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虎尾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虎尾草Lysimachia barystachys地上部分中分得8个已知黄酮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奈酚(2),金丝桃苷(3)、芦丁(4)、3,5,7,3',4'-五羟基黄酮-3-O-(2,6-二-O-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半乳糖苷(5),3,5,7,3',4'-五羟基黄酮-7-O-α-L-吡喃鼠李糖-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6),3,5,7,4'-四羟基黄酮-3-O-(2,6-二-O-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半乳糖苷(7),3,5,7,4'-四羟基黄酮-7-O-α-L-吡喃鼠李糖-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8).这些化合物除3,4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的药理活性化学基础,从其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7S,8R)-蛇菰脂醛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4β,10α-香木兰烷二醇(2)、原儿茶酸(3)、3′-甲氧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芸香糖苷(7)和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8)。这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幌伞枫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展毛野牡丹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Diaion HP20SS、MCI gel、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展毛野牡丹根和茎的醇提物分别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从展毛野牡丹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波谱数据分析和鉴定。它们分别是4-羟基-3-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1)、3,4-二羟基苯乙醇4-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2)、龙胆酸5-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3)、2,4,6-三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4)、甲基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乙基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6'-O-没食子酰基黑樱苷(7)、没食子酸甲酯(8)、没食子酸乙酯(9)、2,6-二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展毛野牡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0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红豆树茎枝抑菌活性成分,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圆荚草双糖苷(1)、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4',8-二甲氧基-7-O-β-D-葡萄糖基异黄酮(3)、芒柄花苷(4)、异樱黄素-7-O-β-D-葡萄糖苷(5)、芦丁(6)、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7)、4'-甲氧基异黄酮-7-O-β-D-木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8)、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9)、染料木素(10)、异樱黄素(11)、2',4',5,7-四羟基异黄酮(12)、大豆素(13)、柚皮素(14)、二氢染料木素(15)、去甲基化美迪紫檀素(16)。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红豆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9、12、15、16首次从红豆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和14对禾谷镰刀菌、西瓜尖镰孢菌、茄病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显示出了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豆树茎枝中黄酮类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红豆树茎枝抑菌活性成分,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圆荚草双糖苷(1)、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4',8-二甲氧基-7-O-β-D-葡萄糖基异黄酮(3)、芒柄花苷(4)、异樱黄素-7-O-β-D-葡萄糖苷(5)、芦丁(6)、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7)、4'-甲氧基异黄酮-7-O-β-D-木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8)、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9)、染料木素(10)、异樱黄素(11)、2',4',5,7-四羟基异黄酮(12)、大豆素(13)、柚皮素(14)、二氢染料木素(15)、去甲基化美迪紫檀素(16)。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红豆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9、12、15、16首次从红豆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和14对禾谷镰刀菌、西瓜尖镰孢菌、茄病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显示出了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黄海棠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并运用质谱、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方法将他们的结构鉴定为9,9'-O-di-(E)-feruloyl-(-)-secoisolariciresinol(1),山奈酚(2),槲皮素(3),金丝桃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奈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6),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原儿茶酸(8),1,7-二羟基-9-氧杂蒽酮(9),对香豆酸(10),对羟基苯甲酸(11),山奈素-3-O-(6"-O-巴豆酰)-β-D-葡萄糖苷(12),1,3,6,7-四羟基-9-氧杂蒽酮(13),没食子酸(14)和β-谷甾醇(15)。其中化合物1、4和6~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从小金梅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3-O-β-D-槲皮素葡萄糖苷(1)、3-O-β-D-山柰酚葡萄糖苷(2)、5-O-β-D-芹菜素葡萄糖苷(3)、α-菠甾醇(4)、2,6-二甲氧基苯甲酸(5)、3-吲哚甲酸(6)、(2S,3R,4E,8E)-1-(β-D-吡喃葡萄糖苷)-N-[(R)-2’-羟基-二十碳酰基]-9-甲基-4,8-二烯-1,3-二醇-2-氨基-十八烷(7)、正三十二烷醇(8)、14,15-二十碳烯酸(9)、木腊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云南金钱槭茎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金钱槭枝条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erythro-4,7,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1),Hyugano-side IIIa(2),Hyuganoside IIIb(3),erythro-Buddlenol B(4),erythro-7',8'-Didehydrobuddlenol B(5),(±)-丁香脂素(6),臭矢菜素A(7),柑橘苷A(8),(4R)-p-薄荷-1-烯-7,8-二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9),2-甲氧基-3-(3-吲哚基)丙酸(10),肌苷(11),Tachioside(12),Isotachioside(13),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1-丙酮(14),反式异松柏苷(15),4-[(E)-3-乙氧基-1-丙烯基]-2-甲氧基苯酚(16)。其中化合物5为新的倍半木脂素,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对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HPLC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 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珍珠菜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槲皮素(2)、cinchonain Ib(3)、芹菜素-6-C-β-D-吡喃木糖基-8-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芹菜素-6,8-二-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5)、芹菜素-6-C-α-L-吡喃阿拉伯糖基-8-C-β-D-吡喃木糖苷(6)、芹菜素-6,8-二-C-β-D-吡喃木糖苷(7)、芹菜素-6-C-β-L-吡喃阿拉伯糖基-8-C-β-D-吡喃葡萄糖苷(8)、芹菜素-6-C-α-L-吡喃阿拉伯糖基-8-C-β-D-吡喃葡萄糖苷(9)、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基-8-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blumenol A(11)、(3S,5R,6R,7E,9S)-大柱香波龙-7-烯-3,5,6,9-四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化合物3~8和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12均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IC5010μM)。  相似文献   

10.
天山棱子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天山棱子芹中首次分离得到15个已知化合物,通过NMR、MS及IR等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6,7-二羟基香豆素(1),( )-marmesin(2),marmesinin(3),5,7,4'-三羟基黄酮(4),莰非醇3-O-α-L-吡喃鼠李糖甙(5),藤黄菌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6),(R)-6-hydroxy-3-(2-hydroxypropan-2-yl)-6-methylcyclohex-2-enone(7),4-羟基苯甲酸(8),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9),3-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苯甲酸(10),丁香酸甲酯(11),丁香酸甲酯4-O-β-D-吡喃葡萄糖甙(12),姜油酮4’-O-β-D-吡喃葡萄糖甙(13),2-(4-羟基苯基)-乙醇(14)和正二十八醇(15)。其中化合物7为一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葡萄糖苷酶催化三七提取物的水解产物中主要皂苷成分。采用色谱法从三七提取物水解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皂苷成分。利用波谱解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20(S)-原人参二醇-20-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以及10个已知的皂苷成分分别为:人参皂苷compound K(2)、3β,12β,20(S),25-四羟基达玛-23-烯-20-O-β-D-吡喃葡萄糖苷(3)、3β,20(S)-二羟基达玛-24-烯-12β,23β-环氧-20-O-β-D-吡喃葡萄糖苷(4)、3β,12β,20(S)-三羟基-25-过氧羟基达玛-23-烯-20-O-β-D-吡喃葡萄糖苷(5)、人参皂苷F1(6)、人参皂苷Rg1(7)、人参皂苷Rg2(8)、人参皂苷Mc(9)、20(S)-原人参二醇-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20-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和人参皂苷Re(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5和10为首次从三七中被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古蔺雪胆中的新三萜皂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采自四川汉源县的古蔺雪胆(Hemsleya penxianensis var.gulinensiks)中分到9个三萜皂苷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和光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7个为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28-O-β-D-比喃葡萄糖苷(1),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苷(3),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5),3-O-α-L-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6),3—O—(6′—丁酯)—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α-L-阿拉伯糖苷(7),3-O-(6′-丁酯)—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8)。两个新化合物,即雪胆皂苷A(2)和雪胆皂苷B(9)。  相似文献   

13.
从十齿花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为3,3'-二甲氧基鞣酸-4'-鼠李糖苷(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3,3'-二甲氧基鞣酸-4'-葡萄糖苷(3)、isolariciresinol-9-O-α-L-arabinopyranoside(4)、对苯二酚(5)、对羟基苯甲酸(6)、α-hydroxy-(4-hydroxyphenyl)acetonitrile(7)、6-O-methyldhurrin(8)、3,3',4',5,7-五羟基黄烷(9)、对羟基苯甲醛(10)、槲皮素-3-O-β-L-鼠李糖苷(11)。其中化合物2、4、6~11为该种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4.
从毛叶飞蛾藤(Porana racemosa Roxb.)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一新的C30甾体化合物鉴定为(22E,24ξ)-24-正丙基胆甾-7,22-二烯-3β-醇(飞蛾藤素,1).其余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素(2)、东莨菪苷(3)、伞形华内酯(4)、β-D-甲基吡喃果糖苷(5)、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斛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斛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8)、异泽兰黄素(9)、山奈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和(E)-N-2-(2,3-二羟基苯基)乙基肉桂酰胺(11).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聚酰胺色谱柱层析、制备薄层色谱及其它分离手段从香樟叶(Cinnamomum camphora Leaves)70%乙醇提取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l-细辛脂素(2)、(8R,8'R)-3,3',4,4'-四甲氧基-9-氧代-8-8',9-O-9'-木脂素(3)、槲皮素-3-Ο-β-D-葡萄糖苷(4)、山奈酚-3-O-β-芸香糖苷(5)、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6)、槲皮素3-Ο-α-L-鼠李糖苷(7)、芦丁(8)、异鼠李素-3-O-β-芸香糖苷(9)。其中化合物1,2,6和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剂提取及柱色谱等方法,首次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系统研究,分离得到6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并运用UV、1H NMR、13C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依次鉴定为伞形花内酯7-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芥子醇1,3’-双-O-β-D-吡喃葡萄糖苷(2),紫丁香苷(3),(+)-落叶松树脂醇4,4’-O-β-D-吡喃葡萄糖苷(4),(+)-松树脂醇4,4’-O-双-β-D-吡喃葡萄糖苷(5)和(+)-丁香树脂醇-双-O-β-D-吡喃葡萄糖苷(6)。其中,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从梧桐科火绳属桂火绳中提取分离到22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为:羽扇豆醇(1),白桦脂酸(2),齐墩果酸(3),丁香脂素(4),(+)-异落叶松树脂醇(5),东莨菪内酯(6),对羟基肉桂酸(7),二十七碳酸单甘油酯(8),2-十八烯酸单甘油酯(9),sitoindosideⅡ(10),儿茶素(11),表儿茶素(12),表儿茶素3-O-β-D-吡喃木糖甙(13),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甙(14),5,7,4'-三羟基异黄酮(15),4'-O-methylgallocatechin(16),反式-二氢槲皮素-3-O-α-阿拉伯糖甙(17),顺式-二氢槲皮素-3-O-α-阿拉伯糖甙(18),反式-二氢槲皮素-3-O-β-吡喃葡萄糖甙(19),3,5,7,3',5'-五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20),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6→1)-α-L-吡喃鼠李糖甙(21),以及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6→1)-β-D-吡喃葡萄糖甙(22),这些化学成分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毛果巴豆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HPLC等多种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对毛果巴豆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从中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比对,将其鉴定为2β-hydroxyteucvidin acetate(1),2β-hydroxyteucvidin(2),crotoeurin B(3),山奈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奈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栗苷A(6),cerevisterol(7),尿嘧啶(8)。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排风藤中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茄属植物排风藤的全草中分离得到了4个皂苷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25R-螺甾-3-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1),5α,25R-螺甾-3-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2),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3),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4).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排风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地菍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野牡丹科药用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及对比文献等方法鉴定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槲皮素3-O-刺槐二糖苷(2),8-C-吡喃葡萄糖基-5,7,3',4'-四羟基黄酮(3),3-O-β-D-吡喃葡萄糖基-4',5,7-三羟基黄酮(4),6-C-吡喃葡萄糖基-4',5,7-三羟基黄酮(5),3-hydroxy-22(29)-hopen-23-oic acid(6),2,3-di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7),3β-sitosterol laminaribioside(8),姜糖酯B(9),3-O-β-D-galactopyranoside-glycerol1-alkanoates(10),胡萝卜苷(11),β-谷甾醇(12),二十八烷醇(13),二十四烷酸(14)以及三十四烷(15)化合物结构。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