baylis-Hillman反应实现了malyngamide K中胺部分碳骨架(10)的构筑,为malyngamide K及其代表的既含有环己烯酮又含烯氯结构malyngamides类天然产物的简便合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木棉(Bombax ceiba)的化学成分,从其根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4-烯-环阿尔廷酮(1)、环阿尔廷醇(2)、木栓酮(3)、羽扇豆醇(4)、3β-乙酰齐墩果酸(5)、齐墩果酸(6)、麦角甾-4,6,8(14),22E-四烯-3-酮(7)、胆甾-4-烯-3-酮(8)、5α,8α-环二氧-24-甲基-胆甾-6,9,22E-三烯-3β-醇(9)、β-谷甾醇(10)、6β-羟基-豆甾-4-烯-3-酮(11)、胆甾醇(12)、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二十烷酸酯(13)、亚油酸三甘油酯(14)、正三十一烷醇(15)、正二十二烷酸(16)、油酸月桂醇酯(17)。除化合物4、6、9、10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草豆蔻中黄酮和双苯庚酮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两倍稀释法测定了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Hayata)种子中4种黄酮和双苯庚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反,反-1,7-二苯基-4,6-庚二烯-3-酮和山姜素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达到1.25μg.mL-1,与阳性药相比对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豆蔻明和乔松素对幽门螺杆菌的M IC分别为2.56和0.32 mg.mL-1。反,反-1,7-二苯基-4,6-庚二烯-3-酮和豆蔻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Rosenbach)、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 idis(W inslow et W inshlow)Evan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M igu la)Castellan i et Chalm ers〕等菌株的M IC分别为0.208~1.667和0.122~1.955 mg.mL-1,与阳性药相比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乔松素和山姜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菌株的M IC分别为1.275~2.550和1.925~3.850 mg.mL-1,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豆蔻明、乔松素、反,反-1,7-二苯基-4,6-庚二烯-3-酮和山姜素是草豆蔻的抑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HPLC法分析山姜属植物中的8种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18份16种山姜属植物中的8种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这8种成分包括山姜素、豆蔻明、4',7-二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蜡菊亭、5,6-去氢醉椒素、4'-羟基去氢醉椒素、1,7-二(4-羟基苯基)-3-羟基-1,3,6-庚三烯-5-酮和1,7-二(4-羟基苯基)-3-羟基-1,3-庚二烯-5-酮.其中,对山姜素和豆蔻明进行了含量测定,其余6种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山姜属植物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特征.山姜素和豆蔻明是草豆蔻种子的主要特征成分,艳山姜种子中检测到较多的5,6-去氢醉椒素.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六堡本地三种茶树花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叶种茶树花中共鉴定出香气成分37种,主要为苯乙酮、4-甲基-1,5-庚二烯、苯甲酸甲酯、愈创木二烯、顺式芳樟醇氧化物、雪松烯、水杨酸甲酯、D-杜松烯、1-氨基-环戊醇、除虫菊酮,占总相对含量的89.48%;中叶种共鉴定出32种成分,主要为苯乙酮、紫苏烯、顺式-3-蒈烯、顺式α-榄香烯、苯甲酸乙酯、塞瑟尔烯、α-蒎烯、新丁香三环烯、衣兰烯、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占总相对含量的83.88%;小叶种的茶树花中共鉴定出45种香气成分,主要为苯乙酮、紫苏烯、罗勒烯、顺式α-榄香烯、2-异丙基-5-甲基-9-亚甲基-二环[4.4.0]癸-1-烯、荜澄茄油烯醇、α-菖蒲二烯、α-红没药烯、衣兰烯、苯甲酸乙酯、白菖油萜和α-杜松烯,占总相对含量的82.34%。苯乙酮为三种茶树花共有的主要成分,分别占总相对含量的60.70%、42.46%和39.91%,这成分与其他成分一起构成了3个品种明显不同的茶树花花香。该研究结果为六堡茶树花的深加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南海小束格海绵(Clathria fasciculate)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一个甾酮混合物,经IR,NMR,GCMS分析和质谱数据库检索,鉴定出其中各成分的结构为:4-亚甲基-5α-胆甾烷(1),胆甾-4,22-二烯-3-酮(2),胆甾-4-烯-3-酮(3),麦角甾-4,22-二烯-3-酮(4),麦角甾-4,24(28)-二烯-3-酮(5),麦角甾-4-烯-3-酮(6),24-乙基-3α,5α-环甾-22-烯-6-酮(7),豆甾-7,22-二烯-3-酮(8)和豆甾-4-烯-3-酮(9)。其中化合物3是主要成分,占总甾酮的61%。  相似文献   

14.
漆酚是漆树科植物独有的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极具药物和工业生产开发价值。该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漆树科各类群有关漆酚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开展漆树科漆酚的多样性与分布情况的综合统计;同时在利用核基因ETS和叶绿体基因rps16和trnL-F重建漆树科系统发育树的基础上,探讨漆酚在漆树科及各属间的起源和演化关系。结果表明:(1)漆树科漆酚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在其苯环和-R链上都有很大的变异。(2)发现漆酚仅存在于Anacardioideae亚科中,是该亚科的一个重要界定特征。(3)基于漆酚苯环结构和-R链特征的祖先性状重建分析表明,漆树科的漆酚是由邻苯二酚向间苯二酚演化,而漆酚-R链的十五烃(烯)基则是向十七烃(烯)基平行演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单性木兰种皮的挥发组分,用GC-MS分别定性定量分析了提取的油层精油和溶解在水中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挥发组分的提取率为4.2%,其中,油层精油得率为3.5%,主要成分中萜烯类化合物多,含量高,其中罗勒烯37.3%、D-苧烯9.03%、对-伞花烯8.10%、β-月桂烯7.79%、β-反-罗勒烯4.08%、对-孟-1-烯4.00%、α-侧柏烯3.11%;水层乙醚萃取率0.7%,其中α-松油醇6.13%、对-伞花烃5.57%、D-苧烯5.33%、6-甲基-3,5-庚二烯-2-酮4.44%、4-甲基-4-戊烯-2-酮4.16%。  相似文献   

16.
节节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小雄  贾忠建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2):2524-2528
应用柱层析、薄层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木贼科问荆属植物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的全草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经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5α,6α-环氧-β-紫罗兰酮-3-O-β-D-葡萄糖甙(1)、loliolide(2)、环阿尔屯烷~24(30)-烯-3β-醇(3)、环阿尔屯烷-22(23)-烯-3β醇(4)、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5)、木栓醇(6)、芹菜素(7)、芫花素(8)、芫花素-5-O-β-D-葡萄糖甙(9)、芹菜素-5-O-β-D-葡萄糖甙(10)、木犀草素(11)、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12)、山奈酚-3-O-β-D-葡萄糖甙(13)、山奈酚-3-O-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甙(14)、腺嘌呤核苷(15)、β-谷甾醇(16)和β-胡萝卜甙(17)。其中化合物1~5、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张燕  张洪斌 《生物技术》2005,15(4):52-54
目的:分析白叶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白叶蒿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31个峰,并鉴定出峰所对应的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2,5-辛二烯(41.41%);(z,z)-3,5辛二烯(17.87%);桉油醇(6.75%);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酮(3.26%);1-甲氧基-4-(2-丙烯基)-苯(2.79%);3,3,4,4-四甲基己烷(2.71%);1R—α-蒎烯(2.67%);(1-甲基-1,2-丙二烯基)环丙烷(2.61%);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2.30%)等。结论:报道了白叶蒿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石灰菌(Lactarius hysginus Fr.)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物理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醇(A)、硬脂酸甲脂(B)、N-苯基-2-萘胺(C)、24E-麦角甾7,22-二烯-6-酮一3β,5α-二醇(D)、庚酰胺(E)、24E-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F),其中化合物D作为天然产物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色谱手段对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绿玉树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MS、1H NMR和13C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为4α-去氧-巴豆醇-13-乙酸酯(1)、对映-3β,13S-二羟基-16-烯-14-阿替森酮(2)、羊毛甾醇(3)、3-表-粘霉烯醇(4)、齐墩果烷-9(11),12-二烯-3-酮(5)、β-香树烯酮(6)、齐墩果烷-18-烯-3-酮(7)、无羁萜(8)、4-豆甾烯-3-酮(9)、β-谷甾醇(10)、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1)和东莨菪内酯(12)。其中,化合物1、2、5-7、9和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色谱手段对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绿玉树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MS、1H NMR和13C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为4α-去氧-巴豆醇-13-乙酸酯(1)、对映-3β,13S-二羟基-16-烯-14-阿替森酮(2)、羊毛甾醇(3)、3-表-粘霉烯醇(4)、齐墩果烷-9(11),12-二烯-3-酮(5)、β-香树烯酮(6)、齐墩果烷-18-烯-3-酮(7)、无羁萜(8)、4-豆甾烯-3-酮(9)、β-谷甾醇(10)、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1)和东莨菪内酯(12)。其中,化合物1、2、5~7、9和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