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以分光光度法测定非洲马铃果种子总生物碱、总黄酮、水溶性多糖含量,MTT法测定乙醇提取物不同分离部位的细胞毒活性,以及DPPH法测定不同分离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非洲马铃果种子总生物碱、总黄酮、水溶性多糖含量分别为5.70%、0.41%和3.04%;各分离部位中总生物碱的细胞毒活性最强,其对人的肝癌细胞株SMMC7721、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正常肝细胞株Chang-liver的IC 50值分别为11.99±2.22、8.72±6.11和7.31±4.39μg·mL-1;各分离部位中正丁醇相抗氧化活性最强,IC 50值为0.268±0.002 mg·mL-1。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龙牙楤木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了龙牙楤木根皮和茎皮中总皂苷含量,并研究了龙牙愡木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建立标准曲线;以5%香草醛-冰醋酸为显色剂,检测波长550nm,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龙牙楤木不同部位皂苷含量差异较大,根皮总皂苷含量为43.50mg/g,而茎皮为24.38mg/g。总皂苷在0.02~0.10mg/mL(R~2=0.999 6)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根皮和茎皮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2%(RSD=1.10%)和99.84%(RSD=1.77%)。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和耳廓肿胀试验研究龙牙楤木总皂苷抗炎镇痛活性,结果表明龙牙楤木总皂苷能显著减轻醋酸对试验小鼠内脏所致的疼痛(P<0.05)和降低由二甲苯所致实验小鼠耳廓的肿胀程度(P<0.05),显示出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且根皮的作用效果比茎皮好。龙牙愡木抗炎镇痛活性可能与其总皂苷含量呈正相关。建立的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龙牙楤木根皮与茎皮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以胡桃楸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一年内不同月份胡桃楸不同部位总黄酮、总酚的含量变化,同时对胡桃楸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乙醇浓度60%,超声时间40 min,料液比1:20,提取温度30℃为最佳提取参数。在此条件下,不同采摘时期胡桃楸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总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5~7月份叶和小枝的总黄酮及总酚含量明显高于8~10月份,其中7月份叶的总黄酮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2.56±0.33和76.98±3.73 mg·g-1,然而茎皮总黄酮、总酚含量随月份增加呈持续下降趋势。体外抗肿瘤研究表明胡桃楸叶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7月份胡桃楸叶提取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更明显,其IC50值为0.24 mg·mL-1。本研究为胡桃楸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考察虎刺80%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水溶性部位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以及与总黄酮含量的关系。乙酸乙酯部位在清除DPPH自由基和还原力模型中抗氧化活性最强,水溶性部位在总抗氧化力模型中抗氧化活性最强,而石油醚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弱。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虎刺黄酮类成分可能是其抗氧化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天山雪莲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以天山雪莲根、茎、叶、花、花苞片为材料,测定其80%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Fe3+还原力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天山雪莲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高低依次为叶花苞片≈花根茎;对Fe3+还原能力大小次序是叶花苞片花根茎;对DPPH的清除能力依次为叶≈花苞片花根茎。实验结果表明叶片可以作为天山雪莲采摘和药用的主要部位;天山雪莲花苞片中可能含有黄酮和酚类之外的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55%的乙醇分别回流提取凤仙花的茎、叶、花中的活性物质,采用比色法测定各部位的多酚及总黄酮含量,测定各提取物对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等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表明,凤仙花各部位的多酚(以没食子酸计)、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凤仙花的叶、花、茎,多酚含量分别为72.81、66.07、33.07 mg/m L,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2.13、108.06、30.62 mg/m L。各种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浓度存在量效关系,其中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以及还原力均最高,本研究为凤仙花作为低毒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大孔树脂吸附法从中华补血草[ Limonium sinense (Girard) Kuntze]根、根茎、叶和花中获得多酚提取物,并对它们的得率和组成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了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对DPPH·、·OH和O2的清除能力.实验数据表明:中华补血草根、根茎、叶和花多酚提取物的得率分别为12.42%、5.98%、5.27%和3.98%,差异明显;多酚提取物中总酚、原花色素、黄烷醇和总黄酮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分别为51.87% ~61.60%、5.62%~39.47%、3.69%~12.46%和2.53% ~35.97%;其中,总酚、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均以根多酚提取物最高,总黄酮含量以花多酚提取物最高,均与其他部位多酚提取物有显著差异.随质量浓度提高,4个部位多酚提取物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总体上逐渐增大;其中根多酚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作用最强,半数清除质量浓度(ρSC50)为38.52 μg·L-1,显著低于阳性对照芦丁和BHT(ρSC50分别为67.40和74.25 μg·L-1);花多酚提取物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最强,ρSC50分别为53.51和74.00 μg·L-1,均低于芦丁;总体上,4个部位多酚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根、根茎、叶、花,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花、根、叶、根茎.结果显示:中华补血草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根和花多酚提取物中高含量的原花色素和黄酮类成分分别与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辽东楤木植株中的皂苷分布。方法:以1~8年株龄辽东楤木为试材,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楤木皂苷,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辽东楤木植株的根和茎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片的皂苷含量。结果:辽东楤木根皮、茎皮和叶片中均含有大量的皂苷成分,根皮和茎皮中的皂苷含量逐年增加,8年生植株的根、茎皮中分别为11.0%和8.2%,根、茎的木质部和髓中亦含有皂苷,但相对较少;叶片皂苷含量随株龄增长而增加,4、6年生植株叶片皂苷含量分别为8.3%、8.9%;光照处理对叶片的生长及皂苷含量影响较大,50%透光率及以下的光照条件叶片生长不良,早衰严重,皂苷积累较少,最高含量为5.9%,75%透光率条件同全光照条件叶片发育形态指标接近,并有利于皂苷形成,皂苷含量平均高于全光条件0.6%,结论:6年以上植株的根茎皮在皂苷含量和总量上都相对较高;4年以上植株成熟的叶片在皂苷含量和总量上均较高,最适宜作为药源材料;叶片在一定遮阳条件下更有利于皂苷形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9.
羽叶千里光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羽叶千里光根、茎、叶和花四个部位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索式提取法分别对羽叶千里光根、茎、叶和花进行甲醇提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对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及其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羽叶千里光叶甲醇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强,其次为茎、花、根.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中,羽叶千里光抗氧化作用强弱依次为叶、茎、根、花.结论:羽叶千里光四个部位甲醇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其中,叶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芦笋笋基、芦笋老茎、芦笋叶为芦笋植株欠开发部位,对这些部位氨基酸组成,C、N、H元素、矿质元素和总皂苷、总黄酮、总多糖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笋的三种欠开发部位均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02%、6.49%和14.00%,必需氨基酸含量占18种氨基酸含量比例分别为27.56%、29.74%及35.36%;C含量分别为38.31%、42.19%和43.64%,N含量分别为3.83%、1.27%和2.76%,H含量分别为4.32%、4.56%和4.64%;芦笋叶的矿质元素含量最丰富,尤其是有机元素Se含量达到0.60 mg/kg,而芦笋笋基Fe、Zn和Cu含量为三者最高;总皂苷含量分别为3.34%、3.51%和6.95%,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17%、0.33%和0.77%,总多糖含量分别为4.36%、2.03%和3.44%。经分析表明,芦笋笋基、老茎和叶中营养、功能成分含量丰富,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开发价值,为充分利用芦笋废弃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取薏苡根有效成分并比较不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薏苡根进行提取,并进行显色反应,通过测定薏苡根的铁还原力,总抗氧化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从中比较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三个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正丁醇部位均含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物质,且总抗氧化力和铁还原力与浓度之间有相关性,有较好的量效关系。根据各样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可得出各部位所含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或种类:正丁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结论:薏苡根各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抗氧化能力不同,其中正丁醇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红花桑寄生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酚类物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DPPH法、TEAC法、FRAP法对红花桑寄生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评价,并测定其总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溶剂种类对红花桑寄生叶提取物的得率、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在3种评价方法中,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量效依赖关系。3种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弱依次为丙酮提取物 >甲醇提取物 >水提取物,其中80%丙酮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达276.83mg/g)抗氧化活性最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EC50值为0.247,FRAP值(FeSO4 mmol/100g)为115.81,浓度为1.0mg/ml时,TEAC值为2.04。  相似文献   

13.
青海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海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用超声提取作为沙棘总黄酮的制备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作为沙棘总黄酮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沙棘根、茎和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12、11.37和95.87 mg/g,叶中总黄酮含量远高于根和茎。与其他植物和其它地区沙棘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相比,青海沙棘叶片中总黄酮含量都较高,因此青海沙棘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广西黄花倒水莲资源调查及总皂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广西黄花倒水莲(PolygalafallaxHemsl.)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采用香草醛 高氯酸比色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黄花倒水莲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含量,基本弄清了黄花倒水莲在广西的资源分布、生长环境及目前民间药用情况。总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根、茎和叶中总皂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依次为:根>叶>茎;各产地间含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5.
研究石韦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和硝酸铝络合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以DPPH法、ABTS法和普鲁士蓝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和α-萘胺法分别测定石韦各提取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采用Pearson法分析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石韦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正丁醇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9.85±2.15和37.23±2.41 mg/g。各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活性,以正丁醇提取物的效果最显著,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44.14±1.21μg/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97.47±12.10μg/mL)和还原能力(822.08±24.82μmoL Vc/g),以及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IC_(50)=7.071±0.231 mg/mL)、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能力(IC_(50)=15.010±1.224 mg/mL)均最强,并显著强于其他提取物(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石韦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亚硝化活性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总酚类和总黄酮类物质是石韦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通过对石韦不同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作用评价及相关性分析,为石韦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菹草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及总酚酸含量,并确定它的乙酸乙酯和石油醚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成分。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和没食子酸作为控制材料,测定菹草的石油醚部位及乙酸乙酯部位中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法、测定总还原能力铁氰化钾法和水杨酸捕捉羟基自由基法来对菹草各组分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菹草中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酚酸类化合物存在,不同溶剂提取的部位所含有的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是有差异的,石油醚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要高于乙酸乙酯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并且总酚酸的含量亦是如此;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的提取物具有清除DPPH、羟基自由基和还原Fe^3+的能力,各部位清除DPPH、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和还原Fe^3+的能力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乙酸乙酯部位的测定结果均低于石油醚部位。  相似文献   

17.
以黔产接骨草药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福林酚比色法检测接骨草中总多酚含量方法;并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优化设计法优化接骨草中总多酚提取条件;在此基础上,同时测定接骨草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总多酚的含量,并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为评价指标,对接骨草不同药用部位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接骨草中总多酚含量差异较大;同批次接骨草中总多酚含量依次为叶全草茎根;接骨草中叶、全草、茎和根清除DPPH的IC50值分别为1.14、1.70、2.25、2.65 mg/m L,清除ABTS的IC50值分别为1.16、1.56、2.17、3.15 mg/m L,且活性大小与总多酚质量浓度呈现明显量效关系。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为接骨草基于总多酚含量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以IC50作为判定抗氧化活性强弱的指标,4个不同药用部位中以接骨草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土荆芥种子总黄酮提取条件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选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蒸馏水单独或依次为溶剂,采用微波-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土荆芥种子总黄酮,得到7种提取物;HPLC法测定提取物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结果显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S6)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96.39 mg/g;乙酸乙酯提取物(S2)中槲皮素含量最高为0.602 mg/g,S6中山奈酚含量最高为0.479 mg/g;MTT法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7种提取物对6种细胞的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抑制效果最低,其中S6的抗肿瘤活性最佳,对SMMC-7721细胞的IC_(50)值为0.43 mg/mL,仅为L02细胞的14.98%;S6可诱导SMMC-7721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骨架重组。实验表明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最高,溶解性最好,且抗肿瘤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9.
以海鲜菇、香菇、茶树菇、杏鲍菇、平菇及金针菇6种食用菌为试验材料,比较各食用菌的抗氧化及抗细胞增殖活性。通过测定总抗氧化、总还原能力,以及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各食用菌体外抗氧化活性,Alamar blue法检测各提取物的抗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各食用菌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在155.76 mg/L-283.54 mg/L和5.19 mg/L-49.79 mg/L之间。其中,金针菇、茶树菇和香菇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海鲜菇和平菇含量最低。茶树菇和香菇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力(分别是22.94 U/L和20.10 U/L,0.26和0.233)优于其他几种食用菌。金针菇对DPPH·、·OH清除能力高于其他食用菌(分别是48.8%和75.12%),各食用菌对O2-·清除能力没有明显差别。6种食用菌提取物对HepG2、SGC-7901、NCI-H460、MDA-MB-231、LO2细胞均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茶树菇对HepG2和NCI-H460细胞抑制作用最高(IC50=4.62±2.13,4.96±1.84 mL/L),而金针菇对SGC-7901和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强(IC50=5.01±1.03,6.95±1.03 mL/L),而各提取物对LO2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都最低。各食用菌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制肿瘤增殖能力,其中茶树菇、香菇、金针菇的抗氧化和抑制肿瘤增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探究不同显齿蛇葡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与多酚、黄酮、二氢杨梅素的相关性。实验分别用水和乙醇溶液提取制备四种显齿蛇葡萄提取物,并测定总多酚、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含量。利用·OH、O_2~-·、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以及还原力实验共四种体系,评价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使用SPSS进行活性与成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四种提取物均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但差异明显,综合以二氢杨梅素提取物最强,醇提物居中,水提物最弱。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1),表明总多酚、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均是显齿蛇葡萄中主要抗氧化功效因子,但不同抗氧化体系中三种成分的影响程度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